高校網絡通識課更應「脫水」

2020-12-12 紅網

在中國的許多大學裡,通識課逐漸變「水課」,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院長甘陽認為,這些「水課」正是中國大學與世界名校最大的差距所在。此外,不少專家建議建立評價退出機制,為課程「脫水」。(4月10日《光明日報》)

在每所大學的培養計劃中,都會規定本科生達到多少學分才能畢業。相應的課程大致分為公共必修、公共選修、專業必修、專業選修四類,通識課屬於公共選修。相較之下,通識課為最不嚴謹的課程,由於要求不嚴格、無較高學術要求等,通識課為逃課「首選」。隨著網絡的革新與便利,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等,除了線下課程,幾乎所有中國的高校都採取整合線上課程的做法——開設網課,新聞報導分析了線下課堂上的種種問題,卻沒有提及線上課程,但筆者認為,線上即網絡通識課的整治更迫不及待。

線下課程以給分隨意、課程質量不高被稱為「水課」,同樣部分線上課程內容陳舊、易通過、容易高分也是「水課」。以筆者的親身經歷來說,線上「水課」比線下「水課」更加自由、容易通過、容易為績點「添燈加彩」。

首先,學生不用去教室,上課不考勤,有電腦、有網即可,時間及地點自由;其次,排除少數同學,大部分人都是在打開上課頁面後,間隔十分鐘左右再觀望一次,更有甚者,一節課程點擊後即可以自動播放完;再者,許多網課在網上都能找到答案,即使不學習課程最後也能夠拿到可觀的分數。通常學長學姐們都會傳授經驗,例如「爾雅課程在網上幾乎都有答案,爾雅網課分分鐘98分以上」「想高分就選網課啊」,誠然,部分學生能一步一步完成,然而絕大多數都會「手法嫻熟」,打開百度再下載答案。

筆者所在學校的網課平臺分為爾雅通識課、麥課在線、智慧樹三大平臺,其中,爾雅通識課有答案的居多。一次,筆者的一位同學選擇了麥課的網課,由於沒有課程答案,最後他需要仔細觀看課程,記下答案再考試,最後苦不堪言,隨後再選擇網課時,她果斷選擇了爾雅,久而久之,正如報導中所寫,幾乎每所大學都會流傳一本「水課大全」。

在大學,無論評獎評優、拿獎學金、保研等都與績點掛鈎,網課讓作弊同學的這門成績比自覺同學的更高,有的同學為了績點,選擇自己不喜歡卻考試分數高的課程,抑或是因為有了答案便刷課從而學不到任何知識,或者花點錢請人代刷……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用戶可以自願隨意上傳這類答案?為什麼出現幾十塊錢代刷包滿分的風氣無法杜絕?網課就像一個海綿,吸「水」能力越來越強。所以,在線下通識課「脫水」的同時,網課更應該找準方法一同「脫水」,將資源規整。

文/秦小青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下高校通識課怎麼上?
    近年來,各高校越來越重視文化通識課建設,圍繞強化學生的傳統文化基礎和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進行不同路徑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效。浙江師範大學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優勢,通過組建專門性的課程團隊,從更新教育理念和轉變教學思路入手,結合當代網絡條件,開展江南文化系列課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網際網路+」環境下文化通識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 「網際網路+」下高校通識課的探索和思考
    近年來,各高校越來越重視文化通識課建設,圍繞強化學生的傳統文化基礎和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進行不同路徑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效。浙江師範大學根據自身的特點與優勢,通過組建專門性的課程團隊,從更新教育理念和轉變教學思路入手,結合當代網絡條件,開展江南文化系列課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形成了「網際網路+」環境下文化通識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 我校新增11門網絡通識課
    在近期的本科生選課過程中,同學們驚喜地發現,本學期可供選擇的通識課課程資源更豐富了。  新學期伊始,為了豐富我校優質課程教學資源,不斷完善通識課程教育體系,提升通識課程教育質量,拓展學生知識視野,學校在前期引入35門「爾雅通識課」課程資源的基礎上,和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運營服務商、全球知名的學分課程服務平臺——智慧樹網積極溝通,並組織有關專家進行評審,在其提供的課程資源中,結合我校實際,引進了《創新工程實踐》、《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方法》、《職場溝通》等11門精品課程,
  • 農學與植保學院學生交流網絡通識課學習經驗
    農學與植保學院學生交流網絡通識課學習經驗 3月4日晚,為促進同學們對網絡通識課的了解,交流網絡通識課學習經驗,農學與植保學院學生會學習部舉辦網絡通識課學習座談會。座談會在生物樓農學與植保學院會議室召開。
  • 2016年度爾雅網絡通識課頒獎典禮順利召開
    本次活動通過爾雅通識課平臺的運營結果,評選出成績優異、表現突出的學習達人和優秀管理員,樹立、宣傳有代表性、高素質的師生楷模,對他們突出的工作和卓越的學習熱情給予褒獎和鼓勵。本次頒獎典禮由超星集團和天財教務處聯合舉辦,150餘位同學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
  • 超星爾雅、智慧樹高校邦通識課答案!最全查題題庫,教你如何查找
    最近有很多同學問我,大學的網絡公共選修課該如何去選,選哪些比較好。選到課程了,考試的答案去哪找?比較方便簡單。在這裡老學長為你們推薦一下,很多學弟學妹都在用的:超星爾雅、智慧樹、高校邦網絡選修課查答案的公號:「校園服務社區」查答案簡單,把不懂的題目直接複製到對話框發送出去,答案就出來了。
  • 大學通識課,應該怎麼上?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14日《南方周末》,相關報導詳見《淘汰大學通識「水課」:指揮棒不改,停課也沒用》) 每年秋季開學,各個高校學生群裡總會有一些對「水課」的熱議,其中很多「水課」屬於通識選修課程。
  • 在理工大學如何講好人文藝術通識課
    提起人文藝術類通識課,大學生們不會感到陌生。除專業課之外,學生須修滿人文、藝術類選修課程的若干學分才能畢業,這一要求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各高校本科生的培養方案裡。傳統理工科優勢院校對通識教育的重視也體現在課程開設、活動開展等各方面。但另一方面,學生挑「水課」湊學分、教師將通識課上成「概論式」專業課的情況也似乎屢見不鮮。
  • 大學通識課,應該怎麼上? | 圓桌
    (視覺中國/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1月14日《南方周末》,相關報導詳見《淘汰大學通識「水課」:指揮棒不改,停課也沒用》)每年秋季開學,各個高校學生群裡總會有一些對「水課」的熱議,其中很多「水課」屬於通識選修課程。專業性不強泛泛而談,沒有學術意義,缺乏學校財政經費等支持……很多老師其實也不願意承擔通識課教學任務。
  • 武漢兩高校互派教師開設通識課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陳博 邵文靜 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雷宇)這兩天,正在為下學期選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8級金融數學馮瑞清和她的室友有點興奮,下學期學校的通識課新增了《葡萄酒文化與鑑賞》《寵物鑑賞》《蘑菇與人類生活》《轉基因食品與安全》等7門課程。
  • 孫柏年教授:談談大學生如何選好學好通識課
    談談大學生如何選好學好通識課 高等學校通識選修課程是高校課程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科學因而通識教育課程在高校教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通識選修課還可以提供慕課資源,可以網絡形式滿足學習要求,讓同學們選課的方式更加自由和靈活。 面對當前大學生在通識課選課和學習中的一些問題,結合本人的體會,想談談如何選好通識課和學好通識課。
  • 院士給新生上通識課,不妨更多些
    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為醫學院本科新生講授的「開學第一課」,可不是巴老拿手的免疫學等專業課,而是通識課。其他的如岑可法院士、楊衛院士講的也是通識課。肯定有人會惋惜:這幾位重磅院士,時間寶貴,這一兩個小時的學時,不給博士碩士來用,卻給一群初進大學殿堂的小毛孩講課,而且是通識課,豈不是太不值了?此話非也。
  • 院士給大學新生上通識課,不妨更多些
    院士給大學新生上通識課,不妨更多些 2019-09-17 11:57:50 來源:錢江晚報  |  作者:佚名 | 字號: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為醫學院本科新生講授的「開學第一課」,可不是巴老拿手的免疫學等專業課,而是通識課。其他的如岑可法院士、楊衛院士講的也是通識課。肯定有人會惋惜:這幾位重磅院士,時間寶貴,這一兩個小時的學時,不給博士碩士來用,卻給一群初進大學殿堂的小毛孩講課,而且是通識課,豈不是太不值了?此話非也。這幾年來,包括浙大在內的大學是越來越重視本科生的通識教育了。
  • 為啥高校教育要開設人工智慧系列通識課?全國研討會分享上大經驗
    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大學教務處、計算機學院、出版社及北京超星爾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主辦,由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顧曉英工作室和上海市課程思政教學科研示範團隊——顧駿團隊共同承辦。上大副校長聶清說,上海大學率先一步提出「人工智慧通識教育」,這對於上大這樣一個綜合性大學來講意義重大。
  • 錢江晚報:院士給新生上通識課,不妨更多些
    原標題:院士給新生上通識課,不妨更多些 據本報報導,在不久前的浙大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幾位院士給新生上起了「開學第一課」。比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巴德年為醫學院本科新生講授的「開學第一課」,可不是巴老拿手的免疫學等專業課,而是通識課。
  • 過量補水比脫水更可怕
    熱天鍛鍊:過量補水比脫水更可怕 編譯 張俊 《 青年參考 》( 2015年09月02日   23 版)
  • 寫給你我的國民金融通識課《陳志武金融通識課》
    金融是你我都該補的通識課嗎?中國金融市場為什麼發展艱難呢?這些與現代人類息息相關的話題均出自《陳志武金融通識課》一書。6月23日,原耶魯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最受企業家推崇的華人經濟學家之一陳志武的《陳志武金融通識課》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國際金融博物館舉行。
  • 理工科大學開展「哲學通識課」的實踐探索
    摘 要:哲學通識課是高校「課程思政」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針對理工科院校,哲學課程具有「通識教育和意識形態教育」的雙重功能。在課程設計時要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同時關注「95後」和「00後」大學生的時代性和群體性特徵。
  • 他讓生態文明通識課「活」起來
    這一天,外面是溼冷的夜風和飄灑的初雪,東北林業大學丹青樓的通識課《紅松故事》教室裡,卻一派熱鬧,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擊鼓傳花,輪到誰就解答上一個同學提出的問題,並為下一個同學拋出問題,現場氣氛緊張活躍。  《紅松故事》這門通識課面向全校學生,選課的基本都是非林專業的。
  • 上海大學通識課《大國方略》受熱捧 激勵大學回歸"教與學"
    上海大學通識課《大國方略》受熱捧 激勵大學回歸"教與學" 2015-11-03 19:17:03  在《大國方略》通識課的發起人之一、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看來,大學教師應該回到大學課堂,且課堂不該是結論的批發市場,而應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去感悟,養成科學思維、獨立思考的方法和能力。  事實上,高校教授、骨幹教師遠離本科教學一直飽受詬病。上海市教委去年年末正式下達文件,推動教授上課、青年助教、答疑輔導,引導教師經歷回歸教學,以此撬動人事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