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上次的調研,綜合考慮了大家的喜好,隆重推薦中信出版集團的「見識叢書」系列。
正如官宣介紹的那樣,「見識城邦致力於人們的深度學習,打破學科邊界,精選具備整體性通識、突破性思想的經典和新作,助力人們升級認知系統,應對碎片化的世界。」
此系列自2017年開始推出,至今已更新45冊(實際44冊,有一冊是合集)。相信喜好閱讀,又博學多知的你們一定會喜歡。
見識叢書01
[美]大衛·克裡斯蒂安 / 晏可佳、段煉、房芸芳、姚蓓琴 / 2017-6 / 豆瓣8.2如果把130億年比喻成13年的話,那麼宇宙大爆炸就發生在13年前,太陽系出現在4.5年前,最早的生命有機體出現在4年前,恐龍大約在3個星期前滅絕,最早的智人在非洲進化大約在50分鐘以前,農業繁榮大約在5分鐘以前,工業革命發生在大約6秒鐘以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大約2秒鐘以前,此後,第二次世界大戰,首次使用原子武器,人類登月,電子革命……都只不過是最後1秒鐘的事。
更換了時間尺度,人類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時間地圖》打通時間線,將人類的歷史置於生物圈甚至整個宇宙的歷史之中,講述從宇宙大爆炸至今,宇宙、地球、生命、人類的「大歷史」。
見識叢書02
[美]約翰·R.麥克尼爾 / 李芬芳 / 2017-7 / 豆瓣8.0
人類自從400萬年前出現之後,便不斷改變著地球環境。到了20世紀,在這世界環境史上相當揮霍而奇特的100年裡,我們改變生態系統的程度、規模與速度均為人類史上首見。許多足以造成生態變遷的現象以驚人的速度出現:豐沛的廉價能源與水源、人口大幅增加、經濟快速增長, 與之相伴的, 當然還有亞馬孫雨林的退化、印度尼西亞的森林砍伐、倫敦的空氣汙染以及愈演愈烈的全球變暖……
全球知名環境史大家,《全球史》作者約翰·麥克尼爾傾力撰寫,指出20世紀對於世界環境史的重要意義,將全球空間作為一個整體,探索人類對整個生態系統的改造,打破傳統史學的狹隘視野與史料來源,將環境史與社會史、經濟史、政治史等研究領域有機結合,運用醫學、生物學、氣候學、農學、政治學等多學科知識,運用國家檔案、國際組織文件、大眾媒介、專門機構的調研報告等大量文獻資料,以及多幅圖表與圖片,為讀者勾勒出一幅20世紀環境變遷的宏大而生動的畫卷。
見識叢書03
[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 王章輝 / 2017-8 / 豆瓣8.3
詞彙經常是比文獻更響亮的時代證言。1789年至1848年,「工業」「中產階級」「工人階級」「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民族」「統計學」「新聞出版」等詞被發明出來,或者被賦予其現代意義。而這一切新事物、新觀念產生的動力就是所謂的「雙元革命」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和法國、美國的政治革命。前者在資本主義不斷追求經濟成長與全球擴張的帶動下,創造了具有無限潛力的生產制度;後者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公共制度的主要模型。
見識叢書04
[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 張曉華 等 / 2017-8 / 豆瓣9.0
1848年至1875年,雙元革命賦予資本主義經濟十足的信心來進行其全球徵服。完成這項徵服的是它的代表階級——資產階級,而他們所打的旗號,則是其典型的自由主義的思想方式。在這段時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前景和經濟似乎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它們的實際勝利非常明顯。政治上,法國大革命所針對的「舊制度」看上去正在接受一個凱歌高奏的資產階級領導權,接受它所代表的經濟、制度和文化進步。在經濟上,原先受限於腹地狹隘所導致的各種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困難,這時已獲克服,這主要得歸功於工業轉型的擴散以及世界市場的大幅度拓展。在社會上,革命年代貧民爆炸性的不滿情緒此時也逐漸平息。
簡言之,在資本的年代,持續的資產階級進步的主要障礙似乎均已剷除,因而其內部矛盾所造成的可能困難,一時間似乎還不致引起憂慮。在歐洲,這個時期的社會主義者和社會革命分子,似乎較任何其他時期都少。
見識叢書05
[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 賈士蘅 / 2017-8 / 豆瓣8.8
資本年代的矛盾滲透並支配了1875年至1914年這帝國的時代。一方面,凱歌高奏的資本主義國家迎來了日趨穩定的經濟和社會狀況,實現了科學、藝術的偉大革新,並將其經濟和軍事上的霸權正式轉化為有系統的徵伐、兼併和統治,使世界進入一個殖民帝國的時代。另一方面,這一切又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反叛和革命的合併力量。工人階級大規模、有組織的運動在這一時期突然出現,並且要求推翻資本主義。帝國格局也慢慢演變成一種越來越惡化,而且超出各國政府控制能力的國際形勢,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在西方世界,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和平、繁榮的時代,而又同時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戰爭和對革命的恐懼。之後的世界所面臨的希望和恐懼都直接根源於此。
見識叢書06
極端的年代,即霍布斯鮑姆所定義的「短20世紀」,仿佛一張三聯畫,或者說,像一個歷史的三明治。從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起,到二次大戰結束,是大災難的時期。緊接著,是一段經濟成長異常繁榮,社會進行重大變遷的25至30年期;這短短數十年光明對人類社會造成的改變,恐怕遠勝任何長度相當的歷史時期。如今回溯起來,它卻可以視為某種黃金年代。而20世紀的最後一部分,則是一個解體分散、彷徨不定、危機重重的年代——其實對世界的極大部分來說,如非洲、前蘇聯,以及歐洲前社會主義地區,根本就是又一災難時期。
站在90年代的制高點,反思過去種種及未來茫茫之餘,瀰漫的氣氛乃是一種世紀末的悲觀心情。歷史學家也許動輒喜歡以「歷史終結」的口吻提醒空談之人,未來卻會依然繼續進行。關於歷史,只有一項通則可以絕對成立,那就是只要有人類,歷史就會繼續下去。
見識叢書32(03-06的合集)
[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 賈士蘅、張曉華、鄭明萱、王章輝 等 / 2017-8 / 豆瓣9.2
《見識叢書·年代四部曲》(套裝共4冊)是公認的「現代世界史的佳入門讀物」,史學大師艾瑞克·霍布斯鮑姆歷30餘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面展現了從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歷史。已翻譯成40多種語言,累計銷量突破500萬冊,成為全球持續暢銷的歷史傑作。中文版新修訂出版,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巴西前總統盧拉、義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愛德華·薩義德、尼爾·弗格森、託尼·朱特等歐美著名學者隆重推薦。 霍布斯鮑姆認為,學術不應只為少數人服務,因此歷時幾十年時間寫就了這套面向普羅大眾、從法國大革命一直講述到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集團的解體、時間跨度達三個世紀的「年代四部曲」。在學者熱衷於為大眾「製造困惑」的時代,霍布斯鮑姆始終直面現實,堅持明晰流暢的論述和優雅洗鍊的文風,以其宏大的歷史視野和饒有趣味的寫作方式,使這四部等級的學術著作能為普通大眾接受,進而成為歷史暢銷書。 「年代四部曲」全面梳理由法國大革命至冷戰結束的世界歷史重要脈絡,它們在全球史流行之前就敘述了全球範圍的歷史,不僅無所不包,而且具有全球意義。
見識叢書07
[美]麗貝卡·D·科斯塔 / 李亦敏 / 2017-9 / 豆瓣7.6加速增長的複雜性超過了人腦發展出應對世界的新技能的速度,這種現象自古已然,於今尤甚。瑪雅文明、高棉文明、羅馬帝國的盛衰,深刻反映出人類在面對危機時治標不治本的短視和欲速而不達的狹隘。問題並沒有得到最終解決,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反而導致更加惡劣的後果,終 於,人類文明走到崩潰的邊緣,人類整體的生存和滅亡成了真正的問題。
在深夜中保持警覺和清醒的人,在危機到來的時刻,敲響警戒和召喚的鐘聲,激勵人們共同參與到一個關乎自身的偉大行動中。本書正是這個「守夜人的鐘聲」。以史為鑑,運用社會學理論並引證生物學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揭示了使人類面臨認知門檻的根源性因素——非理性反對、指責個人、假關聯、筒倉式思維和極端經濟學這五大超級文化基因,闡明了洞見式思維的必要意義,指引人們在解決文明危機的道路上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見識叢書08
[英]查爾斯·埃默森 / 楊楠 / 2017-9-1 / 豆瓣7.81914年,一場大戰粉碎了世界經濟秩序,撕裂了歐洲,削弱了它的全球優勢,而1913年是它的前一年。但在這部富有啟發性的歷史著作中,作者將1913年的世界從那種「戰爭序幕」的狹隘觀點裡解放了出來,揭示了它的本來面目。
1913年的世界,遠比我們記憶中的更現代,比我們所預期的更像我們這個時代。金本位奠定了全球商品和貨幣流通的基礎,而大規模移民重塑了全球的人文地理學,輪船和海底電纜環繞了地球,伴之以新技術和新觀念;福特的第一條流水線在底特律啟動,伍爾沃斯大樓在紐約拔地而起,墨西哥正陷於流血革命的深淵,而溫尼伯和布宜諾斯艾利斯正走向繁榮;伊朗的石油政治時代降臨,中國開始從沉睡的帝國時代醒來;巴黎慶祝自己是一個光之城,而柏林則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電之都……
作者為一個失落的世界恢復了勃勃生機,為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繪製了一幅全景圖,其中蘊含著如何理解過去、如何思考未來的深刻啟示。
---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