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雪軒叢書》與中日漢詩學的環流

2020-12-13 光明日報

近藤元粹(1850—1922),字純叔,號南洲、螢雪軒,日本明治、大正時代漢學者,官至南州外史,為江戶後期儒學學者近藤名洲第三子。近藤元粹詩文書畫兼善,尤擅長中國文學、歷史,著有《南州詩文鈔》《箋注唐賢詩集》《明清八大家文讀本》《螢雪軒叢書》等。

從選目來看,《螢雪軒叢書》參考了《歷代詩話》《說郛》《知不足齋叢書》等中國典籍,尤其是何文煥的《歷代詩話》。《歷代詩話》共收鍾嶸《詩品》以下至明顧元慶《夷白齋詩話》計26種,其中20種《螢雪軒叢書》亦收。所未收的6種為尤袤《全唐詩話》六卷、司馬光《溫公續詩話》一卷、葛立方《韻語陽秋》二十卷、楊載《詩法家數》一卷,以及題範梈《木天禁語》一卷、《詩學禁臠》一卷,其原因,當是篇幅所限和詩學價值的判斷。《螢雪軒叢書》所收詩話出自《說郛》《說郛續》的有14種,全為宋人詩話;出自《知不足齋叢書》的有9種;楊萬裡《誠齋詩話》一卷、王兆雲《揮麈詩話》一卷兩種則出自《四庫全書》《硯雲甲乙編》。《螢雪軒叢書》的底本,也基本是依據這些叢書。如《夷白齋詩話》今存顧元慶《明朝四十家小說》本,為作者自刻,其文本最為可靠;又有《說郛續》本、何文煥《歷代詩話》本。《歷代詩話》本文字與《四十家小說》本頗有不同,其中多有何文煥自行改定的詞句。《螢雪軒叢書》本與《歷代詩話》本同,當是據此。也有一些詩話,近藤氏選擇了更優的文本。如《二十四詩品》,卷末有毛晉跋語,並非《歷代詩話》本,《知不足齋叢書》無是書,則《螢雪軒叢書》所用底本當是毛晉汲古閣所刻。其他如李沂《秋星閣詩話》等8種,《螢雪軒叢書》之前已有和刻本,或即近藤氏所據。如周密《弁陽詩話》,前有《緒言》云:「周弁陽詩話一卷,前輩梁川星巖、菅老山二子,取之於《浩然齋雅談》中,上木以問於世,題曰《浩然齋詩話》,卷中仍稱《浩然齋雅談》。餘謂:或曰詩話,或曰雅談,殊為錯雜,故特改曰《弁陽詩話》,編入《叢書》中。」(《螢雪軒叢書》卷八)另有3種是由作者摘輯而成。孫奕《履齋詩說》一卷,卷首眉批云:「《履齋示兒編》第九、第十二卷系詩說,今抄出之,名曰《履齋詩說》。」(《螢雪軒叢書》卷四)《蘇詩紀事》三卷,卷首識語云:「《東坡詩話》及《補遺》編輯既畢,而又自謂未足以厭飫人意也,乃就群書中搜錄東坡遺事繫於詩者,名曰《蘇詩紀事》,以附詩話之後。」(《螢雪軒叢書》卷七)趙吉士《寄園詩話》一卷,卷首眉批云:「是在《寄園寄所寄·捻須寄》中,蓋摘錄前人詩話者,在詩話中別為一體。」(《螢雪軒叢書》卷十)

就選目而言,《螢雪軒叢書》有45種詩話是取自《歷代詩話》《說郛》《知不足齋叢書》,顯示所受中國之影響較多;其他11種所使用和刻本漢籍或自行編輯的詩話,則體現了近藤元粹自身的詩學判斷。近藤氏《例言》云:「前人叢書《說郛》及《歷代詩話》之類,以時代先後序之。今斯書不拘於時代先後,蓋家藏本,本系餘貧生計中所得,故隨其得而編錄之,不復暇次序時代先後也。」(《螢雪軒叢書》卷一),但《螢雪軒叢書》的實際編次是有所選擇的。就卷一而言,基本是將《歷代詩話》前6種刪去《詩品》《全唐詩話》,另加《滄浪詩話》《對床夜語》構成。不收《全唐詩話》,當是因其篇幅龐大。鍾嶸《詩品》雖又收錄於卷二之首,但近藤氏對其評價不高,卷首眉批云:「《詩品》三卷,平凡不足觀。然其書尤古,故諸家之選無不載者,今亦仿顰載之,讀者其諒焉。」(《螢雪軒叢書》卷二)《滄浪詩話》在《歷代詩話》中為第19種,近藤氏則置於卷一。近藤氏雖甚惡明人之說,《滄浪詩話》又為明人詩學濫觴,但在具體評價時,於嚴羽之說亦頗欽服,如雲「確論不可動」「正正之論,堂堂之言,後人宜奉為典型」等。《對床夜語》五卷,何文煥《歷代詩話》未收,《說郛》所收則僅一卷,《知不足齋叢書》第三集收此書,為五卷本。《螢雪軒叢書》本卷末附有鮑廷博跋語,又卷三「崔豹《古今注》」條眉批:「鮑廷博云:『殖戰而死,下似有脫文。』」(《螢雪軒叢書》卷一)則所據為《知不足齋叢書》本。近藤氏將之列入卷一,當是欣賞範晞文之見解,其眉批之語基本亦為肯定之言。因此,《螢雪軒叢書》的選目大致是以近藤氏基於諸詩話著作的價值評判為基礎來施行的,並非《例言》所云「隨其得而編錄之」。

中國本土的漢詩學文獻,很早就已經傳入日本,成為流行的詩學文本;至江戶時代,以李攀龍、王世貞為代表的復古詩學藉由更為便利的交通條件引入,日本漢詩的創作進入全面興盛的時期。這些詩學文獻在不同時期,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日本漢詩的創作與理論探究,顯示出與中國本土相異的特點。《螢雪軒叢書》以其文獻的集中、規模的宏大,不僅對日本漢詩學的現代建構影響深遠,對中國近代歷史時期傳統詩學的重新發現與研究也有著重要影響。丁福保於1916年編輯刊行《歷代詩話續編》,從其選目來看,應該也參考了《螢雪軒叢書》。丁福保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赴上海學醫,兼學日本文字。宣統二年(1910),兩江總督端方聘為專員,赴日考察醫學設施。在日期間,丁福保搜輯大量西方及中國古代文獻,歸國後,編輯出版了包括醫學、文學、佛經等文獻,其中多有受到日本相關資源的影響。如民國十一年(1922)由上海醫學書局鉛印的《六祖壇經箋注》,高山杉就指出乃是參考了日本山田大應《增注六祖壇經》(《丁福保抄襲日本人著〈增注六祖壇經〉》,《南方都市報》2013年11月10日)。中國傳統詩話,由《歷代詩話》等的傳播而影響到《螢雪軒叢書》的編輯,又進而在近代輸入中國,成為中國學術現代化進程中重新檢視與評判傳統詩學資源的誘因之一。這一中日詩學文獻的「環流」現象,事實上還有很多個案存在。此類文獻與文化現象的梳理考察,對學者更為深入真實地了解並建構中國近現代學術圖景,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侯榮川,系玉林師範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日本漢學文獻《年號之部》出版:日本的年號如何選定?
    5月30日,為了慶祝《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第一種《年號之部》在中國出版,該叢書的出版紀念暨座談會於上海師範大學徐匯校區新文科大樓舉行。《年號之部》書影水上雅晴、石立善主編的《日本漢學珍稀文獻集成》是一套日本漢學大型叢書,收錄古代、中世至近代的珍貴而稀見的漢學原始文獻。率先出版的《年號之部》共五冊,5000頁,收錄日本內閣文庫所藏歷史年號珍稀文獻九部的寫本,均為史上首次公開。
  • 此人甲午戰爭來華,咳血歸國,成為日本詩學宗師
    早在4月17日,李鴻章與日本代表籤訂了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戰後來到中國的子規,他體驗到了什麼?《馬關條約》籤訂現場在甲午中日戰爭開戰之前,正規也是有過擔心的,他說:日本國可能要滅亡了,敵人要是打到東京來的話
  • 文學入門必讀 | 亞里斯多德《詩學》共讀會
    「來吃書吧」在2020年的開始,灣灣邀請你來參與我們的第二期吃書宴:亞里斯多德《詩學》。書籍:《詩學》-商務印書館出版社-「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系列。開飯人數:8人及以上,若1月15日當天仍未湊滿8人,則退還所有費用。(發車後可中途加入)報名方式:添加吃書助理「植植」的微信 zhizhichirou 。轉帳後,等待植植邀你入座。
  • 「漢學」與「中國學」20年來國內出版物覽要
    此後,中國社科院文獻信息中心成立了國外中國學研究室,該室在已故孫越生先生主持下,編著了「國外研究中國叢書」。「國外研究中國叢書」,從基本信息入手,介紹了美國、日本、俄蘇的漢學、中國學狀況,代表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國內對世界漢學的認識和研究。這些成果,為國內漢學研究提供了基礎資料,是一批值得重視的工具書。
  • 《詩學》集刊稿約
    年創刊,由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和重慶市重點文科研究基地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辦,是一本專門研究中國新詩的純理論刊物。《詩學》的辦刊宗旨是:學術性,在場性,地域性。學術性是學術刊物的生命,學術從自由思想來,學術從原創精神來,學術從爭鳴風氣來。我們希望儘自己所能創造一個開闊的學術空間,讓臘梅、牡丹、玫瑰一起爭豔,讓喜鵲、百靈、夜鶯同時歌唱。我們倡導的在場性,就是要遠離文學和詩歌現場的概念遊戲,因為那樣除了顯示遊戲者的聰明外,對於詩歌的繁榮毫無干係,當然也毫無價值。
  • 《文心雕龍》與樂府詩學
    魏晉以來,樂府詩創作進入有主名時代,人們越來越把樂府詩當作詩之一體進行批評,於是出現了實際意義上的「樂府詩學」。《文心雕龍》專列《樂府》篇,是為「樂府詩學」開山之作(吳相洲《樂府學概論》)。劉勰認為這八體的重要特徵是「雜」:「詳夫漢來雜文,名號多品:……或曲、操、弄、引,或吟、諷、謠、詠。總括其名,並歸雜文之區。」郭茂倩《樂府詩集》也總結「雜曲」兩點特徵:一是曲辭內容、情感主體紛繁複雜;二是其來源亦雜,雖始自漢魏,「歷代皆有」,但又「或緣於佛老,或出自夷虜」。
  • 張松建 | 詩史之際: 楊牧的歷史意識與歷史詩學
    楊牧已經為臺灣現代詩奮鬥了六十年,他被奚密譽為現代漢詩的「格局改變者」(Game-Changer),可謂實至名歸。楊牧根據自己的跨國經驗和知識冒險,出入詩史之際,塑造歷史意識,詮釋和重寫歷史人物,顯示多重的策略模式與心靈目光。楊牧的歷史理解,或可與現代西方歷史哲學展開跨文化對話,促成他的文學風格與時俱變,介入全球化後殖民時代的歷史變革。
  • 2020花地文學榜|深情而自省 叩問詩學 呼應偉大文明
    日後,又多有感性更替,豐盈、奇崛、冷豔之翼再生,語言幽深無限,文化視野大開,而東方詩學與現代主義的雙重書寫記錄了他獨立的見解和誠實的精神。 ■黃禮孩 洗塵通過這本詩集,前所未有地發展了一種「深情詩學」。誰不想「壽」呢?但是,「深情」更指向一個生命甘心情願的付出,更在乎活著過程的強度和品質。在這個人間,「深情」實在難得。 ■樹才
  • 臺大出版中心——東亞文明研究叢書(92冊,5.63G)
    出土思想文物與文獻研究叢書1 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zip10 德川日本 (忠)(儒家經典詮釋方法.zip12 東亞儒學 批判與方法.zip12 東亞入學批判與方法.zip13 文獻及語言知識與經典詮釋的關係.zip14 中日
  • 認知詩學的研究歷程及發展趨勢
    以1983年楚爾的《什麼是認知詩學》一書為標誌,「認知詩學」一詞首次出現。值得注意的是,認知詩學從萌芽期就和認知文學研究相伴相生。熊沐清認為,認知文學研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認知文學研究包括認知詩學、認知修辭學、認知文體學、認知文化研究和狹義的認知文學研究。但認知詩學和狹義的認知文學研究不同,二者是平行關係。從《牛津認知文學研究指南》的內容編排也可得知,狹義的認知文學研究不包含認知詩學。
  • 大氣熱力環流
    2.能闡述大氣溫室效應及其作用、大氣熱力環流等基本原理。3.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能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並且能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3.通過實驗活動理解熱力環流的原理。4.理論聯繫實際,促進對"風的形成"的理解,學會在等壓線圖上判斷某一地的風向。(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念,增強大氣環境保護意識。
  • 【高考新視角】沃克環流與厄爾尼諾
    材料二沃克環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溫的東西差異而產生的一種緯向熱力環流,如圖,一般認為赤道中東太平洋厄爾尼諾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信風的減弱而導致沃克環流的異常變化。這樣情況下,在太平洋上形成的正常的大氣環流,叫做「沃克環流」。(沃克環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溫的東西面差異而產生的一種緯圈熱力環流。它是熱帶太平洋上空大氣循環的主要動力之一。)
  • 古代漢語言詩文活動是表現、傳選人的情感意義以及思想觀念的活動
    回顧上個世紀近代漢語言的詩學範式,傳統詩學、西方詩學(特別是西方現代詩學)、現代詩學觀念是其必要的構建要素,三者之間時而衝撞與協調,時而呈現張力與合力的狀態,但其基本立足點與生長點卻是「詩言志」,其核心仍然擺脫不了古代漢語言詩學中意境理念的營造。
  • 跟著古詩學寫作|照應
    本期「莫愁家長智慧課堂」——《跟著古詩學寫作》,我們將通過賞析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一詩,學習照應描寫手法。本周課程預告2月26日(周三)【名師名家】遊記寫作指導2月28日(周五)【名師名家】跟著古詩學寫作 | 構思3
  • 江南詩學特徵:尚博、崇藝、主情
    前面我們說,作為後七子領袖,王世貞是北方詩學忠實的踐行者。然而,王世貞晚期二十餘年隱居於江南太倉食園別墅之中,對於北方詩學有所反思,而對其早期一味否定南方詩學的做法也予以糾正。王世貞的博學,一定程度上正是江南文學地域特徵在其身上的體現。王世貞堪稱晚明博學第一家,其博學程度,不僅當時學者極力嘆服,後世學者也自嘆望塵莫及。
  • 臺灣詩人夏宇的裝置詩學
    至此,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是,無論是夏宇詩作本身的晦澀,還是她對意義的拒絕,這並非裝置詩學所獨有。尤其是她從語言層面對詩句進行的詩學處理,現代詩學或後現代詩學完全可以應對,如論者陳義芝將其描述為「達達主義」便不無道理 ,與博爾赫斯等人所實驗的極限主義也不無相似處。實際上我們從更熟悉的象徵主義或意象派詩學對此也能進行解讀,如夏宇故意去掉連接詞,這其實是現代派詩人的熟套。
  • 沃克環流與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附專題設計)
    沃克環流的成因: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水溫分布西高東低。這樣就在赤道地區形成了一個閉合的環流圈就是沃克環流,即西太平洋為氣流上升區,到高空以後向東運行,行至東太平洋下沉到海面,然後向西太平洋流動。沃克環流與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大約每隔3至7年沃克環流便會減弱一次,也就出現厄爾尼諾,活動期通常延續一年以上,其間還間隔的出現沃克環流增強的現象,也就是拉尼娜。
  • 詩的維度:形而上與宇宙而上 | 「詩與詩學」第二講
    ▼第一講 何為詩學?何為詩?第二講 詩的維度:形而上與宇宙而上第三講 馬拉美與中國現代詩學起源第四講 詩學的悖論第五講 自我表述抑或與宇宙對話第六講 詩與詩學:創造性的至高點現任法國阿爾多瓦大學(Université d』Artois)文化間交流校務專員,東方學系主任,特級教授,法國國家行政學院(ENA)兼職教授,《跨文化對話》雜誌副主編,《遠近叢書》法方主編,長期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批評史教學,尤其關注跨文化學科,出版了多部中文、法文、英文著作。
  • 一物一題79——溫鹽環流
    一物一題79——溫鹽環流溫鹽環流:海水在空間上存在著的溫度或鹽度的差異,使海水密度發生變化進而導致深層海水的緩慢運動稱為溫鹽海流,它與表層因盛行風吹動而形成的洋流系統相互作用形成環流系統。溫鹽環流是一個大尺度的海洋環流,由溫度及含鹽度的差異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