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維度:形而上與宇宙而上 | 「詩與詩學」第二講

2021-03-01 國際詩歌之夜

📖

第二講

詩的維度:形而上與宇宙而上

當世界被一種邏輯轉著,詩就有存在的理由,儘管靈魂各異。何為中國詩的靈魂?語言?話語?拼音文字系統下的西方現代性所追逐的語言意識?抑或「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毛詩序》)?文言表意系統下的「神理共契」(《文心雕龍•明詩》)?

起源於殷朝(公元前兩千二百五十年)的甲骨卜佔的中國文字體系比蘇美爾文字體系要晚兩千多年。後者大約公元前三千四百年以一種表意的形式出現時,它是一種自然語言,和世界上除中國文字以外其他語言的性質一樣。是語義與口語音素的組合。法國語言學家安德烈•馬蒂耐(André Martinet)認為拼音文字在言語上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是話語流上形成的意義,第二層接近意義的語音符號單位。這一符號學上的兩個連結抓住了拼音文字的本質。蘇美爾表意文字逐漸演化成拼音文字。以表音層少量符號,即語言的第二組合-音素組合進行語言流表述。

中國文字產生於極為精妙複雜的卜佔之文。甲骨文的卜佔起源,決定了中國文字的表意性與話語表音符號不存在依附關係,儘管當時卜人也有口語,但卜文的意義在佔。卜兆旁側所刻文字為一格式:序辭(幹支系統),卜人(人名),和所佔之事(命辭),佔辭。後兩項一個是向看不見的宇宙發問,一個被認作是那邊的回答。那是與不可見的宇宙對話,而非本在世界間的交流。這一問代表中國詩的雛形思辨,是中國詩的靈魂,一種中國詩的「邏輯」。

中國詩由佔辭開始與宇宙對話,卜人可謂最初的詩人。屈原在其中,只是第一個留下名字。問射未知,而不論落處,從結果上看省去多餘的邏輯話語,從根器上看,詩人具有與真實若即若離的氣性。和宇宙對話,詩人從生存圓中探出腦袋,進入妙天,那裡不需要精微。精微由雕琢而生,中國詩的卜佔起源使詩從一開始就與雕琢風馬牛不相及。

中國詩叩問宇宙的本質決定了它的公共性和形而上,個人主體不是它關注的問題。《尚書》中四言體的祭神禱告辭「誥」,與君王和諸侯的誓眾辭 「誓」,是最早的禮儀祭祀詩,在「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尚書•虞書•堯典》)的詩行裡,我們讀不到反應現實的風雅頌。牽動它神經的,唯有上天。

中國詩體現的就是這種人與宇宙的相關性。詩人進入自然,與萬象相互感應、相互被激活,與萬物保持在同一頻道,這與西方以時間為基礎的因果律不同,後者使詩人處於與外界的兩元邏輯裡。或反抗或模仿都是這一兩元的顯像。而中國詩人從其胎兒開始,就可以在與宇宙的對話和與萬象的相關性這兩個空間創造出超驗性來,儘管這一創造性通常會被遺忘在某個角落,天邊。

北島給孩子們詩,詩育而非歌教,無限中這一絲弱光無論多麼微不可思,在催醒少陽們額頭開向宇宙,通過詩。宇宙的通靈者——詩人也就感到其存在的理由了。中國文字給詩如此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今天的詩人還希冀捕捉滑動在火苗上的灰塵而自絕天性、放棄與宇宙的對話麼?

第一講 何為詩學?何為詩?

第二講 詩的維度:形而上與宇宙而上

第三講 馬拉美與中國現代詩學起源

第四講 詩學的悖論

第五講 自我表述抑或與宇宙對話

第六講 詩與詩學:創造性的至高點


主講人 金絲燕

主持人 陳東東王淩

策劃人 北島

時間 2018年8月1至6日 每日16:00-17:30

地點 深圳福田區百花二路百花公寓1棟首層8號A(百花新天地)物質生活書吧

主辦 香港詩歌節基金會

協辦 深圳此刻天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深圳市萬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深圳市越眾影視有限公司、鳳凰網文化、詩歌島、《今天》、活字文化

報名方式


活動免費,敬請報名。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報名頁面。報滿為止,先到先得!

網上直播連結

未能到場的朋友,可掃碼在線觀看直播。


講人

金絲燕,北京大學西語系法國語言文學學士、碩士,巴黎索爾邦大學(巴黎四大)現代文學博士。現任法國阿爾多瓦大學(Université d』Artois)文化間交流校務專員,東方學系主任,特級教授,法國國家行政學院(ENA)兼職教授,《跨文化對話》雜誌副主編,《遠近叢書》法方主編,長期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批評史教學,尤其關注跨文化學科,出版了多部中文、法文、英文著作。

主持人

 

陳東東,1961年生於上海,1980年代初讀大學期間開始寫作,著有詩集《海神的一夜》、《夏之書·解禁書》、《流水》和隨筆集《黑鏡子》、《隻言片語來自寫作》等。現居深圳和上海。

王淩,香港城巿大學翻譯學博士,復旦大學英美語言文學碩士、學士。現任香港國際詩歌節基金會秘書長,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節目總監。英國勞特利奇《中國傳統文化百科全書》特邀作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高級講師,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籌委兼評審,海峽兩岸口譯大賽香港賽區籌委兼評審,香港翻譯學會理事。譯著有《小小巴黎書店》《肖申克的救贖》等。

策劃人

北島,原名趙振開,1949年生於北京,1978年和朋友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自1987年起,在歐美及香港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家,其作品被譯成30種文字,曾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古根漢獎、馬其頓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最高榮譽金花環獎等,獲選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2009年創辦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詩歌活動——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更多內容請關注:


新浪微博: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公眾號:國際詩歌之夜

FACEBOOK:International Poetry Nights in Hong Kong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相關焦點

  • 詩的王國_思想理論_人民論壇網
    【摘要】中國詩歌來源於宇宙本體之根本規律,彰顯了天地自然之大美。溫柔敦厚是中國詩學的永恆追逐,也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中國詩學藝術至極境,能於苛酷的藝術規律中得到自由,具有音韻之美、對仗之美、哲思之美,是人類文化史上無可替代的文學瑰寶。
  • 【覓文記】嚴羽:大抵禪道唯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上)
    雖然這兩大宗師的私交還不錯,但他們弟子之間的關係卻形同水火:「宗朱者詆陸為狂禪,宗陸者以朱為俗學」,這兩派弟子之間相互攻擊。那時的包揚堅決捍衛陸九淵的觀念,曾批評朱熹:「讀書、講學,充塞仁義。」這句話罵得有點兒狠,讓他的老師陸九淵都有點兒受不了,於是寫信把包揚批評了一番,同時也把包揚的幾個兄弟罵了一頓。
  • 保衛童年:讓兒童成長在詩的宇宙裡
    只有那些完好地保有童年經驗,且保持一顆純粹童心的成人,才能理解兒童的宇宙,才能讀懂兒童的詩,創作兒童的詩,挖掘兒童的詩。與成人文化相比,兒童文化是詩性的、遊戲的、童話的、夢想的,總體而言是充滿想像力的。而詩歌特別是兒童詩本身就是想像力的藝術。兒童教育研究專家劉緒源講過這樣一件事:「我們家娃娃三歲多時在西北的高山上行走,滿眼水氣飄動,我們告訴她這就是雲,後來風小了,水氣下沉,她呆望了一會兒,說了句:『雲也要睡覺了。』可能那時她自己有點困吧?同行的女博士驚呼:『你們小孫女做詩了!』這和詩的思維確是一致的。
  • 海子,詩的加速,詩的慢
    海子這種加速度容易導致閱讀經驗上的誤解,仿佛他的寫作是缺乏克制的,只知道一味去書寫,去表達自己那種情緒的寫作,充滿青春期的寫作,血脈噴張的抒情式寫作。海子的詩歌對情緒的表達,有這樣的局限。更多的表現,他對詩歌的理解,在內心的節奏上,反映出一種新的詩歌態度。正如剛剛對詩歌歷程的回顧,在新詩的文化裡,偏向冥想的詩歌是一種成熟的表現,成熟的詩歌態度。
  • 一行∣「樹」的詩學:以中國當代新詩為例(上)
    我們可以在清代鄭板橋《竹石》一詩(「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中聽到劉楨這首詩的回聲,儘管鄭板橋用「巖竹」替代了劉楨的「山松」,還新添加了一個和「枝與風」的對抗相對稱的維度:「根」與「巖」的對抗。杜甫的《古柏行》作於大曆元年(766年)的夔州武候廟。
  • 詩天子副刊 上刊詩人:閆巧
    《詩天子》詩刊【副刊】規則為了更好地傳播詩歌文化和弘揚詩天子詩刊的辦刊理念(天下之詩,天子之詩),詩天子團隊決定來稿詩歌稿費全面升級,達到全國詩歌稿酬最高。特向全天下詩人長期徵稿。 為加強詩學文化融合交流,展示好詩以供大家學習提高,更好地傳播詩歌魅力,《詩天子》詩刊,開設【副刊】專欄,規則如下:1. 來稿必須原創首發,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及涉及政治內容,不得抄襲、洗文,版權問題自負。2. 附個人簡歷及近照各一份。所投作品正稿字數一般不超500字【古典現代詩均可】。3.
  • 納蘭性德寫的詩與作詞數量相當,為什麼他的詩不如詞出名?
    杜牧《赤壁》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是有深意又非常含蓄的範例。引薦此詩,說明納蘭性德學詩的過程,處於摹仿階級,也表明在學習古人中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青年學子,摹仿出佳作的多,建立自己詩學觀點的少。
  • 詩的結構---承句
    詩的結構---承句 承,在絕句中是第二句;在律詩中是第二聯,頷聯。­好的承句一般來說比較少,為什麼呢 ?­ 其中的原因就在於,寫絕句,重心在結尾,寫律詩,重心相對前移了。律詩一般在兩聯。­詩學概要裡說到:­詩之承接之法,應注意與題目之關合,並緊接起句之立意,或寫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證,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氣貫注之妙。­承句的主要作用在於連貫氣脈,使詩讀來應該流暢、酣暢。承句的成功與否,就是要看它所起到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何。
  • 《詩學》集刊稿約
    年創刊,由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和重慶市重點文科研究基地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辦,是一本專門研究中國新詩的純理論刊物。而且,重慶是中國新詩「上園道路」和「二次革命」理念的源頭,理應重視重慶新詩研究。本刊從2020年開始改為一年出版兩期,由巴蜀書社出版,海內外公開發行或贈閱。
  • 「詩教」如何在中國產生?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①孔子如此看重《詩經》,是與「詩教」在中國周代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地位聯繫在一起的。《詩經》揭示了「寓教於樂」的藝術本質,是周代禮樂文明的產物,也集中體現了周人的詩樂觀。周人認為,樂的本質是心靈的愉悅,《禮記·樂記》說:「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人之道也。」
  • 向詩而生 浸潤於詩的世界近七十年的詩壇大家呂進
    向詩而生 浸潤於詩的世界近七十年的詩壇大家呂進   從寫詩的少年到思考詩歌本質的暢銷詩評家,呂進的精彩故事,掃碼上封面新聞看短視頻。在校刊《年輕人》上發表後,被不少同學背誦、讚許。  和詩歌交往日久,呂進開始打量這位人生道路的同行者。詩究竟是什麼?要說什麼不是詩很容易,但是要正面說清詩的美學本質卻「難於上青天」。詩是散文遺漏的感覺,詩是散文的高潮和靈魂,詩是心靈的音樂。但是,詩究竟是什麼呢。再如,詩是怎麼生成的?一首詩是怎麼從無到有的,靈感怎麼來尋詩人,詩人又怎麼尋思,詩思又怎麼尋言。
  • 數學詩 | 班上一群寫詩鬼才
    一次偶然,我在破站上關注了華中師大的戴建業老師,幽默風趣,狂放瀟灑一下子,竟讓高中最不愛背詩、甚至討厭詩的我也感受到詩的美妙。於是,我在想:充滿了理性之美的數學與感性之美的詩是否能奇妙地融合在一起呢?我思考著,片刻的寧靜······但從感性的角度它又仿佛在寫一對戀人從當初的互相依偎漸漸地由於各種原因變得相互猜忌懷疑距離越來越遠從情人變成了敵人他、她不再「平行」第二天我來到教室,問孩子們,你們覺得數學裡有詩嗎?
  • 純詩理論源流考
    通過歷史考古和綜合音樂學、詩學的方法,可以發現,純詩理論發端於十八世紀中葉,經過文藝上的唯美主義理論和純粹音樂理論的準備階段,純詩最終在法國象徵主義詩學那裡獲得成熟。象徵主義詩人們在文學功能上,強調詩的美的價值,將其與真實的價值區別開來;在情感上,他們主張詩性的情感,將其與日常生活的情感區別開來;在本體論上,他們強調詩的音樂結構,但這種音樂結構並不排斥語詞結構,因而詩的表意功能並未真正被拋棄。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詩和神話靠的想像力,科學證據今天正確明天可能就成謬誤,但想像力卻沒有正誤真偽,而且能夠千變萬化不可窮盡。地球引力和夢中的眼淚,對於我們的心靈體驗,何者更為真實呢?有了詩的想像力,登月不用宇宙飛船,撬起地球也無需一個支點,一念之間即能鬥轉星移滄海桑田。你可以用一個詞移動一座山,用幾行詩令宇宙的風景為之一變。
  • 解詩,解學問,解教育——孫玉石老師訪談
    七七級雖然是暑假招生的,但在寒假後才開始入學,就和接著於寒假招生入學的七八級學生,一塊兒上大課了。當時,我和袁良駿先生一起,給這兩個年級學生講授「中國現代文學史」。當時的研究生、進修教師,也來聽課。第一、第三部分「五四」、「抗戰」時期文學史,由我講;第二部分「左聯」、「《講話》後」時期文學,是袁良駿講。此前和這中間「輪空」的時間,我可以用來備課。
  • 城市詩,接地氣的詩,說人話的詩 | 廖偉棠評也斯的詩
    也許不少大陸讀者對「梁秉鈞」這個名字還不太熟悉,聽過「也斯」的也算不上很多,但在香港文化界,他確是一位至關重要的人。通過寫詩、小說、文化評論,梁秉鈞找到了香港人自己的聲音,這聲音與大陸和臺灣的不同。也正因此,他被稱為「香港文學形塑人」。
  • 《文心雕龍》與樂府詩學
    魏晉以來,樂府詩創作進入有主名時代,人們越來越把樂府詩當作詩之一體進行批評,於是出現了實際意義上的「樂府詩學」。《文心雕龍》專列《樂府》篇,是為「樂府詩學」開山之作(吳相洲《樂府學概論》)。  《文心雕龍》列出的樂府八個題名在樂府詩學上有著重要意義,此後學人所列樂府題名日漸豐富。如元稹《樂府古題序》云:「詩之流為二十四名:賦、頌、銘、贊、文、誄、箴、詩、行、詠、吟、題、怨、嘆、章、篇、操、引、謠、謳、歌、曲、詞、調,皆詩人六義之餘……由詩而下九名,皆屬事而作,雖題號不同,而悉謂之為詩可也。」
  • 高春林:當代詩的文學經驗,與詩性辨析
    固然有一個怎麼寫的問題,但關鍵還不在這裡,我在另一篇文章《根性寫作,或現實的詞群》中,談到這一點:「從這個層面講,我的疑問不是在問:什麼是詩。我一直在審視,『我寫下了什麼?』這就像是有人在問我:『你在幹些什麼?』這是鏡照,在這一鏡照下,詩的靈感不是柏拉圖的神魔,而是語言在時代處境上的自覺。」
  • 記憶的詩學 | 陳蒙
    ——陳蒙記憶的詩學文/ 陳蒙一.記憶是所有詩人關心的東西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 人和記憶中的日子是緊密相連的。從某種角度上講,人就是其記憶的總和。費裡尼(F.Fellini)說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我們在記憶中同時是孩子、青少年、老年人和壯年人。
  • 百定安:詩學筆記(1-50)
    22  詩是低開高走的股票,中間反覆震蕩。   23  詩人,應從訥言開始發聲。你見過上下求索的人,整日價對著話筒高談闊論嗎?   24詩要及物。及物者,及人、及事、及情、及理也。寫你發現的、感知的、體驗的、為之疼痛或歡欣的,一句話,寫你自己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