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講
詩的維度:形而上與宇宙而上
當世界被一種邏輯轉著,詩就有存在的理由,儘管靈魂各異。何為中國詩的靈魂?語言?話語?拼音文字系統下的西方現代性所追逐的語言意識?抑或「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毛詩序》)?文言表意系統下的「神理共契」(《文心雕龍•明詩》)?
起源於殷朝(公元前兩千二百五十年)的甲骨卜佔的中國文字體系比蘇美爾文字體系要晚兩千多年。後者大約公元前三千四百年以一種表意的形式出現時,它是一種自然語言,和世界上除中國文字以外其他語言的性質一樣。是語義與口語音素的組合。法國語言學家安德烈•馬蒂耐(André Martinet)認為拼音文字在言語上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是話語流上形成的意義,第二層接近意義的語音符號單位。這一符號學上的兩個連結抓住了拼音文字的本質。蘇美爾表意文字逐漸演化成拼音文字。以表音層少量符號,即語言的第二組合-音素組合進行語言流表述。
中國文字產生於極為精妙複雜的卜佔之文。甲骨文的卜佔起源,決定了中國文字的表意性與話語表音符號不存在依附關係,儘管當時卜人也有口語,但卜文的意義在佔。卜兆旁側所刻文字為一格式:序辭(幹支系統),卜人(人名),和所佔之事(命辭),佔辭。後兩項一個是向看不見的宇宙發問,一個被認作是那邊的回答。那是與不可見的宇宙對話,而非本在世界間的交流。這一問代表中國詩的雛形思辨,是中國詩的靈魂,一種中國詩的「邏輯」。
中國詩由佔辭開始與宇宙對話,卜人可謂最初的詩人。屈原在其中,只是第一個留下名字。問射未知,而不論落處,從結果上看省去多餘的邏輯話語,從根器上看,詩人具有與真實若即若離的氣性。和宇宙對話,詩人從生存圓中探出腦袋,進入妙天,那裡不需要精微。精微由雕琢而生,中國詩的卜佔起源使詩從一開始就與雕琢風馬牛不相及。
中國詩叩問宇宙的本質決定了它的公共性和形而上,個人主體不是它關注的問題。《尚書》中四言體的祭神禱告辭「誥」,與君王和諸侯的誓眾辭 「誓」,是最早的禮儀祭祀詩,在「允恭克讓,光被四表,格於上下。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尚書•虞書•堯典》)的詩行裡,我們讀不到反應現實的風雅頌。牽動它神經的,唯有上天。
中國詩體現的就是這種人與宇宙的相關性。詩人進入自然,與萬象相互感應、相互被激活,與萬物保持在同一頻道,這與西方以時間為基礎的因果律不同,後者使詩人處於與外界的兩元邏輯裡。或反抗或模仿都是這一兩元的顯像。而中國詩人從其胎兒開始,就可以在與宇宙的對話和與萬象的相關性這兩個空間創造出超驗性來,儘管這一創造性通常會被遺忘在某個角落,天邊。
北島給孩子們詩,詩育而非歌教,無限中這一絲弱光無論多麼微不可思,在催醒少陽們額頭開向宇宙,通過詩。宇宙的通靈者——詩人也就感到其存在的理由了。中國文字給詩如此不可思議的境界,我們今天的詩人還希冀捕捉滑動在火苗上的灰塵而自絕天性、放棄與宇宙的對話麼?
▼
第一講 何為詩學?何為詩?
第二講 詩的維度:形而上與宇宙而上
第三講 馬拉美與中國現代詩學起源
第四講 詩學的悖論
第五講 自我表述抑或與宇宙對話
第六講 詩與詩學:創造性的至高點
主講人 金絲燕
主持人 陳東東、王淩
策劃人 北島
時間 2018年8月1至6日 每日16:00-17:30
地點 深圳福田區百花二路百花公寓1棟首層8號A(百花新天地)物質生活書吧
主辦 香港詩歌節基金會
協辦 深圳此刻天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深圳市萬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深圳市越眾影視有限公司、鳳凰網文化、詩歌島、《今天》、活字文化
報名方式
活動免費,敬請報名。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報名頁面。報滿為止,先到先得!
網上直播連結
未能到場的朋友,可掃碼在線觀看直播。
▼
主講人
金絲燕,北京大學西語系法國語言文學學士、碩士,巴黎索爾邦大學(巴黎四大)現代文學博士。現任法國阿爾多瓦大學(Université d』Artois)文化間交流校務專員,東方學系主任,特級教授,法國國家行政學院(ENA)兼職教授,《跨文化對話》雜誌副主編,《遠近叢書》法方主編,長期從事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批評史教學,尤其關注跨文化學科,出版了多部中文、法文、英文著作。
主持人
陳東東,1961年生於上海,1980年代初讀大學期間開始寫作,著有詩集《海神的一夜》、《夏之書·解禁書》、《流水》和隨筆集《黑鏡子》、《隻言片語來自寫作》等。現居深圳和上海。
王淩,香港城巿大學翻譯學博士,復旦大學英美語言文學碩士、學士。現任香港國際詩歌節基金會秘書長,香港國際詩歌之夜節目總監。英國勞特利奇《中國傳統文化百科全書》特邀作者。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高級講師,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籌委兼評審,海峽兩岸口譯大賽香港賽區籌委兼評審,香港翻譯學會理事。譯著有《小小巴黎書店》《肖申克的救贖》等。
策劃人
北島,原名趙振開,1949年生於北京,1978年和朋友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自1987年起,在歐美及香港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家,其作品被譯成30種文字,曾獲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古根漢獎、馬其頓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最高榮譽金花環獎等,獲選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2009年創辦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詩歌活動——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更多內容請關注:
新浪微博:香港國際詩歌之夜
公眾號:國際詩歌之夜
FACEBOOK:International Poetry Nights in Hong Kong 香港國際詩歌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