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別再隨便教孩子畫畫了

2020-12-15 捲兒媽教子手記

大概一個月前,捲兒看了一套書,叫《水先生的奇妙之旅》,是一套科學圖畫書,講的是水在地球表面自由旅行的奇妙經歷。

看完書,意猶未盡,正好書的附頁有作者創作這套繪本的詳細過程,我就給她講,繪本是怎麼創作出來的——你要先想好一個故事,然後把故事畫下來,再配上文字……

當時,聽完,她對「創作一本圖畫書」這件事心生嚮往,說她自己也要做一本!

我說好啊,那我們就先從畫畫開始吧,畫好畫,講好故事,字不會寫媽媽可以幫你。

然後,我給她報了創意美術課。再然後,這件事就被生活的瑣碎淹沒了。

1

看不懂孩子的畫,

很容易陷入「關愛誤區」

上周日,捲兒拿出一沓她畫好的畫,讓我幫她做成書。

我蠻驚訝的,本以為說過就忘了,沒想到她上心了。

我攤開她的畫,說實在的,沒一幅我能看懂的。誇張的色彩堆疊,大面積的塗抹,與其說是「畫」,我的直觀感受更像是「紙被弄髒了」

可我不能這樣打擊孩子呀!

我在心底反覆默念漫畫家蔡志忠老師的名言: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媽媽不知道!不知道!

△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媽媽不知道!

我安慰自己,塗鴉嘛,本質不就是把紙「弄髒」嗎?

我小時候也喜歡畫畫,但大人經常在耳邊叨叨,別把衣服弄髒了,別把書本弄髒了,要保持書面整潔……聽多了,就不敢輕易下筆了。然後書面乾淨了,做事更「磨蹭」了。

早期畫畫,孩子敢於把紙弄髒,敢於想到什麼畫什麼,沒有心理壓力和條條框框的束縛,是最難能可貴的。

有些家長,看不懂孩子的畫,又忍不住教孩子,其實很容易陷入「關愛誤區」。

誤區一:

「你畫的這是什麼呀?一點都不像!」

「像不像」是很多人評價孩子畫作的一個標準,但其實,孩子的畫還真不能用「像不像」去評判。

我整理了兒童繪畫發展的幾個階段,發現孩子到8歲左右,才會進入「寫實階段」。

點擊可查看大圖

1歲多的孩子塗鴉,能用畫筆畫出「痕跡」,就能令孩子興奮不已。

兩三歲畫點、線、圈,四五歲能根據自己的所見、所想,創作出具有象徵意義的「象徵畫」,即便受限於知覺和概括能力,畫得不像,甚至有遺漏,都很正常。

美術作品無法複製,對孩子來說,創意比「畫得像」更重要。

誤區二:

「你畫的不符合常理呀,兔子怎麼可能當大王?」

有些大人會「熱心」地為孩子尋找畫中的錯誤,用自己的知識、經驗給孩子解釋什麼是合理的、什麼是不合理的。這其實是又一「關愛誤區」。

一個當美術老師的朋友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她組織孩子們畫自己心中的「大王」,孩子們暢所欲言,有人說「老虎是大王」,有人說「不對,獅子才最厲害」……熱烈討論結束後,一個小姑娘竟然在紙上畫了一隻小白兔。

她試著問小女孩:「你為什麼覺得小白兔可以當大王?」

女孩說:「小白兔愛吃青菜、蘿蔔,而這些我都不愛吃,所以小白兔特別厲害!」

……

大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孩子那裡卻可以順理成章。

順便說一下,給孩子科普「常識」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不是通過質疑的方式。我比較喜歡通過開放式討論,讓孩子自己發現「漏洞」,後面還會聊到。

誤區三:

教孩子簡筆畫

網上有很多簡筆畫教程,幾筆勾勒出一隻小鳥、一隻螃蟹,看起來很萌很簡單很適合孩子學,但其實那並不是孩子的畫

日本教育家、畫家鳥居昭美就曾提醒家長:不要教孩子畫簡筆畫!

三四歲的孩子還無法駕馭畫筆畫出他想畫的線條,不過也正因為粗糙、稚氣,孩子的畫才更有生命活力。

簡筆畫會框住孩子對事物的想像力,學會之後,孩子畫的魚、畫的鳥基本就長那樣了。

不光是簡筆畫,各種繪畫技巧也都不適合過早教給孩子。否則孩子學會了「技巧」,就會錯失觀察和體驗的機會。

給孩子選繪畫班也可以參考這一點,有些機構急於讓家長看到結果,會教「技巧」,甚至讓孩子「臨摹」,結果孩子在結構畫得很好,回家就什麼也畫不出來。

真正懂孩子的老師會引導孩子自己去感知和領悟,孩子看見了,領悟了,自然會將心理意象轉化為圖形。所以這種「教」,更多的是發揮引路人的作用,而非單純的複製(後面我還會細聊)。

畢卡索說過,「我用了一生的時間,才能像孩子一樣畫畫。

看到了吧,偉大的畫家窮盡一生都在跟孩子學畫畫,我們非專業卻忍不住教孩子畫畫,是不是有點奇怪呢?所以,千萬別踩這個坑了。

2

我決定「聽聽」孩子的畫

鳥居昭美在《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一書裡說:「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

孩子的畫我看不懂,那就聽聽孩子怎麼說吧。

我指著一本繪本,對捲兒說,你看,繪本都有圖畫和文字,你的「書」現在還沒文字呢!你能跟媽媽講講你畫的是什麼嗎?你把故事講出來,媽媽可以幫你寫下來,這樣做成書,其他人就也能看懂了。

捲兒很淡定,拿起其中的一張,說:

這是一根玉米棒,

被人扔到了垃圾桶旁,

慢慢的,

它過期了,

變成了彩色的……

△ 險些被捲兒爸誤以為是廢紙撕掉

我沒想到這一團不起眼的色彩,居然是一根玉米棒自然腐敗的過程!而且她能知道玉米棒腐敗會變成彩色的,也讓我很意外。

她應該沒有親眼觀察過,隱約記得以前陪她看《科學小子》,裡邊有「腐敗之美」的畫面,不知道是不是從那裡獲得的靈感。

第一頁的故事講完了,她又拿出第二頁,原來還有「續集」:

又過了很長時間,

冬天來了,

北風吹起來了,

那個乾巴的玉米棒被吹進了「垃圾桶」。

△ 再次提醒大家忽略這畫風

「垃圾桶」,幾個字我沒有幫她寫上,因為故事講到這裡,我腦子裡冒出了幾個問號。

我問她:為什麼這根玉米棒一直到冬天才被風吹進垃圾桶?沒有清潔工打掃嗎?

捲兒說:那時候地球上還沒有清潔工啊!

咦?原來是地球早期發生的事啊。還沒有清潔工,那應該也沒有人類吧?

捲兒:對,沒有人類。

那沒有人類,是誰製造的垃圾桶呢?

捲兒發現漏洞了,哈哈大笑,「不對不對,應該是地球晚期的事情」,然後她隨口又編出另一個版本:

當時,地球上垃圾太多了,「可回收垃圾」清潔工都管不過來了,所以這根玉米棒一直沒人管……(玉米是廚餘垃圾,最近垃圾分類遊戲沒白玩)

討論到這裡,我忽然覺得這兩張「被弄髒的紙」,開始發光。我得好好保存著。

從中,我了解到在這個4歲小孩的頭腦裡,時間跨度可以從地球早期,到地球晚期;可以從宏觀,到微觀;雖然畫風粗獷,但玉米從腐敗,到變幹,色調她都把握得很到位。

這一次,我算是真的讀懂了孩子的畫。

3

再聊聊「引導式教育

孩子的畫,是留給成人的一扇窗。

透過這扇窗,我去看、去聽、去了解,能跟孩子離得更近。

我比較傾向於那種「情感引導式」的教養方式。我一直覺得,做父母應該像「導遊」,把孩子帶到他該去的地方,給他講解這個世界,具體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去領悟。

周圍有很多父母覺得:「我是父母,我就應該教孩子。」我的理解是,父母的任務不是「教」,而是把孩子引向他該去的方向。

教,只能養出我們的複製品,而引導,則給孩子更多的選擇,也給他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畫畫,我不教她怎麼畫,我也教不了,但我可以帶她去大自然觀察;可以陪她讀繪本,發現插畫與文字的奇妙關係;也可以在她畫好後一起進行開放性討論,讓她自己發現故事有哪些漏洞,怎麼編排更合理。

我沒有告訴她怎麼做,但我把她引到地方了,她自己就發現了,知道該怎麼做了。也就是所謂的「不教而教、不學而學」。

捲兒媽碎碎念

人這一生,就是不斷從得到中,找回失去的東西

小孩子的畫中,都有跟天然共有的部分,只不過,隨著不斷長大,再加上「教育」,絕大部分人身上的這種「才能」都消失或轉移了。

我很珍視捲兒現在提筆敢畫,也願意分享、展示的勁頭,我會陪她繼續完善這本繪本,將來畫得更像樣些,拿去出版都有可能。

鼓勵捲兒畫畫,不是為了培養職業畫家,而是希望她能掌握一種抒發內在感受,傾吐內在情感的方式,成為一個能獨立思考,會欣賞美的人。

而我,也能從中更了解她情感、人格和心智的發展,能對她投注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所以,捲兒的畫在我看來就是這個4歲小姑娘,最具感性的心智記錄。通過她的畫,我能知道她此刻在想些什麼,過去她經歷了什麼,最近她受哪本書、哪部電影、哪個人的影響等等。

這些,等到將來,我不能時時陪在她身邊的時候,有些話她不願與我分享的時候,我也能時刻觀照她的心靈。這是一個母親的貪心,也是我心底最真實的想法。就像我媽,我現在所寫的每一篇文章,她都會第一時間去看。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通過畫,說出心中的「話」

也希望每個父母,都能聽懂孩子的「畫」。

如此,世間又多一幸運的小孩。

·END·

更多啟蒙乾貨

我之前發過不少學前啟蒙、幼小銜接方面的,寫乾貨費老大勁了,希望能對朋友們有點幫助:

相關焦點

  • 真的,別再隨便教孩子畫畫了......
    還有這麼長的假期,除了看書看動畫運動做遊戲學習,還有啥最簡單也最方便的活動能讓孩子放放電呢?畫畫啊!最近叮噹閒在家,我陪他一起畫畫,也是一天一幅大作的節奏。有讀者問到怎麼教孩子學畫畫問題,其實孩子畫畫真不能隨便教。
  • 真的,不要教孩子畫畫!
    孩子坐在地上塗塗色本。剛拿起畫筆,爸爸來了一句:等等,大海是藍色的,你怎麼拿黃色的筆,別塗錯了;孩子看看畫筆,看看塗色本,猶猶豫豫後開始塗色。別人家的孩子畫的可像了,我家畫了半天還是一團線條。其實,不是孩子不行,是大人的「教法」有問題。今天我們請到周風雲醫生,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不要隨便教寶寶畫畫。
  • 提前教孩子畫畫的弊端,為什麼不要隨便教孩子畫畫?
    我兒子牛大力從小就愛拿著筆亂七八糟的畫畫。許多朋友建議我送他去美術興趣班培養。我都拒絕了他們的建議。我認為在畫畫這件事上,是要遵循孩子的規律和水平,揠苗助長反而對孩子不好。當然這都是題外話,我不反對我們的孩子早點學習書本裡的知識,這是大的趨勢,每個孩子的必經之路,提早學是好的。但是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悲哀,如今越來越多美術興趣班的出現,確實讓很多孩子失去了屬於自己的想像力。
  • 你還在「教」孩子畫畫嗎?勸你看完這篇文章,再教孩子畫畫也不遲
    要不要教孩子畫畫?怎麼教孩子畫畫?孩子對畫畫不感興趣,該怎麼辦?孩子畫得不像,要不要緊?畫畫班,要不要報?孩子的作品為什麼總是千篇一律?孩子畫畫這件事,父母真的是稍不留意就會踩坑。1 孩子的畫和成人的畫是完全不一樣的。孩子的畫反映了孩子內心真實存在的東西。
  • 一個孩子對繪畫的厭惡,從手把手教他畫畫開始
    這些畫,無一例外,都是父母畫出形狀,然後孩子填色。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有一位媽媽說:「孩子不太會畫,不想畫,於是我就抓著他的手隨便畫下。」這位媽媽的做法是個例嗎?不是的,這個問題還挺普遍的。有一次我家3歲小貓咪說想要畫畫,那會他正在奶奶房間玩,奶奶說:「你先畫,畫完奶奶手把手教你畫。」我連忙說:「媽媽,讓他自己畫吧,畫成什麼樣就什麼樣,千萬別手把手教他畫畫喲。」想像一下,當2歲多3歲的孩子,興致勃勃地拿起畫筆想要畫畫,大人肯定是支持並很開心的。
  • 教孩子畫畫的關鍵:把畫畫當作遊戲,讓孩子畫得開心畫出自我
    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畫畫是不需要「教」的。如果一定要被冠以「教」之名,也不是教技巧,而是教孩子多觀察多嘗試,教孩子自由隨性地表達自我,,教孩子樂觀積極地成長。這種想法更多的是把畫畫作為一種技術活,一種讓孩子學了就想讓孩子可以成為美術特長生的功利心。但其實,畫畫可以是一種親子互動遊戲,孩子不需要畫得多好,只要他喜歡就夠了;爸爸媽媽也不需要有多麼高超的教畫畫能力,只需要陪著孩子畫畫,在孩子想要介紹畫作內容時成為聽眾並及時給予肯定就夠了。
  • 《學會愛自己之不要隨便順從別人》教孩子學會正確說「不」
    《不要隨便順從別人》是《學會愛自己》系列的其中一本,這本是由艾迪特*史萊博*維克編寫,卡羅拉*霍蘭德繪圖,張清泉翻譯的。《學會愛自己》這一整套書都在向孩子們傳遞「學會保護自己」和「懂得善待自己」的理念,教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好好保護自己、學會進行自我行為管理。
  • 儘量別讓孩子學畫畫
    我建議家長儘量別讓孩子學畫畫。我知道,這個建議聽起來非常不合理。特別是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能畫出好看的作品時,家長的內心不知道有多羨慕。於是美術培訓班,就安排上了。這種騙局在外面傳播,連我的好幾個群都汙染到了,我就忍不住說這事了。
  • 教孩子畫畫是在害孩子?真相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孩子畫畫會扼殺孩子的想像力。,彤彤媽媽的迷茫也很值得理解,那麼到底是教還是不教呢?在7歲的霖霖眼中,繪畫就是老師教一遍,自己再跟著畫一遍。,我們該如何教孩子創作呢?與其教孩子畫得像,不如教他觀察,因為畫畫其實是一個學習觀察生活的過程。
  • 親子陪畫就是教孩子畫畫嗎?它比教孩子畫畫要重要一百倍
    「龍老師,您是線上教孩子畫畫嗎?」「龍老師,我不會畫畫,我怎麼陪孩子畫畫?」……很多媽媽在諮詢課程時都會問我這兩個問題。每次聽到這樣的問題,我都倍感無奈,我想說的是我的親子陪畫課比教孩子畫畫要重要一百倍。為什麼這麼說呢?
  • 兒童畫畫有什麼好處,別再亂給孩子報興趣班了
    兒童畫裡隱藏著孩子內心世界,繪畫是孩子的一種特殊「語言」,具有內在的邏輯和表現形式,我們仔細觀察孩子的繪畫作品,會發現他們會隨著自己當下的情緒情感。那麼兒童學畫畫有什麼好處?如何教兒童畫畫?  第二、鍛鍊感知能力  繪畫是孩子距離客觀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種活動。畫畫的孩子每天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專門研究不同的觀察方法,並切實對不同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觀察與描述。
  • 到底怎樣教孩子學畫畫?很多家長都誤解了
    孩子剛剛開始自己畫畫的時候,大人常常也是熱情高漲,看見孩子在紙上塗抹,會不由自主地過去教孩子畫畫——比如畫一些人的臉呀、汽車的形象呀……本來,對小朋友來說,畫畫只是一種遊戲,通過畫畫他可以感受到創造的快樂、控制的成就感,無所謂畫什麼。但大人給他出了個難題,他的小手握著畫筆,真的畫不出大人教給他的人臉、汽車、花朵、動物……好為難啊,怎麼辦?
  • 還在手把手教孩子畫畫?快打住吧!
    孩子隨便「亂畫」代表沒有繪畫天分?  今天奶叔就來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 總以成人的審美觀要求孩子  有些寶爸寶媽看孩子「作品」時,總用成人的審美做評價標準,忽略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比如在成人眼裡,草應該畫成綠色。
  • 教孩子畫畫也能教錯?你可能沒做好正確啟蒙
    關於怎麼教孩子畫畫,秘訣就是——我原本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問三不知的。不過最近,我讀了日本畫家、兒童教育專家鳥居昭美的《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又聽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李文馥老師關於兒童自主繪畫的課程。兩位兒童教育專家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原來應該這樣教孩子畫畫啊!原來家長們常見的錯誤做法,會對孩子造成這麼大的傷害!
  • 小朋友畫畫不就是給他一張紙隨便他畫就好了嗎?要學什麼?
    隨機問了幾位特地讓孩子學畫的家長,卻發現他們似乎也對【小孩學畫畫在學麼?】這個問題一知半解,也常見有些覺得小孩美標要學習美術的家長,心中額想法正如文章開頭的那句話;甚至有許多人因此覺得當兒童美術老師非常輕鬆,不就是圖畫紙發下去隨便他畫嗎?
  • 廖冰兄|有關教孩子畫畫的話
    孩子的畫在大人看來很可能有諸多缺陷和毛病,然而從總的看來卻是千真萬確的藝術。我說向孩子學習,不一定要學習那些呈現於他們畫裡的形象、構圖、色彩等等可觀的東西,而是應該接受他們的啟發,進一步領會創作自由的可貴,發揮個性之可貴,獨創精神之可貴。
  • 教孩子畫畫,不如讓孩子自己來畫畫
    現在有很多家長看到孩子自己畫的不好的時候。就會覺得焦慮,甚至會大肆評價孩子這是畫的什麼呀?一點兒都不好?於是有一些家長就會自顧地拿起筆教孩子一筆一筆的畫。殊不知這在無形之中抹殺了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想像力、創新力等。
  • 孩子天生愛畫畫?那就規避這幾點,別磨滅了孩子的熱情
    B派:媽媽覺得自己教不了,就想看看其他媽媽給孩子選的哪個線上課,然後自己也給孩子報一個同款的線上繪畫課,由專業的老師教給孩子畫畫的技巧。C派:上過線上的繪畫課,或者是沒有上過線上繪畫課,看到孩子喜歡畫畫,打算選個線下的繪畫班。
  • 越教孩子畫畫,孩子越不會畫!學畫畫得注意這三點……
    孩子們天生愛畫畫,一拿起筆便一畫不可收拾。很多父母看到後,覺得自己孩子有當畫家的天賦耶。於是也熱衷於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因此,網上各個平臺有非常多教孩子畫畫的視頻,尤其是簡筆畫的教程,點擊量都非常高。因為既簡單又形象,很多爸爸媽媽都喜歡拿來教孩子,甚至很多興趣班都是這樣教孩子畫畫的。
  • 清華美院畢業的王昱珩從不教孩子畫畫,「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清華美院畢業的王昱珩從不教孩子畫畫,「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2020-08-29 13: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