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1有可能用上新技術 掃描臉部靜脈解鎖手機

2021-01-09 騰訊網

本文由騰訊數碼獨家發布

蘋果新專利暗示,iPhone 11可能會引入新的Face ID技術,可以掃描靜脈血管,判斷使用者的身份。

專利是2018年2月提交的,蘋果會用前置攝像頭掃描用戶臉部的靜脈和血管,確定誰在用它,這個功能叫作「皮下層成像」。

攝像頭掃描臉部,可能是用紅外線掃描的,然後設備處理器會處理信息。

當然,雖然看到專利,我們並不能斷言新技術一定會用在設備上。在iPhone XS發布之前,我們也看到一些新奇的專利,它們沒有進入手機。

如果蘋果真的在iPhone 11中引入新技術,它也不是第一家這樣做的企業,LG G8 ThinQ將會引入靜脈掃描技術,2019年年中某個時間點發布。

為什麼各大企業都從面部識別轉向靜脈掃描呢?因為手機容易被騙,即使是Galaxy S10,也可以用面具或者照片欺騙,皮下成像技術能消除這種風險。

在專利文件中還有草圖,告訴我們iPhone、iPad如何使用靜脈掃描技術。

iPhone 11離我們還有點遠,按慣例會在年底之前發布,讓我們保持期待吧。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蘋果新專利:雙攝像頭的真正打開方式,或成為新式臉部解鎖方式
    近日,美國專利商標局就公布了蘋果旗下一個新式技術專利,名稱為:Digital Viewfinder User Interface for Multiple Cameras專利解釋:通過雙攝像頭實現分離取景的技術,兩個攝像頭同時地、分別地錄製並存儲兩個取景器捕捉到的視頻畫面。
  • IPhone X床上面部解鎖要保持一定距離(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科技IT>正文IPhone X床上面部解鎖要保持一定距離(雙語) 2017-11-14 09:56 來源:愛語吧 作者:
  • 買了iphone X,這些女明星卸妝後可能手機都打不開?
    就在今日凌晨,各位愛刷手機的夜貓子想必早已得到蘋果一連發布三個新款的消息。蘋果現任CEO在宣布了iphone 8和iphone 8plus之後,詭譎一笑,附加了一句:one more thing.沒錯,就是那部號稱屬於未來的手機iphone X。用羅馬數字X代表Ten,也是蠻有逼格的樣子。
  • [視頻]你沒有看錯 刺蝟也能用爪紋解鎖iPhone手機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3日報導,近日,一段視頻顯示,刺蝟的爪紋可以像人的指紋一樣對iPhone手機解鎖。
  • iPhone手機不能滑動解鎖_iPhone手機不能滑動解鎖怎麼辦
    前段時間有朋友問iPhone手機無法滑動解鎖了,給工作生活都造成很大困擾。如果有那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iPhone手機不能滑動解鎖解決方法教程,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來學習下。用3個手指向上推,點兩下選取設置,然後依次是通用,向上推,到輔助功能,裡面有個voiceove,關閉它就可以了,非常簡單,有此類問題的朋友們可以試試。
  • iPhone臉部識別新漏洞!眼鏡貼膠帶就能解?你還敢用?
    8月7日,在美國黑帽大會上騰訊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不用人臉就可以將手機解開的方法,那麼高科技的人臉識別你絕對想不到一副眼鏡和膠帶就能將手機輕鬆解開,這是iPhone臉部識別又出現的新漏洞,有網友說之前還在承諾如果有漏洞會獎勵一百萬美金,現在就看他們怎麼回應了。
  • 蘋果手機反差色怎麼弄 抖音上很火的iphone拍照方法分享
    蘋果手機反差色怎麼弄 抖音上很火的iphone拍照方法分享時間:2018-05-25 01: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蘋果手機反差色怎麼弄 抖音上很火的iphone拍照方法分享 蘋果手機反差色怎麼弄?蘋果手機拍照怎麼虛化?蘋果手機怎麼拍出大片感覺?
  • 國產電腦早用上人臉識別 為何蘋果MacBook才想起引入面容解鎖?
    說到人臉識別技術,蘋果還是比較領先和成熟的,尤其是在iphone手機上的應用。從2017年9月13日蘋果發布的iPhone X起,蘋果就用Face ID來登錄解鎖手機,通過內部搭載環境光傳感器、距離感應器,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和點陣投影器等,搭建用戶3D 臉部模型,並最終實現準確手機解鎖和支付功能。不過大家有沒有覺得奇怪,為何手機上應用得這麼成熟了,而我們日常辦公使用頻繁的MacBook卻不加入面容解鎖功能呢?
  • 密碼正被生物識別技術代替 不用密碼的智慧型手機已無處不在
    2004年10月14日,在倫敦舉行的國際生物識別會議上,一名男子正使用虹膜識別掃描儀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物識別技術被用來解鎖像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這樣的設備,以進入它們的主屏幕,在那裡你可以保存所有文件、應用程式和私人數據。最常見的生物識別技術包括指紋掃描、面部識別、語音識別以及虹膜掃描。
  • 用眨眼吐舌頭代替密碼 谷歌開發手機表情解鎖技術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6月7日報導】題:忘了密碼吧,很快你就可以通過皺皺鼻子、吐吐舌頭來解鎖手機了  谷歌已申請專利,讓用戶通過做出表情而不是輸入密碼來解鎖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  最新谷歌安卓設備已經具有內置「人臉解鎖」特性,利用人臉識別來解鎖手持設備,但這項專利將更進一步,增添了額外的「鮮活」特性。
  • iphone 11雙卡雙待好用嗎?使用了這些天的iphone感覺怎麼樣
    【iphone 11雙卡雙待好用嗎?使用了這些天的iphone感覺怎麼樣】相對於iphone XR來說,Iphone11這款手機可謂提升相對較多。特別是在它的拍照能力方面,採用的是雙1200萬的鏡頭,整體的手機拍照效果有了質的提升,並且在續航方面也能夠保證iphone XR一貫的優勢,整體的性能也符合A13處理器的特性,綜合能力確實可圈可點。但是,對於這款手機,它依然存在幾個非常突出的問題。我們可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1.信號表現確實令我們感覺無奈。
  • 靜脈識別技術
    近日,有媒體報導,在英國倫敦一家酒吧,顧客只需要掃描一下食指就可以結帳。別以為這是毫無新意的指紋掃描付帳功能,其實,它掃描的是更深層——皮膚下的靜脈。這種技術被稱為靜脈識別技術。 在結帳時,他們只需將食指放在掃描儀上,就會在電子郵箱收到帳單。近紅外光下的秘密 靜脈如何被「探測」到?又是如何具有識別的唯一性呢?
  • 關於iphone越獄、解鎖以及ECID還有SHSH的那點事
    因此JB開發者就必須尋找信的漏洞,以進行研發新的JB工具。所以如果你是已經JB,並且對於JB知識還處在懵懂狀態的同學,如果有新的IOS版本放出,請不要第一時間進行升級,因為這樣你就只能等到對應的新版本的JB。或者利用之前保存的shsh進行降級了。
  • 帶口罩也能解鎖iPhone!中國網友用一張白紙騙過Face ID
    【新智元導讀】受新冠疫情影響,口罩成了我們每天必戴的防護品,但隨之而來出現一個問題:無法通過面部識別解鎖手機了。今天我們將為大家揭秘網傳實現「戴口罩解鎖iPhone」的兩種方式,讓你找回刷臉解鎖的幸福感。「新智元急聘主筆、編輯、運營經理、客戶經理,添加HR微信(Dr-wly)或掃描文末二維碼了解詳情。」
  • FBI強制嫌疑人解鎖iPhone新辦法 用上了Face ID
    自蘋果去年在iPhone X推出Face ID時,坊間就有不少人在討論:你是否會被強迫使用Face ID來解鎖手機?此後類似其他人突襲掃臉解開手機的各種段子和設想也是層出不窮。近日外媒的一則報導再次將這個問題推了出來。
  • 蘋果iPhone遠程被鎖 收到郵件:解鎖600元
    原標題:iphone遠程被鎖 收到郵件:解鎖600元 手機明明在自己手中,屏幕卻顯示「此iphone已丟失」,隨即appleid和登錄密碼全失效。近期,我市多個「蘋果」手機用戶都遇到了這樣的怪事兒,而之後他們又都收到了一份自稱付費就可以幫助解鎖的郵件。
  • 如何在iPhone和iPad的iOS11上使用備忘錄的全新功能
    看起來,每年iOS上的備忘錄應用程式都會越來越好,今年也不例外。在iOS11中,備忘錄為iPad以及Apple Pencil做了特別的優化。此外還有其他的新功能,比如文件掃描,格式選項等。▲本文圖片來源:iphonehacks.com在iPad上進行拖放在iPad上進行拖放是iOS11中的一個系統功能,這將使備忘錄的使用更快、更容易。你可以從任何應用程式中拖動內容,並將其放在備忘錄中。通常情況下,備忘錄會顯示豐富的內容預覽,比如連結、地圖位置、圖像等。
  • 一用就是好幾年,這款iPhone手機,真心找不到換機的理由
    我認為iphone沒有創新,壽命不好,信號弱。買的人仍然認為iphone是最放心的手機,完全不理會別人的評價。事實上,從理性上看,iphone的熱量和銷售量可以證明蘋果到目前為止仍然具有其他手機無法看到的優勢,很多消費者買iphone可以買很多年,因此比Android更經濟。
  • 史上最貴iPhone十大關鍵詞:從一眼解鎖到定製表情包
    【Face ID】鼻子畫圈,解鎖極快iPhone X的智能解鎖方式上,放棄了指紋識別,採用更為先進的Face ID(面容識別,又稱人臉識別),這是iPhone X解鎖方式上的一次躍進——「開門」的方式變了。
  • "刷臉"解鎖手機、取款都是小意思 "刷臉讀心"令人擔心
    事實上,不少IT界人士預言,今年將成為「人臉識別元年」,這種技術的發展已經遠超解鎖手機、取錢等範圍,它能讓每個人都成為「微表情」分析專家,還有可能顛覆千百年形成的人際交往關係。紫牛新聞記者採訪到了美國虹軟公司CTO、首席科學家王進博士,為你詳解人臉識別這一「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