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說過的這三句話,蘊含更通透的財富觀

2020-12-22 明月共讀書

一句有錢能使鬼推磨,便看出來財富在人們心中的分量。

看過一個對於王石的採訪,談話中王石坦承自己1988年放棄萬科股權其實是因為「仇富」。此話怎講?在當時的王石心裡,如果驟然擁有60%的股份,也就是差不多五百萬的財富,他會感覺自己變成了暴發戶。

而那時的他,心裡是瞧不上暴發戶的。這種看不上,其實也是被財富控制的另一種表現。

更有甚者,只因仇富心理作祟,就燒毀路邊的豪車,幾近扭曲的三觀,也終會帶來法律的懲罰。

那麼,孔子是怎麼看待財富的呢?本文將對於《論語》中關於財富的幾個片段進行分析,了解一種更為通透的財富觀。

01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

「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孔子曾經說過,只要能夠合理地掙到錢,哪怕是讓我擔任市場裡的守門人,我也會去做這份工作。但如果無法通過正當的渠道手段求得財富,我就會選擇追求自己愛好的理想。

財富,分為可求與不可求兩種。只要是正當的謀生手段,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何況孔子自己也曾經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為了求生,孔子做過的粗活可不少。

但是孔子卻從未感覺這有什麼丟人的,只要能夠正當發揮金錢的作用,錢財可以行善,可以助人,更可以達己。

就像很多個拾荒老人,哪怕自己生活拮据,也都在盡力地幫助別人。每每看到這些報導,心中總會湧起既敬佩又心疼的情緒。他們自己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卻仍然不忘拿出勞動所得來周濟他人。

《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仁者以財發身」,仁者,會用自己的錢財來做善事,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由此可見,孔子並沒有視金錢如糞土,他是希望自己能夠擁有財富的。

02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對於孔子來說,吃粗糲的飯菜,喝冷水,曲肱而眠,這其中也蘊含了無盡的樂趣。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財富,不過是過眼雲煙,並不值得追逐。

從這裡可以看出,孔子過得並不好,他沒有擁有很多財富,生活水平甚至都達不到小康水平,然而他說自己樂在其中。

安貧樂道,強調的並非安貧,而是樂道。他們內心有追求的道,所以無論身處何地,也無需憑藉外在的成就來證明自己,他們都可以樂在其中。

如果想要了解孔子對待財富的態度,那麼這一段和剛才的幾句話是必須放在一起來看的。

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對財富並不介懷的孔夫子,正如世人眼中一貫的清貧高人一樣;而剛剛孔子說得多麼熱烈,只要有錢,讓我看大門都可以。這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正是體現了孔子對於義的取捨。

可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不取不義之財。

03 財富不過身外之物

有很多富豪都曾經說過,他們能夠擁有財富,也不過是暫時保管了錢財,既不是錢的主人,也不是錢的僕人,他們的職責是用財富造福社會。

財富只是工具,本身並無正義與邪惡之分。

孔子已然深諳此道。

在孔子看來,人們都喜歡錢財,這原本無可厚非。只要是正當的途徑,人人辛勤勞作,豈不是社會進步所必須的嗎?

但是,錢財並不能決定孔子的樂,因為孔子不受它役使。讓孔子值得一生去追求的,是「仁」。

所以,對待錢財應有一種更為超脫的態度。不卑不亢,努力掙錢的同時,也不忘本心,不被金錢所奴役。

如此,便是孔夫子教給我們更通透的財富觀。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淺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由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出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是一部古訓集、民間諺語集,其內容匯集了為人處事的各類諺語,很有哲理性,儒道佛各方面的思想均有體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的一生,為的就是要過的健康、快樂,而財富也成了如今讓人們為之奮鬥的目標和動力。但是很多人為了財富,卻不擇手段,讓人嘆息,難道為了錢,什麼都不管不顧嗎?「夫大商者,胸存縱橫四海之志,懷抱吞吐宇宙之氣,其學通於大道,其功接於社稷,其勢糴入驚風雨、糶出泣鬼神,也正所謂良賈何負名臣,大商笑看書生。所謂:財自道生,利緣義取。」
  • 俗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後半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但是,有的俗語經受住考驗,儘管社會變遷,因其飽含哲理,至今依舊引人深思,比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以稱得上家喻戶曉。最早的時候,「君子」強調的是崇高的地位,從字面上可理解為君王之子。後來,君子二字的含義發生變化,不再把地位當成必備條件,反而更側重於高尚的品行,以道德為衡量尺度。
  • 《取財須有道,有道須有財》,高三生的議論文寫得真叫好!
    季氏比周公還富有,冉求仍然幫他斂財,只能盤剝百姓,因此孔子怒斥冉求:他不是我的弟子,你們可以大張旗鼓去攻伐他。那麼,孔子是不是如我們所想,是一個清高脫俗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呢?同樣出自《論語》:「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看到這句話時,我才發現孔子是很接地氣的。
  • 每日論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出自《論語》麼?
    看過這麼久了,大家肯定都知道孔子作為至聖先師,不但開創了教學的先例,而且提出了一系列的學習方法,而且還給出了學習的目標,更甚至給學習的目標起了一個名字——君子。那麼是不是所有與君子有關的名言都出自孔子或其弟子所言呢?也就是說是不是所有與君子有關的都出自《論語》呢?
  • 聖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三種錢不能貪
    毫不誇張地說,每個人都愛錢,我們每天都是為了賺錢在忙碌,在努力奮鬥。不論是誰對金錢都會有一定的渴望,但每個人的賺錢能力都是天差地別的。有的人忙碌了一輩子,但到最後仍是什麼都沒有剩下,而有些人卻能夠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輕鬆獲取財富。孔子曾告誡過我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在說,喜歡錢財是沒有錯的,但是獲取錢財的方式不能違背原則。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是否要甘於清貧?
    也不贊成教師不合道德的謀利(辦補習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須甘於清貧」,說這句話的人是道德綁架,希望自己高享受,要求別人清貧自守。「教師須甘於清貧」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除非是教師實現了財富自由以後,才甘於平淡!也許有一天教師也會實現財富自由,也可追求內心的富足!
  • 孔子如何看待財富
    (《論語·述而》)文中「執鞭之士」,據楊伯峻先生的研究,指的是市場守門人。過去偏重於強調其間的限制性意義,即財富是不可以恣意求取的,而忽視了其間關鍵性的肯定含意,亦即如果是正當的財富,那麼再不體面的活我也不推辭。從此角度這樣來理解,這句話表明孔子不僅不排斥財富,而且主張財富是可求的。孔子甚至還說過「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論語·泰伯》)。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最善良的方式得善財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用最善良的方式得善財財是有生命能量的,怎麼來的財路,就會在怎麼樣的能量點上花銷出去。懂得講究因果的人,都會知道只取善財,以最善良的方式得來的財富才會是滋養到自己的。在因果報應的定律裡,這是一股能量在運行,不是人為的卻勝似人為。假如屢屢出現破財之事,就要值得反省了,要回觀自己是不是在哪裡有過之取財之事。
  • 佛教: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命裡的錢,都是有定數的!
    世人皆愛財,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才是一個正確的錢財觀。世人皆愛財,但財從哪裡來,卻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其實,財就在我們命裡。命裡沒有財,就算金銀珠寶放在眼前,往往也無福消受。倘若不擇手段,取財無道,比如坑蒙拐騙偷搶,錢財都是存不住的,因為那不屬於你。而且,得財還有時節因緣,有些人年輕的時候發達,有些人中年會發達,有些人直到晚年才能發達。時節因緣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不要怕一時的窮困。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中深寶舉辦理財知識講座
    此次投資理財講座,由「中深寶」副會長主持,邀請了首席投資顧問主講,與大家分享主題為「投資理財的財富秘籍」,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如何正確投資理財,豐富自己的「第二職業」,普及金融知識,明白投資的重要性為主線,通過不同於講述枯燥知識的方式,讓所有對投資感興趣的朋友能夠參與其中。可以讓自己的生活消費更加明確且合理。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都被騙了?還是否值得堅守!
    當今社會,什麼都和利益畫上等號,給多少錢做多少事,這就是市場經濟,這就是道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似乎沒有什麼好說的,也挑不出什麼毛病,這就是買賣,難道不是嗎?很多人說不要和我談什麼仁義道德。曾經雄霸亞洲首富,香港富商李先生不說了嗎?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亦有道!
    我只知道,自古就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說。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維方式的轉變,許多原來不被人們理解、接受,甚至一度被人們輕視、默認為不務正業的新興行業和領域正以不爭的事實和強大的吸金能力,不時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刷新人們的三觀。都說人間正道是滄桑。
  • 大量百元大鈔空中飄落,男子舉吊瓶冒雨守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事後,楊帆回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9月13日,湖南長沙黃興路街頭也飄落了不少現金,路過的行人看見後,紛紛上前撿錢。目擊者表示,這是一男子給女友的分手費,遭到對方拒絕後,便把錢扔在了地上。兩相對比之下,楊帆見財不起意的行為就更值得讚揚了。孔子說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並不反對人們追求金錢利益,有了錢,人才能夠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才能夠去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但應該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去獲得錢財,不能因為錢財忘記道德和法律。沒有好的經濟基礎,我們就無法享受好的醫療、教育和養老設施。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其他的都是胡扯
    錢和愛是人類安全感的兩大基石,有了這兩樣,一個人的內心才會無比強大,不會被任何挫折所打敗。然而愛有時候也需要用錢來表達,比如父母需要的昂貴的藥費,孩子需要的更好的教育基金,光有愛又能解決什麼呢?其實愛錢並沒有什麼可恥的,真正可恥的是你明明就離不開他,還要去鄙視那些比你活的努力比你活得真實的人,憑著自己的努力過上富有而舒適生活,這其實是一種光榮。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請聽佛說求財物者有六種歪門邪道不能不防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請聽佛說求財物者有六種歪門邪道不能不防太虛大師講解《佛說善生經》六非道[經文]佛言:居士子!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云何為六?一曰種種戲求財物者為非道,二曰非時行求財物者為非道,三曰飲酒放逸求財物為非道,四曰親近惡知識求財物者為非道,五曰常喜妓樂求財物者為非道,六曰懶墮求財物者為非道。【太虛大師】此六非道從人間經濟道德上講。蓋吾人生活所需,不能不求財物,但君子愛財須取之有道。一、種種戲求財物者,如賭博、競勝、比武、猜彩等,如此求財是為非道。
  • 民間故事:人無外財不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常言道: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可是這個外財要不是你命中所有、你的福德不夠,最多也只是過手財,終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唐憲宗元和五年,西安杜陵地區邠州新平縣尉裴璞死於任上。裴璞說:「隴右三川的掠剩史。」韋元方不解,問:「主管什麼事啊?」裴璞說:「世間有人如有多餘的財產,我就負責去掠奪掉,主管這個。」韋元方就更疑惑了:「什麼是多餘的財產?」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為何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小故事明白人生哲理
    小說《胡雪巖全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大意就是君子只要從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而從佛家的因果報應來看,不貪不義之財,福報將不期而至,反之,則不僅有損德行,還會遭到相應的報應。
  • 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弟子有若說:「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孔子亦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所謂「和而不同」也就是保留自己的意見而不人云亦云。
  • 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這話說的有道理嗎?
    俗語:酒中不語真君子,財上分明大丈夫,這話說的有道理嗎?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我們常常說,看一個人的酒品也能判斷出來這個人的人品,酒品好的人往往人品也差不到哪裡去。君子是古代人們對於品德高尚的人的一種美稱,尤其是那些有學問還有修養的高雅人士。由於君子的品德是被世人所承認和讚譽的,所以古人無一不以獲得君子的稱號為榮。可是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夠或者這樣的榮耀。自古以來,大家對君子、還有大丈夫的判別就爭論不斷,大家總是各有各的看法。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莫做金錢的奴隸 李雙林
    如果您正在看這封信了,說明我的福報在幫助我了,而您就是我的貴人,在此鞠躬,感恩抽中。生活中我亦繼續常反省和懺悔,傳遞善良,修行攢德。男,農曆1987年九月十六日,戌時。沒有徹夜痛哭過,不足以談人生——這句話在我今年過30而不立的當前,經歷著重大負債壓力和人生志向選擇尚未「上岸」的苦悶階段,有著徹骨銘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