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人無外財不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020-12-23 有客祁祁

常言道:馬無夜草不肥,人無外財不富。可是這個外財要不是你命中所有、你的福德不夠,最多也只是過手財,終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唐憲宗元和五年,西安杜陵地區邠州新平縣尉裴璞死於任上。裴璞的表弟韋元方於唐穆宗長慶初年在科舉考試中落第了,就想要客居隴右,走出安遠門數十裡地,在一家偏遠的客店門前停下了腳步,打算休息一下。

恰在這時,遇到一個騎馬的武官,後面跟著幾十個隨從,簇擁而來。這個武官長得酷似裴璞,他見到韋元方,好像認識韋元方似的,就急忙下馬迴避,躲入了一間茶坊,鑽進了一個小屋裡,垂下了帘子。隨從們就搬個凳子在簾外散坐著。

韋元方就覺著很疑惑,也沒打招呼,進了那間小屋,掀開帘子一看,果真是裴璞。韋元方非常驚喜,上前行禮:「表兄離開人間,又任武職,這麼多隨從,好威風啊!」裴璞回禮道:「我現在冥府做官,需要帶兵,所以你看我一身武官的打扮。」

韋元方接著問:「那做的是什麼官職啊?」裴璞說:「隴右三川的掠剩史。」韋元方不解,問:「主管什麼事啊?」裴璞說:「世間有人如有多餘的財產,我就負責去掠奪掉,主管這個。」

韋元方就更疑惑了:「什麼是多餘的財產?」

裴璞說:「世間有做買賣的,也有乞討的,三百六十行,命運給你的安排呢是恰好的,忽然遇到稀有珍寶的貨物,或精於算計他人所得到的,這些都屬於命運之外的財物,我們把它叫剩物,那是要掠走的。」

韋元方又追問:「那你怎麼判斷是多餘的財物呢?」

裴璞說:「活著的人,吃一口飯、喝一口茶那都是前生所註定的,更不用說是財寶了。這些在陰司都有登記。人的一生所獲得的財物是有限的,是根據此人的福德安排的。得到的東西不在登記薄上的,陰司的文官一張狀紙,我們就得去奉命掠奪。」

韋元方心有所悟,但還是有所不解,追問:「你說的掠奪,是直接從他們的口袋裡掠奪,還是從他們的錢袋裡去偷啊?」

裴璞說:「不是這樣的。如果命中該有的,一個一個地會讓他得到。但如果是命外之財,不該得到的,就是我們所搬運的那部分,或讓他虛耗,或讓他遭受橫禍,或買賣達不到他想要的價格,這跟此人的能力沒啥關聯。」

裴璞接著說:「我出生時,就常聽人說,商人辛勤能得到財富,農民勤苦能得到穀物,士子勤學能得到俸祿,只是嘆息那些不勤苦的什麼也得不到。這只是說對了事物的一個方面。那些翻船的商人、旱災中的農民、屢試不中的士子,難道他們不勤苦嗎?」

「我現在知道,勤苦是需要德行作為基礎的,善良是學而有成的本源。德行就是善良啊,是自我完善之道。德行夠了,才能發財做官。今天你遇到我,也是前生註定,應該得到白銀二斤。我會給你的,超過這個數,給你了還要再掠走。」

「你這次出行,在岐地收穫會比較豐厚,而在邠地收穫很少,在涇地就什麼也得不到,在各方鎮鄉也很一般。人生中的命都是註定的,時運不一樣,靜觀其變,不要性急而到處去爭名奪利。努力去做好吧。我這就要去辦事了,須到城內去。陰司間的律令,千萬不要逾越違背啊!」

說完,裴璞給了韋元方二斤白銀,作揖後上了馬。韋元方一再懇請:「我們兄弟闊別多年,只匆匆一面,還沒說幾句貼心話,就又要陰陽永隔了,為什麼不再多待一會兒呢?」

裴璞說:「我們陰司官署就設在汧水隴山一帶,吐蕃要到這裡來,擔心他們要侵犯這裡,需要跟陰間的京兆尹共同商議會盟。雖然不能深謀遠慮,但是也要做出紓解戰時困難的準備,儘量地安定邊疆。吐蕃的戰馬早已備好了,離進犯這裡的日子不遠了,不及早謀劃就來不及了。告辭!告辭!」

裴璞一行上馬走了幾裡地,就什麼也看不見了。韋元方回頭再看看那二斤白銀,確實是真的。韋元方心裡很悵然,一路西去,經歷的事情和裴璞跟他預告的一絲不差。心想:那些樂天知命的人,大概早已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時隔不久,吐谷渾與吐蕃騷動,朝廷知道此事後,擔心他們起兵叛亂,就讓崔群崔宰相去會盟,崔相國不想親臨邊境,於是籤訂了城下之盟。一切均如裴璞所言。

古人講: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現代人可能覺得這話不中聽也不中用。其實古人講的道,就是人的德行、道義,不義之財,很可能是德行之外的,看似是你的,其實不是你的。

相關焦點

  • 淺談「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由來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出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是一部古訓集、民間諺語集,其內容匯集了為人處事的各類諺語,很有哲理性,儒道佛各方面的思想均有體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意思是,有才、有仁德的人也喜愛錢財。但有才、有仁德的人只要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人的一生,為的就是要過的健康、快樂,而財富也成了如今讓人們為之奮鬥的目標和動力。但是很多人為了財富,卻不擇手段,讓人嘆息,難道為了錢,什麼都不管不顧嗎?
  • 每日論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是出自《論語》麼?
    論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真正來源? 關於「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句話是出自於孔子之口嗎?小編為此事重新查閱了《論語》全書,並沒有發現「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說法。所以,並不是所有與君子有關的言論都是出自孔子之口的。那如果不是出自《論語》又是來自何處呢?
  • 《取財須有道,有道須有財》,高三生的議論文寫得真叫好!
    《論語》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對學生冉求的做法十分生氣,朱熹解釋過孔子生氣的理由:「季氏為諸侯之卿,而富過之,非攘奪其君、刻剝其民,何以得此?冉有為季氏宰,又為之急賦稅以益其富。」
  • 佛教: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命裡的錢,都是有定數的!
    世人皆愛財,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才是一個正確的錢財觀。世人皆愛財,但財從哪裡來,卻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其實,財就在我們命裡。命裡沒有財,就算金銀珠寶放在眼前,往往也無福消受。命裡面有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的,強求也求不來。倘若不擇手段,取財無道,比如坑蒙拐騙偷搶,錢財都是存不住的,因為那不屬於你。而且,得財還有時節因緣,有些人年輕的時候發達,有些人中年會發達,有些人直到晚年才能發達。時節因緣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不要怕一時的窮困。
  • 俗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後半句更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但是,有的俗語經受住考驗,儘管社會變遷,因其飽含哲理,至今依舊引人深思,比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可以稱得上家喻戶曉。最早的時候,「君子」強調的是崇高的地位,從字面上可理解為君王之子。後來,君子二字的含義發生變化,不再把地位當成必備條件,反而更側重於高尚的品行,以道德為衡量尺度。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最善良的方式得善財
    君子愛財 取之有道用最善良的方式得善財財是有生命能量的,怎麼來的財路,就會在怎麼樣的能量點上花銷出去。懂得講究因果的人,都會知道只取善財,以最善良的方式得來的財富才會是滋養到自己的。在因果報應的定律裡,這是一股能量在運行,不是人為的卻勝似人為。假如屢屢出現破財之事,就要值得反省了,要回觀自己是不是在哪裡有過之取財之事。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道亦有道!
    我不知道別人到底以何標準評判其他人的賺錢能力和本領?我只知道,自古就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說。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維方式的轉變,許多原來不被人們理解、接受,甚至一度被人們輕視、默認為不務正業的新興行業和領域正以不爭的事實和強大的吸金能力,不時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刷新人們的三觀。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是否要甘於清貧?
    讓教師甘於清貧,不贊同。也不贊成教師不合道德的謀利(辦補習班),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須甘於清貧」,說這句話的人是道德綁架,希望自己高享受,要求別人清貧自守。「教師須甘於清貧」不符合事物發展規律!除非是教師實現了財富自由以後,才甘於平淡!也許有一天教師也會實現財富自由,也可追求內心的富足!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為何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小故事明白人生哲理
    小說《胡雪巖全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大意就是君子只要從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而從佛家的因果報應來看,不貪不義之財,福報將不期而至,反之,則不僅有損德行,還會遭到相應的報應。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其他的都是胡扯
    意味著你的底氣,意味著你買衣服不用看標籤上的價格,意味著找愛人不用怕自己高攀不起,意味著心情不好時可以隨意任性。在我們沒錢時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湊合,對人對物都沒有什麼概念。買東西吧,來個能力範圍內差不多的就行了,愛人吧找個各方面合適八九不離十的就行了。其實這種湊合都是沒錢產生的自卑,還總是自圓其說的安慰自己,沒必要,不至於,差不多就行了,我覺得也還行吧。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請聽佛說求財物者有六種歪門邪道不能不防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請聽佛說求財物者有六種歪門邪道不能不防太虛大師講解《佛說善生經》六非道[經文]佛言:居士子!求財物者當知有六非道,云何為六?蓋吾人生活所需,不能不求財物,但君子愛財須取之有道。一、種種戲求財物者,如賭博、競勝、比武、猜彩等,如此求財是為非道。二、非時行者,如玩弄娼妓,不作正業,唐喪光陰。三、飲酒放逸亦非求財之道。四、親近惡知識者,知識即相識之人,惡知識即惡友,親近惡友不但不能得財,反而有傾家破產喪身失命之禍。五、常喜妓樂者,即性好歌舞娼妓,徒恣浪費。六、懶墮者,性好遊蕩,不喜作業。
  • 聖人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三種錢不能貪
    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自然是離不開衣食住行的,而這些都是需要金錢來換取的,說得更加直白一點,人活著是離不了錢的,就像是我們每天早出晚歸,外出工作都是為了賺錢來獲取好的生活。毫不誇張地說,每個人都愛錢,我們每天都是為了賺錢在忙碌,在努力奮鬥。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中深寶舉辦理財知識講座
    講座中,投資顧問講師介紹了投資理財騙局以及非法集資的屬性、危害、表現特徵等,通過動漫、故事等形式持續幫助投資者識別和防範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用身邊的案例提醒大家遠離非法集資,不要貪圖一時的小利而給自己和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對非法金融廣告和風險意識進行深入講解與風險提示,引導抵制非法集資,正確選擇投資理財產品,遏制非法集資案件高發勢頭。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孔子說過的這三句話,蘊含更通透的財富觀
    01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孔子曾經說過,只要能夠合理地掙到錢,哪怕是讓我擔任市場裡的守門人,我也會去做這份工作。他們自己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卻仍然不忘拿出勞動所得來周濟他人。《大學》中有這樣一句話:「仁者以財發身」,仁者,會用自己的錢財來做善事,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由此可見,孔子並沒有視金錢如糞土,他是希望自己能夠擁有財富的。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都被騙了?還是否值得堅守!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似乎沒有什麼好說的,也挑不出什麼毛病,這就是買賣,難道不是嗎?很多人說不要和我談什麼仁義道德。曾經雄霸亞洲首富,香港富商李先生不說了嗎?我是一個商人,希望大家不要給我戴上什麼帽子,無論高的,還是矮的,我都不想有。因為我不是道德家、教育家、更不是什麼陰謀家、政治家,我僅僅就是一個商人而已。了解這一點,你就很容易讀懂我的自我辯護。
  • 俗語:財不吝不聚,不殺窮人不富,啥意思?這句話在如今也很現實
    俗語「財不吝不聚,不殺窮人不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隨意亂花錢才能富起來,不去剝削窮人,就不能富起來。這句話的後半部分其實並不是這個社會提倡的,我們所提倡的是共同致富,可是這句話卻是這個社會的真實寫照。「財不吝不聚」說的並不是自己要做個守財奴,什麼錢都不願花,該花的錢還是得花的,畢竟有投資才能有回報。它想表達的意思是錢要用到能發揮它作用的地方。
  •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莫做金錢的奴隸 李雙林
    但卯木在地支孤立無援,地支的戌土和申金都去爭合卯木,且在合的同時也克損了卯木,故為財星有損,且不見食傷來生財,則財無元神,故財星不利,也代表在求財的過程中,比較容易破財,錢財消耗很大。比劫太重,求財都比較投機,喜歡賭博。比劫奪財的組合,這個奪財,也容易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手段去獲取錢財。
  • 大量百元大鈔空中飄落,男子舉吊瓶冒雨守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事後,楊帆回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9月13日,湖南長沙黃興路街頭也飄落了不少現金,路過的行人看見後,紛紛上前撿錢。目擊者表示,這是一男子給女友的分手費,遭到對方拒絕後,便把錢扔在了地上。寶寶翻出了媽媽包裡的2萬元現金,將其從樓上灑下,鈔票被路過的人哄搶,報警後多方努力,只找回了1.6萬元。兩相對比之下,楊帆見財不起意的行為就更值得讚揚了。孔子說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並不反對人們追求金錢利益,有了錢,人才能夠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才能夠去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但應該通過合理合法的方式去獲得錢財,不能因為錢財忘記道德和法律。
  • 正直大氣,從不佔人便宜的星座,有原則有底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但是有些人他們卻處處想著怎麼靠鑽空子佔便宜的方式來獲得利益,俗話說得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樣的行為非常令人不齒,而這樣的人也很令人看不起。,喜歡金錢,卻從不會因為金錢而迷失本心,他們有原則也有底線,懂得是非道理,更明白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該做。
  • 俗語「財不入急門,福不入偏門」,說的是什麼意思,句句經典受用
    民間的諺語也被稱作俗語,比如「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等,都是充滿道理的。今天說的這句諺語「財不入急門,福不入偏門」到底有什麼含義呢?這句十字短語,包含了佛、道思想,是教為人處世的良方。那麼怎麼理解「急門」和偏門呢?對於財,我們都很嚮往,有的人天天在求財。福氣對我們來說也非常重要,人要是沒有福氣,哪來的錢財,所以福運和財運都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