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星傳媒杭州分公司總經理兼劇星智庫總經理
劉瀅瀅
2012年加入劇星傳媒,擁有逾10年廣告營銷經驗,在客戶開發與服務、品牌策略、植入、授權以及引流電商有著獨到見解和豐富的經驗。2017年接管杭州分公司,三年來帶領杭州團隊一路高歌猛進,連續三年實現業績翻番。
從上海到杭州,從組建劇星智庫團隊到主持杭州團隊,從策略端到業務端,從最初的十餘人到現今的百人團隊管理,劉瀅瀅八年來與劇星並肩戰鬥,情緣深藏其間。這個大家眼裡的文藝女青年,內心湧動著好奇而又蓬勃的創造力,工作上有著極致追求以及過人的穩重,不停歇的審視、思索、反芻、磨練造就了她柔中帶剛的韌勁與拼勁。
劇星印象
仿佛註定的緣分,在八年前遇見了劇星,這家朝氣蓬勃的公司給了原本已經安定在其他城市的劉瀅瀅足夠的動力來到了上海——這座她彼時心嚮往之的城市,也正式開始她在劇星這個大家庭中的紮根發展。2017年,她接管杭州分公司大小事務,也開始了上海—杭州每周往返的雙城生活常態。
加入劇星八年,一路走來,談及自己對劇星的印象,瀅總總結為以下幾點:
劇星是一個熱愛學習的公司。每當預見新趨勢和新媒介,必然要全員學習,上到老闆親上陣,甚至司機都需要學習考試認證;
劇星是一個關注增長的公司。如果你在公司能夠發現新的機會,創造新的增長點,你將會獲得足夠的支持與掌聲;
劇星是一個重專業、輕關係的公司。劇星初始團隊從體制內突破而來,創立公司最大的願望就是簡單的關係、單純的做事。所以公司裡沒有複雜人際關係的困擾,是一個特別適合年輕人揮灑汗水與青春的舞臺;
劇星是一個願意給人機會,鼓勵創新改變的公司。積極培養應屆新人,幫助中層突破瓶頸,每每提出新業務方向,公司都給予充分支持並耐心孵化,因此劇星在最初的大視頻基礎上有了植入、授權、社會化營銷、直播、電商引流等一個個新板塊,很多分公司和部門也都發展成了自身特色的單元,這也是劇星保持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要麼流量,要麼賦能
近兩年,瀅總從提供策略服務到奮戰在業務一線,在客戶服務中,她深刻地感知到,客戶的媒介需求主要有兩大關注點,一是助力品牌規模化獲取流量,鎖定有價值的特定人群,提升銷量規模;二是賦能品牌提高溢價能力和轉化效率。所以她也是一直要求自己的團隊以此為基準線助力客戶評估媒體價值。
在規模化獲取流量方面,瀅總認為,品牌希望購買更精準、更具轉化性、性價比更高的流量,所以應該更多地關注競價類媒體,關注直播種草帶貨,關注新的紅利媒體;
而在流量競爭趨於飽和,價格攀高的情況下,營業額增長勢必要提高轉化效率以及溢價能力,所以,賦能類媒介或內容開始發揮作用。於是需要幫助客戶開展社交種草、IP合作、大型項目或跨界合作。同時瀅總也清楚的洞察到,不同的品牌對「能」的需求也不一樣,如提升品牌公信力、帶動圈層影響力、賦予品牌社交趣味性或拉升品牌高端調性…她總是會根據需求幫助客戶去尋找、策劃、創意不同的賦能點。
品牌or效果
現在營銷廣告圈越多地開始討論品牌廣告和效果廣告的區別,瀅總認為,品牌和效果更多的是區分媒介投放方式的說法,實際上這麼多年以來,讓消費者產生購買的核心邏輯並沒有發生變化,尤其在引流電商行業,產生購買行為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規模化觸達、種草。
她舉例道,十年前我們更多地在電視上收看廣告片,去線下店進行購買;五年前我們在網絡視頻、新聞上被各種形式的廣告觸達,有需求就去電商平臺下單;而現在的效果媒介讓購買動作充分縮短,更精準的觸達、種草,可立刻產生購買行為。
瀅總認為,雖然當下各類新形式廣告大大提升了轉化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品牌想要獲得成功,該走的路、該做的種草和曝光依然不可或缺。她也相信劇星作為一家深度洞察客戶行業和消費者行為經驗的公司,在當下和未來新一輪競爭中優勢會更加明顯,也更加能夠幫助客戶在營銷這條路上走得更穩,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