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這一句話出自於《實踐論》,其目的就是想要告誡我們這些讀書人,不行就要閉門造車,而且也要了解天下大事,否則的話讀書只是讀死書。
事實上很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毛病,在學校的時候,閉門研究學問,熟讀各種經典文學,但是來到現實世界卻總是各種碰壁。因為所有的咬文嚼字無法變現為金錢,也無法對於具體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甚至有的人都無法將自己的知識表達出來。
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很多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所以,我們的前輩就一直告訴我們,不管是做什麼學問還是讀什麼書,一定要多看看世界,否則的話有可能會徒勞無功。
例如本文要聊到的一個案例就是如此,一個90歲的老農民用了40年的時間推導數學公式,可以說他的推理,沒有任何問題,非常科學,而且做事非常的執著認真。但可惜的是,他的科學理念卻已過時了,因此不合時宜。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一、民間有高人
網上一直有一種說法,那就是高手在民間。這句話說的也比較貼切,因為在世界上有很多的人,他們從事於各行各業,有可能幹了一大輩子。因此這些人可能有豐富的經驗,雖然沒有讀過什麼很多書,但是手藝卻是一絕。
例如如果大家上網上去搜尋奇人異事,結果會發現有很多的民間高手,他們有的會數鈔票,有的能夠聽聲辨位,甚至還有的能夠猜人心思。雖然這些人可能未必有高等教育或者名門學歷,但的確都各有各的特長,有的時候比一些大學教授的經驗還要豐富。
當然了,在這些類別之中也有一些糟粕,由於網際網路的推及,所以人人都能夠自由發聲,結果出現了一大批的民間科學家。他們總是提出各種各樣奇葩的,沒有經過科學檢驗的理論,甚至還有當年關於轉基因以及方便麵的大辯論,結果可謂是把我們唬的一愣一愣的。
因此民間有高人,但民間也有很多偽科學家,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遛一遛才能驗證。本文的主人公,一位90多歲的老人,也是一位民間科學家,他的名字叫做黃錦雲,並且提出了兩套公式,並且還向社會發表了。那麼問題來了這位老人的科學公式,到底是譁眾取寵,還是確有其事呢?
二、農間老數學家
老人家如今已經90歲了,是浙江衢州龍遊縣廟下鄉廟上興村人,別看他是一個農民,在這些村民之中還是有很高的威望的。據記載,這位老人家在村裡面老一輩人之中可是學歷最高的人,他早在建國之前就已經是高中畢業生。
僅憑這個簡歷我們就知道,這位老人絕對不簡單。因為聽以前父母說過,在他們那一輩人的時候,一個高中生就已經很不錯了,更何況是建國以前的高中生。所以這位老人在村裡面很有威望,被大家都稱為讀書人和先生,這可是沒有一點水分的。
老人其實在當年有兩次上大學的機會,不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最終還是在村裡面當了一個會計。當然了,好漢不提當年勇,既然在農村安家,那麼就好好的在農村生活,為老百姓服務。
這位書生在村裡面每天都在想著用更加科學的方法,讓百姓過的更簡便,例如他曾經就曾經親自跑到田間,對于田畝以及秧苗的區域進行調查分析,然後計算了稻田的面積,用數學的方式算出需要多少秧苗。
通過這一方法,他很快就改變了大家的傳統播種方式,百姓們播種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還減少了損耗。因此大家都非常的敬佩她,稱呼他為大數學家。
在當時那個封閉的環境裡面,這位書生能夠堅持用數學的方法改變農村生產,其實在當時已經很了不起了,更何況還幹出了名堂。
緊接著這位老人又隨後開始研究,如何減少木材的消耗。因為在村裡面經常要使用各種各樣的木料,但由於老祖宗留下來的經驗都不準確,都用少許和少量等一些詞來概括,這其中的彈性太大了。所以老人決心要用一種非常科學的方式來研究木材的體積,於是他就開始鑽研運算的公式。
三、苦心鑽研的成果
從此以後,這位老人家白天和家裡的人在田間務農,到了晚上就會跑到木工師傅家的現場去測量,然後跑回家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裡面研究圖紙。他經常這樣廢寢忘食,家裡人都心疼他,讓他休息一會,但是他卻看起來格外有幹勁,並且告訴他們,這是自己的人生理想。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老人的孫兒輩都考上大學了,甚至還在城裡面有了工作。但老人依舊在那裡研究,從未停下自己的腳步。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漫長時間的鑽研,老人最終算出了兩套完整嚴密的數學公式,如果他反覆驗算,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既然自己已經研究出了成果,自然要讓世人看到,是他向當地政府推廣自己的運算公式,希望可以在國內的木材行業進行推廣,老人甚至還調侃,要是能夠寫進教科書裡面就更好了。
不過可惜的是並沒有人接受老人的公式,就算寄給教育機構和林業部門也沒有引起重視,一直等到他將公事寄給錢江晚報的時候,編輯人員才發現了這件事情。很快老人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專家的注意,並且大家還進行了仔細的考核。
不過可惜的是,專家得出來的結論讓老人很失望,雖然他的運算公式非常的邏輯自洽,而且具有科學性,但是這個公式已經不具備可用性。
並且數學家還明確表示,他的這一套理論和過程其實與祖衝之的理論很相似,都是利用無限接近於圓的多邊形去估算圓的面積和體積。
老人聽到這個消息自然是傻眼了,自己努力了一輩子,原來只不過是在走古人的老路嗎?當然了,並非是如此,老人的研究還是很有可參觀性的。
不過可惜的是,老人對於當今數學的現狀並不太了解,目前數學界已經推出了更加有價值,而且快捷的運算方式,因此老人的這個公式雖然有用,但是已經沒有太大的價值。
因此老人大半輩子的努力變成了無用之功,而他最終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接受這個現實。
結語
看完這位老人的經過,我們更多的應該看一看實踐論裡面的內容,毛爺爺就已經反覆教導我們,作為一個讀書人,不僅僅要閉門造車,要更多的去了解世界,去看天下大事,這句話說的真有道理。
像這位老人家,他一輩子都在研究這個數學公式,但是由於生活在農村,他無法看到現代數學領域的變更,所以在閉門造車之中雖然花費了幾十年時間,但是也只不過是遠遠被時代所拋棄的一個公式。
這是一個很悲慘的教訓,真的應該引起我們現代的學生關注,再也不要閉門造車了,那應該要多交流。
當然,作為一個老人,而且是一個農村的數學家,這位老人的意志與堅持還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因為一個人很難得一輩子做一件事情,並且還是在封閉的環境裡面做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這一點值得大家敬佩。
這是說老人的失敗,個人覺得倒也算不得什麼太大的事情,因為老人一輩子過得很充實,雖然他的努力被人否決,但他畢竟還是自己獨立完成了這一切。這就好像是我們獨立製造出了一臺電腦,雖然外面的電腦已經非常廉價,但對於我們人來說,這是自己的努力,還是應該值得敬佩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