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VV
編輯/英英
現代家長帶孩子,全職媽媽的數量在不斷上升,有些女性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都會辭掉工作一心一意的在家帶小孩。孩子跟著自己久了,有時候聚會都會把孩子帶在身邊。
軒軒是是一名六歲的小男孩,而軒軒的媽媽是一名全職主婦,平常除了做家務,就是帶孩子,生活沒有太大的變化。有一次,軒軒的媽媽班級裡組織同學聚會,軒軒媽媽想著自己好久沒有見到這些老同學了,就欣然應允,但是考慮到孩子在家裡沒有人帶,把孩子放在家裡一個人她又不放心,於是媽媽就帶6歲兒子一起參加同學聚會。
剛開始的時候,軒軒也很聽話。人還沒到齊,他就自己在旁邊一個人玩。到了上菜的時候孩子媽媽幫孩子洗完手,就坐到位子上等著吃飯。但是在菜沒有上齊的時候,軒軒就大吵大嚷著說自己餓了,話音剛落,沒等席上的大人先動手,自己就站起來夾了一塊肉放在了嘴裡,並且全程都用自己的筷子挑挑揀揀。
看到軒軒的這個行為,現場的家長們都不免覺得有些尷尬。軒軒的媽媽看到孩子的表現後說到孩子平常在家裡驕縱慣了,所以沒什麼分寸。
回家後,軒軒媽媽想看照片,結果打開微信,卻已被移出群聊。後來她找幾個要好的同學,詢問自己為什麼莫名其妙的就被移出了群聊,同學們都說,他們覺得她的兒子非常的沒有教養沒有禮貌,以後聚會也不想再經歷這樣的事情。
其實在整件事上,媽媽並沒有做錯什麼事,但是這又從另一方面體現了她對孩子的縱容和溺愛,導致孩子沒有良好的修養和面對外人時該有的禮貌。如果自己有教好孩子,孩子有禮貌行為舉止都很文明,怎麼會不招人喜歡呢?
1、有教養
言行舉止就像人的第二張臉,人不可能憑藉外貌的長相就判斷一個人好與壞。因此,還是要從細節處看一個人的教養,當然教養不是人天生就帶有的,要經過家庭和社會的教育,融入到細節之中,從一舉一動體現出來。如果一個孩子很有禮貌。對待服務員也是彬彬有禮,這樣的孩子怎麼會不招人疼呢。
2、在家庭教育中要尊重孩子
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倒不是說孩子做錯事不批評就是尊重,而是在發生衝突時能傾聽孩子的想法和選擇。有些家長總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聽話,那麼家長有時候自己也應該想一下是不是沒有尊重過孩子。不難發現,一般討人喜歡的孩子都很有自己的主見,這就是因為在家裡受到了尊重,父母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
3、為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
良好的交往能力是靠著和外界的接觸不斷發展的,如果沒有這種機會,就算孩子再優秀也只是溫室裡的花朵。因此,家長在平常就可以帶孩子多出去走走,鼓勵孩子勇敢發言,使他們體會到與不同類型的人交往的樂趣,樹立對自己的信心。
所以,一個孩子是否具有良好的素養在細節處就可以體現出來,如果家長沒有管教好沒有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教育,那麼孩子在外只會惹人討厭,對他的成長也是沒有幫助的。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