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引導,孩子就像是一棵小樹,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父母不斷地修剪枝芽,讓孩子遠離「熊孩子」的標籤,同時也應該讓孩子變得更加有素質和教養,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才是真的有意義,過度的溺愛和妥協,反而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囂張和自私,長大之後,可能在社會上也無法立足。
案例
張女士(化名)的兒子今年七歲了,孩子出生之後,媽媽就辭職在家全職帶娃,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童年,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媽媽不惜辭掉工作,每天在家專心的照顧孩子。
這一天,媽媽收到了同學聚會的邀請,要是想聯絡一下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因為爸爸在外面上班,沒有人幫助自己帶孩子,所以張女士就帶著七歲的兒子一起去了。
看到久違的同學,大家都很高興,張女士也和同學們寒暄了很久,而兒子到了聚會場所之後,先是自己玩兒了一會兒,後來等到大家等餐的時候,兒子便回到座位上看到桌上,好多的飯菜,孩子也等不及站起來,夾了一塊肉在碗裡,吃完之後,又拿起筷子在盤子裡不停地翻攪,還將盤子的肉都挑了出來,雖然媽媽在身後也一直在制止孩子,但是孩子根本就不聽,眾人也面面相覷,覺得很尷尬。
用完餐之後,有同學提議讓大家去自己的別墅裡面玩,到了別人家之後,孩子也變得更加興奮,在大家一起聊天娛樂的時候,孩子就消失了在媽媽的視線裡,在主人的房間裡一頓亂翻,最後還將主人的玩具弄壞了,看到孩子這樣沒有素質,很多人看在眼裡,氣在心裡,別墅的主人更是一臉黑,有苦說不出。
就這樣,這場不愉快的聚會結束了,回到家之後,媽媽想看看群裡面有沒有發大家聚會的照片,但是卻發現自己被移出群聊了,媽媽百思不得其解,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大家的群解散了嗎?後來在詢問好朋友之下,才知道同學們都不喜歡沒有教養的孩子,也不想再經歷今天這樣的事情了,所以大家以後都決定不再聚會了,聽到這裡,媽媽的心裡也很不是滋味。
分析
現在在很多公共場合,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熊孩子,有的對別人不禮貌,有的還不講究公共場所的規則,經常大喊大叫,亂塗亂畫,甚至破壞他人的東西,這些都會讓很多人感到非常反感,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令人討厭的熊孩子,家長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讓孩子成為一個懂禮貌的人
在平時,家長就要注重對孩子的素質教養,教會孩子打招呼,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的人,特別是遇到長輩或者,親人的時候,家長也要教會孩子主動的打招呼,問好,是代表自己的關心和禮貌,也是首先讓孩子得到他人認可的第一步。
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要教育孩子,讓孩子有一個好的餐桌禮儀,告訴孩子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的時候要等到大家全都到齊之後才能動筷,另外,吃飯的時候也不要在盤子裡面翻來攪去,不要發出吧嗒嘴的聲音,這些都是對他人的尊重。
不要亂碰他人的東西
現在很多孩子在外面的時候,經常會搶他們的東西玩耍,有的時候還不會經過他人的同意,而亂碰別人的東西,孩子的好奇心是很重,但是家長也要讓孩子懂得,想要拿別人的東西,也要經過他人同意,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隨便動。這樣孩子才不會被他人討厭,甚至被人孤立。
對於上面的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的留言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