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林軼事丨李清照詞作在英語世界的經典化歷程

2020-12-17 澎湃新聞

學林軼事丨李清照詞作在英語世界的經典化歷程

2019-07-02 0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為擅長描寫日常生活與心理變化的古典詞人,李清照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在西方世界也備受歡迎,是迄今為止英語世界最為重視的中國女詞人,其作品的經典地位已逐步確立。

從零星譯介到傳記書寫

英語世界譯介李清照詞始於20世紀上半葉,譯介重心在英國。不過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只有零星幾首詞作被翻譯成英文。英語世界最早翻譯的李清照詞作見於1933年在倫敦出版的《風信集》,由英國譯者克拉拉·M.坎德林翻譯。該書收入了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與《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兩首詞,譯文簡練流暢。1937年,中國翻譯家初大告在劍橋大學留學期間翻譯出版了《中國詞選》,其中也翻譯了這首《武陵春》。1949年,英國詩人白英編選的《白駒集:從古至今中國詩選》中收有索菲亞·陳翻譯的3首李清照詞,但其中第一首《如夢令》(誰伴明窗獨坐)應該不是李清照所作,可能是宋代詩人向滈的作品。

20世紀50年代末,隨著美國舊金山文藝復興詩歌運動的興起,美國開始了繼20世紀20年代初意象主義運動之後第二波譯介中國古典詩歌的高潮。美國最初譯介李清照詞的正是這場運動的旗手王紅公(即肯尼斯·雷克思羅斯)。1956年,他從其他語種轉譯了100首中國古代詩詞,以《中國詩百首》為名出版,其中便翻譯了7首李清照詞,開啟了李清照詞在美國的傳播之路。

20世紀60年代,華裔漢學家成為譯介李清照詩詞的重要推手。1962年,美籍華裔學者許芥昱發表《李清照詞》一文,分析了李清照詞作的藝術特點,並翻譯了17首詞作。後來,這些譯作中有7首被收入白之編選的《中國文學選集》。該選集還收入了C.H.科沃克與文森特·麥克休共同翻譯的5首李清照詞。

1966年,柳無忌在其英文論著《中國文學導論》中翻譯了李清照的4首詞,並結合其生平向英語世界讀者介紹李清照詞的藝術特點。柳無忌指出,李清照在詞的音樂性與節奏技巧的開拓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真實地傳達了女性細膩的內心感受,突破了以往詞人的局限。同年,英語世界出版了第一部詳細介紹李清照生平及創作特色的研究專著,即胡品清著的《李清照評傳》。該書由特懷恩出版社出版,是「特懷恩世界作家系列叢書」中的一種,共譯有李清照詞53首。此外,作者還從多個角度對李清照詞作進行分析,力圖經由李清照詞管窺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特徵。

從選譯專集到翻譯全集

20世紀70年代是英語世界大量譯介李清照詞的時期。王紅公是這一時期李清照詞最重要的譯者之一。他以獨特的「創意翻譯」(鍾玲語)譯介了大量李清照詞作,深受英語世界讀者喜愛。1970年,他在《中國詩百首》基礎上,繼續翻譯了100餘首中國古典詩歌,題為《愛與流年:中國詩百首續》。該書所譯詞作中李清照詞最多,共6首,其中《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在《中國詩百首》基礎上有所修改。1972年,王紅公與鍾玲合作翻譯了《蘭舟:中國歷代女詩人詩選》。他們共翻譯了53位女詩人的百餘首作品,其中李清照詞被翻譯得最多,共7首。1979年,王紅公與鍾玲再度合作翻譯了《李清照全集》,共翻譯李清照詞50首,詩17首。該書按照李清照生平經歷與作品內容,將譯文分為7個系列:「青春」(Youth)、「寂」(Loneliness)、「流離」(Exile)、「悼」(Hisdeath)、「諷」(Politics)、「玄」(Mysticism)、「暮年」(Oldage)等。王紅公的翻譯得到了西方讀者的高度認可,也使李清照及其詞作進一步為西方讀者熟知。

美籍華裔比較文學學者、翻譯家歐陽楨對推動李清照詞在英語世界的翻譯和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1975年,英語世界著名的中國文學選集《葵曄集》收入歐陽楨翻譯的13首李清照詞。後來,歐陽楨在此基礎上又翻譯李清照的9首詞,共計22首。1999年,這些譯作一同被收入孫康宜與蘇源熙主編的大型中國女性文學選集《中國歷代女作家選集:詩歌與評論》。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倫敦也出版了兩部中國詩詞選,分別是鄧根·邁根託斯與艾倫·艾麗編譯的《中國歷代詞選》(1965)和司各特·約翰編選的《愛與反抗:中國詩選(從公元前6世紀到17世紀)》(1972)。這兩部選集都收入了李清照的作品,前者選譯了2首李清照詞,後者選譯了1首。

到了20世紀80年代,美國學術界與文學界對李清照的熱情有增無減。1980年,美國舊金山北點出版社出版了C.H.科沃克與文森特·麥克休翻譯的《有朋自遠方來:中國詩歌150首》,其中收錄李清照詞20首。1984年,詹姆斯·科瑞翻譯的《梅花:李清照詞》出版,共譯有李清照詞54首。同年,翻譯家華茲生出版了他編選的《哥倫比亞中國詩選:從古代到13世紀》,其中收錄由其翻譯的4首李清照詞。

20世紀80年代末,賓夕法尼亞大學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國譯者王椒升翻譯的《李清照詞全集》。此書影響很大,國外學者對其譯文評價甚高。梅維恆認為,王椒升的譯文是他「所接觸到的最優雅、最有感覺的中國詩歌譯文」。因此,1994年,梅維恆在編選《哥倫比亞中國古代文學選集》時,放棄所有其他譯者的李清照譯作,獨獨選了王椒升翻譯的10首譯作。王椒升翻譯的李清照詞比較忠實於原文,不僅努力將原文的藝術技法如口語、虛詞等獨特之處體現出來,還竭力將原文包含的情韻呈現出來。為了讓西方讀者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作品,他為大部分詞作擬了小標題。另外,他還以注釋的形式,簡明扼要地介紹原文所用的典故、藝術手法等。

從進入選集到經典確立

20世紀90年代以來,西方學術界對李清照的興趣愈發濃厚。這一時期李清照的詞作被英語世界多部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學選集收錄。1994年,朱莉·蘭多譯著的《春外集》翻譯了李清照詞15首,在數量上僅次於蘇軾(24首)、辛棄疾(16首)。1996年,美國華裔學者黃彰位翻譯出版了《10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書中選譯4首李清照詞。同年,宇文所安在其編譯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同樣選譯4首李清照詞作。2006年,J.P.西頓編譯的《香巴拉中國詩選》收入科瑞翻譯的李清照詞7首,在中國詞人中選錄李清照作品的數量最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英語世界幾部權威的世界文學選集在中國詞人部分都僅選錄了李清照與李煜兩人。耶魯大學梅納德·麥克主編的《諾頓世界文學選集(擴展版)》在中國詞部分收入李清照詞6首。這些詞均由宇文所安翻譯,分別是《南歌子》(天上星河轉)、《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2004年,美國學者戴維·達姆羅什編選的《諾頓世界文學選集》收入李清照詞4首,包括歐陽楨翻譯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和餘寶琳翻譯的《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聲聲慢》(尋尋覓覓)。

李清照詞的藝術手法高超細膩,意象優美靈動,語言清新易懂,吸引了中外譯者不斷對其進行翻譯。其中一些優秀的譯文已經成為英語翻譯文學的典範。此外,李清照的一些詞還被多次重譯,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英語世界讀者對李清照文學成就的認可和肯定。同時,在譯者、批評家與選集的共同影響下,李清照在英語世界的經典地位也逐步得以確立。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人文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李清照詞作在英語世界的經典化歷程
    作為擅長描寫日常生活與心理變化的古典詞人,李清照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在西方世界也備受歡迎,是迄今為止英語世界最為重視的中國女詞人,其作品的經典地位已逐步確立。從零星譯介到傳記書寫英語世界譯介李清照詞始於20世紀上半葉,譯介重心在英國。
  • 學林軼事| 歷史學家盧劍波的文學緣
    白天在私塾讀書,晚上受父親耳提面訓的生活伴隨其童年,每天晚上除了必須交給父親小字、中楷2張,背誦指定的詩歌外,父親還讓人教他學英語。盧劍波天生聰穎,很快將私塾先生規定的課業完成,便偷偷去書房找小說來讀,有時還學父親畫蘭草,學伯父畫螃蟹,或學畫張宅卿的山水,龔願庵的花卉、翎毛等。
  • 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第一句就驚豔世人,流傳至今成為了經典
    李清照是北宋著名的婉約派女詞人,在當時的文壇中李清照的聲名足以與蘇軾、辛棄疾等傑出的大家相媲美,這對當時的封建社會來說李清照絕對是打破了種種傳統束縛的先河。李清照的一生寫了無數優秀的詞作,如果說哪一首是最負盛名的詞作,我相信很多人張口就能說出一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 吐槽李清照詞作「不如喊麥」:別把無知當個性 | 新京報快評
    比如最近那很火的《知否》主題曲,一來就是『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接一句完全不知所謂『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全靠辭藻堆砌,邏輯上不通,矯情而不知所云,還不如喊麥……」據悉,該網友吐槽的歌曲《知否知否》歌詞中用到了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如夢令》,而網友吐槽的部分正是李清照詞作原文。
  • 李清照最負盛名的這一首詞作,流傳千古膾炙人口
    詞的上片側重於外景的空間描述,下片則將內心世界與外界環境緊密聯繫起來。一連用三個疑問句,將心底的無限悲哀推向了極致。「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句撼人肺腑。觸目儘是怒放的秋菊,詞人卻茫然了。
  • 李清照向丈夫撒嬌,寫下一首秀恩愛的詞,充滿愛意,讀起來太甜了
    這首《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是李清照早期寫作的一首詞,儘管不如許多詞作有名氣,但是卻可以寫出李清照新婚燕爾時與丈夫恩愛的情景,堪稱李清照最有女人韻味的詞作。《減字木蘭花·賣花擔上》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
  • 李清照很經典的一首詞,把生活細節描寫的活靈活現,寫的很是唯美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最有才華的一位女子,她的一生堪稱傳奇,無論是她的個人生活,還是她的愛情生活,那都是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縱觀整個中國歷史,還真沒有幾個女子,能夠與李清照相比,僅僅是她的名字,便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她的詩詞更是成為了宋詞裡的精品之作
  • 李清照的一首痴情詞,道盡相思之苦,句句含蓄深沉,令人心生憐惜
    在古代也有很多抒寫愛情的詩詞,其中有一位才華橫溢的女詞人就寫過很多有關愛情的詞作,她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李清照眾多詞作品中有一首詞堪稱最痴情的詞,這首詞深情婉轉、道盡了相思之苦,句句含蓄深沉,令人心生憐惜。
  • 李清照這首早年的詞作,把一個少女的相思之情,描繪的淋漓盡致!
    ,使得李清照如一個男子一樣,無論是寫詩,還是填詞,那都是樣樣精通。另外李清照的詞寫得哀婉動人,往往只有寥寥的數語,便是把一件事物,描繪的活靈活現;特別是她對於女子內心的那種相思之情,更是描寫的淋漓盡致,從這些事情上便可以看出李清照是一個非常感性,同時也非常有才情的這麼一位女子,不然也不可能創作出那些優美的作品來。
  • 李清照最傲慢的一首詞,輕視古今詞人,沒想到自己也落俗了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才華不僅僅在女子中稱第一,就算是與男性文人相比也是絲毫不遑多讓的。而且,說起來李清照在性格方面既有女性的細膩多情,也有不輸男子的豪爽直率。 譬如大家所熟知的李清照好酒嗜賭的趣聞軼事,足以見得其性情直爽;還有她心繫國家,一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一句「南國三千裡,氣壓江城十四州」可知這位才女的心胸有著無限豪情。
  • 李清照16歲的詞,成為了經典,字裡行間都是少女感,讓人讚嘆
    李清照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想必她的才情不是隨便一個人就可比擬的,雖然傳誦的作品不像李白一樣多,但是首首都是經典佳作,酣暢淋漓的「沉醉不知歸路」,痛徹心扉的「悽悽慘慘戚戚」,孤獨悲傷的「人比黃花瘦」,每一首都是李清照生活的真實寫照。
  • 李清照霸氣側漏的詞作不少,這首為桂花討公道,14個字傳誦千古
    其實我們細細琢磨,每一種花,都是在他們的詞作中被賦予了很多精神、品格,以至於後世對這些花也有不同尋常的偏愛,所以桂花成了墊底的那個。至此,李清照看不過去了,寫了一首詞,為桂花打抱不平。這首詞叫《鷓鴣天·桂花》,藏在角落裡面的桂花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 李清照紀念館:在青州讀李清照
    美國漢學家艾朗諾於2014年出版的著作《才女之累:李清照及其接受史》顯得很為獨特,2017年,該書的中文版在國內印行,讓更多的讀者有機會看到海外研究李清照的方法和成果,也有助於我們以新的視角關注李清照,釐清李清照的形象在宋代以後是如何發生變化的、變化幅度有多大,通過李清照的接受史,也可以讀解出民族文化的變遷,並會引發出更多的思考
  • 李清照這首千古名作,堪稱經典
    但李清照的經典詞作《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或許最為合適。據李清照自己的《金石錄後序》所說,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給了有共同興趣愛好的趙明誠,婚後伉儷之情甚篤。然而婚後不久,其父李格非在黨爭中蒙冤,李清照受到株連,不得已與丈夫時有別離。
  • 李清照經典的一首詞,開篇七字,便驚豔世人,讚不絕口
    才女李清照,她號稱易安居士,相信她的詞大家都略知一二。關於她的詞,相信很多人都拜讀過,後世人都稱李清照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詞風格清新素雅,一般用白描的方式來寫詞。通過李清照的詞,大家可以從中了解到李清照是一個多愁善感的女子,並且喜歡傷春悲秋。李清照這一生寫的詞有很多,經典和流傳甚廣的詞也是不少的。可以說李清照留下的詞在宋代詞壇可謂是舉足輕重的,從古到今,說到她的詞,後世人無不驚嘆不已。要說李清照的代表作,或者說她所創作的經典的作品更是數不勝數。
  • 學林軼事| 黑格爾《法哲學原理》被忽略的教學背景
    於是黑格爾在附加的註疏文字中,不遺餘力地批判古代或東方那種貶抑主觀特殊性的純粹實體性國家理念,批判封建君主制和君主專制的那套非有機的憲制原則,批判近代早期自然法理論的經驗心理學底色,批判盧梭社會契約論為政治共同體創設的個人意志基礎,批判政治經濟學家的那種把國家等同於或化約為市民社會的取向,批判康德的形式主義倫理學和契約主義婚姻觀,批判法國革命者的那種要求從頭確立新世界的否定性自由觀,批判拿破崙的那種憑藉臆斷為某國創製憲法結構的妄念
  • 李清照這首詞,巧妙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在藝術表現上大膽創新!
    那麼這其中,要數李清照最是能夠讓人記住的這麼一個人物,她雖然出生在北宋,可是她並像一般的大家閨秀,而且是水活得如一個男子一樣,照樣吟詩作賦,喝酒賞花,這在那個時代,是一件不可想像的事情。這也可能是與李清照的父母有關,正是由於他父母胸懷寬廣,才成就了李清照,使得她成為了一代偉大的女詞人,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詞作,並且她的詞作,對於後世的影響,也是極其的深遠。
  • 早期的李清照,寫了一首經典之作,開頭就令人陶醉,句句深情
    李清照這首詞一改詞壇對秋日的固定意象,自闢新徑,以獨特的方式描繪了一幅盛大絢麗的晚秋出遊圖。李清照,婉約詞派代表人物,風格鮮明獨特,崇尚古風典雅,反對作詞平仄古板,主張詞作自然協調,是南宋詞壇的光輝。《雙調憶王孫·賞荷》是李清照早期詞作《如夢令》的「姊妹篇」,詞人懷念溪亭日暮之景,以「賞荷」接承「藕花深處」,時間空間人物順勢銜接,季節轉換自然,成為秋景詞壇一顆璀璨的明珠。湖上風來波浩渺。
  • 南唐後主李煜,亡國之後,看著落花,寫下了這首經典詞作
    而眾多詞作大家中,有一位是帝王出身,正是這奢華的出身,讓他的詞作有著常人不可及的華麗與奢靡感。但是也同樣是因為帝王的身世,當他的王國被人侵佔之後,則成為了亡國之君,被孤立軟禁。與此同時他的詞作風格變得悽婉無奈,從人間歡愉,轉向了江河山川的無限嚮往。這個著名的詞作家就是李煜。
  • 李清照因愁緒而發牢騷,寫出了一篇千古名詞
    李清照正處妙齡待嫁閨中之時的詞作多為俏皮溫婉的風格,嫁為人婦之後的紀念創作了不少濃情蜜意的詞作,但李清照的後半生卻是非常的悲涼,這讓她的詞作風格「急轉直下」後半生多以寫愁緒為主要題材。而她寫愁緒的關鍵節點則是在李清照經歷了「靖康之變」之後跟隨丈夫趙明誠一路顛沛流離暫且安頓在江寧城,但面對飄零的異地環境,又見到朝廷一味的妥協和投降,李清照心中的愛國之情頓感悲戚傷感,於是將自己滿腹的牢騷寫進了自己的詞作之中,正是這首《臨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