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症的誤區2——輕鬆愉快萬事大吉

2020-09-05 三道身心整合健康諮詢

我是一名實戰派心理諮詢師,同時我也是有著近20年佛法禪修經驗的實踐者。通過堅持不懈的修行,我成功擺脫身心煩惱的困擾,實現身心轉變,發心幫助更多深陷煩惱和痛苦的有緣人。先實現自我成長,再幫助別人,是我與絕大多數健康行業從業者的不同之處。

神經症全稱神經官能症,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軀體形式障礙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焦慮、恐懼、失眠的困擾。有的時候持續時間很短,比如看到一個畫面,心裡立刻產生恐懼感,但是轉瞬即逝,很快就過去了。有的時候,會持續更長的時間,比如由於學習壓力大,考試前幾日失眠,考試過後心情放鬆,睡眠恢復正常。但是,如果焦慮等負面情緒,或者由負面情緒引起的軀體症狀持續時間長達數周,甚至數月以上,而且症狀更嚴重,在心理學上就會將其歸為神經症。

在《》中,我向你介紹了很多人對於神經症等心理障礙存在的一個誤區,即以為必須通過頭腦層面的思考、分析,把問題想明白,才能最終解決問題。可是事與願違,這種自動化的反芻思維,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自己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萬事萬物都有其相對的一面。於是另一些人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不深入內心,探索問題的根源,而是追求感受上的輕鬆、舒適,情緒上的開心、快樂。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說法:健身可以消除焦慮;跑步可以治療抑鬱症;傾訴和痛哭,可以釋放負面情緒;走出家門,親近大自然,壞心情一掃而光。如果你是一位焦慮症、抑鬱症等神經症患者,我相信你一定對這些說法不屑一顧。你的親身體驗告訴你,這些方法最多只能起到緩解的作用,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之所以身體感受上的舒適,情緒情感上的愉快,不可持續,它們不能阻止頭腦裡的負面想法再次出現,這和人的腦結構以及各部分的功能有關。整個人腦除了一般人所熟知的大腦,也就是端腦以外,還有更多複雜的結構。由腦的下部到上部,分別掌管著人的行為舉止、身體感受、情緒情感和認知思維。間腦以下的結構,是低等脊椎動物、高等脊椎動物和人所共有的,它們是生命中樞,維持著一個生命的基本功能。我們都非常熟悉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實驗,之所以當狗每次進食時發出鈴聲,一段時間後,狗只要聽到鈴聲就會分泌唾液。這是由間腦以下的腦結構,接收並處理聲音信息,同時控制身體做出相應的反應。間腦以上的結構,是高等脊椎動物和人所共有的,尤其是發達的端腦,是人特有的結構。端腦可以對語言、文字等抽象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在心理學上稱為第二信號系統。人與其他動物腦結構的差異,使得人具有更加複雜的精神活動,不僅可以通過眼、耳、鼻、舌、身等各感官從外界接收並處理信息,還能對於語言、文字等抽象信息進行處理,產生分析、比較、概括、抽象等思維活動,和更加豐富細膩的情緒情感。因此,當人產生某種情緒的時候,不僅和直接接收的視覺、聽覺等信息有關,如果這些信息是語言或文字,那麼人腦對它們進行處理的思維過程,同樣會導致情緒的產生。也就是說,人不僅會觸景生情,還會在聽到語言,看到文字時,產生情緒波動。這是一般人所忽視的。

通過對於人的腦結構的分析和理解,我想你已經明白——只獲得身體感受上的舒適,情緒情感上的愉快,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心理問題——背後的原因了。通過改變身體感受,來影響情緒,只涉及間腦以下的腦結構功能。而對於端腦主導的認知思維,沒有任何影響。舉一個例子,由於工作壓力大,職場人際關係緊張,導致焦慮、失眠。於是你決定外出旅遊,緩解焦慮。當你身處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你從各感官接收的信息的確帶給你身心愉悅的感受,和積極正面的情緒。但是它並沒有觸及到你對於工作、事業、人際關係的判斷、想法、觀點等方面,即對認知思維沒有絲毫影響。因此,當你回歸正常的工作生活之後,固有思維會自動啟動,此時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再次產生。我想我們每一個人,即使不是神經症患者,對於上述過程,都會有切身體驗。感受、情緒、認知、行為四方面,像一張網,彼此關聯,互相影響,只從感受和情緒入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神經症等各類心理問題。

三道身心整合健康諮詢,最大的特點是整合,除了身體和心理整合,更重要的是以整合的思路看待情緒與認知的關係。情緒和認知是密不可分的,只從情緒入手,或者只從認知入手,都不能有效地解決心理障礙。尤其是對於神經症這種嚴重的心理障礙,必須從情緒和認知兩方面同時入手,使情緒和認知從已經形成的惡性循環中跳出來,轉變為良性循環。因此,來訪者首先會感覺到身心狀態明顯改善,身心症狀明顯減輕。與此同時,對於過去想不通的事情,逐漸想通了,心結慢慢打開。由內而外的轉變,使來訪者的整個身心狀態,煥然一新。我幫助的很多來訪者,在情緒穩定後開始減藥,甚至停藥,復發率低,身心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

相關焦點

  • 神經症的誤區1——絞盡腦汁破解迷局
    但是,如果焦慮等負面情緒,或者由負面情緒引起的軀體症狀持續時間長達數周,甚至數月以上,而且症狀更嚴重,在心理學上就會將其歸為神經症。對於屬於嚴重心理障礙的神經症患者,這種分析、解釋、開導,完全無效。我遇到的所有神經症患者,沒有之一,無不是陷入擔心、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之中不能自拔。在他們的頭腦中會不斷湧現出各種念頭、各種想法,設法找到問題的根源,設法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停地重複。他們的頭腦好像變成了一臺上了發條的機器,不知疲倦地運轉,想停都停不下來。
  • 神經症的成因2——身心一體互為因果
    但是,如果焦慮等負面情緒,或者由負面情緒引起的軀體症狀持續時間長達數周,甚至數月以上,而且症狀更嚴重,在心理學上就會將其歸為神經症。神經症患者對於產生神經症的原因,總是很模糊。神經症帶來的負面情緒等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帶給自己的負面感受卻是真實的。對於缺乏心理學知識的人來講,他們很容易將神經症與生理疾病同等看待,以為通過吃藥可以治癒神經症。
  • 人人都是是神經症?——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
    卡倫舉了2個例子。在我們文化背景中,如果誰聲稱他曾經與他已故的爺爺長時間交談,他一定被視為神經症。尤其是在我們國家的文化裡,電影院上映的鬼片,無一例外都要以走近科學的結論劇終。 但在印第安的某些部落裡,這種與祖先對話的方式卻是公認的行為模式。
  • 從焦慮的角度理解神經症
    從焦慮的角度理解神經症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事情的擔心,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擔心害怕。神經症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人數也是最多的,大概包括焦慮症,強迫症,疑病症,恐怖症等。焦慮症就不用說,肯定是焦慮,是擔心發生不好的事情整天憂心忡忡。
  • 神經症的成因3——錯綜複雜洞見癥結
    但是,如果焦慮等負面情緒,或者由負面情緒引起的軀體症狀持續時間長達數周,甚至數月以上,而且症狀更嚴重,在心理學上就會將其歸為神經症。除了《》和《》 兩篇文章描述的原因以外,神經症的癥結到底是什麼呢?如果你是一位關注心理健康的求知者,或者是一位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神經症患者,你一定對於和神經症相關的各類知識並不陌生。
  • 如何防治胃腸神經症?
    胃腸神經症是因為神經功能的失調導致胃腸功能障礙的綜合症狀,它是全身神經症的一部分,患者常嘔吐,厭食,反酸,腹痛,失眠,頭暈,緊張焦慮,乏力疲倦,神經過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效率低,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明顯病變,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那麼如何防治胃腸神經症呢?
  • 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我是如何理解神經症與文化(二)
    我們每個個體都是神經症患者,只是神經症的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已。我在前面的文字裡提到過,我曾經擔心自己的車沒有鎖好,有回到停車場去檢查的經歷,而我有這樣的強迫思維和行為,是我需要安全和輕鬆當我理解到我自己之後,就輕鬆了一些,尋求一種策略支持到我這樣的需求。我就每次鎖車的時候,走開十幾步的時候,回頭看一眼,看看倒車鏡是否摺疊,我不再那麼焦慮,放下擔心了,我有時候忘記是否回頭看了,也會因為對社會秩序安全的信任,會想我鎖車是下意識行為,大概率會鎖車,即使不鎖車,大概率也不會發生什麼。這樣就減弱了自己的擔心。
  • 《神經症的個人神話:或者神經症中的詩與真》(二)
    分析理論進展曾讓我們有了對強迫性神經症最初的理解,一種極其複雜的遺傳發生學上的製作,無疑,這種元素,這樣的階段,是一些幻想或者想像的主題,我們總是會在強迫症神經症的分析中遇到的經驗性主題,它能夠在《鼠人》的閱讀中再度找到。
  • 今天你是哪種神經症?
    卡倫·霍尼認為被弗氏看作「力比多*」的那種東西實際上只是處於神經症衝突中的人對溫情與友愛的渴求,其誘因是焦慮而不是性慾,其目的是在與人相處時得到安全感而不是性慾的滿足。這些強迫性內驅力也被稱作神經症的趨勢或傾向。
  • 我得了一種病是神經症,但不是精神病
    對於神經症問題,每個人的想法會不一樣,有些人會覺得這是一種精神疾病,有些人會覺得平時都好好地,怎麼有了神經症呢。其實神經症是一種精神障礙,主要表現出的是持久的心理衝突,並且這種衝突會讓來訪者感受到痛苦並且社會功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醫院檢查是沒有器質性疾病。
  • 你是否也是「神經症患者」?
    三個疑問只是開篇,而裡面內容更是基本上自我認定了就是神經症患者,不加引號的神經症。全書內容一點都沒有記敘文的可讀性,通篇講的全是內心活動,像醫生通過一系列望聞問切的手段證明病的多深,斷斷續續看了很多次,很多時候還需要從前看,浮躁的心態完全看不進去雖然講的是如何治療浮躁,中間略過幾章內容,直接看結尾「如何治病」也沒有找到方法,就像文章講的讓自己認識到是個神經症患者,就是治療的一半了,這也是這本書的目的。又有點像哲學的內容:你認為是就是,認為不是就不是,而貓始終是那個貓。
  • 考點複習 · 心境障礙、神經症性障礙與分離轉換性障礙
    4.惡劣心境(1)又稱為抑鬱性神經症,持久性心境低落為主的輕度抑鬱,從不出現躁狂。(2)臨床表現:睡眠障礙(入睡困難、噩夢、睡眠淺)、軀體症狀(慢性疼痛,無體重減輕)、自主神經症狀(胃部不適、腹瀉、便秘)。
  • 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我是如何理解神經症與文化的關係(一)
    神經症這個詞可能我們還不太熟悉,但是我猜測你一定聽過神經衰弱、強迫症、社交恐懼症、或者焦慮症。而這些精神方面的障礙都是神經症。這也是我寫這篇文字的初衷,我是希望這樣的一些文字能夠支持到你,對於神經症有更多的認知。支持到你對於自己有更多的看見和理解。
  • 神經症的成因1——長期積累短期觸發
    神經症全稱神經官能症,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軀體形式障礙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焦慮、恐懼、失眠的困擾。有的時候持續時間很短,比如看到一個畫面,心裡立刻產生恐懼感,但是轉瞬即逝,很快就過去了。
  • 《神經症的個人神話:或者神經症中的詩與真》(一)
    此處記錄的是拉康52-53年的前討論班——《神經症的個人神話:或者神經症中的詩與真》,共分為四個部分。 《神經症的個人神話:或者神經症中的詩與真》是在Jean Wahl哲學學院所做的一次報告。 我今天把你們帶到我試圖例證的關於我們在我們所帶入分析的主體那兒的經歷中觀察到的這些成長的經驗的一系列事實,例如神經症的主體,以及對分析的經驗完全不陌生已經有足夠認識的所有人。
  • 託育幫寬敞的活動區,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玩耍
    託育幫寬敞的活動區,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玩耍!託育幫寬敞的活動區,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玩耍!託育幫寬敞的活動區,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玩耍!託育幫寬敞的活動區,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玩耍!託育幫寬敞的活動區,讓孩子們輕鬆愉快玩耍!
  • 我們常說的神經病、精神病、神經症,你真能分清嗎?
    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幾個詞:神經病、精神病和神經症。生活中,前兩個詞你肯定很熟悉,但可能分不清它們的區別在哪兒。而對「神經症」這個詞,可能就有點陌生了。這三個詞,到底是啥意思?有啥區別?這張書單,咱們就用三本書,帶你分清這三件事。一、神經病是什麼意思?
  • 輕鬆愉快的學習「三部曲」!
    但是身處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輕鬆愉快地學習呢?如果明了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價值所在,即解決了「為何要學習「的問題後,「怎樣學習」就不難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我自己總結的輕鬆愉快的學習「三部曲」,希望對大家尤其是學生及家長有所啟發:)我小時候父母分居兩地,當中學老師的媽媽辛苦照顧仨孩子,我是長女,從小貪玩,愛看小說,除了作文寫得稍好點外,成績並不突出,就這樣一直到初中,中考後稀裡糊塗居然考上了四川省重點「川師附中」。
  • 我是一個神經症小孩
    大一時又患了一種叫逃避的病,藉口看病去數圓通山的猴子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從晨霧迷離到暮雲四合,沒有誰注意到那個「小男生」滿腹心事。拖著沉重的軀殼,終於校門口的一把金黃香蕉,解卻了長久的無力。醇甜可以療傷。我想:我的心裡一定住著一個神經症小孩!
  • 老年期神經症的治療方法
    ⑴解釋性心理治療:講解神經症的有關知識,使病人了解主要的症狀、發病過程和特徵,消除病人因對疾病無知而造成的恐慌。⑵分析性心理治療:主要是個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