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是哪種神經症?

2021-02-07 天美郵遞員


本次的推送將帶有一定的學術性和哲學性。


弗洛伊德

在現代人格心理學的發展以及精神分析的理論和實踐上,弗洛伊德創始的精神分析學說具有重要的地位。他著名的《夢的解析》,深刻的影響到了20世紀之後的西方思想以及人文學科。



《夢的解析》摘錄:

★夢的內容是由於意願的形成,其目的在於滿足意願。


★男人用下半身思考。


★人是一個受本能願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


★道德感是人的獨特品質的一個組成部分。


★在人的潛意識裡,人的性慾一向是處於壓抑的狀況,社會的道德法制等禮貌的規則使人的本能欲望時刻處於理性的控制之中。


★精神健康的人,總是努力的工作及愛人,只要能做到這兩件事,其它的事就沒有什麼困難。


★人類天生具有「弒父情結」,從一出生,他就註定要和父親展開鬥爭,以擺脫被統治被支配的地位,爭取獨立自由的權利,進而掌握家庭的主導權和社會的主動權。


★我堅信人類文明是以犧牲原始的本能為代價而創造出來的。


但從這一思想運動深入發展時起,便產生了許多傑出的、持不同意見的代表性人物,他們對弗氏的正統精神分析學或偏離,或背叛,這樣,不僅開拓了精神分析的新領域,也從不同的、全新的角度揭示了弗洛伊德思想固有的矛盾和缺陷。

其中卡倫·霍尼作為新弗洛伊德學派的代言人,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出發,對弗氏的學說做出了重大的修正和批判。




衝突的根源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內心衝突是壓抑與被壓抑這兩種力量之爭,而強迫性內驅力則具有本能的性質,追求的是滿足。衝突的根源來自生物的、生理的因素。




卡倫·霍尼認為衝突來自於困擾人的內心的相互矛盾的神經症傾向,這些傾向的產生不僅可以歸於偶然的個人體驗,更主要應歸咎於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特定的文化環境


衝突的出現表明一個人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發生了紊亂和失調,也就是說,衝突的根源在與人所處的社會文化狀態,與他的社會性——而不是生物性或動物性——生活密切相關。


卡倫·霍尼認為被弗氏看作「力比多*」的那種東西實際上只是處於神經症衝突中的人對溫情友愛的渴求,其誘因是焦慮而不是性慾,其目的是在與人相處時得到安全感而不是性慾的滿足


我們認識自己內心相互作用的各種因素,受困擾的人可以認識並改善與自己、與他人的關係。我們可以得到指導,而不是像弗洛伊德那種悲觀主義的決定論。


力比多(libido)即性力。這裡的性不是指生殖意義上的性,它被稱為:「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體器官的快感,包括性倒錯者和兒童的性生活。精神分析學認為,力比多是一種本能,是一種力量,是人的心理現象發生的驅動力。





這種觀點更明顯地表現出客觀的、唯物主義傾向。

人在現代社會文化中會產生各種內心的衝突,人有意識和無意識地為解決衝突會進行四種主要嘗試——親近人、對抗人或迴避人、心目中樹立理想化形象以及處處從外部尋找原因的外在化傾向

這些嘗試往往不僅加劇了衝突,反而再次產生出新的衝突,結果造成一種惡性循環,最後也是最嚴重的產物便是虐待狂





美國著名的幾個變態連環殺手

Edward 『Ed』 GEIN(艾德‧蓋恩)

瘋狂行徑:盜墓、披人皮、連續殺人、食人肉、戀屍癖、虐待狂




Albert Fish(亞伯特‧費雪)

瘋狂行徑:戀童癖、連續殺人、虐殺再分屍、專愛吃孩童肉、自虐狂



Jeffrey Dahmer(傑佛瑞.丹墨)

瘋狂行徑:連續殺人,分屍,凌虐狂,戀屍癖,食人魔




強迫性驅力是神經症特有的,這一類驅力產生於孤獨、無助、恐懼等感覺,產生於與他人的敵對情緒。儘管如此,它們還是代表了患者用來應付生活的一些手段,它們追求的是安全感而不是滿足,它們的強迫性起因於潛伏在它們之後的焦躁不安。

這些強迫性內驅力也被稱作神經症的趨勢或傾向。



絕望

與此同時,我們可以越來越清楚地看到所有懸而未決的衝突所造成的後果。我們看到由此產生的各種各樣的恐懼精力的浪費道德的損害,由於複雜的感情糾葛而產生的絕望感


喪失

只有理解了希望完全喪失的那種狀態之後,才最終看到了虐待狂傾向的意義。這些傾向代表一種嘗試,由於病人對他自己感到失望,變企圖用代償性生活求的補償。他在虐待行為中表現出的蠻橫態度,正是由於他嗜求報復的勝利



這些個體傾向結合起來則代表一種人對人和對己的基本態度,一種特別的人生哲學。根據傾向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幾個類型。

「親近人」

這些個體傾向有對溫情的病態的渴求、強迫性的謙卑、對」夥伴」的需要。


「對抗人」

權利威望的強迫性渴望,在某些方面類似神經症的奢望


「迴避人」

普遍地疏遠他人,內心有對自己與他人之間保持情感的距離的強迫性需要。





然而作為所有這些衝突的根源的社會文化狀況早已大大的超出個人的控制,經症實際上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生活方式




有關於神經症的觀點和討論不僅有益於改進理論和療法的精神分析工作者,同樣有益於我們自己。


「儘管嚴重的神經症應該是專家的事,但我仍相信,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也能極大地解決自己的內心衝突。「

「我深信,人只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就能夠改變而且不斷改變自己。」

——卡倫·霍尼






編輯|楨島聖護

By the way, happy birthday to Miss M.

References:(Our Inner Conflicts):Norton Press,1945







相關焦點

  • 人人都是是神經症?——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
    今天先分享1本——《我們時代的神經症人格》。 前方多字預警,全文4600餘字,看完約需多少分鐘你們自己定。:) 首先,我不是標題黨。人人都有神經症,是不是人人都有精神病? 非也非也。 首先,神經症的核心原因在與焦慮以及對抗它的防禦機制;其次,你焦慮你就有神經症了嗎? 當然不。在同一個社會或者文化裡,有著普遍存在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模式、焦慮模式甚至是對抗焦慮的防禦模式。 你的焦慮和防禦模式如果從質量和數量上都沒有偏離這個大集體,你就是正常人。
  • 你是否也是「神經症患者」?
    《我們內心的衝突》第一次見到這本書在酒店的書吧裡,封面並不特殊,翻開第一頁時的文字有點吸引力:你是真的喜歡某人,還是覺得應該喜歡他就自以為喜歡上了他?看到親人離世,你是真的感到悲傷,抑或只是習慣性表達哀悼?你是真的希望成為某種人,還是僅僅因為這種人受人尊敬且收入豐厚?
  • 神經症的成因3——錯綜複雜洞見癥結
    但是,如果焦慮等負面情緒,或者由負面情緒引起的軀體症狀持續時間長達數周,甚至數月以上,而且症狀更嚴重,在心理學上就會將其歸為神經症。除了《》和《》 兩篇文章描述的原因以外,神經症的癥結到底是什麼呢?如果你是一位關注心理健康的求知者,或者是一位焦慮症、抑鬱症、強迫症等神經症患者,你一定對於和神經症相關的各類知識並不陌生。
  • 我們常說的神經病、精神病、神經症,你真能分清嗎?
    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幾個詞:神經病、精神病和神經症。生活中,前兩個詞你肯定很熟悉,但可能分不清它們的區別在哪兒。而對「神經症」這個詞,可能就有點陌生了。這三個詞,到底是啥意思?有啥區別?這張書單,咱們就用三本書,帶你分清這三件事。一、神經病是什麼意思?
  • 《神經症的個人神話:或者神經症中的詩與真》(二)
    分析理論進展曾讓我們有了對強迫性神經症最初的理解,一種極其複雜的遺傳發生學上的製作,無疑,這種元素,這樣的階段,是一些幻想或者想像的主題,我們總是會在強迫症神經症的分析中遇到的經驗性主題,它能夠在《鼠人》的閱讀中再度找到。
  • 我得了一種病是神經症,但不是精神病
    對於神經症問題,每個人的想法會不一樣,有些人會覺得這是一種精神疾病,有些人會覺得平時都好好地,怎麼有了神經症呢。其實神經症是一種精神障礙,主要表現出的是持久的心理衝突,並且這種衝突會讓來訪者感受到痛苦並且社會功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醫院檢查是沒有器質性疾病。
  • 從焦慮的角度理解神經症
    從焦慮的角度理解神經症焦慮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事情的擔心,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擔心害怕。神經症是臨床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患者人數也是最多的,大概包括焦慮症,強迫症,疑病症,恐怖症等。焦慮症就不用說,肯定是焦慮,是擔心發生不好的事情整天憂心忡忡。
  • 《神經症的個人神話:或者神經症中的詩與真》(一)
    此處記錄的是拉康52-53年的前討論班——《神經症的個人神話:或者神經症中的詩與真》,共分為四個部分。 《神經症的個人神話:或者神經症中的詩與真》是在Jean Wahl哲學學院所做的一次報告。 今天,我來給你們談談我必須再度來好好完善的,也是一個很難講的主題。這次報告主題的困難並非原本就是這樣。
  • 如何防治胃腸神經症?
    胃腸神經症是因為神經功能的失調導致胃腸功能障礙的綜合症狀,它是全身神經症的一部分,患者常嘔吐,厭食,反酸,腹痛,失眠,頭暈,緊張焦慮,乏力疲倦,神經過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效率低,到醫院檢查,又查不出明顯病變,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那麼如何防治胃腸神經症呢?
  • 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我是如何理解神經症與文化的關係(一)
    神經症這個詞可能我們還不太熟悉,但是我猜測你一定聽過神經衰弱、強迫症、社交恐懼症、或者焦慮症。而這些精神方面的障礙都是神經症。這也是我寫這篇文字的初衷,我是希望這樣的一些文字能夠支持到你,對於神經症有更多的認知。支持到你對於自己有更多的看見和理解。
  • 神經症的誤區1——絞盡腦汁破解迷局
    但是,如果焦慮等負面情緒,或者由負面情緒引起的軀體症狀持續時間長達數周,甚至數月以上,而且症狀更嚴重,在心理學上就會將其歸為神經症。我們也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身邊的親朋好友遇到煩惱,向你訴說的時候,我們仍然會沿用這種做法,幫助他們分析、解釋,進行勸導。但是你是否注意到,通過開導和勸導,他們的煩惱減輕了嗎?他們把事情想通了嗎?他們的心情好起來了嗎?事實上,效果微乎其微。如果是輕微的心理問題,或許能起到緩解的作用,一旦是比較深層的心理障礙,不但效果有限,甚至使對方反感,加重對方的負面情緒。
  • 神經症的誤區2——輕鬆愉快萬事大吉
    神經症全稱神經官能症,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軀體形式障礙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焦慮、恐懼、失眠的困擾。有的時候持續時間很短,比如看到一個畫面,心裡立刻產生恐懼感,但是轉瞬即逝,很快就過去了。
  • 神經症的成因2——身心一體互為因果
    但是,如果焦慮等負面情緒,或者由負面情緒引起的軀體症狀持續時間長達數周,甚至數月以上,而且症狀更嚴重,在心理學上就會將其歸為神經症。神經症患者對於產生神經症的原因,總是很模糊。神經症帶來的負面情緒等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帶給自己的負面感受卻是真實的。對於缺乏心理學知識的人來講,他們很容易將神經症與生理疾病同等看待,以為通過吃藥可以治癒神經症。
  • 神經症的成因1——長期積累短期觸發
    神經症全稱神經官能症,一組精神障礙的總稱,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軀體形式障礙等等。我們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焦慮、恐懼、失眠的困擾。有的時候持續時間很短,比如看到一個畫面,心裡立刻產生恐懼感,但是轉瞬即逝,很快就過去了。
  • 神經症患者表面上是自卑脆弱,骨子裡卻隱藏著非常強烈的優越感
    神經症患者表面上是自卑脆弱,骨子裡卻隱藏著非常強烈的優越感有一些孩子是我們該注意的,為了比別人更優秀,他們往往會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簡直讓人懷疑他們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很多抑鬱症患者或者神經症患者,他們總會在自卑和優越感之間徘徊。有時候會以優越感的方式展現出來,有時候展示出來的卻是自卑。因為他們很難發現自己是啥樣的人,他們一會兒高估自己,一會兒貶低自己。他們自己也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國王還是乞丐,他們內心很難合一。或者說他們的內心都是分裂的,所以我們說神經症患者更容易走極端。
  • 我是一個神經症小孩
    結論是「XX先人害你,已說了,沒事,你好好睡。」這單調的儀式之後,我又沉沉墮入無邊的暗夜。童年總是黑瘦小,估計與如影隨形的害怕不無干係。 慢慢大了,害怕也開始了偽裝。現在想起,高一那年開始的心口痛還在。那是一種痛及心扉的具體病症,我甚至到了無法考試的地步。求醫問藥,醫生也不明究裡。而我就是時而刺痛,時而壓痛,時而鈍痛。也曾一度以為自已必死無疑,還在夢中薄奠自已。
  • 老年期神經症的治療方法
    ⑴解釋性心理治療:講解神經症的有關知識,使病人了解主要的症狀、發病過程和特徵,消除病人因對疾病無知而造成的恐慌。⑵分析性心理治療:主要是個別治療。
  • 作為心理學工作者,我是如何理解神經症與文化(二)
    每個人都是神經症患者,都有被情緒控制的經歷,每個人都有過焦慮,也有過抑鬱、煩躁、壓抑、憤怒和生氣。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都是鮮活的存在,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情緒。我們大多數人也都有過失眠的經歷,也有過一些強迫的思維和行為。也可能有的人曾經覺得抑鬱壓抑,覺得自己不夠好,每個人都會受到自己小時候養育環境的影響,形成不同的人格和性格。
  • 恥感、神經症與文化
    然而,不懂得恥感在精神病理學中的重要性,便無法了解至少相當一部分神經症病人的心理。恥辱文化的大眾化形態就是面子。魯迅先生對我國人的講面子有深刻的分析,視為「國民性」之一種。他在《說面子》(載且介亭雜文)裡寫道:「但近來從外國人的嘴裡,有時也聽到這兩個音(引者按,指「面子」),他們似乎在研究。
  • 考點複習 · 心境障礙、神經症性障礙與分離轉換性障礙
    心境障礙、神經症性障礙與分離轉換性障礙【考點】專業綜合-精神、神經系統-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