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愛康集團創始人張黎剛:體檢行業的競爭力在於新技術的運用能力
本報記者/閻俏如/北京報導
「中國百姓就醫難的問題怎麼解決?一個辦法是允許醫生多點執業。」10月29日,在中國經營報社主辦的「2019中國大健康產業高峰論壇」上,愛康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分享了民營醫療機構和體檢行業的動態。
6月12日,國家衛健委等10部委聯合印發了《關於促進社會辦醫持續健康規範發展的意見》,專門支持社會辦醫、民營醫療的發展。張黎剛指出,這份文件重點涉及的幾方面內容值得關注,包括醫生多點自由執業的問題,社會辦醫與公立醫院分工合作的問題,對過去社會辦醫的各種限制性條件鬆綁的問題。
張黎剛介紹,2018年,我國千人口執業醫師數2.59人,護士2.94人,相比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醫生中研究生以上學位比例只有13%,且集中在大中城市的老牌三甲醫院。這一優質醫生資源嚴重不足的現狀造成了老百姓就醫難。在此情況下,應該允許醫生多點執業。
另外,張黎剛指出,民營醫療機構希望提高服務質量,需要大型醫療設備能夠和三甲公立醫院匹配。目前,民營醫療機構採購大型設備受到諸多限制,如採購高配置的64排以上的CT、1.5的核磁設備都需要審批。由於社會辦醫由醫院自行出資購買設備,因此希望能夠將民營醫療機構採購大型設備的配額制改為報備制。
作為健康管理機構,慢病管理一直是愛康集團重要的業務領域。張黎剛指出,《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專門重點關注了慢性病。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老齡國家,慢性病已經對國民醫療支出造成了很大負擔。2015年中國新發癌症病人接近400萬人,且呈每年3%的速度增長,目前預計在450萬人左右,每年死於癌症的病人約有280萬人。因此,關注慢性病刻不容緩。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體檢行業也發生著深刻變化。張黎剛分享了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特別是在體檢領域的應用成果。
今年8月,愛康集團聯合Airdoc及國家科技信息資源綜合利用與公共服務中心眼科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了第一個基於人工智慧的《中國體檢人群眼底健康藍皮書》,旨在加強我國居民和企事業單位對眼健康的重視,強化愛眼護眼的健康生活理念。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在愛康集團參與人工智慧眼底照相疾病風險評估的215289個樣本人群中,眼底異常的檢出人數為15.98萬人,異常檢出率高達74.2%。與同一時間段在愛康集團參與體檢的總人數相比,佔比4.85%。
張黎剛指出,在傳統眼科檢查上,往往是眼科醫生做完檢查就結束了,但在體檢行業大規模連鎖經營找到好的眼科醫生並不容易。人工智慧可以放大專家的智慧方法,以及能力水平和覆蓋面,能夠幫助解決專家缺乏的問題。此外,人工智慧技術運用在眼科檢查上,還可以幫助發現更廣泛的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腦腫瘤等。
同時,在治療領域,新技術同樣可以發揮作用。今年5月,愛康集團與諾輝健康聯合發布了第一個基於分子診斷的《中國體檢人群結腸癌及癌前病變白皮書》,旨在加強公眾及企業對腸道健康的重視,提升國人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的篩查意識,助力國家結直腸癌防控工作的開展。
張黎剛指出,結直腸癌是我國僅次於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發癌症,但由於傳統的體檢方式舒適度差,很多人在體檢中放棄結直腸檢查,以至於一些患者沒有及時發現病情。愛康集團通過引入新技術,改變傳統體檢方式,提高體檢人群對結直腸疾病的早期發現率。
《中國體檢人群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白皮書》顯示,在愛康統計的參與檢測的4.28萬個樣本人群中,陽性人數佔比8.93%,隨訪率為76.39%;在隨訪的人群中,25.77%人前往醫院,並遵循醫囑進行了腸鏡檢查和/或病理診斷,異常檢出率為42.50%,其中結直腸癌5.63%,癌前病變(息肉或腺瘤) 75%,其他腸道疾病(腸炎和潰瘍) 19.37%。
目前,愛康集團在全國43個城市開設了100餘家體檢中心, 並和全國30多個城市的300多家公立醫院成立體檢醫聯體聯盟,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
張黎剛認為,在未來,體檢行業的競爭力將體現在計算能力、運用人工智慧的能力和大數據的計算能力上。「今天的愛康,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驅動的整合醫療服務方面,希望能夠推動中國整個健康管理行業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