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投資人支招: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生存指南

2020-12-0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新消費內參」(ID:cychuangye),作者:尤洋,36氪經授權發布。

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給中國經濟的發展踩了個急剎車,其影響已涉及各行各業,尤其對大零售行業的中小企業來說,此次疫情堪稱「生死劫」。由於無法開工,許多中小企業出現了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從而影響了經營和發展。

為此我們採訪了大零售領域的投資人,讓他們站在投資人的角度,分析了疫情對零售業現在和未來的影響,並探討了中小企業如何穿越疫情周期,走出經營困境。

Ventech China的管理合伙人,主管Ventech China在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科技和大數據的投資,他先後主導了Ventech china的多個項目的投資,Ventech的被投企業包括:聚美優品,積木盒子,寺庫,Keep,名堂,Datawin,超級猩猩,豌豆公主,Blued,天真藍,植治,鮮沐等。

金 晨 Ventech Capital 管理合伙人

琢石資本創始人/董事長,管理基金規模超過20億;曾就職寶潔(中國)高管,寶潔中國區校友會聯合創始人。浙江大學碩士、長江商學院EMBA;擁有十餘年風險投資及資本運作經驗,豐富消費行業管理經驗及深厚移動網際網路資源。

鄭翔予 琢石資本創始人/董事長

不惑創投創始合伙人李祝捷領導不惑創投的管理團隊,專注投資早期及VC階段的創業公司,主導投資的天使輪典型案例包括:找鋼網、水滴互助、海豚家、掌上輔材、包大師等,主導投資的VC階段經典案例包括: 康眾汽配、眾能聯合、鍋圈、慧聯無限、盒子科技等。

李祝捷 不惑創投創始合伙人

BAI董事總經理汪天凡先生主要專注協作網絡、零售品牌和渠道、中國企業國際化等方向,累計負責了40多家被投企業的投資與管理,包括叮咚買菜,同程生活,Keep,Club Factory,Opay,摩拜單車,理享家等項目。此外,自2014年10月成立起,他負責管理的、每年投資規模達千萬美元的BAI 天使基金「BAI 夢想基金」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項目實現了下一輪融資。

汪天凡 BAI董事總經理

金晨 Ventech Capital 管理合伙人:「對中小企業來說,要先活下來,再尋找增長機會。」

我覺得對於消費行業來說,像輕餐飲、娛樂這樣短期的需求是會被壓抑的,但疫情過去之後,會急速反彈;

而像服裝行業,由於產品已達到了充分競爭,所以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受到影響;

像電商、短視頻和在線教育反而會因疫情而發展;

還有一些領域會發生轉變。比如個人護理類的產品,這次疫情讓大家改善了衛生習慣,因此,在洗護行業裡,一些好用高效的清潔用品,會有很大的發展機會。

從短期來說,疫情確實給中國經濟踩了一個急剎車,但從長期來講,疫情的影響其實沒有那麼大,只是可能會對一些行業做一些加速的改革。未來市場會高度向頭部企業集中,那些經營低效的企業會被加速淘汰。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先活下來,再尋找增長機會,這中間千萬別懷著賭一把的心態。

我覺得當下最重要的是要保住資金流。如果能夠在短期內產生現金收入,那麼拿現金收入來養活團隊,就能活下去。如果沒有短期收入的,那就必須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

以後的發展前景就走到更細分的領域裡去,走到更垂直的人群中去,避開強勁的正面競爭,尋找生存機會。

我覺得對零售行業整體來說,線上線下都一樣,無非就是產品的銷售利潤能不能大於流量成本。從投資的角度說,我們會更認真的去分析的疫情對行業所帶來的變化和產生的結果,然後再去重新選擇和投資。

對於零售行業的從業者來說,我覺得要根據自己的細分行業,做一個誠實和嚴謹的分析,因為有些恢復期比較短,比如餐飲,有些長,比如服裝,因此,預判自己大概恢復期大概有多久?在一個合理情況下,判斷自己今後6個月的一個財務狀況找到一個合理的對應的措施很重要。

匿名投資人:疫情之下,保障現金流是生存要義,團結員工能危中取機。

此次疫情對消費行業的影響要分短期和長期來看。在短期,企業損失會比較大,優勝劣汰改變一些行業的競爭格局,同時疫情也區分出消費市場的強需求和弱需求。在長期,影響不會太大,但是線下行業目前幾乎凍結的狀態倒逼消費者使用線上產品,因此產業線上化趨勢會加速。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疫情下的自救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對內,企業需要保障現金流,做到開源節流,比如壓縮成本、儘量回款與拓展融資;同時要團結和關心員工,這對困難時期企業業務效率的提升有積極作用。

對外,企業要抓住這個時機搶奪競爭對手市場份額,培養用戶忠誠度;如果企業有比較強的資金實力,可以利用這個時間窗口,比競爭對手多做一些投資、收購或業務上的改進;短期內企業改債權融資為股權融資,儘管成本會稍高一些,但生存的機率會更大。

疫情過後,中小企業恢復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4個問題:

1.堅持持續性原則,不管有沒有疫情,該做好的業務都應該做好;

2.疫情結束恢復發展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夜之間。剛開始恢復的時候往往供不應求,但卻是企業搶下客戶、恢復發展的好機會;

3.步子依然要邁穩,戰略計劃可以有適當的改變,但不宜力度過大;

4.對不同恢復彈性的產品要不同應對,不能盲目擴張。

本次疫情體現出的,是強者愈強的態勢更加明顯。未來比較看好的行業包括有增量的行業(比如新消費渠道和新媒體)、健康醫療和兼顧成長性和投後服務的併購。線下行業儘管疫情過程中艱難,但依然值得投資,有很多服務類企業線上無法替代線下,疫情後會逐漸恢復。

我覺得此次疫情對各個企業與從業人員都是一次考驗,暴露出了企業許多問題:比如企業前端運轉快,發條很緊,應對風險的資金準備不足,後端內部效率不夠高。因此,企業在平時積累的過程中,需要早做好準備,從人員構成、人均產出、銷售費用利用率、資金回籠效率等方面降成本,提高內部運營效率。

鄭翔予 琢石資本創始人/董事長:「活著才能剩者為王,能建立品牌口碑的則是王中之王。」

本次疫情對消費行業的影響是巨大的,有利有弊。

對企業來說,原本 Q1 旺季的收入大幅降低,導致短期現金流承壓;供給端恢復生產時間存在不確定性,影響產品供應;消費者由於受出行聚會限制,短期內對非必需品的消費欲望被抑制;處於疫情危機階段,對企業組織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對行業整體來說,在線模式獲得了更高的天花板發展空間。在線化社交媒體重度用戶被再一次激活和擴大,線上購買生鮮、食品及生活必需品培養了用戶習慣、擴展了消費場景。

對消費品類來說,疫情使得全民健康意識提升,帶動健康、清潔屬性的產品最先受益;純時尚類的商品短期會受到衝擊,但疫情穩定之後會率先反彈;護理類的產品往健康、清潔屬性靠,將會有一波紅利。

我認為企業要自保,短期內一定要做好現金流管理,增加短期的收入項目,優化開支和人員結構。同時,企業要在特殊時期建立品牌信任感和認可忠誠度,可通過保障優質產品的供應,從內容和社群上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來溝通品牌、構建良性用戶關係、構建信任口碑;第三,企業需拔高在線化的戰略地位,重視品牌渠道建設和品牌傳播在線化。

以前消費行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供給匹配需求的問題,但現在新消費行業的玩法跟以前傳統消費有很大區別,最核心的三個要素是流量、內容和全球化的產業鏈,因此,把這三者聚合好就會產生無數的機會。我認為疫情會帶來以下幾點投資機會:

1.跟健康、天然生活、提高免疫力相關的所有產品和服務

2.社區醫療服務,社區型、自住型或者是社會共享共建型的雲端社區醫療

3.雲端遠程的教育、醫療、辦公領域

4.整體的線上消費

現如今消費不再局限於對生活需求的滿足,在商品之上,大家更期待的是彰顯文化底蘊、生活理念、美學價值的精神內涵,我相信通過不斷迭代,那些擁有高效供應鏈和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新消費企業能夠適應危機,發展壯大。

李祝捷,不惑創投創始合伙人:「投資的本質其實就是投變化。」

我將新冠的影響歸納為三類,

第一類是直接負面,像旅遊、餐飲、酒店等線下業態都受到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就像今年的電影賀歲檔、元宵節檔、情人節檔都沒有了;

第二類是直接正面,大家最能夠直接感知的應該是企業服務。由於不得不在家辦公,在線辦公協同變成一個很大的需求。

第三類是正負面交雜:雖然理論上,大家認為企業服務正面提升。但實際我們發現很多企服公司受到重大打擊。像需要去大客戶那裡做本地化部署的企服公司,因為現在沒有人敢出差,客戶也在砍預算,所以深受其害。

我覺得疫情對投資方向沒有產生太大影響。目前大家普遍比較看好的在線業態,包括在線辦公等企業服務項目多數已經產業網際網路化,沒有受到特別大的影響。疫情只會增加或Delay趨勢發展的速度,根本不會改變任何一家優秀投資機構的投資方向,同樣也不會改變任何一家公司的生與死。

而在疫情下,投資的本質其實就是投變化。而變化分成兩大類,第一大類是剛需品類,第二大類是非剛需品類。剛需品類是指衣食住行,包括睡、醫療。最近還有一個剛需叫防疫,即口罩是最剛的需求。非剛需品類包括社交的需求、娛樂的需求、學習的需求、辦公的需求等。

當下,我覺得對零售行業的從業者來說,不要虛度疫情,不要浪費寒冬,可以做以下幾件事情。

1.反思復盤:思考一下行業趨勢和變化,行業壁壘、你的核心競爭力和如何構建核心競爭力,還可以思考一下戰略,因為戰略決定生死。

2.升級認知:如果認知不升級,公司未來也跑不出來。

3.優化產品:有很多C端、B端的公司,平時沒有時間停下來看看產品好不好,有無可以改進的點。

4.優化管理:創始人可以調整管理架構、組織架構、優化運營。

5.優化組織建設:公司的企業文化是什麼?組織應該怎麼搭?決策機制需不需要調整?

6.培訓學習:組織員工學習,對業務培訓。

汪天凡,BAI董事總經理:「疫情過後,馬太效應還是會非常明顯。」

在消費領域,若以未來是否會產生中國品牌和國際品牌的可能性為評判標準,我認為在接下來10到20年,消費領域會不斷地產生中國特色的渠道品牌和產品品牌。因此,我們認為此次疫情,對於這一基本面的長期影響有限。

考慮到疫情的影響,我覺得以下3類資產值得關注投資:

第一類是頭部資產,因為馬太效應會進一步加劇,小公司會被市場迅速清理和淘汰,更大網絡的網絡效應會被進一步放大,使後來者難以追趕;

第二類是引爆點資產,由於疫情效應加速了他們的增長,並且邁過了引爆點(目標活躍用戶的10-20%的滲透率),一旦邁過引爆點,就意味著自然新增的比重有可能增大,相對獲客成本有可能降低。比如,叮咚買菜在核心覆蓋城市的活躍購買家庭戶數已經遠超目標市場的20%,迅速跨過了引爆點,因此,在這些市場的未來增長是有可持續動力了。

第三類是連接器資產,因為疫情改變了很多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方式和習慣,在溝通,協作,招聘等需要人與人強互動的領域,會有線上化的機會,但由於馬太效應,這個機會不一定會給小公司,頭部資產會獲益。

我覺得,疫情過後馬太效應還是會非常明顯,什麼意思呢?就是中小企業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大,而大企業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領先的企業,一方面更容易獲得貸款,另一方面也會加速擴張的步伐,他們會變得更強大。因此,疫情後許多頭部資產會變得更加稀缺,我覺得在這個過程當中是有投資機會的。

而我們作為風險投資,會通過以下幾點觀察初創企業的韌性和在疫情期間展現的稀缺能力,

1.是否能夠給員工備足了口罩和防疫物資?

2.是否能夠及時和清晰的與股東更新業務情況和財務預算?

3.是否能夠有效的與員工溝通成本優化的措施?

4.是否具有判斷和分發真實和有效訊息的能力?

5.是否能夠為疫情控制和經濟建設作出建設性的貢獻?

作為投資人,我們不會過度關心企業當下的短期財務數字變化,而是更關心創業者的應變,韌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其長期發展,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深圳市原市長李子彬出席獨角獸大會 為中小企業找錢支招
    (原標題:深圳市原市長李子彬出席獨角獸大會 為中小企業找錢支招)
  • 疫情之下護心情:五個關鍵詞看中國官方為心理健康支招
    疫情之下護心情:五個關鍵詞看中國官方為心理健康支招中新社北京2月3日電 題:疫情之下護心情:五個關鍵詞看中國官方為心理健康支招作者 李京澤 李純解讀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中國官方以五個關鍵詞為疫情下的心理服務建言支招。樂觀——最強大的免疫力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說,為減輕公眾的心理困惑與不適,衛健委已組織專家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提出不同群體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及如何幹預。
  • 張文宏支招:疫情常態化之下,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那麼,在新冠疫情常態化的當下,該如何既控制住疫情,又回歸正常生活呢?4月29日,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新作《張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態化下健康生活》一書,在上海發布。
  • 翻譯學習 | 疫情之下:紐卡口筆譯生存指南
    在第二學期開學前夕,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紐卡口筆譯專業就讀體驗,之所以用「生存」二字,是因為我就讀前低估了課程的壓力以及疫情對心理的影響,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好在都一一克服了,那麼在這裡就給未來的學弟學妹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開學前,老師曾告訴我們,如果要達到紐卡口筆譯專業所要求的學時,每天需要學習8小時以上。
  • 85%中小企業現金難撐3個月 自救他救應對疫情大考
    該公司創始人王嘉樹道出了背後原因:在最新的融資中,投資方因為疫情原因而放棄投資。疫情之下,帳上尚有10億元現金的企業不得不裁員自救,處於融資風口的企業宣布倒閉,更多資金不足的中小企業現狀如何?近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聯合調研了995家中小企業,涵蓋了餐飲、零售等多個行業。
  • 武大副教授為企業轉型升級支招
    楚天都市報5月28日訊(記者石倩)疫情對武漢經濟造成重創,企業如何更好的生存與發展?5月28日,武昌區企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舉行了一場公益培訓班,引導各類生產企業有序復工。首節課上,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雪松為企業轉型升級支招。
  • 直播分享 | SISHERO創始人肖月:疫情之下的企業生存攻略(預告)
    而2020年的開端,一場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導致企業停工,學校停課,讓所有人措手不及,社會的正常運轉都受到了影響,更別說已經處於「寒冬」中的創業公司了。創業公司想要快速發展一般涉及到兩個階段,一是生存,二是盈利。「生存」在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時候幾乎不是問題,只要市場夠大, 憑藉資本的加持和商業藍海,用戶獲取難度低,生存比較容易,跟公司的運營甚至產品的關係都不大。
  • 疫情之下,3657位媽媽的心理生存之戰
    而是去真實的展現和分享疫情之下80、90後媽媽最鮮活的心理生存狀態。看看她們微笑的目光中是否常含有淚水。去看看她們堅強背後是否有說不出的辛酸。因為她們本不是「超能」,所以她們也會焦慮、失眠、彷徨、孤獨......
  • 疫情之下,中小企業如何活下去?這裡有3個救治良方
    休克式療法,阻斷了疫情傳播,但也給經濟按了「暫停」鍵。這就像奔跑的人突然被絆了一跤。收入停下來了,成本還在往前衝。平時不鍛鍊的,要摔骨折。很多中小企業,都是踩著盈虧平衡線活著的。這個月的收入,要用來發下個月的工資,他們嚴重依賴現金流。現在受疫情影響,很多行業特別是服務行業,幾乎全面停工。
  • 疫情之下,獨立Livehouse場地的生存報告
    沉澱、上線與撤離,獨立音樂人「自救指南」自我沉澱、擁抱直播與撤離文化中心是獨立音樂人們疫情的自救指南。音樂人們,尤其是非頭部音樂人們生存狀況同樣堪憂。「很多音樂人就在家呆著啊,就一直等著。」小偉嘆息道。
  • 陳春花:疫情危機下,企業如何在逆境中生存?
    來源:東方管理評論導讀: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企業戰疫,如何突圍?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院長陳春花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支招佛山製造如何應對疫情影響。這些建議具有普適性,同樣適用於各行各業。
  • 疫情當前 陷落的中小企業深處「黑字破產」邊緣
    疫情衝擊之下,諸多企業面臨生產經營困難,一些職工面臨待崗、失業、收入減少等風險……如何穩就業、穩工資?當下,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紅包接踵而至,在貸款、用工成本、房租水電成本上給企業紓困,以避免企業因為現金流問題而裁員、降薪。
  • 疫情之下,信用卡、借唄花唄等大幅逾期!疫情之後怎麼辦?
    這麼說吧,這一波疫情影響的不僅是中小企業,很多個人其實是最大的受害者。所以,現在大家是不是有點理解美國民眾為什麼要上街掙錢了吧?因為他們壓根就沒有存錢的習慣,不僅不存錢,還都是超前消費。一旦自己的信用受損,那麼未來就無法享受到信貸的便利,直白說以後再難借錢!疫情之下 全面逾期?
  • 疫情當下的中小企業怎樣才能活下去?
    疫情當下,中小企業怎樣才能活下去?受疫情影響,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甚至下行的壓力劇增,而中小企業要想活下去,就必須加快復工復產,這是目前的當務之急。但是,現存的生存壓力也始終困擾著企業,這些企業的老闆們每天一睜眼都是花錢的事:員工薪金、社保
  • 疫情之下,美國線下桌遊咖啡廳還能生存嗎?
    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三月初的Game Haus雖然又是個周六但卻顯得格外冷清,Game Haus的屋子裡只有一桌顧客,他們都戴著口罩。於是,就在2020年3月14日, Game Haus桌遊咖啡館暫時宣告關閉,這個在城市角落裡為人們輸送快樂的小小角落在用這個方式記錄著這場疫情的一個片段。不過,隨後的發展對於Game Haus來說的確有些為難,因為5月29日,洛杉磯宣布餐廳和咖啡館可以重新開放的時候,衛生部門卻明確說明桌遊業務還必須暫停。
  • 評論: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疫情之下,財務人如何「現金為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國民經濟細胞的企業,是經濟抗疫中的關鍵點。細胞活了,整個機體才能生機勃勃。
  • 平安租賃深化線上服務 與中小企業共抗疫情
    本報訊 記者陳彥蓉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部分中小企業生存經營面臨不小壓力,為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平安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深化線上服務,並推出一系列措施保障中小企業正常經營。  基於業務需求背景,平安租賃以業務核心系統為基礎能力,提煉了以客戶在線、員工在線、資源在線為代表的線上智能化科技體系。
  • 疫情之下2020怎麼看怎麼辦,150個CEO提問泰合
    帶著這些調研結果和對一二級市場的分析,2月7日晚,我們邀請超過150位來自崇嶺計劃和泰合的CEO朋友們,舉辦了一場特殊的線上分享會。泰合資本管理合伙人郭如意圍繞「泰合資本對2020局勢的思考及對策」進行了分享交流。我們認為,市場大環境在前兩年就已發生根本改變,而疫情只是加劇了這一趨勢。
  • 疫情之下的危機與生機,這6位影視公司老闆怎麼說?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一起拍電影」(ID:yiqipaidianying),作者:白蘿蔔,36氪經授權發布 眼下電影行業陸陸續續開始復工,公司內線上辦公與線下上崗結合進行、沒法開門營業的影城開始線上售賣庫存商品謀求生存、以橫店為代表的影視城也開始分階段恢復劇組攝製工作……如果積極點說,電影行業正在緩慢地努力地爬起來,如果實誠點說,整個行業依然在這次疫情陰霾下沉重前行
  • 九卦|疫情之下,銀行業面臨生死大考(下):如何處理不良資產
    來源:九卦金融圈作者:浦永灝(伯瑞財富合伙人,原瑞士銀行亞太區首席投資官)來源:FT中文網疫情之下,銀行應充分披露和及早處置不良資產。把壞消息儘早出淨,爭取早日康復輕裝上陣,為支持經濟復甦起到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