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民進黨當局和臺灣的覺青又被德國給刺激到了。
原來,在德國外交部官網的各國國情介紹中,介紹臺灣的部分,所謂的「國旗」已經被撤下,留下一欄空白,在記者的追問下,德國外交部副發言人布洛伊爾(Rainer Breul)表示,臺灣地位特殊,臺灣不是德國所承認的國家,在介紹世界的區域時,將它和有邦交的國家做區別。
當記者問及巴勒斯坦也不是一個國家,為什麼德國外交官網上卻有巴勒斯坦的國旗?對此,布洛伊爾並未正面響應,僅說針對這問題,後續將提供詳細資料。
德國不是第一次刺激臺當局了。早在今年上半年臺當局大搞「口罩外交」時,德國曾收到臺灣豪捐的100萬隻口罩,但到貨後德國態度立刻180度大轉彎,不僅取消了小型捐贈儀式,記者會上德國政府發言人賽貝特(Steffen Seibert)更是絕口不提臺灣,僅用「其他國家」輕輕帶過。
德國的「翻臉不認人」,自然讓當時還在排隊買口罩的臺灣民眾十分憤怒。不少臺灣網友跑去「德國在臺協會」的臉書洗版,教導德國人收東西答謝是基本禮貌。還有臺網友號召島內的1450(臺灣網軍代號)趕緊「出徵」德國!
不知道是不是德文比較難寫,1450不會,還是臺當局早就做好了當「冤大頭」的準備,因此所謂的「出徵」德國不了了之;臺當局更是熱臉貼冷屁股地表示,捐贈口罩單純是國際社會成員應盡義務,不求感謝。
沒想到才過了兩三個月,德國又狠狠扇了臺當局一個耳光,這讓島內鄉民們再次想到之前的口罩之痛,紛紛表示:「口罩給這樣的國家是不是犯賤的行為」、「再送口罩啊」、「口罩外交,大失敗」。還有很多臺灣網友宣稱要抵制德國貨。
上次被德國擺了一道,臺當局只能表示「不求感謝」,這次倒是找到了一劑心靈安慰劑,一副藥下去就身心舒泰。
12日下午,臺「外交部」突然更新了其官方臉書的大頭貼照片,僅保留「外」字部徽樣式,具體如下圖所示。
對此,國民黨立刻批評民進黨當局,認為民進黨再次實現「切香腸式臺獨」,兩岸關係危矣。國民黨副秘書長李彥秀也批評民進黨是「治國無能、獨立無膽」,難道換個名字就能改運?不要光把精神花在這種自降「國格」的文字遊戲上。
也有不少臺灣網友不認同,表示「這就是民進黨的『臺灣獨立』?」「這樣一改,把『外交部』改成了一個於法無據的『黑機關』了!」「真可憐,『外交部』真的只能做皮毛的事,自嗨罷了!」
針對各界聲浪,臺「外交部」副發言人崔靜麟表示,臉書大頭貼換新,是臉書小編的創意,「外交部」表達肯定與感謝。原來大陸的臨時工在臺灣有一個新的稱呼,叫「小編」。
「自嗨」就是民進黨這場大頭貼事件的真正寫照。與其說民進黨是想用這種小招數來搞「切香腸式臺獨」,還不如說是他們想切割「中國」而不能,只好更換大頭貼來自我滿足。而之前的華航改名和「護照」換名,也是想切割卻做不到,只能用「創意」方式自我滿足一下。
但民進黨難道不知道,他可以用小動作「去中國」,我們則可以名正言順的「去臺灣」, 說起來,這是民進黨的悲哀,想要尊嚴,卻失掉更多尊嚴,只好追求「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