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經緯網綜合報導】臺灣地區外事部門發言人歐江安昨日指責德國外交部,宣稱其「以『一中政策』為理由,悄悄將臺灣的介紹頁面中『代表臺灣的旗幟』移走,留下一欄空白」, 臺外事部門表示對這樣的差異做法無法接受,因為介紹臺灣的網頁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呈現方式不一致,只會對全球民眾造成沒必要的誤會。並指示駐德國代表處立即向德國外交部溝通,呼籲德國「能以更衡平、一致的方式,妥善調整德國外交部的網頁設計,避免造成具有歧視性的誤會。」
德國外交部官網
德國在臺協會:網站臺灣頁面從沒放過「旗幟」
而德國在臺協會則澄清,臺灣外事部門所謂的「因中國大陸壓力而撤下旗幟的說法是不對的」,因為「那個欄位從來沒有放置過旗幟」。這……就尷尬了,莫不是臺灣外事部門「被害妄想症」犯了,自導自演了這場戲?
德國在臺協會說,官網中臺灣頁面圖片欄位呈現空白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德國外交部將網站委外管理,在技術處理上會比較慢(笑),未來希望能放上臺灣地區標誌性的景點。末了,還不忘加一句「德國的作法與美國一樣」。
對此,島內網友嘲諷民進黨當局「口罩外交」都「交哪去了」——
還有網友表示「1450又有對象可以出徵了」——
民進黨當局「外交只能靠內宣」的悲哀
說來民進黨「執政」下的臺灣外事部門也挺悲哀的,給人留下印象的幾乎都是負面的。臺外事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前陣子高調宣布將與非洲索馬利蘭地區互設所謂的「代表處」,被質疑大內宣,評價不佳;而美國退出WHO,島內民眾對WHO酸言酸語,讓臺外事部門立場左支右絀。「治臺無能,獨立無膽」,只能偷偷玩玩「換名字」、「改頭像」的遊戲。
臺外事部門10日對臉書頭像做出修改(圖源:Facebook)
臺媒報導,臺外事部門臉書(Facebook)10日「悄悄」更新頭像圖示,改以藍綠色為底、圖樣保留「外」字的部門徽章樣式,文字則簡要以「MOFA TAIWAN」 (所謂「臺灣外交部」)表示。而早在今年3月,民進黨當局就已經兩次利用全球疫情肆虐的機會,悄悄地將外事部門原本的大頭貼換成了「聽診器」以及「Taiwan Can Help」。
臺外事部門更換臉書大頭貼,藍營跳出來反諷,最極端的說法,認為民進黨再次實現「切香腸式臺獨」,兩岸關係危矣!
其實,與其說是切香腸實現「臺獨」,不如說是想切割「中國」卻做不到,只好用更換臉書大頭貼滿足需要。「華航改名」與「護照換名」案,也是想切割卻做不到,恐怕也只能用「創意」方式自我滿足一下。
民進黨卻忽略,當臺灣越用小動作去掉「中國」,國際社會也會去掉「臺灣」。說起來,這是民進黨的悲哀,想要尊嚴,卻失掉更多尊嚴,只好追求「自我安慰」。
責任編輯:邱夢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