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偷」了啥讓他晚景悽涼?

2020-12-22 醉夢拂塵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鑿壁偷光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鑿壁偷光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漢朝。有個叫做匡衡的少年,雖然家裡一貧如洗,但是勤奮刻苦,愛好讀書。因為白天需要工作,只有晚上有時間看書,但是家裡貧窮,點不起油燈,所以小匡衡就在牆壁上鑿開一個小洞,借著隔壁的燈光看書(也不知道這樣看是不是比較容易近視)。也因為鑿壁偷光的事情,匡衡被大人、老師們拿出來樹立勤奮學習的榜樣。但就是這樣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在晚年卻「偷」了四百頃地,被人彈劾,罷官之後沒幾年就病死在家。

漢元帝

小時候勤奮努力的匡衡,可能因為條件有限,亦或者是有點偏科,在年復一年的努力下,熟讀了《詩經》、《孝經》等經學讀物,對經學有很深的造詣,但其他方面可能就差點意思,連續考試九次只中了個丙等,僅補授了「文學卒史」這種低等的職務。但是考試考的不好沒有關係,運氣好就行。當時是漢元帝當政,漢元帝崇尚儒學,對於精通經學的匡衡是越看越順眼,一路提拔,最後居然官至丞相,封樂安侯。

乘著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春風,匡衡真正是走到了人生的巔峰。如果此時的匡衡能夠守住本心,做好自己職責,那匡衡的故事就會流芳百世,成為寒門逆襲的經典。但是匡衡守住了嗎?他沒有。

漢元帝時期有一個叫做石顯的人,是漢元帝的寵臣。石顯仗著漢元帝的寵愛,囂張跋扈,做了很多壞事。匡衡當時作為丞相,不僅沒有出面制止,反而因為石顯得勢而與其同流合汙,排除異己。漢元帝死後,新繼位的漢成帝並不喜歡石顯,匡衡揣摩出上意,見石顯失勢,馬上過河拆橋,列舉石顯罪狀上表彈劾,賣了隊友。

當初匡衡被封土地後,可能是小時候窮怕了,所以利用郡圖有誤的問題,多侵吞了四百頃土地。石顯倒臺後不久,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看不慣匡衡蠅營狗苟,反覆無常的作風,就將此事抖了出來,上書彈劾匡衡。漢成帝準了奏,將匡衡貶為庶人。沒幾年,匡衡就病死在家。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一種偶像形象崩塌的感覺,其實也沒有必要,因為我們需要學習的是匡衡不管什麼處境,都努力刻苦,認真學習的態度。雖然匡衡走上官場之後逐漸變質了,但是匡衡也是有他的可取之處。如果不是他勤奮好學,也沒有辦法成為經學大家,位極人臣。匡衡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在提升自己的能力的同時,也需要重視自己心性、品德的培養,否則,即使能力再大,德行有虧的話只能讓你成為危害更大的蛀蟲

各位客官,點個讚再走唄~

相關焦點

  • 匡衡小時候鑿壁偷光,長大後怎樣了?老師沒有告訴你他的下場
    如果說到古代勤學苦讀的例子,「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梁刺股」一定繞不開。這些典故我們都非常熟悉,其中有個叫匡衡的孩子,他是「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小時候的匡衡既聰明又勤奮,但他長大後怎麼樣了?老師恐怕沒有告訴你他的下場。匡衡是西漢時期的人,出生在東海郡承縣。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做了什麼?為何語文老師從來不說?
    那麼問題來了,語文老師為何從來不告訴我們匡衡長大後的事情,其實,是因為老師實在說不出口。 匡衡,東海郡承縣人,雖然匡家世代務農,但匡衡從小聰慧過人且刻苦好學,不惜以「偷光」的方式讀書,受到了人們的誇讚,長大以後他順利入朝為官,但是個很小的官,不過因為匡衡對《詩經》理解頗深,所以被當時的經學家們推崇,就連身為太子的漢元帝都對他頗有好感。
  • 「鑿壁偷光」的匡衡, 長大後幹了什麼? 語文老師不敢告訴你
    小時候,匡衡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可謂是我們的榜樣。然而,長大後的匡衡怎麼樣了,書中卻沒有寫,語文老師也沒有告訴過我們,那麼這個「鑿壁偷光」的孩子,長大後真的出人頭地,造福百姓了嗎?其實,匡衡雖然讀書如此努力,但是學習卻一般般,他長大後,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做了個小官,後來匡衡因為翻譯《詩經》,獲得了當時的皇帝,也就是漢元帝的喜愛,於是給他提升了官職,後來的匡衡並沒有成為朝廷的什麼股肱之臣,他每日只用投機取巧來獲得皇帝的喜愛。
  • 「鑿壁偷光」的匡衡是一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小時候的語文課本裡,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總是被老師們拿來教育我們努力讀書。長大後,也讀了很多書,發現匡衡原來是「鑿壁偷光」。「借」和「偷」一字之差,匡衡的人設就轟然崩塌。因為讀了歷史你會發現,匡衡的一生都在「偷」。年少偷光,為官盜名,老來竊田。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
    長「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小時候,大人總是給我們講鼓勵的話,這些故事大多是古人的事跡,目的是為了鼓勵我們好好學習,我們最了解的是,比如」頭懸梁錐刺股」,這個故事是將頭髮吊在梁上,用針扎大腿的孫敬,另一個故事是鑿壁偷光,因為自己家沒有蠟燭,所以為了學習把隔壁的牆壁鑿穿了,像這樣類似的事還有很多,年長的人會聽這些話給我們聽,可以培養我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是你知道嗎?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人品如何?老師不敢告訴你真相
    「鑿壁偷光」的成語典故,可以說無人不知,主人公匡衡小時候刻苦學習的精神,讓人豎起大拇指,堪稱古代讀書人之楷模。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都做了些什麼壞事?毀了他的光輝形象
    ——杜甫引言提到匡衡,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鑿壁偷光」,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匡衡這個孩子勤學好讀,未來一定是個可造之材。後來的匡衡確實成了《詩經》大家,但是拋開學術成就,來看看他為人和為官,確實差得不行,他長大後做了這三件大事,毀了他小時所有的光輝形象。
  • 「鑿壁偷光」那孩子長大後,幹了件什麼壞事...
    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應該出自於小學課本,那會兒我讀完這個故事覺得很勵志,很感人,讓我在小小年紀就知道了什麼叫做自強不息。不過那時我可沒想過去隔壁家偷光啊,因為我家住平房。。。哈哈匡衡小的時候,家裡條件非常不好,他白天的時間基本都在給地主家打工,只有晚上才能看書學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半工半讀。也許是因為學習的時間相對少一些,匡衡考了九次,終於考中了丙科。過去科舉考試分甲乙丙三科,考中後分封的官職依次降低,和現在的重點大學、非重點大學差不多,丙科充其量等同於如今的普通二本。
  • 當初「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怎麼樣了?老師並沒有告訴你他的下場!
    如果說到古代勤學苦讀的例子,「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懸梁刺股」這些是一定繞不開的。並且,這些典故想必大家也都非常熟悉,畢竟小的時候大家的語文老師都是靠這些典故來引導大家努力學習的。比如說「鑿壁偷光」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在漢朝的時候,有一位名叫匡衡的孩子,由於出身貧苦,只能鑿壁借隔壁家的光來看書學習。從這兒我們不難看出,匡衡是真的勤奮努力。
  • 為什麼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學生,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都幹了啥?
    比如懸梁刺股的孫敬、囊螢夜讀的車胤、斷齏畫粥的範仲淹、鑿壁偷光的匡衡等,這些人的勵志故事激勵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其中,關於鑿壁偷光的匡衡,大家更是耳熟能詳。大家都知道,匡衡小的時候,家裡面是非常窮的,窮到連買油燈的錢都沒有。整個屋子裡面黑黢黢的一團,沒有任何的照明設施。
  • 「鑿壁偷光」那孩子長大後,幹了件你想不到的壞事...
    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應該出自於小學課本,那會兒我讀完這個故事覺得很勵志,很感人,讓我在小小年紀就知道了什麼叫做自強不息。不過那時我可沒想過去隔壁家偷光啊,因為我家住平房。。。哈哈匡衡小的時候,家裡條件非常不好,他白天的時間基本都在給地主家打工,只有晚上才能看書學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半工半讀。也許是因為學習的時間相對少一些,匡衡考了九次,終於考中了丙科。過去科舉考試分甲乙丙三科,考中後分封的官職依次降低,和現在的重點大學、非重點大學差不多,丙科充其量等同於如今的普通二本。
  • 鑿壁偷光的主人公,長大後又做了什麼,這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事情
    很多人都在小時候學過鑽壁偷光,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匡衡,他小時候家裡很窮,只能跟著叔叔學習,才能看書學習。匡衡因為家裡沒有錢不是很富裕,但是又想學習,所以就去給有錢人家打工,不要工錢,就想人家給他幾本書看。
  • 小學課本上的匡衡,小時候為了讀書鑿壁偷光,但他的結局並不好
    這便是鑿壁偷光的故事,而故事中的小孩兒名叫匡衡,是西漢時期的名人。匡衡的一生確實是比較勵志,他從一個家境貧寒的底層百姓,一步步做到了西漢丞相的位置,成為文武百官之首。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怎麼樣了,語文老師都不敢告訴你
    鑿壁偷光的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一直是大人教育孩子努力苦學的典範,但沒有多少人知道匡衡最後的人生結局,那麼匡衡最後怎麼樣了?他長大後都做了什麼呢?改變命運漢朝時期有一個小孩,這個小孩家境十分貧窮,買不起蠟燭,但是他想改變命運,想通過努力學習來改變命運,於是他天天努力學習,然而到了夜裡,沒有蠟燭,他就無法看書了,為了能看書,他悄悄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然後借著鄰居的餘光偷偷學習,就這樣年復一年,最後匡衡最終成為了一名小小的官吏,他通過努力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成為了漢朝的一名小小官吏,從此以後,匡衡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 造紙的蔡倫,是個宮鬥失敗者;鑿壁偷光的匡衡,後來成了大貪官
    但是長大之後的恐龍卻讓人跌破眼鏡,他不僅沒有長成仁義禮智信這五種道德皆具備的皎皎君子一樣的人物,反而連兒時的樣子都不如。長大之後的孔融,靠著是孔子嫡系子孫的名頭做起了官,甚至是一度混成了曹操的幕僚,也算是顯赫一時。甚至後來很多人討伐曹操的罪名其中一個就是因為他殺死了孔融,認為他殺錯人。
  • 為何老師從不主動告訴你,匡衡鑿壁偷光的後續?專家:因為不能說
    大家小的時候一定聽過匡衡的故事,匡衡鑿壁偷光,刻苦學習,是師長們用來勉勵我們的經典案例。但是網絡上卻有人評價匡衡說——幼時偷光,長大偷財。那匡衡長大之後,究竟都做了什麼呢?
  • 「鑿壁偷光」的匡衡,後來是個大貪官!
    「鑿壁偷光」的匡衡,後來是個大貪官!「鑿壁偷光」的故事,我們小時候都聽說過,這是一代又一代父母和老師用來教育小孩要不畏條件艱苦,用功學習的經典事例,也的確激勵了無數學子的這故事的主人公便是西漢時期的匡衡。說匡衡原出身於農民世家,家境貧寒,沒錢上學。
  • 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以後幹什麼了?老師一般不會告訴學生
    就像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古代的小故事,主人公是鑿壁偷光的匡衡,他為了讀書不惜以這樣的方式,那麼他長大以後怎樣了?是否獲得了成功?這個故事的結局,老師一般不會告訴學生,因為匡衡終究是讓大家失望了。二. 匡衡鑿壁偷光匡衡出生在西漢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中,因為家境的原因,匡衡雖然能夠勉強進入學堂上學,但卻無法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畢竟家鄉的學堂肯定是比不上京城的。
  • 鑿壁偷光的匡衡,他的結局是怎樣的?其實並不算美麗
    俗話說:知識改變命運,在匡衡身上就尤其如此。匡衡是平民子弟通過學習而入仕的典型。在他身上還有一個比較著名的小故事——鑿壁偷光,被用來教育小孩好好學習。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聽說過這樣一個勵志的故事,但是卻並不知道匡衡真正的結局。他雖然通過學習改變了命運,但是最終結局卻並不算特別美麗。
  • 還記得課本上鑿壁偷光的故事嗎?匡衡鑿壁並非為讀書!他想幹嘛?
    上過小學的朋友們一定在課本上學到過匡衡鑿壁偷光的故事,這個故事在文學上覺得很勵志,但是在歷史上,那就是一碗毒雞湯!誤人子弟!先別說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件事,匡衡鑿壁偷光真的是為了讀書嗎?他是否還有別的想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