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鑿壁偷光」的匡衡,長大後結局怎麼樣?語文老師都不敢說,為啥?小時候,大人總是給我們講鼓勵的話,這些故事大多是古人的事跡,目的是為了鼓勵我們好好學習,我們最了解的是,比如」頭懸梁錐刺股」,這個故事是將頭髮吊在梁上,用針扎大腿的孫敬,另一個故事是鑿壁偷光,因為自己家沒有蠟燭,所以為了學習把隔壁的牆壁鑿穿了,像這樣類似的事還有很多,年長的人會聽這些話給我們聽,可以培養我們學習的積極性。
但是你知道嗎?這個「鑿壁偷光」的匡衡並沒有想像他人生的結局那麼美,大人們也經常談論他小時候的事情,但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人成長後的話,長大後,他變成了什麼樣的人?語文老師告訴你,匡衡後來成了有名的文學家。
教科書上展示的東西都是積極的,是積極的,所以估計的後半生怎麼樣?小時候喜歡學習,家裡沒有蠟燭,所以在牆上開了個洞,我在隔壁家的燈下學習,縣裡有大房子。
根據歷史記錄,漢人崇尚儒術,推崇精學,匡衡的學習之心非常迫切,他每天拼命學習,但他的成績一直不好,最後他被調到了一個小地方,我當了一個小官吏。
此後,匡衡身心都研究《詩經》,匡衡對《詩經》的理解非常獨特,深得漢元帝的認同,在官場上開始順利地來往,從郎中升格為博士,從中到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到御史大夫,匡衡深受信賴,皇帝也很寵愛他,可他的兒子匡昌喝醉了酒殺了人,也被關進了大獄,匡昌的下屬和弟弟密謀劫獄的事情敗露以後,匡衡也沒有受到牽連。
漢元帝被封為安樂侯的時候,給他分了一萬畝地,但是下面的人把地圖搞錯了,匡衡是個懂內情的人,但他卻裝傻充愣,地圖將錯就錯,弄錯以後多出來了4萬多畝田地,之後匡衡被人彈劾,將他貶為庶民而已,匡衡返回故裡後,沒過多久,他便病死家中。
歡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