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之最:在中國最早成立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社團

2021-02-13 北京大學

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動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學習期間開始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並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這是北大的驕傲,也是北大的光榮。

——習近平總書記
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最早學習、研究和宣傳

馬克思主義的社團

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於1920年3月成立

在這裡,北大師生

搜集編譯各種馬克思學說的圖書資料

組織討論會和專題研究

主辦講演會、紀念會等

值此喜迎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

讓我們一同回顧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創立與發展

畫作《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北京大學校史館藏,校友李雄範創作)

1920年3月,在李大釗指導下,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秘密發起成立。在秘密活動期間,作為「一個分工互助的共學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會員人數並不多,他們經常聚集在北大紅樓李大釗辦公室開會或自由討論。李大釗經常教育大家「應該組織起來,要吸收很多人,只有這樣才能做一番事業」(羅章龍回憶)。1920年時,「這間圖書館主任室的馬克思主義色彩,就這樣日益濃厚起來」(張國燾回憶)。

北大紅樓李大釗辦公室

1920年4月,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來到北京,經李大釗介紹,一些參加五四運動和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分子,如張國燾、羅章龍、劉仁靜等參加了在北大紅樓圖書館召開的與維經斯基的座談交流。此後,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便源源不斷地收到維經斯基安排寄來的外文書刊。

維經斯基

1920年10月初,緊隨中國共產黨上海早期組織之後,中國共產黨北京早期組織在紅樓李大釗辦公室成立,成員都是北京大學師生——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講師張申府、學生張國燾,這是中國北方地區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此後,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會員羅章龍、劉仁靜、李梅羹、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吳汝銘、範鴻劼、朱務善等9人相繼加入黨組織,是中共一大前的早期黨員。

鄧中夏

高君宇

範鴻劼

何孟雄

羅章龍

朱務善

李梅羹

劉仁靜

中共一大後,為擴大影響,加快組織發展,黨組織決定將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秘密活動轉為公開活動。據羅章龍回憶,公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會員們最終討論決定,先「在北大校刊上登一個啟事,把牌子打出去」。羅章龍寫好啟事後,與另一位同志一起去找蔡元培校長,希望他同意把啟事刊載在《北京大學日刊》上。他向蔡先生宣傳了一番「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道理」,「蔡先生看了一下啟事和名單,沉默了一會,最後同意給予刊登了」。

1921年11月17日,《發起馬克斯學說研究會啟事》在《北京大學日刊》發布,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正式公開。此時會員有高崇煥、王有德、鄧中夏、羅章龍、吳汝銘、黃紹谷、王復生、黃日葵、李駿、楊人杞、李梅羹、吳容滄、劉仁靜、範鴻劼、宋天放、高君宇、何孟雄、朱務善、範齊韓等19人。除早期入黨的9人外,王有德、王復生、黃日葵、李駿、吳容倉、宋天放等6人也相繼加入中國共產黨。

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921年會員合影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公開後,積極吸納發展校內外會員,「對於馬克斯派學說研究有興味的和願意研究馬氏學說的人」,皆可入會。會員分京內、京外兩種。

1921年11月23日,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專門在《北京大學日刊》發布啟事,公布入會聯繫人的姓名及聯絡地址,並提出可以通信接洽入會。

1922年12月14日,再次發布徵求會員啟事,詳陳入會方式、會員權利和義務等相關內容。

在李大釗、鄧中夏、羅章龍、王復生等師生的積極推動下,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會員迅速發展,1921年達到50餘人,1922年有150餘人,1923年發展到250人左右。會員眾多且遍布全國,成員中北大師生最多,很多會員後來都成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在全國各地分別擔任黨、團領導工作或參加北方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工作」(羅章龍回憶)。

姓名籍貫單位羅章龍(書記)湖南瀏陽北大文學院王有德(幹事)雲南阿迷北大文學院高崇煥山東歷城北大法學院鄧中夏湖南宜章北大文學院吳汝銘湖南長沙北大文學院黃紹谷(幹事)湖南岳陽北大文學院王復生雲南祥雲北大法文系黃日葵廣西桂林北大中文系李    駿(幹事)湖北北大英文系楊人杞湖北北大文學院李梅羹湖南瀏陽北大德文系吳容滄杭州北大劉仁靜湖北應城北大英文系範鴻劼(幹事)湖北北大英文系宋天放湖南瀏陽北大德文系高尚德(君宇)山西北大英文系何孟雄湖南酃縣工讀互助團朱務善湖南常德北大文學院範齊韓湖南宜章北大文學院李子洲陝西榆林北大文學院李大釗河北樂亭北京大學安體誠河北豐潤天津法政學校吳先瑞湖南平鄉長沙一中張人鳳河北平民學校陳公博廣東北大文學院彭禮和湖南長沙長沙聯中王    錚臺灣基隆北大文學院劉    恕湖南長沙清華大學李寶成濟南津浦鐵路工人梁    成廣東江門達士通訊社梁鵬萬河北唐山京奉鐵路工人鄧    培廣東香山京奉鐵路工人史文彬山東濟南京漢鐵路工人張泰清河北張家口京綏鐵路工人賀其穎山西離石太原中學王仲一山西太原太原中學許興凱河北大興高師賀    闓湖南邵陽高師蔡    牗山東北洋大學石評梅(女)山西女高師繆伯英(女)湖南長沙女高師夏秀峰湖南長沙北京高工蕭鎮湘湖南醴陵北京高工舒大楨湖南長沙北大中文系李鴻斌河北灤州唐山交通大學許孝炎江蘇唐山交通大學張劍鳴河南唐山交通大學許啟元江蘇唐山交通大學戴培元河北任邱河北大學任開國東北北京大學郝    英(赤耳)安徽阜陽北大印廠王懋廷雲南祥雲北大法文系遊    泳(天洋)福建唐山交通大學韓麟符天津南開中學安幸生河北滄州天津中學王瑞俊山東莒縣濟南中學於方舟河北靜海天津學聯會郭增昌山西太原保定軍校楊明齋山東濟南教員王忠秀河北保定北大文學院王淨塵河北保定北大文學院辛璞田河北天津天津學聯辛克讓河北正定石家莊中學陳為人湖南酃縣衡陽師範姚佐唐安徽桐城津浦工人王    璧安徽安慶徐州鐵路工人許鴻儒江蘇滁州津浦鐵路工人葛樹貴河北良鄉長辛店鐵路工人林育南湖北武昌中學施伯皋(洋)湖北竹山湖北法專胡信之山東青島日報張隱韜河北南皮保定軍官學校劉少遊雲南昆明北大文學院校張兆豐河北保定河北講武堂戴朝震湖南瀏陽北大法科侯紹裘江蘇淞江松江中學惲代英江蘇武進武昌師範白秀卿河南洛陽小學教師魏野疇陝西關中北京高師張昆弟湖南益陽第一師範郭壽生福建煙臺海軍學校李之龍湖北煙臺海軍學校李求實湖北漢口武昌外語學校許白昊湖北漢陽武昌工人夜校譚平山廣東北京大學文學院茅延貞安徽安慶保定軍官學校王荷波福建閩侯浦鎮鐵路工人馬尚德河南確山河南開封師範王克新河南信陽信陽中學王新元湖南長沙上海交通大學李樹彝湖南郴州北大文學院張樹榮湖南瀏陽北京法文專校羅    漢湖南瀏陽北京法文專校陳延年安徽懷寧北京震旦大學柯慶施安徽歙縣蕪湖中學劉子倩四川簡陽川東師範李希逸河北靜海北大文學院董鴻猷河北唐山開灤煤礦李渤海山東北大文學院羅運磷江西萍鄉北大理科馮品毅河南北京高師謝連清臺灣廈門集美高玉涵安徽合肥安徽中學教員王右木四川重慶東京早大李味農安徽巢湖安慶中學趙醒儂江西南昌九江店員張春木(太雷)江蘇常州南開中學謝懷龍(女)浙江杭州啟秀女中劉天章陝西三原三原中學沈幹城浙江蕭山滬杭鐵路工人譚因甫(女)湖南長沙北大中文系楊善南湖南長沙北京法政專校陶永立河北唐縣保定育德中學高仁山浙江北大教授江    浩河北天津眾議院議員李季達四川法文專科學校孫雲鵬河北天津正太鐵路工人孫津川江蘇江寧滬寧鐵路工人李青山山東濰縣膠濟鐵路工人阮永釗安徽蕪湖北大英文系奚    貞(女)上海浦東北大英文系郝克勤河北滄縣北大印刷廠王    力奉天營口大連報記者徐名鴻廣東大埔北京高師凌芝藩湖南湘陰京漢鄭州技術員劉志丹陝西榆林中學陳    毅(仲弘)四川省中法大學王人旋湖南瀏陽湖南第一聯中匡務遜湖南邵陽北京高師吳    明湖南法文專修班趙子健湖北扶輪學校教員高語罕安徽蕪湖中學教員陳啟修四川北大教授李    季湖南平江北大文學院劉孝恕湖南瀏陽清華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耿白釗(丹)湖北武昌文華留英邵振青(飄萍)江蘇《京報》主編賀    恕湖南衡陽第三師範朱聖之(女)湖南衡陽師範田波揚湖南瀏陽民國大學潘心源湖南瀏陽民國大學廖漢星湖南衡陽衡陽三師彭澤湘湖南岳陽
孫光餘(琅工)湖南湘潭北高師李書渠(須除,伯剛)武昌武昌外語楊鍾健陝西北大理科陳興霸湖南長沙北大法科周長憲湖南長沙北大法科魯士毅浙江北大理科王力心河南信陽信陽師範田奇㻪湖南北大理科唐宏經大連鐵路工人

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發起人及部分會員名錄

據羅章龍《椿園載記》(北京大學《戰鬥的足跡》對個別人籍貫稍有訂正)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得到了北京大學校方的支持,校長蔡元培不僅在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大會上講話,還批准由學校撥給西齋的兩間房屋供研究會使用。研究會利用其中一間建立了「亢慕義齋」圖書室,用於馬克思主義圖書的收存借閱。

亢慕義齋舊照

到1922年2月6日,圖書室擁有英文書籍40餘種,中文書籍20餘種,涵蓋社會主義叢書、經濟叢書、勞動問題叢書、歷史叢書、東方問題叢書、俄國問題叢書及各種雜誌報章等。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買書費「由各人自由量力認捐」,認捐「十元以上者,書記所有權,或歸公,或歸私,可由認捐者自願決定」。因此,亢慕義齋的書籍,有的歸研究會所有,有的歸個人私有,但都可以提供閱覽。

刊載於1922年2月6日《北京大學日刊》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通告(四)》介紹了當時「亢慕義齋」的藏書情況,並說明此後將會有四五名會員出資購買的價值140元的英文、德文書籍入藏。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北大圖書館保存至今的封面蓋有「亢慕義齋圖書」印章的8本德文文獻,是20世紀初期馬克思主義在北京大學乃至全國傳播的見證。

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以研究關於馬克斯派的著述為目的」。最初公開時,公布研究方法包括「搜集馬氏學說的德、英、法、日、中文各種圖書;討論會;講演會;編譯、刊印馬克斯全集和其他有關的論文」四項。隨著實踐開展、會員增加,1922年2月刊載通告,公布研究方法主要為「討論會、講演會、特別研究」三項。

<<左右滑動查看全文>>

刊載於1921年11月17日《北京大學日刊》的《發起馬克斯學說研究會啟事》

刊載於1922年2月2日《北京大學日刊》上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通告(三)》詳細介紹了研究方法、入會手續、會費、書報借閱、職員等各項內容。

討論會每周一次,時間定在「每星期六晚七時」,先由一名會員闡釋討論題目的內容及其要點,然後與會人員進行討論,一次討論不完,下次討論會繼續。

講演會每月一次,「不論會員或非會員皆歡迎自由來聽」,初期暫時「敦請名人學者擔任講演員」,待後期研究會「確有成績後」,則希望能「完全自行擔任」。1922年2月19日下午,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在北大第二院大禮堂召開第一次公開講演會,由李大釗主講《馬克思經濟學說》。《北京大學日刊》不僅提前一天做了通告,還在2月21日刊發了講演記錄。

1922年2月18日《北京大學日刊》登載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第一次公開講演會通告

刊載於1922年2月21日《北京大學日刊》的「馬克思經濟學說講演錄」

此後,研究會又多次組織講演會和紀念會,聽眾深深被講演所吸引,反響非常強烈。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隨之日益發展,馬克思學說的影響力也日益擴大。

1922年5月5日,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組織馬克思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並請李大釗、顧孟餘、陳啟修、高一涵幾位教授到場講演。

特別研究,是針對不同問題的分組研究,會員可以自由組合或隨時加入既有小組。1922年2月,經自由組合,形成了「勞動運動研究」「共產黨宣言研究」「遠東問題研究」三組,此外研究會還擬定了「唯物史觀」「階級鬥爭」「剩餘價值」「無產階級專政及馬克思預定共產主義完成的三個時期」「社會主義史」「挽近各種社會主義之比較及其批評」「經濟史及經濟學史」「俄國革命及其建設」「布爾什維克黨與第三國際共產黨之研究」「世界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各弱小民民族掠奪之實況——特別注意於中國」等十個研究分組。同年3月,又增加了「資本論」研究組,以陳啟修先生為導師。在這種自由研究討論的風氣之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研究水平日益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日益加深。

為了更好地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成立了一個翻譯室,還組織了德文、俄文、英文、法文、日文等幾個翻譯組,「英文組的成員有:高尚德、範鴻劼、李駿、劉伯清。德文組的成員有:李梅羹、王有德、羅章龍、商章孫、宋天放。法文組的成員有:王復生、王茂生」(羅章龍回憶)。他們大量翻譯外文馬克思主義著作,先後翻譯刊印了包括《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傳》《震撼世界的十日》《資本論》(第一卷)在內的四五十種馬克思主義和介紹俄國革命的書籍。

1925年11月7日,《北京大學日刊》刊載《北大馬克斯學說研究會啟事》,為紀念蘇俄革命八周年,在三院法科大禮堂召開盛大的講演大會,邀請吳稚暉、羅覺、趙世炎、陳啟修、陳翰笙、譚熙鴻、蒙古代表等嘉賓到場講演。這是目前能看到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公開活動的最後一次記錄。1926年初,掌握北京政權的奉系軍閥張作霖與直系軍閥吳佩孚勾結對抗國民革命,並於5月公開宣布合作「討赤」。張作霖開始在北京大肆鎮壓革命運動,許多進步社團無法公開活動。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也自此再無公開活動的報導。

刊載於1925年11月7日《北京大學日刊》的《北大馬克斯學說研究會啟事》

從1920年到1926年的七年間,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以北京大學為基地學習、研究並宣傳馬克思主義,既依靠北大學術資源條件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在知識分子和工人中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為黨組織培養了大批幹部、輸送了大批人才,為中國共產黨組織的建立和早期發展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新青年》六大主編

畫說北大 | 蔡元培校長與北京大學

百年初心!北京大學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

我以熱血暖涼山

北京大學為學生寒假返鄉提供核酸檢測服務……

來源:北京大學校史館

排版:南瓜醬

責編:以棲

相關焦點

  • 滬兩高校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學生社團-中國...
    據了解,兩者均為學生社團,新社團的成立體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的政治站位和思想境界,以及過硬的思想素質,將為同學們提供新的學習平臺和載體。  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  昨天,華東理工大學在徐匯校區舉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會成立暨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座談會。
  •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翻譯之梳
    「馬克思是社會主義史中最著名和最有勢力的人物,他及他同心朋友昂格思都被大家承認為『科學的和革命的』社會主義派的首領。這一派在文明各國中都有代表,而大家對於這一派認為是社會主義中最可怕的新派。」  對於陳銓亞提出的馬克思主義1898年最早傳入中國的提法,得到一些書籍和刊物採用或贊同。
  • 用青年話語講好中國故事——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講師團...
    、廖書倉等發起成立了「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他們來到無產階級群眾中間,宣傳科學知識和馬克思主義,培訓了工人運動骨幹,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群眾基礎。2018年12月22日下午,在首都六所高校學生理論社團慶祝改革開放研討會上,與會領導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講師團授旗,並為指導教師和講師團成員頒發證書,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由此正式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孫蚌珠教授認為,研究生講師團必須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在正確的方向指引下宣講需要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
  • 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講青年所講,用青春告白祖國
    唐山、遼寧遼陽等地進行「新時代新使命新青年」主題宣講結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題秉承學習、研究、傳播和踐行馬克思主義的優良傳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 北大馬院研究生講師團:用青年話語講好中國故事
    1919年,北大學生鄧中夏、廖書倉等發起成立了「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他們來到無產階級群眾中間,宣傳科學知識和馬克思主義
  • 上海外國語大學創新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12月5日,「中國共產黨百年社會治理:歷史經驗、中國特色與國際比較」學術研討會在上海外國語大學召開。會上,上外創新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外國語大學主辦,上海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上海外國語大學基地承辦,《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編輯部、《學術界》編輯部和《探索》編輯部協辦。來自國內近二十家高校及媒體的專家學者八十餘人參加了研討會。
  • 【校慶專稿】120個關鍵詞解讀北大之四:黨建思政篇
    有關北大精神、歷史記憶等相關文獻浩如煙海,加上時間有限、認知有限,選取的內容難免有一孔之見,難免掛一漏萬,難免以偏概全,希望讀者諸君指正。37、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祥地北京大學時中國最早介紹、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發祥地。
  •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招生宣傳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招生宣傳  學院簡介  在中央領導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中國社會科學院於2013年啟動 「馬克思主義理論骨幹人才計劃」,自2014年春季開始,面向全國高等院校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基本素養的青年教職工,每年招收一百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博士生,定向培養,學制三年。
  • 五四時期的青年社團(下)
    》,申明講演團的宗旨是「增進平民智識,喚起平民之自覺心」。三是從組織形式看,五四時期的北京社團不同於中國農民和小手工業者成立的傳統會黨,沒有封建愚昧和宗教色彩,也沒有嚴格的制度,而是靠共同的理想和信仰聚集在一起,會員的加入和退出都比較自由,是一種鬆散的聯合體。
  • 陝西西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紅桅杆"思政理論學習社團
    「紅桅杆」思政理論學習社團在理論方面以學習研究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重大戰略思想為主,以深入貫徹學習與落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為突破口,理論學習的長期性、及時性、準確性、多樣性為本社團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該社團深入實踐基地、不斷創新實踐形式、注重實踐反饋,為社團的深入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 ...黨校要在學習研究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
    原標題:黨校要在學習研究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上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7周年之際,在習近平總書記發表《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整整13年的時候,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重要萌發地的浙江,在堪稱中國共產黨精神圖騰的紅船之畔,召開全國黨校系統學習研究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討會,
  • 上海交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新時代黨的建設研究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黨史黨建研究院研究員夏璐,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教授周望;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組織部部長仰頤、中歐工商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馬磊、高級金融學院黨委書記朱啟貴、海外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姚奕、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王震、教授胡涵錦,以及來自黨政辦、學指委、發展聯絡處、檔案館、醫學院、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等其他部處院系的40餘名嘉賓出席揭牌儀式。
  • 清華大學成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成立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研究中心2021年內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傳播通考》叢書100捲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11-12 鄧暉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傳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會近日在京舉行。據悉,該中心旨在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努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學術體系、學科體系等重要論述,深化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研究和傳播史研究。
  • 中央編譯局介紹馬克思主義著作翻譯和研究等情況
    先後有72人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有94人被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授予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馬克思主義著作編譯研究事業。早在我們黨成立初期,一些進步知識分子和共產黨員就積極向中國翻譯介紹馬克思主義著作。1938年,我們黨在延安成立了馬列學院,學院下設編譯部,專門組織翻譯馬克思主義著作,這是我黨較早設立的專門編譯研究馬克思主義著作的機構。
  • 吉林省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自學組織聯盟成立
    央廣網4月27消息(記者劉源源)吉林省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自學組織聯盟昨天成立。聯盟由吉林大學、東北師範大學、長春師範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工業大學和吉林農業大學共同倡議發起,吉林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高校工委)、團省委、省關工委是聯盟指導單位,吉林省60所高校校級大學生自學組織全部自願申請加入。這標誌著吉林省大學生馬克思主義自學組織建設進入高位統籌、資源共享、協同推進新階段。
  • 【北大社團】「五四」文學社:未名湖的世紀回聲
    一個世紀以來,五四精神以其獨特的魅力引領著社會的更新和時代的進步。而未名湖畔的詩人們組成的「五四」文學社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北大精神之所在,成為北京乃至全國高校文學社團的領軍力量,也是北大對外宣傳社團文化的一張微笑的名片。
  • 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在中國的萌生
    【關鍵詞】五四運動;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 40年前的10月6日至13日,在首都社會科學界舉行的「慶祝建國30周年學術討論會」上,一些新聞學組的會議代表建議成立新聞學會,進一步研究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學,這是馬克思主義新聞學首次被正式提出。然而,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在中國的萌生卻要追溯到一百年前的五四時期。
  •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開拓和深化
    伴隨著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的推進,我國的馬克思主義專業研究也取得了長足進展,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的開拓和深化是標誌性的成就之一。在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園地,儘管蘇聯和東德學者使用過「19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德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哲學史」等概念,但是,是中國學者明確地開闢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這一學科方向。
  •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範式的前提和核心
    (二)中國化到底是什麼 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併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離開中國的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3]概括起來,「中國化」就是在包含了中國特點、中國特性、中國國情等內容基礎上,使之在中國具體化之後「才能達到」。
  • ...馬克思,李大釗,中國共產黨,專號,王玉,馬克思主義,學說,唯物...
    東方網記者熊芳雨4月19日報導:昨天,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舉行「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學術研討會,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五四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傳播、與中國共產黨創建的關係,以及相關思潮、人物、報刊及社團研究等主題展開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