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幾乎一半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如果不注意睡覺,會發生很多的疾病,有下面兩種睡眠狀態的就要注意一下了。
通過"賴床"、「悶睡」來補充體力的做法並不可取。節日裡「悶睡」,只會越睡越累。「悶睡族」一旦養成賴床的習慣,還會有損健康。
「悶睡」有四大危害
第一,「悶睡」會破壞人體的生物鐘節律。
人體的內分泌以及各種臟器的活動,都有一定的晝夜規律。這種生物節律調節著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使人在白天精力充沛,在夜裡睡眠安穩。平時生活較規律而在假期過度睡懶覺,會擾亂體內生物鐘的節律,使內分泌激素出現異常。「悶睡族」如果在節後不及時對睡眠時間加以調整,還會導致節後精神不振,情緒低落,夜間睡不著,白天睡不醒,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專家建議,如果想利用長假補充睡眠,可以適當地在假期前兩天比以往晚起一小時,而在假期後兩天逐漸調整睡眠時間,恢復正常的作息。
第二,「悶睡」會導致腦供血不足。
「悶睡」醒來後,往往會感到頭昏腦脹,打不起精神。這是由於長時間處於睡眠狀態後,人體的血液循環失去了原來的規律性,導致腦組織供血不足。
睡眠中,大腦皮質處於抑制狀態。早晨醒來後,需要呼吸新鮮空氣、活動全身關節,以迅速改變大腦皮質的抑制狀態,使全身肌肉、關節與內臟器官的活動正常協調起來。如果一直悶睡,人的大腦皮質抑制久了,除了會造成人體生物鐘的混亂、失調,還會引發大腦功能的障礙,造成理解力和記憶力的減退。
第三,「悶睡」會導致消化不良。
有些「悶睡族」為了在節日裡專心「補覺」,把一日三餐並作一頓,這不但打亂了正常的生理節奏,還會引起內臟功能的紊亂,尤其會對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產生負面影響。「悶睡族」如果整天懶於下床活動,排洩功能也會受影響,嚴重的還會導致便秘。
第四,連日「悶睡」可能引發其他疾病,對肌肉、關節和泌尿系統產生不利影響。
臥床時間過長,人體活動減少,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使全身的營養素輸送不及時,肌肉、關節等處的代謝產物不能及時被血液帶走。尿液也容易在腎盂或輸尿管中滯留,而尿液中的有毒物質會損害人的身體健康。此外,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尤其不能在節日裡悶頭大睡。
長時間「悶睡」會使人體的各種生理代謝活動水平降到最低,造成人體各種感受功能的減退。「悶睡」會破壞人體的生物鐘節律,使內分泌激素出現異常。「悶睡族」如果在節後不及時對睡眠時間加以調整,還會導致節後精神不振,情緒低落,夜間睡不著,白天睡不醒,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悶睡」還會導致腦供血不足。這是由於長時間處於睡眠狀態後,人體的血液循環失去了原來的規律性,導致腦組織供血不足。連日「悶睡」可能引發其他疾病,對肌肉、關節和泌尿系統產生不利影響。
在春節長假期間,人們不但不能過度「補覺」,而且應當抓緊機會調整平時不健康的睡眠規律,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賴床」也是睡眠障礙
除了悶頭大睡外,一天「賴床」十幾個小時,早上醒來發發呆,如果沒什麼事就繼續睡「回籠覺」———如此「賴床」,也成了不少人在節假日裡熱衷的休息方式。
「賴床」成習慣,也是一種「病態」。在最近公布的睡眠障礙國際分類標準中,除了人們熟知的失眠、打呼嚕外,「賴床」也第一次被納入了睡眠障礙的範疇。睡眠障礙作為一種常見病,會影響消化、血壓、呼吸等各個臟器功能,而臟器功能不好又會影響睡眠質量,形成惡性循環。
睡眠障礙的國際分類標準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睡眠不足,包括失眠、入睡困難、早醒和繼睡困難;第二類,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賴床」,在臨床上被稱為發作性睡病;第三類是指不正確的睡眠形式,如打呼嚕、呼吸暫停、夢驚、驚跳、夢遊和莫名其妙的夜醒等。
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公認的三大健康標準。臨床研究表明,一名成年人每天的睡眠時間應該在6個小時到9個小時之間,具體時間應視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睡得過少或過多都不利於健康。
如果近三個月以來發現睡眠習慣有所變化,出現病態性的睡眠過多,一睡下就醒不了,或是精神萎靡、情緒不高、經常疲倦,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就應警惕是否患了病態「賴床」這種睡眠障礙。此外,這種現象還可能是抑鬱症的早期「信號」。
睡眠時間要順應四季變化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的生物鐘應當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健康的睡眠,不僅有賴於正常的作息規律,而且還要順應四季變化,適應四季生、長、收、藏的規律。
一般來說,春、夏季節適宜晚睡早起,每天需要睡5個小時至7個小時。秋季適宜早睡早起,每天所需的睡眠時間在7個小時至8個小時。而冬季則適宜早睡晚起,每天需睡8個小時到9個小時。
由於現代人工作時間的固定性,很難根據四季變化來嚴格調整作息,但對於工作忙碌的都市人來說,應該儘量規律睡眠時間。晚上9時到次日凌晨3時是人體細胞生長最快、也是人類生長荷爾蒙分泌的時間,錯過了這段睡眠的「黃金時段」,就會影響細胞的新陳代謝,從而加快衰老。
睡眠是平衡人體陰陽的重要手段,更是恢復疲勞、走出亞健康的養生第一良方。
中醫睡眠機制是:陰氣盛則寐(入眠),陽氣盛則寤(醒來)。所以夜晚應該在子時(21~23點)以前上床,在子時進入最佳睡眠狀態。因為按照《黃帝內經》睡眠理論,夜半子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陰主靜,所以夜半應長眠。
提高睡眠質量有四大法寶:
首先,應提倡睡子午覺。「子、午」時是人體經氣「合陰」及「合陽」的時候,有利於養陰及養陽。晚上11點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為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陰,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覺只需在午時(11點~13點)休息30分鐘即可,因為這時是「合陽」時間,陽氣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第二,睡前應注意減慢呼吸節奏。睡前可以適當靜坐、散步、看慢節奏的電視、聽低緩的音樂等,使身體逐漸入靜,靜則生陰,陰盛則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幾分鐘靜氣功,做到精神內守。
第三,睡前可吃一點養心陰的東西,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因為人睡覺後,心臟仍在辛苦地工作,在五臟中,心臟最辛苦,所以適當地補益心陰將有助於健康。
第四,失眠的病人別忘了睡前用溫水泡腳,可以促進心腎相交。心腎相交意味著水火相濟,對陰陽相合有促進作用,陰陽合抱,睡眠當然達到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