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二流大學,怎樣才能過上一流生活?

2020-09-04 奇疑學社71

「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
「XX大學在讀呢。」
「額,那學校在什麼地方啊,從來沒聽過。」
「嗯,確實沒什麼名氣。就是個二流大學吧……可能二流都算不上。」

喵小姐跟我吐槽,她在某平臺認識了一個作者,兩人聊得挺投機。隨後講到了畢業院校,就出現了上面這段尷尬的對話。

喵小姐把那個作者的名片發給我,簡介上赫然寫著國內某最頂尖大學的名字,自豪感迎面撲來。可看了看文,跟喵小姐的不相上下。

喵小姐其實根本不必覺得尷尬。二流大學怎麼了?二流大學畢業,一樣可以過一流人生!

前提是,你要能把握好大學這4年。

我們不得不承認,那些考上一流大學的同學,在智商、勤奮、堅持、細心等方面,至少有一點,是強過我們的。而且就目前來說,確實與我們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線上。這就像接力跑,他們在前幾個回合裡,超越了我們一大截。

但是,人生卻不是接力跑,人生是馬拉松。暫時的落後,還決定不了我們的未來。只要我們咬緊牙關,奮起直追,超過他們,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兒。

從現在開始,把握好大學四年的時光,是你開始這場追逐的第一步。那麼,如何讓這4年,成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呢?



01 發現所在大學的優勢

我當年就讀的學校,既不是211也不是985,但我深深地為我的母校自豪。我眼裡的母校,有很多其他學校沒有的天時地利:素有「小聯合國」之稱,學生來自世界各地200多個國家。想要學習英語、法語、德語、西語,甚至越南語、泰語、阿拉伯語,你都可以找到講該語言的母語者進行練習,這簡直是得天獨厚。想要賺錢,就去咖啡吧或小商店門口貼個紙條兒,陪老外練習中文,分分鐘就賺了零花錢。

學校雖小,曲水流觴,不失雅致。喜歡晨讀的人,可以去「萬國牆」旁邊,坐在石凳上,看小禾才露尖尖角;喜歡運動,我們的體育館裡有普拉提、瑜伽、倫巴等各式課程。

其實,看學校就像選對象。情人眼裡出西施,你去欣賞她,就處處是優點。不管你是因為高考失誤還是其他原因來到這所大學,說明你跟這所學校是有緣分的。既來之則安之,心靜下來,愛上這個你將要生活幾年的地方,然後開始在這裡啟程,在這裡奮鬥,為你將來開掛的人生拉開序幕。



02 學好一門特長,為找工作做準備

大學裡的課程,不能說沒用,但起碼不是門門都有用。找一門自己感興趣又擅長的,拓展學習,旁徵博引,學深學透。這樣等到找工作的時候,你就有了一般剛畢業的學生沒有的優勢:一技之長。

當時我們班的學霸,理科超好,在我們一群偏文的裡面,她的統計學和測試學一直遙遙領先。學霸不僅聰明還睿智,她選定了測試這個方向,兢兢業業上下求索,在導師的栽培和她自己的努力下,還沒畢業就成了這一領域的行家裡手。在我們留在國內的同學裡,她找的工作是最好的:國家公務員考試命題組。

幾年過去,她現在已成為組裡的骨幹。分析數據,推導結果,她會的,很多人不會。戴著胸牌各大城市飛,出差時都是專家的身份,這種時候,就算有人問她,是哪個大學畢業的,她會窘迫?

另一個同學,不喜歡理論研究也不喜歡分析數據,她就喜歡教學。上學的時候,她去附近高校兼職,暑假參加哥倫比亞大學在北京的漢語教學活動。畢業後,她申請了去美國讀書,由於當初哥倫比亞班的教學經歷,她被破格錄選到哈佛大學教中文。屈指數來,她在哈佛,現在也有四年的教學資歷了。

也許你會說,你說的這些,都是有自身優勢的:學測試的那個,得理科棒啊;教學的那個,普通話要標準,形象要好,要有教學天賦吧。

是的。不根據自身的優勢,盲目地努力,成功的機率很小。那就首先分析一下自己的優勢吧。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我一個山東籍的男同學,他喜歡演講喜歡寫作。教學中,他記錄下外國人說漢語的種種錯誤和趣事,三年前集結成冊,又請了一個漫畫家配了插圖。剛畢業沒幾年的小夥子,他的第一本「處女作」就火爆了對外漢語圈。今年,他的第二本書也已出版,仍然是基於他平時教學的積累,中央電視臺12套還對他做了專訪。

讀大學,跟學手藝是一個道理。有了一技之長,還愁過不上你想要的生活?

03 涉獵可以廣泛,但要分清輕重緩急

18~22歲,正是嚮往詩和遠方、荷爾蒙分泌旺盛的年紀。浪漫而多情,是這個年齡的特徵。所以我一向支持大學裡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但是,戀愛也好,旅行也罷,我們得記住,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什麼。掛科永遠是可恥的,要儘量避免。

你可以既喜歡組樂隊,又願意加入社團;你可以足球籃球橄欖球都涉足,但是,要有重點。

我一個朋友,大學期間,考下了幾乎所有可以考的證,但畢業的時候竟然還是不知道何去何從。一堆證件在手,卻沒有一樣拿得出手。

像她這樣,就是沒有分清重點。有時候,博而不精並不是好事。門門樂器都學,不如只學一種,學到最高級別。

如果你想給自己的特長加分,那麼,學好英語吧。不管將來從事的工作會不會與外國人打交道,在世界聯繫越來越緊密的今天,英語總是有用的。就算你將來查找資料都有助理,出國的時候總不能隨身帶個翻譯吧。


04 考研去一流大學

我家親戚的孩子,高三時十分刻苦,可最終,還是只考進了一所二流大學。對此這個好強的孩子耿耿於懷,決心要通過考研,滿足一下自己的名校夢。

事實證明,這條路是行得通的。很多名不見經傳的本科院校畢業生,考研去了清華北大人大。雖說最後找工作的時候,就業單位也會看本科學校,但有一紙燙金的名牌大學碩士畢業證,本科學校的影響就會降到最低。

想考名校的研究生,你在本科階段就必須很努力。這也就是說,大學裡,你又進行了高考之後的第二輪拼搏。你的大學,不能是坐吃等死的日子,不能是遊戲的天下,不能只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時光。其實,在圖書館裡談戀愛,感覺也不錯的。

剛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鮑勃·迪倫在歌詞裡寫道:

大學就像養老院,而且事實上,更多人死在了大學裡。

我們上的是二流大學,就得把大學當成訓練營。這樣,我們就能踏過那些把大學當養老院的人的屍體,達成我們的目標。

上的是二流大學,也可以過一流生活!除非你自甘墮落,就願意拿著二流的薪水,混混沌沌混日子。


作者:沐兒

相關焦點

  • 你可以上二流大學,但不能過二流人生
    第一學期期末成績出來的時候,我是班上的第三名。很多人可能覺得大學考試嘛,過60分就行,尤其是二本學校,多一分都是浪費。但我並不這樣想。有很多沒有上過大學的人,他們仍在努力工作,努力賺錢生活,我再怎麼也過的是象牙塔裡的生活,父母努力工作掙錢就為了供我上大學,我自己也不遠千裡來到這,我不想讓我的青春荒廢。▼所以,就算我上的是二本大學又怎樣呢。
  • 做你自己的主宰:不要上三流的大學,更不要過二流的人生
    ,因為我們希望他們上一流的大學,過一流的人生。也許你會質疑,並不是一定要上一流的大學才能過一流的人生。但是你承不承認,學歷是一塊敲門磚,任你再優秀,沒有公司為你開門,你也只能在門外盤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說不要上三流的大學,更不要過二流的人生。
  • 去美國二流大學也不去加拿大一流大學?
    一流大學與二流大學的概念  美國的大學一共有4000多所,按照中國式的思維,使用排名的方式來區分一流和二流大學,毫無疑問常春藤院校是絕對的一流名校,美國100名之前的大學和文理學院屬於一流大學;100名之後的學校
  • 一流大學抓學術,二流大學抓衛生,三流大學抓紀律,真的有道理嗎
    首先,「一流大學抓學術,二流大學抓衛生,三流大學抓紀律」這句話的確存在一定的道理。在我國,一共有高等院校兩千餘所,雖然我們並沒有明確地給這些高校打上「一流、二流、三流」的標籤,但是在大家的印象中,確實是可以把大學分為這三類。我們來從三個不同的主體分別分析一下這一句話。
  • 你是讀著一流大學,二流心態的三流學生麼?
    其實你也可能是一個讀著一流大學,二流心態的三流學生。對於學生來說,進入一流大學是很多人的夢想。無論是準備在國內上大學的學生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還是想要出國留學的學生背紅寶,刷SAT、GRE,最終的目標都是考個好學校。畢竟從小我們就被灌輸「好好學習才能上好大學,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
  • 清華特聘教授:為什麼我們的一流大學在國際上才進入三流大學水準?
    他對當今國際高等教育和中國大學發展道路有寬闊的視野和獨到的見解。文章較長,請耐心閱讀。浙大上任校長楊衛對於大學發展曾談過一些精闢的看法。他說:「以美國大學為例,它們是三流學校數論文篇數,二流學校數論文的影響因子,一流學校不對論文發表提要求,而頂尖的大學非常強調教學。
  • 這3點是一流、二流、三流大學最根本的區別,您讀的是幾流大學?
    截止到去年,我國已經擁有了將近3000所的各級各類大學。然而大學層次不一,魚龍混雜。考取一所名牌大學也成了每個高考學子的理想。今天史育閣將帶領大家一同探討一流、二流、三流大學的3點最根本的區別,他們的區別不在於學校有多大,不在於宿舍有多高級,也不在於環境有多優美,那麼到底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1、一流大學:學術一流大學最受關注也最為明顯的特點就是學術。
  • 漫談二流大學(清華北大浙大只是三流大學)
    要用人家二流學校的比法,我們的清華、北大、浙大,又回到起點上:重新洗牌,咱們的成果幾乎是零。我今天要談的是我們的清華、北大、浙大還要做多久的三流大學?我們怎麼才能進入一流大學,頂級大學是人人沒有把握,只能當做一個崇高的目標。我個人幸運的在美國頂級大學待過,我的助理教授中的三年就是在芝加哥大學待的,然後到賓大的沃頓商學院當副教授。
  • 評估稱清華已成世界一流大學,美國教授卻稱應從三流提升為二流
    1992至1999年期間,曾在香港科技大學創建會計系並出任系主任。1992年-2007年,還任過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商學院副院長。    那麼一流大學、二流大學、三流大學在國內外的評價標準,到底包括哪些因素呢?  固體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浙江大學原校長楊衛曾談過自己的一些看法:  以美國大學為例,它們是三流學校數論文篇數,二流學校數論文的影響因子,一流學校不對論文發表提要求,而頂尖的大學非常強調教學。
  • 一線城市二流大學、二線城市一流大學,你怎麼選?
    電影《全城高考》劇照有位朋友跟我舉過一個據說是真實的例子,說有位上海考生本來可以就讀本地的上海師範大學,卻選擇了遠在東北的吉林大學,然後這位上海同學被親戚朋友說成缺心眼,他們想不明白這位同學為什麼選擇的是東北大農村,而不是全國人都羨慕的上海國際大都市。這個故事讓我感到吃驚,這究竟是去上大學,還是去找工作?
  • 葉羅麗測試:選一個髮簪,測你今後考上一流、二流還是三流大學?
    選一個髮簪,測你今後考上一流、二流還是三流大學?a、b、c、d、答案分析a:你今後能考上二流大學>你是個很努力學習的人,你每次考試都是在班裡的前五名,你未來的願望是上名牌大學,上一流大學,可就在你高考那時,你因為自己發燒,導致你的分數下降了不少,所以今後的你只能讀二流大學。
  • 二流大學的研究生有必要讀嗎?你會怎麼選?
    也許還有些人由於高考發揮失常,只是上了一個二本或三本院校,報考研究生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大學。因此,由於考研目的不同,對報考的研究生學校的期望值就不同。如果有些考生已經是第二年報考研究生,或者原本只是民辦三本院校,或者已經工作多年學習潛能有限,那麼如果可以去所謂的二流大學就讀研究生也是不錯的選擇。因此是否選擇就讀二流大學的研究生因結合自己的學習狀況。
  • 當前最重要的是,把北大浙大清華從三流提升為二流大學
    二流大學要求教師發表的論文,是在該領域裡最好的、影響因子最高的雜誌上。如果某人一年能在這樣雜誌上發一二篇論文,他會被認為是國際知名的學者。再發展,這位教師能幾年磨一劍,做一些引導、引領這個學科發展,更帶有原創性的工作,帶領學科往前走,那他就是國際一流學者了。所以,一流大學不要求教師發表很多文章,也不要求他們在頂尖雜誌上發表,只是給更寬鬆的環境做研究,由教師在好奇心驅動下自由發展。
  • 三流媽媽親自陪,二流媽媽買網課,一流媽媽做這件事提高語文成績
    家長在「雞娃」的路上,沒有付出過12分的精力,又能要求孩子做到怎樣的努力呢?開學了,我們都要面對這樣的學習問題,有人說三流媽媽都會親自輔導,每天認真陪學。而劉媽媽只會買網課,花錢給孩子進行教育投資。那麼一流媽媽會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呢?
  • 在一流大學讀考古學,和在二流大學讀土木工程學,哪個好?
    其次,對於那些只想上個大學,選什麼專業是其次的人來說,全部服從專業調劑即可,不必閱讀本文,浪費時間。不服從專業調劑,適用那些想選心儀專業勝過學校的考生。有一些人說,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服從專業調劑,有利也有弊,那麼反向思維就是,不服從專業調劑,也是有利也有弊。
  • 一流本科二流碩士三流博士?學歷越高,之前學歷越差?你怎麼看
    但是筆者想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真的是一流本科二流碩士三流博士嗎?意思是學歷越高,第一學歷越差,就業壓力大不得不考研和考博,那麼事情真的如此嗎?事實上認為一流本科二流碩士的說法和實際是有差距的,很多考研的學生他們第一學歷也是非常高的,學校非常的好,當然不一定都是雙一流大學本科,但是本科就業能找到工作也是沒多少問題的。
  • 心理測試:選一款消字筆,測你今後考上一流、二流還是三流大學?
    選一款消字筆答案分析:A:你今後會考上三流大學你是一個非常有學習天賦的人,但你卻沒把這份天賦用好,把精力放到了別的上面,導致你的學習成績雖然很好,但是卻不是特別的好,因此,你量來會考上三流的大學,如果你把精力全部放在學習上的話,今後肯定會考上一流大學,現在改還不晚。
  • 一流和二流大學的差距在哪?五四精神思考:如何提升學生的認知觀
    大學圖書館現在多變成各種考試的突擊場所,因此臨近考試季,這時候圖書館往往佔不上位,而平時就很難看出大學的水平了。在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如何看待一流大學和二流大學的差距。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解讀的,答者認為,在二流大學會給你一種錯覺,我只要隨便學學就能比身邊大多數人強。
  • 一流和二流大學的差距在哪?五四精神思考:如何提升學生的認知觀
    在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如何看待一流大學和二流大學的差距。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解讀的,答者認為,在二流大學會給你一種錯覺,我只要隨便學學就能比身邊大多數人強。因此二流大學中一大部分人就這麼隨便的混過了4年;而如果身處一流大學,會有一種「身邊的人隨便學學都比我強」的感覺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
    他們含辛茹苦,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孩子的生活層面的看照料上,滿足於實現孩子在飲食、健康、服飾、玩具、用品、娛樂等方面的需求,這些行為構成了「家庭教育」很重要的內容。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練。1、一流的父母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