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說透一年級「數感」怎麼培養

2020-12-13 小學作業輔導

「數感」培養,聽起來很玄,其實就是指一個人對數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具體到一年級小豆豆這裡就是以下幾方面練習:數字概念的理解;加減運算概念的理解;數數;20以內加減法的運算;

加減運算概念的理解和20以內加減法的運算前面已經聊過,今天重點說說數字概念理解和如何數數

孫老師把對數字的理解分為5個階段:

●淺層階段:僅僅是一個字,與「大」,「天」這樣的字是一樣的。

●初級階段:一些物品的量,比如我有3個蘋果。

●中級階段:一些事物的關係,比如8點總是在9點的前面先到。

●高級階段:這些數量之間不僅可以比較,還可以操作。

●深層階段:數字是數量的符號,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數字量化。

怎麼在日常學習中去引導孩子由淺入深的學習,孫老師基本一帶而過,沒辦法,熱愛學習的老母親只好自己翻資料找答案。

好在讓我找到一條親測有效的辦法,分享給大家。這個辦法很簡單,就是記數學日記

為什麼記數學日記能達到學習數字概念的效果?

一個例子就是孫老師的日記,你仔細看他在書裡回憶的他小時候的日記,大部分涉及數字,數學運算等內容,孫老師數字概念當然學的好,那這個記數學日記的方法也肯定有用。

二是從記憶角度來說,寫下來的記憶肯定要比順嘴一說來的深刻。很多文章提到的在生活中數數其實就是一種數字概念學習方法。比如去超市數數,在路上數數,聊天數數,玩遊戲數數等。但孩子邊玩邊數,數完就忘了。回頭問他看到7能想到什麼?他還是一臉懵逼。

通過記日記的方法,孩子能真正在腦子裡把數字和實際事物聯繫上。而通過每天不斷的輸出這種聯繫,才真正做到了將事物數位化。

而且養成記數學日記的好習慣,不光是培養數感,還能鍛鍊寫作能力,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一舉三得,也是很機智了。

一年級怎麼寫數學日記?

寫日記第一步當然是要積累素材,按照上面的5個階段,由淺到深的在日常場景中和孩子討論和數字有關的事情。一年級一般情況下已經達到中級階段。所以日常討論就從事物之間的關係開始討論。

比如同樣是3塊錢,買棒棒糖可以買3個,買汽水只能買一罐,問孩子選哪個?

類似的場景在生活中有很多,只有照顧孩子的媽媽才有計劃捕捉到這些機會並抓住機會和孩子討論,從而順利幫助孩子在腦海裡形成更加深刻的數字概念。

第二步就是把每天討論的話題選一個記錄下來。一年級小豆豆,字都不會寫幾個,讓他們記數學日記,難度高了點。而且沒有具體描述對象,估計十有八九不知從何下筆。

所以參考《媽媽教的數學》裡的辦法,一天只寫一個場景。比如今天去超市了,帶了100塊錢,買了什麼和什麼,結果要買自己喜歡的零食,錢不夠了,只好拿掉別的東西,才夠買自己喜歡的零食等。

不會寫就讓他畫圖,反正能把場景輸出在紙上就行。

一年級的小豆豆除過寫數學日記外,還要堅持扳手指數數,具體做法如下圖:

圖片拍攝自《媽媽教的數學》

最後明確一點,「數感」的培養是貫徹孩子整個學習生涯的。所以不同的年齡段,自有這個年齡段需要抓的重點。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合適的學習方法方為長久之計。

相關焦點

  • 一年級數學第六單元強化練習講解,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數感和符號感
    一年級數學第六單元《11~20各數認識》屬於數與代數領域內容,這部分內容是整個數學教學體系的基石。11~20的認識又是數與代數內容的前期基礎,因此在一年級學習中我們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數感和符號感,加強對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 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準備課 數一數 數感培養常被遺忘的一環
    數感是新課標關於一個孩子學習數學達標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數感與球感和樂感一樣,說不清楚,但是能從技術裡感覺出來,也就是當一個孩子具有很好數感的時,數學學習和數學應用等應該會表較好。《準備課 數一數》雖然,這不是一節系統的課,只是初步了解學生數數水平以及對數數基本方法的掌握,但是如果你是一位特別細心的老師你會發現,數數的這個環節有一個知識容易被我們遺忘。本課數一數的三個支柱如下圖教師還是學生最容易弄混和遺忘的是歸類。
  • 孩子不會數數?抓住「數學敏感期」,培養孩子「數感」
    文/琳妹育兒說(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數學真的是讓我們又愛又恨的一個學科,它既奇妙又高深,既有趣又枯燥,但不可否認的是,數學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許多爸爸媽媽都非常熱衷於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趨之若鶩地把孩子送去各種早教班和思維啟蒙班
  • 一年級數學思維拓展訓練50題!不啃透掌握,期末怎麼可能考高分?
    一年級數學思維拓展訓練50題!不啃透掌握,期末怎麼可能考高分?數學作為一門理科學科,一直都是秉承著嚴謹的態度,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如何打好數學學習基礎,更是以後學習的關鍵。可是要知道學好數學是要具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行的,小學階段也不例外,因為孩子們從一年級開始便會學習到數學。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特別是當孩子做完作業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檢查,如果這其中一個計算出錯了,那麼整道題也就出錯了。那麼如何在一年級這個時間段就培養出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呢?
  • 一文說透一年級怎麼用思維導圖
    01什麼是思維導圖我們這篇文章說的思維導圖指的是美國教育專家大衛海勒所以我們今天的重點是下面內容:03一年級孩子怎麼用思維導圖1,從閱讀訓練開始著手使用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有8種思維角度選擇去解讀一幅畫,更能挖掘出孩子腦子裡面的金點子。科普知識尤其適合使用思維導圖去學習,孩子可以任意選擇合適的圖形去整理科普知識,在整理的過程中,滿足了大腦對事物不斷建立新連接的需求。
  • 數感培養,要從學前開始
    還有的孩子,無論家長老師怎麼教,都無法理解8>7這一概念。這些表面上來看,只是數學問題。但這其中反映的問題是孩子的數感問題。除此之外,在遊戲當中培養孩子的數感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例如,讓孩子比較兩顆糖果多還是三顆糖果多,如果小寶選擇對了,我就會獎勵他吃掉這些糖果。我叫這個遊戲叫做糖果遊戲,小寶還經常主動叫我陪他玩這個。另外一個我和小寶經常玩的遊戲,叫做「數字尋寶」,我說數字,然後他就去周圍找相同數量的相同物品。
  • 如何培養幼兒的數感?
    在「什麼是數感」一文中,我剖析了數感的含義,分析了數感的形成,也提到了判斷孩子數感水平的維度。家長朋友們讀過後,隨之而來的是如何培養數感的困惑(我發現時間過的可真快,本以為數感那篇文章是前兩周寫的,殊不知竟然有差不多一個月了),今天就來聊一聊如何培養幼兒的數感,也是我們實踐過的一些經驗,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和啟發。
  • 數感培養,要從學前開始
    還有的孩子,無論家長老師怎麼教,都無法理解8>7這一概念。這些表面上來看,只是數學問題。但這其中反映的問題是孩子的數感問題。數感(number sense)是一種對「數」直觀概念,指的是一種理解一個集合的數量以及用數來表達對這個數量的能力。
  • 怎麼培養孩子的「數感」?
    對孩子來說,數學學得好不好,關鍵還在於:是否從小培養了數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同樣,「數感」也不是一天培養出來的,它需要結合生活情景,循序漸進地培養。《英國趣味數學大迷宮》,可以邊玩迷宮,邊學數學。這個絕妙的點子,讓全世界很多國家的小盆友都愛上了數學。
  • 一文說透一年級學生怎麼背古詩
    因為這個時候,他對這些東西是有熟悉感的。這種熟悉感,可能來自上美的「孫悟空大鬧天宮」動畫片,可能來自新白娘子傳奇的一段唱詞,可能來自三國演義電視劇的主題曲。有了熟悉感後,他自然就想對他不懂得地方提問。這時候,你準備的各種詩人背後的小故事什麼的才能排上用場。
  • 別人說「數感」是一種感悟,我說「數感」是知識與能力的集群
    別人說「數感」是一種感悟,我說「數感」是知識與能力的集群「數感」是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內容所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十個核心概念之一。而「感悟」一詞的描述,把原本就神秘的數感,變得更加不好操作。結果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成了一線教師最頭痛的一個問題。數感,有人把它和樂感、球感等進行類比。根據這樣的類比,我們進一步思考,什麼是樂感?什麼是球感?
  • 孩子小學數學不丟分,從小培養數感很重要
    小學數學的學習離不開數感的培養,而數感的培養離不開家長在日常生活學習中的引導 。那麼..... 到底什麼是數感? 怎麼去培養數感?什麼是數感?數感不是簡單的數數,而是知道,數量的變化是怎麼來的。孩子想學習1是什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個蘋果,或給他一個橘子,告訴他現在手中的這一個玩具,數量是1。在有一個蘋果的基礎上再加一個蘋果,這裡的數量是2。
  • 孩子「數感」訓練的關鍵期,怎麼把它給抓住了?
    其實,小朋友在幼年時期就有了一定程度的數感。看到眼前的幾塊蛋糕,孩子選了最大的一塊,這是他們對於「多」和「少」的感受。本來有5個心愛的玩具,一個突然不見了,孩子會哭鬧,這是他們對「減法(失去)」的初體驗。同樣的,媽媽說「今天晚上我們要多讀一本書」,小朋友在自己的小腦袋裡默默在做「加法」。
  •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感?——提高數學成績的基礎能力
    如果有人問我小學數學哪一項教學任務最重要,我一定會說是數感的建立,數感即對數字的敏感度,它是數學基礎的基礎,就好比要有正常的視力才能學會開車,並能把車開好一樣。對數字越敏感,計算能力也會越強,也不會犯那麼很明顯的錯誤,比如92x0.12絕對不會算成一個比92更大的數。
  • 數感培養第一步,學前小朋友們別錯過了
    孩子數感的發展也是這樣一個慢慢生長的過程數感,從字面來理解,就是對數字的一種感覺。感覺這東西,總是看不到、摸不著的。通俗點說:數感是數的抽象意義與數的具體意義的統一,是一種自覺地基於數學的或現實的問題情境,解釋數和應用數的意識與能力。
  • 孩子「數感」不好,再多數學啟蒙都白搭!數感培養要從娃娃抓起
    數學的基礎是數感的啟蒙和培養,正如「中國奧數第一人」孫路弘在《好媽媽這樣教數學》裡寫的:「數感是未來數學學習的核心基礎。」《幼兒數學核心概念》一書裡這樣定義「數感」:發展有意義的對數量的感知。說起數感,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難理解,但「數感」只是聽起來抽象,實際上「數感」就在我們生活中。
  • 一年級數學上冊數一數,比一比專項練習題
    數一數 點數法:數數時,要按一定的順序來數,從1開始,數到最後一個事物所對應的是幾,即最後數到幾,事物的總數就是幾。數圖中物體的數量時,要按一定的順序來數,比如可以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遠到近等順序來數數。各種事物的數量都可以用一個數表示。比如1面紅旗,2本書,3塊麵包等。但有時數字也可以表示多個數量的同一種事物分成的幾類或幾個整體。
  • 長遠看,孩子的「幾何感」比「數感」更重要,我來說說該怎麼培養
    看起來都是玩具,但它們有個共性,培養孩子的「幾何感」,也就是老美數學老師所說的「Geometric Intuition」。數感」培養,卻很少提到「幾何感」。下面,我們就來腳踏實地的,看看孩子的幾何能力究竟指的是什麼,幾何感怎麼培養
  • 你拍一數學:「數感」—短時間成績進步的黑科技
    一、什麼是數感數感在學術層面上的定義是「一個人對數與運算的一種感知,這種感知可以幫助人們用靈活的方法做出數學反應,並為解決複雜問題提出有用的策略。」籠統來說,就是人們對數字本身的理解和認知程度,我們由大化小,具體拆分為數字概念、數量關係、運算能力三個方向來進行形象理解。
  • 一年級數學下冊綜合試卷,研透每一道題,提高數學考試成績
    一年級數學下冊主要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良好的口算和筆算能力。計算能力地提高依靠強有力的練習,下面這份試題是一份2020年春人教版一年級數學綜合測試卷,供大家學習和使用。這個錢幣黑乎乎的根本看不清,還怎麼讓學生填寫呢?所以這道題錯誤率非常高,不能怪學生,怪出題人設置的不清晰,導致印刷非常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