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牟磊 動脈網
2020年11月29日,由中國衛生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中國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技術創新聯盟共同承辦,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灣區創見· 2020網絡安全大會——智慧醫療專場」在深圳成功舉辦。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以下簡稱中南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輝帶來主題演講《疫情防控信息化應用與思考》,動脈網對其精彩內容進行了整編。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輝
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在這一年的時間裡,人類歷史經歷了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超過百萬人失去生命,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社會民生遭遇重創。但在抗擊疫情蔓延阻擊戰和當今的疫情防控持久戰中,以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和5G等新興模式為首的現代化信息技術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在疫情傳播阻斷、疫情監測預警和評估、聚集性疫情應急處置等方面都展現出了高應用價值。
疫情的全面爆發刺激了信息化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廣泛應用,正快速推動整個行業高速發展,但在這其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疫情防控信息化支撐歷程回顧
在此次疫情防衛戰中,中南醫院以「主力軍」的身份全程參與,並見證了醫療信息化在這場戰役之中的卓越表現。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建於1956年,醫院編制床位3300張,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社區服務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醫院。
本部擴改發熱門診、隔離病區:1月3日,中南醫院開始改造發熱門診,醫護人員逐步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隨後,著手擴改隔離病區,進院人員全副武裝。
接管武漢市七醫院:1月21日,中南醫院正式接管武漢市七醫院;1月23日,武漢封城,醫療資源極度匱乏,開始收治患者;3月14日,全員患者清零,建立網際網路發熱門診。
武漢客廳方艙醫院建設運行:2月5日,中南醫院搶建方艙醫院;2月7日,正式收治患者,信息化快速助力治療;3月8日:方艙醫院正式關閉。
接管武漢雷神山醫院:2月8日,中南醫院接管雷神山醫院,一邊建設一邊治療;4月14日,患者全部清零;4月15日,雷神山醫院休艙,並著手建設、培訓、運維工作。
本部擴改2000張床位隔離病區:2月16日,中南醫院擴改病區,著手三區兩通道的改造,利用5G技術信息化部署,千萬人進行核算檢測;2月18日,開始收治患者;3月26日,患者清零,建設遠程應急指揮機制,網際網路醫院正式開通。
逐步恢復正常診療:3月23日至今,與13國分享疫情與防控經驗;對科研數據進行深入挖掘,論文報告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哈弗;並逐步恢復正常診療秩序。
疫情防控過程中信息化應用場景
中南醫院作為定點醫院,戰疫期間最核心的任務是要提高治癒率,儘量降少死亡人數,與此同時,還要保證救治流程高效,並全力做好院感防控。在這其中,深信服作為中南醫院的重要合作夥伴,利用信息化手段和IT技術為中南醫院提供了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幫助醫院很好地契合了各項防控要求。
1、患者救治流程支撐
在患者批量轉入、轉出、轉診登記過程中,通過雲模式部署連接方艙醫院系統,以病情為依據,對患者進行分診、分類、分型,從而決定患者是否需要轉到雷神山、是否出院轉到隔離點。
在醫囑評估方面,通過信息化平臺建立醫囑單與醫生站雙向體系,對患者進行全方位精準記錄。
2、醫護能力安全
全面電子化監測:在第一脫防護裝備間設置視頻實時監控,由監控員集中觀察並進行指導,除此之外,監控員還可以在手機端進行雲監控、雲指導。
音視頻實時交互系統:通過介入視頻,解決「三區兩通道」中的醫護交流問題,儘量減少醫護人員艙內工作時間,從而降低感染風險。
影像遠程診斷:依託於「區域影像協同平臺」,當醫院接入時,中南醫院的醫師就能在本院為全國各地患者進行閱片以及發送報告。
3、IT新技術的運用
HIS雲端部署:在「天翼雲」的運行模式下,信息系統利用雲桌面應用特性,助力快速部署,提高其擴展性和運維能力。
科研大數據挖掘:基於自動化工具,使數據自行進行治理並形成專病庫,運用人工智慧算法進行文本解析,對數據進行結構化挖掘,助力科研發展。
雲計算:雲桌面作為基礎應用,在各個場景進行分散部署,雲計算服務層次PaaS動態伸縮。
數據上報和利用:將系統部署在私有雲上,依託於私有雲將數據進行延伸,利用已有的BI、ALoT對數據進行清洗處理,以便於整體指揮部的防控和安排。
物聯網-電子圍欄:利用物聯網做電子圍欄,實現對各個分區的集中管控。
移動互聯:運用5G技術進行遠程診療,逐步構建網際網路醫療體系,讓醫療資源趨於均衡。
人工智慧診斷系統:深度學習CT影像特徵,建立影像智能識別功能,通過判讀呼吸參數,使其自主適應臨床分型。該系統準確率高達99%,大幅度降低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
機器人進行病區消毒、醫療物資配送:機器人通過集成多傳感器實現室內導航定位,承擔遞送化驗單、送藥、送餐進隔離區以及回收醫療垃圾和消毒工作。
醫療信息化仍有「進步空間」
無可厚非,信息化的手段以及新技術的應用,確實是對於疫情防控工作發揮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當前仍存在著諸多弊端。
衛生健康數據不完整:在各個醫院的數據連接以及患者出院之後的病情跟蹤方面,都無法保證衛生健康數據的完整性。一方面是人口信息採集困難,電子健康檔案以及電子病歷無法進行有效交換;另外一方面是患者轉運過程中的溝通方式,在電話為主導的模式下會產生很多的不確定性,整體協調難度很高,且工作效率極低。
面對這一困局,肖輝提出了四項解決方案:一是建設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打通區域數據資源通道,提升業務協同能力;二是實現跨部門的數據流轉和聯防聯控,形成一體化交互網絡;三是利用AI技術加強隨訪,實現患者院內和院外全流程管理;四是加快推進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增強各部門協作能力。
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與HIS對接困難:數據對於疫情防控有非常重要的價值,但在傳送過程中卻困難重重。在HIS系統填報,然後匯總轉接到院感辦,經過院感辦審核之後,再推送給疾控中心進行調查,確定之後才能重新往CTC上報。
數據安全:在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網絡上出現多起個人或相關部門以尋找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為名,未經許可公布他人姓名、手機號碼、詳細地址和身份證號碼等個人隱私的侵權事件。
為杜絕此類事件再度發生,政府機構推出多項政策,加強信息安全的管理。要求運營商提供的用戶軌跡數據和衛健委提供的確診病例的個人信息,必須經過「脫敏處理」,且確有必要時才能進行信息共享。深信服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保證醫療信息的安全。
考慮特殊人群的個性化需求:老年人、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對於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存在抗拒性,因而在醫療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之中,應當充分考慮他們的個性化需求,讓信息化建設更具價值,也更有溫度。
原標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肖輝:疫情防控信息化應用與思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