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養娃真不容易,爸媽必須面面俱到,才能確保孩子平安長大。
昨天,寶媽群裡炸了鍋,有位寶媽說,「就在剛才,孩子吃饅頭,差點被噎死!幸虧孩子他爸在家,我倆救的及時,嚇得我都發抖了。」
大家一聽這話,紛紛都在說,「我家孩子吃東西,也有一次被噎到,噎得臉通紅,很嚇人。」
「我外孫子兩歲時,有一次吃葡萄,還噎到了。」
「我大侄女三歲吃瓜子,被噎到過,還好沒事。」
這麼多孩子,都有被噎到的經歷,幸運的是爸媽在身邊,關鍵時刻用了正確的方法,挽救了孩子的命。可是,有些孩子就沒有那麼走運了。
浙江慈谿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例,當天上午九點多,一位婦女抱著孩子,衝進了兒科大門,孩子當時吃饅頭被噎到了,臉色特別嚇人,四肢很涼,但呼吸心跳還有,立即就被醫生帶到了搶救室。可就算搶救及時,醫生給孩子做了心肺復甦,孩子最終仍沒被救回來,可惜了。
醫生很惋惜,孩子被送到醫院,距離孩子被噎到,足足過去了二十分鐘。
這樣的悲劇不止一次,去年,廣西玉林也發生了一起悲劇。
6歲小孩吃花生後,不幸被噎到,搶救無效意外身亡了。當天18點左右,監控錄像中,小孩媽媽穿著紅衣服,急的不得了。她倒背著昏迷的孩子,慌張地跑進電梯,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媽媽的著急。
媽媽抓住孩子的雙腳,不停抖動著,希望孩子能把吃的吐出來。媽媽倒扛著孩子,不斷拍打孩子的背部,可孩子並沒有反應。
雖然,孩子在10分鐘內已經被送到了醫院,但當時孩子的心跳和呼吸,都已經停止了。即便醫院搶救了1個小時,孩子仍舊離開了人世。
確實,這都是個例,可又近在眼前,真切的發生在現實生活裡。這難免會讓人時有擔心,自家的孩子會不會被噎到。
其實,生活中,每一年都有孩子被噎到的病例,爸媽真的要格外注意,平時多叮囑孩子,掌握自救方法。
孩子被噎到,「剪刀、石頭、布」,關鍵時刻能救命
救命原理:海姆立克急救法
這是一種幫助患者,排除呼吸道異物的急救措施。常用於溺水者急救、兒童噎食等。
採用的原理是,將人的肺部設想成為一個氣球,氣管就是氣球的嘴部。在氣嘴被異物堵塞不通暢的時候,採用手捏氣球,氣球受壓空氣向上移動,將阻塞氣嘴的異物,最終衝出去,實現急救效果。
操作步驟:剪刀、石頭、布
剪刀,找準孩子肚臍上兩指的位置;石頭,用手緊握住拳頭;布,用另一隻手,包住握拳的手。快速擠壓衝擊數次,幫助孩子排除異物。
適用兒童:兩歲以上的兒童,可以在孩子的背部,將孩子環抱住。大人的雙手放在孩子的肚臍和胸骨間,重複上述剪刀、石頭、布的動作。
但如果是一歲以內的寶貝,有嗆噎到了,就可以將掌根放在背部兩肩之間,寶寶頭朝下,大人一手支撐寶寶頭頸部,一手拍背或按壓,幫寶寶拍背五次。再按壓胸部五次,重複動作或打電話聯繫醫生,遵醫囑進行急救操作。
救不如預防孩子被噎到,那麼如何避免孩子吃東西被噎到呢?
1 告知孩子,被噎到的後果
爸媽平時教育孩子時,可以告訴孩子,一旦被噎到,後果可能很嚴重。加深孩子的危險意識,孩子才能真的樂意聽話,願意記住爸媽的囑咐,牢記吃飯時的規則。比如,細嚼慢咽等。
2吃飯時,禁止孩子打鬧
在吃飯的時候,禁止孩子胡亂打鬧,另外哭和笑,都有礙於孩子進食安全。比如,有的孩子在吃水果的時候,因為大笑,發生了嗆咳,嚴重時或引發窒息。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孩子意識不到,爸媽多囑咐下才好。
3 告訴孩子,吃飯要小心,學會自我急救
爸媽多囑咐孩子幾句,告訴孩子吃飯要小心一些,時間長了,孩子養成了一定的習慣,自然就會小心謹慎了。不會再在吃飯時,隨心去玩鬧,也不會再大口吃飯,急急忙忙地吃東西。
另外,幼兒園的小朋友,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救能力。平時告訴孩子一些急救措施,比如,緊急時刻大聲呼救,趕緊呼求老師,撥打醫院急救電話,或是自我急救。
如上述的石頭、剪刀、布,這個方法就不錯,小孩子差不多能記牢。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遵醫囑,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預防和救治。
希望這樣的悲劇,少一點發生吧!畢竟,小孩子被噎到喪命,實在太可惜。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