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語法,修辭,邏輯三個規律,是保證語言不出毛病的基本條件,語法使語言通順流暢;修辭使語言盡善盡美;邏輯使語言意義正確。一般說來,語法、邏輯是修辭的基礎。語言通不通,是能不能達到思想交流的問題。語言正確,才能談到語言優美。三者職責不同,卻是密切相聯的。而初學寫作者,往往不能統籌兼顧。顧了結構形式,不管意義內容,顧了生動形象,不管正確明白,使語言常常出現一些毛病。
語法上的毛病
詞類誤用。所謂詞類誤用,就是不了解一些詞的詞性,該用動詞卻用了名詞,該用形容詞,卻用了副詞等等。如:
①火車疾馳而來,他英雄地衝了上去。
②一張張的椅子被擦亮了。
③他見聞了英雄們的事跡。
④當年邁七十高齡的侯寶林同志和有關同志陪同下走進禮堂時,會場上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例①中將名詞「英雄」誤用為形容詞,可改為「勇敢」。例②中量詞用錯,可將「張」改為「把」。例③中將名詞「見聞」誤用為動詞,可改為「耳聞目睹」。例④中將連詞「和」誤用為介詞,可改為「在」。
句子成分殘缺。就是在一句話中,缺少必要的成分,或缺主語,或缺謂語,或缺附加語,或缺限制語,如:
①在掌聲中,被歡送著上了車。
②我們正在開展每人做一件好事。目前有的同學已經做了兩件事了。
例①中缺主語,加上「他」或姓名就行了。例②中缺賓語,應該是「開展……活動」
另外,也有相反的情況,句子成分多餘的。如「我們三點起了床,四點吃了飯,我們隨後踏上了田間小路」。多出一個主語「我們」來,可省略。還有多出謂語的,賓語的等等,使語言囉哩囉嗦。
句子成分搭配不當。包括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限制語、附加語與中心詞搭配不當。如:
①他的學習成績十分刻苦。
②王先生在有生之年,修飾了五部古籍。
例①中「成績」不能刻苦,是主謂搭配不當。刪去「成績」即可。例②中是動賓搭配不當,應該是「整理古籍」。
另外,還有句子成分顛三倒四的毛病。在複句中,不注意關聯詞語的照應等等。
出現上述語法錯誤,或是由於粗心,或是不懂語法。有不少同志認為學不學語法是無關緊要。因為好多人沒念過幾年書,沒有聽說過「語法」這個詞,照樣寫出了優秀的作品,古人不懂語法,也使文章流利暢達。其實,這種說法是很錯誤的。
沒學過語法的人,雖然也能寫出好文章,但孰不知他們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一年、幾年,甚至十幾年,靠刻意模仿,靠實踐探索,才獲得了遣詞造句的方法,往往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假如掌握了語法規律,就能儘快地掌握語言的結構方式,並能從理論上分析一些語法現象,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初學寫作者,應該懂得語法。
未完待續……
推廣全民閱讀新時代!這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
閱讀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關注起來,一起來讀書養性。
我們提倡閱讀純文學,拒絕玄幻言情、豪門總裁、穿越架空、仙俠奇緣、科幻網遊、都市異能、校園寵妃、職場娛樂、同人靈異等網絡爽文小說!
我們也拒絕聽書,聽書不利於思考,更容易被朗讀者、講解者帶動情緒。讀書的時候,喜歡哪一段,可以反覆咀嚼、品味。有感觸了,可以停下來慢慢思想,而聽書適合浮光掠影地了解。另外,漢字的博大精深與艱深晦澀,哪能聽得懂呢?
#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