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所有爆文規律,依然寫不出好文章?這個毛病不難治

2020-08-28 砍柴書院


今天看一個小夥伴的文字,感覺特別奇怪。明明字都是中國字,怎麼我總是讀著別彆扭扭的?

也能明白他的意思,也基本算是文從字順,選題也好,邏輯也清晰,但就是感覺擰巴,感覺跟一臺缺乏潤滑的機器一樣,看起來很完整,但一動起來就咔咔作響。

問題出在哪裡呢?我的診斷,這是典型的文字能力差,語感沒有訓練出來。

語感這個東西,玄之又玄。就好比我們高中的時候早上起來要大聲讀英語課文,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用,但是當你真正背熟了,你在做題的時候,理性還來不及做判斷,感性已經幫你選好了答案。仿佛不選這個詞,就不妥貼,不自然,不流暢。這說明你已經在反覆的記憶和誦讀中,形成了很強的語感。

我們學英語,跟學寫作的道理很像。學英語,首先得學語法,其實就是拆解英語單詞、句子、段落、文章的規律,並舉一反三,反覆誦讀。這跟我們拆解優質自媒體文的道理是一樣的,去拆解它的選題(邏輯、思路、大綱)、標題、內容(結構,金句,文字風格),等等。

而我們即使把語法背得再滾瓜爛熟,如果我們缺乏語感支撐,我們寫出來的雖然有骨架(框架),有主幹(主線),但是卻缺乏血肉,沒有靈魂。

只懂語法沒有語感,我們寫出來的東西就乾巴,就僵硬,這是理科生的通病。只有語感(靈感)沒有語法,我們寫出來的東西就是一堆沒有串線的珠子,四分五裂,不成整體,這是文科生的通病。

果然,今天寫這個稿子的小夥伴,不負我望,真的是一個貨真價實的理科生。

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講邏輯,講結構,他們幾乎都能秒懂,經常給我一些讓我覺得驚豔的好選題,但是最終我滿懷希望地等待他呈現出來的作品,卻讓我秒怒。

——即使明白了寫作的所有規律,你也不一定能寫出一篇好文章啊。

這個毛病該怎麼治呢?其實很簡單。就跟我們讀高中一樣,每天早上把一些你自己非常心儀的範文拿出來大聲朗誦,讀到滾瓜爛熟,在讀的過程中,去揣摩他的節奏、風格、遣詞造句,甚至細細體會它的氣息。

文科生是特別善於把自己的情緒、判斷、讚賞或者鄙視,巧妙地用細節、動作、表情呈現出來的。這樣的話,寫出來的人物才能有血有肉有靈魂。而這樣的語感,跟五星酒店裡的大師傅做菜一樣,很多時候都是憑著日積月累的經驗,很難去做量化。所以我們要提升語感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將一塊包在石中而尚未雕琢之玉,打磨成一塊華光四射的美玉。

要想達到神乎其神的境界,其實無非就是六個字,「無他,但手熟爾」。你現在還不行,只能說明你的練習還遠遠不夠,量變就到不了質變。這樣的訓練,全憑自己一顆誠心。

老天把我們生成各個樣子。有的人有靈氣,天然就知道如何打磨出一顆顆好珠子,但不知道怎麼串起來。有的人邏輯性強,深諳串珠子的道理,卻總是串起來一串石頭。知道自己的優勢,同時接納自己的不足,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反,才能不斷地去要求自己提升。

——這個時候再去讀一遍荀子的《勸學》,感覺真的是字字璣珠啊。古人誠不我欺也。


作者:李砍柴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學畢業了,還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
    不光是我,很多人大學畢業了,都寫不出一篇像樣的文章。其實,從小學一年級到大學畢業,一直在學寫文章。從一年級開始,我們識字、組詞、造句、作文,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學會寫作。學語法的目的是使所寫的句子沒有毛病。學修辭是想寫的文章有文採。學邏輯是為了文章思想有根有據,而不是亂七八糟。我們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課文,天天總結段落大意、總結主題思想。
  • 掌握好了這4點,不愁寫不出10W+的好文章
    吸引人的好文章,離不開標題、結構、文筆和修改,下面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重點闡述。一、如何寫出一見傾心的標題?標題好不好,直接決定了我們寫的內容有沒有人看、被多少人看。所以說,寫好一篇文章從寫好一個標題開始。
  • 還在為寫不出文章苦惱?掌握「框架式寫作」,你也可以日更4000
    如果你不是寫抒情式散文,文章是需要你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去寫的,永遠都不要帶著偏見去寫作,所以,我們必須搭建好結構框架,把靈感和素材規範起來。通常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列一份大綱,剛開始肯定寫不出來一份完善的大綱,不要著急,由粗到細,先列出一個大範圍的大綱來,往後有搜集到這個主題的素材再填寫進去。更細緻地來講,比如想把一個人寫得活靈活現,就先寫你們認識的途徑,這個人的聲音是怎樣的?穿著打扮是怎樣的?給你怎樣的感受?他做了什麼樣的事情讓你感到很震驚?他背後又付出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汗水?
  • 文章寫得好不好,動筆前就已經決定了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很少思考這個工具本身的原因,我們更多討論的是今天砍了多少柴,打了多少魚。就像我們無時無刻不呼吸,但我們卻極少注意到呼吸本身的存在。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導致記筆記的行為通常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人通常都只關注眼前利益,記筆記這件事跟寫文章不一樣,它並不會因為的你筆記寫的爛,立刻看到負面反饋(既不能看到閱讀量、評論轉發等數據,也不能收到老師教授的現場點評),正因為你沒有立刻收到負面反饋,也就沒有馬上尋找改進反饋的需求了。
  • 寫自媒體文章沒有靈感就只能放棄嗎?文章不怕寫不出,就怕沒靈感
    但是,有沒有發現,很多人一提起筆來就不知道要寫什麼。很多人也讀了很多書,卻依然憋不出幾個字來。創作他們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同樣是九年義務教育,別人怎麼那麼能寫?同樣是學了幾千個字的常用字,別人為什麼能把它們組合出那麼優美的文章?
  • 孩子寫不出作文?別擔心,掌握這7個技巧,滿分作文隨便寫
    文|無限知識匯圖|網絡配圖孩子寫不出作文怎麼辦? 我相信,只要一提到作文,很多孩子就犯病了,而且是孩子們的通病!很多孩子都不會寫作文,一到寫作文的時候就發愁,不知道如何下筆。而作為家長,也很苦惱,作文雖然看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寫起來,父母也不知道怎麼幫助孩子寫作文。其實,要寫好作文,並不是想像的那麼難。首先,我們要讓孩子練好寫句子的基本功。所以,在寫作的時候,我們就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 高考志願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掌握這三點你就拿到了鑰匙
    大家好,我是張老師。今天我要說的是,高考志願填報難嗎?說難不難,說不難它也難,但是你只要掌握三點,你就找到了填報高考志願的鑰匙,說明你有思路了我常常見到,有的同學不怕考試,就怕填報志願。他拿著厚厚的專業目錄,不知道該填報哪一個,所以就把填報志願的事情交給家長,家長也不會啊;然後就依靠老師,希望老師給他越俎代庖,可是往往老師也太忙,指導不具體,那怎麼辦?
  • 自媒體寫不出好文章怎麼辦?沒事,看這裡你就知道了!
    不會寫文章不要緊,慢慢的學,慢慢的掌握一些寫作的技巧,長的不行的話,就寫短的,這樣總有一個積累的過程。不是剛開始什麼技能都會掌握的,這樣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自媒體做起來也比較困難,剛開始也沒有什麼收益,主要是學習一些寫作類的技巧,把這些能夠達到展現的機會,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出來。
  • 最「懶」小學生走紅,寫試卷耍小聰明,老師卻挑不出一點兒毛病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引言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容易投機取巧,用自己的「小聰明」矇混過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孩子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那麼就將會使他們的成長受到不良的影響。
  • 最「懶」小學生走紅,寫試卷耍小聰明,老師卻挑不出一點兒毛病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引言很多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容易投機取巧
  • 寫不出好文章很慌?別怕!學會這一招,快速駕馭10個寫作「套路」
    一個很明顯的好處就是,當你情緒不佳、狀態不好、沒靈感的時候,你依然能夠靠著結構化寫作的強大習慣,來定期寫出一篇篇合格的文章。那怎麼理解「結構化寫作」這個概念呢?秋葉大叔在書裡給出了這樣的解釋:結構化寫作方法,可以理解為寫作的框架,也可以理解為是用一個框架幫我們完成一個落地寫作靈感的捷徑。
  • 有些女人「病」醫生治不了,只有男人治得了,尤其是第三種「病」
    圖片來自網絡現在很多男人覺得女人的心思實在是太難猜了,比如吃飯,問她喜歡吃什麼?她會說「隨便」,當男人隨便想吃什麼的時候,女人一臉的不情願,說什麼不舒服,不能吃辣的等等,是不是各位男同胞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但是在生活中女人的一些「病」看醫生沒有用,只有男人才能治好女人的病,我們一起來看看是那些病。
  • 學完這本寫作寶典,不愁寫不出內外兼美的好文章
    一、結構:文章的骨骼 開門見山,結論先行,「自上而下」寫作法我們寫的文章,如果讀者讀半天,還不知道文章要說什麼,那很容易讓人失去閱讀下去的興趣。邏輯主線是一篇文章的整體介紹,所以類似於引導句;亮點解讀是指文章的分論點,一般也是採用三個分論點進行講述,這跟前面說的三個主題的理念不謀而合。確定好了主題句和引導句,然後再展開來寫,一篇書評就差不多了。
  • 為什麼報了很多寫作課程,可還是寫不出一篇文章?
    我們寫作無外乎兩點:一是不知道寫些什麼?一是不知道怎麼寫?寫作難的問題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於不知道寫什麼?所謂的寫作靈感,其實就是我們平常素材積累不夠,不懂該從哪裡下手。比如今天我覺得自己很難寫一篇文章,我就問問自己為什麼寫不出來,把寫作目的,方法等寫出來它就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向外的提問,比如最近的《都挺好》很好,就問問自己為什麼這部劇那麼火呢?是演員演技好還是內容貼合實際,還是引起觀眾的共鳴。把這些分析好就是一篇文章。
  • 文章寫作:語法上的毛病
    掌握語法,修辭,邏輯三個規律,是保證語言不出毛病的基本條件,語法使語言通順流暢;修辭使語言盡善盡美;邏輯使語言意義正確。一般說來,語法、邏輯是修辭的基礎。語言通不通,是能不能達到思想交流的問題。語言正確,才能談到語言優美。三者職責不同,卻是密切相聯的。
  • 「超懶小學生」火了,寫作業盡耍小聰明,關鍵是老師也挑不出毛病
    前段時間有一位小學生的作業火了,這個作業寫得那是一個簡單明了,用「掃地」組了五個不同的句子,老是還挑不出毛病,只能給他畫對號不過在這個事件的背後,我也要反思為什麼現在小學生偷懶的現象這麼普遍呢?1、作業壓力過大現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老師留的作業也越來越多,孩子每天都要寫到很晚才能睡覺。
  • 「忠厚老實之人都難成大器」,曾國藩告訴你,這3個毛病得改
    「忠厚老實之人都難成大器」,曾國藩告訴你,這3個毛病得改縱觀歷史,我們能夠 發現那一些成功人士,極少有我們口中所說的忠厚老實的人,反倒是一些「不學無術」、擁有「小聰明」的人。晚清名臣曾國藩曾說:「忠厚老實者,難成大器。」為何有這樣的判定呢?曾國藩通過很多年的觀察,總結出老實人為何無法成大器便是因為他們擁有3個毛病,要是要想有一定的成就,就一定要改正。1、過於忠厚老實以曾國藩自身為例子,道光年間,曾國藩一直在想,為何自己做了這麼多,還無法升職。在思索時,他想起了漢高祖劉邦。
  • 科技論文寫作|想寫好SCI論文——不掌握這些高頻詞彙怎麼行?
    但很多做科研的人,做起實驗來是如魚得水,瀟灑自如,但是對於英文寫作是望而生畏,一直苦於入門難,寫成難,想寫好更難。不要緊,科研是一個講規矩的世界,不但做課題設計有套路規範,英語論文寫作也有一些基本的常識和構架在其中,其實把科研論文拆解來看,就會發現科研論文的格式很像是八股文,有很明顯的套路的痕跡,依然是遵循起承轉合的模式框架。
  • 文章寫不出來寫得慢?兩個小工具幫忙戰勝拖延症
    當熱情散去,就寫不下去了,文章總是處於半成品狀態,一篇稿子都出不來。這到底是為什麼?如果只用「拖延症」三個字來解釋,那我要背一輩子這個鍋了。我想找出那個讓我熱情消散的真正原因。回想一下,我的寫文章思路是:看到一本書,覺得這個也重要,那個也重要。於是,把所有發散的點,都記下來。為了分類,我會在一個文檔裡分堆放筆記。
  • 「最懶小學生」造句,耍小聰明卻讓老師挑不出毛病,無奈給了滿分
    想要第一時間獲取「科學的母嬰育兒知識和有趣的故事」,請您點擊右上角「關注」哦~文丨小敬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01「最懶小學生」造句火了,耍小聰明卻讓老師挑不出毛病小學一二年級,仿照例句中的加點字造句的題型很常見,不過有些小學生的想像力卻已經飛出了銀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