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寫不出文章苦惱?掌握「框架式寫作」,你也可以日更4000

2020-09-05 惜羽情感屋

最近看了土豆老師的一篇文章,她說好幾萬的「寫作愛好者」跑來諮詢她關於寫作的事,大多目的也是為了賺錢,見證了很多人從興致勃勃到默默退出。

分析原因,主要歸結於3點:基礎知識薄弱;方向不明確;沒有寫作計劃

很多寫作營的宣傳上都會標明「零基礎、無門檻」,所以評論區總有人在問:「我文筆不好,可以寫作嗎?」;「我小時候作文很爛,現在可以通過寫作賺錢嗎?」

早些時候我也對此有所顧慮,害怕文筆太爛丟人現眼,後來讀到秋葉大神所著的《寫作7堂課》,「新媒體寫作第一次如此系統的展現在我眼前,我才知道,其實我們一直以來都搞錯了重點,我們之所以「沒得寫、不會寫」,主要是因為沒有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心中沒有完善的知識框架樹。

《寫作7堂課》封面圖

《寫作7堂課》的作者秋葉老師是武漢工程大學副教授,從2002年到2007年在業餘時間習作,五年期間幾乎沒有賺到過稿費。新媒體時代的來臨,葉秋老師厚積薄發,逐漸成為新媒體寫作的標杆人物,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想要寫作變現的新手:

把寫作的價值看小了,過於功利化了,反而會因小失大。

《寫作7堂課》主要講了7種寫作必備技能: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復盤式寫作。本文我們就針對上述的「沒得寫,不會寫」著重講一講「框架式寫作」這堂課。

搭建框架:讓積累的素材各回各家

我們平時積累的素材也好,靈感也罷,都是一瞬間的事,然而那些被我們記住的東西,往往都是帶有個人情緒化的,就像彼得·梅爾在《重返普羅旺斯》中說過的那樣:

記憶是一位帶著有太多偏見和情緒的編輯,他常自作主張地留下他喜歡的東西。

如果你不是寫抒情式散文,文章是需要你站在客觀的角度上去寫的,永遠都不要帶著偏見去寫作,所以,我們必須搭建好結構框架,把靈感和素材規範起來。

那麼如何搭建屬於自己的結構框架呢?

1. 視網膜效應

簡單來說,就是你逛街買衣服,看中一款比較心儀衣服之後,再接著逛就會發現隨處都有同款的衣服。這不是什麼神奇的事,而是你往大腦裡放置了一個錨點,潛意識裡就會按照這個錨點搜索其它相應的事物,這就叫做「視網膜效應」

在寫作前給自己搭建一個框架,這個框架就是寫作的錨點。在這個知識領域有一個宏觀的認識,以框架為基礎發掘靈感和素材,要比憑空想像容易得多。

2. 空間軸和時間軸

我們平時寫大綱,做框架就是在給文章立一個空間軸,好比給空蕩蕩的房間歸置家具,而時間軸就是這些家具具體在什麼時間發揮什麼作用,把時間軸和空間軸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完整的框架,也就是具體時間-該幹什麼(按照大綱來)

這一點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在寫作方面有對生活更敏銳的感覺,邏輯思維也會得到很好地鍛鍊。

3. 結構框架的必要性

秋葉老師有個合伙人叫「鄰三月」,之前關注的更新頻率是2年3更,她的主要問題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搜集靈感和素材,更沒時間去寫作了。

我們的大腦喜歡有結構的記憶。

當我們腦海中有一個這個領域的宏觀框架,那麼隨時出現的靈感和素材就不會一閃而過了,他們會被大腦有目的性的記住,這是個科學道理。

秋葉老師規劃了一個寫作主題的框架出來,身邊親朋好友,工作單位發生的瑣事,人的一言一行再結合自己的觀點和體驗,都可以填補框架,從而寫出文章來。



這種輸入倒逼輸出的節奏,不僅可以提高寫作頻率,也是提高觀察力的表現,我們在生活中會更細心,更敏銳,別小看這種細緻入微的小事,或許在關鍵時刻能解決不少問題。

4. 究竟怎麼列框架?

通常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列一份大綱,剛開始肯定寫不出來一份完善的大綱,不要著急,由粗到細,先列出一個大範圍的大綱來,往後有搜集到這個主題的素材再填寫進去。

更細緻地來講,比如想把一個人寫得活靈活現,就先寫你們認識的途徑,這個人的聲音是怎樣的?穿著打扮是怎樣的?給你怎樣的感受?他做了什麼樣的事情讓你感到很震驚?他背後又付出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汗水?他做這件事情之後是什麼樣子的?

有了這份具體的框架,我們回憶和檢索的目的就更明確了,寫起來也就更輕鬆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寫一份詳盡的框架,就先找別人的來用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修修改改,總比你自己原地起步強。

5. 讓文章更有深度

文章看多了就知道,那些「牛人」「大咖」寫的文章都有一定的深度,剛開始寫作很難達到這種境界,而這種有深度的文章更需要結構化思維

他們之所以越來越成熟,正是因為有了很多個框架,框架可以深挖,框架和框架之間也可以聯繫起來,突破別人難以想到的更深層次,獨家探尋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的深度自然也就出來了。

所有的大問題都可以從學習簡單的框架開始,一步一步地完善。不要怕自己開始得晚,也不要怕自己開始的起點低。

因此,我們只要腳踏實地圍繞興趣愛好做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框架,一個個實施到寫作上,就可以儘早突破自我,達到變現的目的。


規範框架:讓寫作的方向合理化

很多人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都是滿腔熱血,覺得自己有這方面天賦,可以在寫作圈子裡分一杯羹,然而知曉變現沒那麼容易後,紛紛打了退堂鼓。

當你面臨煞費苦心好幾個小時寫出來的文章無人問津的時候,那悽慘的閱讀量你還會氣定神閒假裝視而不見嗎?絕對不可能做到。因為情緒本身就是一個很難控制的東西,憑著情緒化寫作很難堅持下去

1. 明確目標導向

惜羽剛開始邁入寫作圈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原來網上寫文還有那麼多種類型,在不確定自己要寫什麼的時候,以8500元的高價購買了終身的寫作課程,學習過程中才發現,這個輔導班是給地方雜誌投稿的,所講的「感悟文」也完全不是我想寫的類型,儘管前期是因為花了大價錢而學習,到往後也就慢慢放棄了……

現在想來,這個虧就吃在了沒有明確目標導向上。沒有確定好自己到底要寫什麼,從哪個方向上努力,沒有認真計算過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沒有客觀評價自己的實力和資源,盲目信賴寫作輔導班的宣傳。

如果定位不清晰,寫作過程中就很容易跟風,但如果跟的風湊巧不是自己的發展方向,投入產出越大,也許越浪費時間。

寫作的方向有很多種,比如打造個人IP,就是說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圖書、網課、線下分享等等全面開花,顯然,這個難度是最大的,對個人寫作質量和頻率要求都很高。在秋葉老師的《寫作7堂課》中,也是主要圍繞「打造個人IP」來講的,因為這個目標是最高的,在學習的過程中順便把以下的能力也都掌握了,比如投稿賺稿費、推廣文案、提升流量等等。



秋葉老師給「目標導向明確」提供了三種應用價值:

  • 明確方向:明確自己學習寫作的方向,配用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明確目標所希望達到的成果,這個方法可以幫助你克服拖延,從而達成結果。
  • 選對資料:具有判斷力,能夠在一對寫作書和輔導班中篩選最優。記得惜羽以前上學的時候,盲目跟風報了很多沒用的補習班,到頭來啥也沒學會,還花了不少冤枉錢。
  • 細化目標:要給自己一個有儀式感的承諾,比如:「我要在……方向,每周寫出……篇超過……個讀者願意點讚的文章。」為寫作目標做一個量化標準,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2. 構建「知識框架樹」

翻閱了一下秋葉老師的相關信息,我發現涉及的領域遠遠不止寫作這一塊兒,還有PPT、時間管理、高效學習、Excel數據處理等等。

一個人可以在如此多的領域成為其中高手,做到了可以寫書辦班的程度,實在令人敬佩。

秋葉老師也曾好奇過為什麼有人能在很短時間內弄清楚一個非專業領域,後來他在日本管理學大家研一的書中總結出了一套完善的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開啟全局視角,擁有大局觀。

一棵樹的樹幹可以生出許多條樹杈,樹杈又可以分出很多枝條來,把一個領域的內容掛在樹上,就構成了這個領域的「知識框架樹」,這棵樹也就是你的全局視角。

知識框架樹分為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每個領域基本都可以分為:入門、基礎、專業和實踐,這個稱之為空間維度,把你要學習的領域按照這四類劃分出來,逐一打破斟酌,學習起來會更有效。

時間維度相當於這個領域的等級,級別越來越高,學習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也就越多。

這就好比考職稱證,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這個就是時間維度,每上一層臺階,你就需要更大的力氣;每一級別之內又分為入門、基礎、專業和實踐,你需要掌握的東西就在於此。

由此可見,知識框架樹不管對寫作還是學習都受用,而且還有非常大的幫助:

  • 快速自學:一眼看出重點,方便學習記憶。
  • 素材累積:平時從期刊或者手機上看到的相關內容,可以隨時記錄在知識框架樹上,並快速找到相應位置。
  • 輸出歸類:我曾以為自己寫過的內容絕對不會忘,然而在我翻看歷史文章的時候竟恍惚自己還寫過這樣的文章!把已經寫過的文章整理在知識框架樹上,歸類梳理,方便下次利用。

結語:

框架式寫作就像一棟房子,給了素材和靈感一個穩定的居所,我們四處招募屬於這棟房子的人,居民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文章也就信手沾來了

《寫作7堂課》所介紹的7種寫作習慣不僅可以應用在寫作上,它介紹的7種思維方式也貫穿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讓人受益匪淺,掌握高效自律的思維方式,並加以實施,相信我們所收穫的不止是物質方面的獎賞,更是內在精神方面的充實。

相關焦點

  • 寫作新手快速入門的方法,不是悶頭寫,而是框架式寫作
    那麼,如何讓文章言之有物,如何讓靈感不枯竭,如何寫出優質的好文章?在《寫作7堂課》這本書中,秋葉老師提出了「框架式寫作」的概念,想要寫出好文章,你需要掌握寫作的底層邏輯,也就是框架式思維,在寫作前先搭起框架,才能寫地又快又好。
  • 框架式寫作,為個人品牌搭建更近一步
    ,問題所在就是不知道寫些什麼,我也不例外,寫作的時候靜不下心來,本來想好的東西容易被環境所打破。之所以容易打破寫不下去,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不知道寫什麼,腦子裡沒有框架,沒有素材。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理清自己的思緒,列好自己的寫作清單,找到可寫的素材。書中給出了一些寫作素材的方案,比如寫你每天在生活中觀察到的人和事。按照這個框架,可以把它分為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和你自己的體驗。
  • 用框架式思維學會寫作、打造個人品牌
    原因在於我們的大腦處理不了太多零碎而複雜的信息,而我們又沒有形成框架式思維去表達想法、統籌信息以及作出決定。而秋葉的《寫作七堂課》可以幫我們從寫作開始形成框架式思維。一到超市就可以在蔬菜區、水果區、零食區一件不落地買到。
  • 有情緒,沒心情,寫不出,三個寫作技巧讓你有情緒也能寫出好文章
    秋葉以自身和身邊人的案例向我們證實了即使沒有寫作天賦的普通人,也可以用以上7種方法學會寫作。要想在有情緒的時候也能寫出文章,需要掌握以下三個技巧:明確寫作目標——框架式寫作、高效利用每一點時間——碎片化寫作、創建寫作流程的「說明書」——清單式寫作。
  • 《寫作7堂課》:寫文章費時費力,那是你沒掌握碎片化寫作方法
    秋葉在《寫作7堂課》中介紹了7種寫作的方法:即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每種寫作方法通俗易懂,操作性強。今天我們主要學習的正是二胎職場寶媽利用業餘時間輸出更多文章的秘訣——碎片化寫作方法。
  • 給你一整天時間竟然寫不出1000字,原來是沒有掌握這些寫作方法
    為什麼一些網絡寫手本身並沒有特別好的語言基礎,仍然行文流暢,可以實現每日一更?我想這與培訓一樣,除了授課的專業乾貨之外,一定存在技術層面可以快速掌握的部分。今天,我讀到秋葉大叔的《秋葉特訓營 寫作7堂課》,這本書給我一種醍醐灌頂的明澈感,原來掌握7種寫作技法,普通人也可以實現快速入門。
  • 報了那麼多寫作課,為什麼還是寫不出10萬+?
    對於剛開始學寫作的人來說,日記體和語錄體是比較簡單的,寫寫身邊的人和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名人的經典語錄開始,進而讓自己的內容看起來更有說服度,也是很好的手段。框架式寫作說道框架式寫作,我認為最簡單的表述方式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
  • 秋葉寫作特訓營第二節——框架式寫作與結構化思維
    僅僅是100字都堅持不來,更別說1000字,5000字,那真的足以讓人發狂。這時候,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種方法能讓你輕鬆舒暢地完成日更,1周、1個月、1年。放在以前,我是不會信的,也正因為如此,我才自發學習秋葉寫作特訓。
  • 如何寫好一篇文章的框架|寫作
    在寫作中,你是否有遇到這樣的問題:思想像脫僵的野馬,想到哪兒寫到哪兒。一篇文章雖然很快就寫完,但不論自己怎麼讀,感覺總不對勁,讀者閱讀起來,也不知道你在表達什麼!這就是典型的邏輯混亂。長此下去,文章閱讀量下降,自己寫作水平也沒提升,到最後就徹底不寫了。
  • 筆鋒未動,框架先行!人人可複製的7個寫作方法,讓你越寫越會寫
    寫書評之前列的初步框架正式開始閱讀的時候,就可以把內容要點和想法分裝在不同的部分裡,隨著閱讀的深入修改框架內容,可以看到,我成稿的文章大體架構與框架類似,只是表述和具體內容略有不同。如果我不列框架,書中乾貨這麼多,我什麼都想記下來,素材和想法隨便羅列,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沒有重點,沒有層次。人的大腦喜歡結構化的記憶,有了框架後,我們就可以把靈感和合適的素材分門別類的放在這個框架裡面。
  • 新手如何快速學會寫作?掌握復盤式寫作,讓你的寫作能力快速進化
    如果你正在學習寫作,你可能會遇到這些問題:學了很多寫作技巧,聽老師講覺得頭頭是道,可當自己寫的時候,半天都敲不出幾行字;練習了一段時間,也寫了不少文章,但總覺得自己的寫作能力沒有什麼進步……很多技能的學習都是有方法的,寫作也一樣。掌握了寫作的方法,才能讓自己的寫作能力得到真正的進化。在秋葉大叔《寫作7堂課》這本書裡,提到了7種跟寫作相關的方式,分別是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和復盤式寫作。
  • 從素材、框架到風格,教你不一樣的寫作方法
    關於寫作這回事,大家小小的腦袋裡是否有很多疑問?為什麼別人可以快速地寫出一篇優質文章,而我卻得像擠牙膏一樣擠半天也寫不出一篇?為什麼我的文章一改再改還是無法通過?怎樣才能像大神一樣寫出優質文章呢?寫作小白怎麼提升寫作水平呢?······相信很多寫作小白都在為各種各樣的寫作問題苦惱著。
  • 寫不出好文章很慌?別怕!學會這一招,快速駕馭10個寫作「套路」
    那怎麼理解「結構化寫作」這個概念呢?秋葉大叔在書裡給出了這樣的解釋:結構化寫作方法,可以理解為寫作的框架,也可以理解為是用一個框架幫我們完成一個落地寫作靈感的捷徑。它和框架式寫作的區別在於,框架式寫作是快速搞定可以寫文的方向,而結構化寫作是給每個方向寫出好文章。
  • 寫作沒有素材?沒有靈感?聯機式寫作讓日更變成現實
    在寫作的過程中,不知你是否經常遇到這些問題:寫作時抱怨沒有素材,沒有靈感,經常寫著寫著就沒有東西可寫了。經常聽到大咖說「輸出倒逼輸入」,但是發現寫不出來就是寫不出來,怎麼逼都沒用啊?有的人寫作旁徵博引,難道他們真的能把這麼多東西背進腦海裡嗎?還是他們是建立了一座素材庫,需要時就拿出來用?
  • 寫作沒有素材?沒有靈感?聯機式寫作讓日更變成現實
    在寫作的過程中,不知你是否經常遇到這些問題:寫作時抱怨沒有素材,沒有靈感,經常寫著寫著就沒有東西可寫了。經常聽到大咖說「輸出倒逼輸入」,但是發現寫不出來就是寫不出來,怎麼逼都沒用啊?有的人寫作旁徵博引,難道他們真的能把這麼多東西背進腦海裡嗎?還是他們是建立了一座素材庫,需要時就拿出來用?
  • 誰說寫作沒有捷徑?7堂課教你打造寫作閉環,寫作煩惱一站式消除
    羅曼羅蘭曾說過一句話:寫作是一條認識自己,認識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歡寫,應該隨時動筆去寫。寫作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技能,同時也是你成年後為自己做的一項好投資,而不是一次抓風口賺快錢似的賭博。通過學習寫作,可以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思維習慣,還可以用寫作能力解決不同領域的難題。
  • 寫作越寫越痛苦,掌握這3種方法少走很多彎路
    前幾天看了《秋葉特訓營7堂課》一書,才看清了存在的問題在哪裡,寫作我最喜歡的事情,為什麼堅持下來反而痛苦?那些提起筆就犯難,想寫卻寫不出來的感覺,不單單是沒有積累足夠多的素材,還有寫著寫著偏離主題的迷茫。 「很多人寫不出來文章,最大的問題不是不想寫,而是拿起筆不知道寫什麼好」。《秋葉訓特訓營7堂課》正好彌補了我的不足,為我補上了重要的一課。
  • 《寫作7堂課》:寫文章沒有觀點素材?那是你不懂得聯機思維
    你有沒有在寫文章的時候出現過下面這些情況? 明明想得很好,卻還是無從下筆,每次看到新的新聞,卻找不到合適的觀點去定選題。寫出來的文章內容乾巴巴的,沒有什麼活性,也沒有讓人讀下去的欲望。寫文章萬事俱備,卻找不到適合的素材,或者是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尋找素材方面。
  • 寫好一篇科研論文,需掌握寫作的選題、框架和順序
    1、論文的基本框架很多人在寫作之初要寫一個大綱,這是一個好的習慣,能夠保證文章結構的基本合理。文章結構就是文章內容的布局安排,一般都要突出一個主題,即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最好只有一個,在該思想的指導下,來安排論文的所有內容。這種做法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忘初心,來確定文章闡述的基本結構框架。
  • 怎麼寫好一篇乾貨文?學會五行寫作框架法立馬就能上手!
    從今年9月份帶寫作班學員開始,發現擺在很多寫作新手面前的一大難題,就是不知道如何列文章框架。今天詳細介紹下五行寫作框架法,學完直接就能用。所謂五行寫作框架,就是通過金、木、水、火、土的定位,來定整篇文章的基調,話不多說,咱直接來學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