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兩代的藩屬地,日本琉球首裡城

2020-12-20 愛玩愛旅行

初次來到衝繩,當然要做個稱職的遊客見證琉球王國興衰、最具歷史代表的首裡城自然不會放過。首裡城,位於衝繩縣那霸市東郊的一座琉球式城堡。15世紀至19世紀時,是琉球國都城及王宮所在地。首裡城在三山時期(山南、中山、山北)是中山王國的首都,在1426年首裡按司尚巴志通一三山建立琉球王國後,就直接以首裡城為王城。曾受明清兩朝冊封,屬於明清的藩屬。第二尚氏王朝亦以此為都城並加以擴建。此後450餘年間,首裡城一直都是琉球王國的都城所在,也是琉球王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貿易的中心。首裡城在二次大戰期間在美軍的攻擊下化為灰燼,在1992年重建完成。

這是大家來首裡城必拍景點,進到人家大門口總要來招照片留念,聽說這道門還是日幣2000元的圖案,不過我這次沒拿到2000員也無從查證,守禮之邦就是琉球是禮儀之邦的意思,也代表著琉球王國的文化精神。

一樣是首裡城正門,專門給國王等高級官員及外國使節使用,取名與歡迎中國皇帝的使者冊封使的意思。

進門就看到一整個城郭的輪廓,看過萬裡長城,感覺有些許類似,依著地勢高築城牆,建立起一座堅固的碉堡。

這裡可以遠眺首裡城及那霸市區,在以前都是平樓矮房的年代,這裡的確是具備十分良好的地利位置呢,

奉神門過了這個門就是收費的區域,也就是首裡城的正殿。在進入奉神門前另一冊其實也是首裡城的區域,一樣有地方可以逛。

正殿的氣勢真的十分磅礡,不愧是皇室建築,氣派程度就是不一樣,正殿面對的廣場就是御庭,是進行典禮儀式的場所,參觀方向是從北側開始,裡頭是無法拍照的。

離開首裡城後別忘了繞道旁邊有個水中祠堂-弁財天堂搭一座天女橋連接來往,聽說這裡原本是為了放置朝鮮王國所贈的經書而設置。

總得來說,來到衝繩旅遊,這個景點飛去不可噢。

相關焦點

  • 專家:衝繩首裡城是琉球文化的象徵 中國元素非常多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靜波對此表示非常痛心,他曾踏訪首裡城遺蹟,還拍下了不少照片。首裡城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徐靜波看來,首裡城與其說是日本文化的象徵,還不如說是琉球文化的象徵。「琉球群島相對而言,是較晚進入農耕文明時代的。
  • 復旦徐靜波:衝繩首裡城是琉球文化的象徵,中國元素非常多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靜波對此表示非常痛心,他曾踏訪首裡城遺蹟,還拍下了不少照片。首裡城與中國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徐靜波看來,首裡城與其說是日本文化的象徵,還不如說是琉球文化的象徵。「琉球群島相對而言,是較晚進入農耕文明時代的。
  • 從衝繩首裡城宮殿建築,看古代琉球王國接受明清冊封的歷史
    10月31日日本衝繩縣的世界文化遺產首裡城被大火焚毀,其中主要宮殿三大殿化為灰燼。首裡城曾是琉球王國的王宮,建於明朝,曾是明清時期琉球第一和第二尚氏王朝的中心,見證了歷代琉球中山國王接受中國冊封使冊封的場所,首裡城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 曾是我國藩屬,日本是如何吞併琉球的?
    中國元素、美國元素和日本元素在這裡都可以見到,而衝繩最著名的旅遊景點——首裡城,更是滿滿的漢風,尚清王時代建造的守禮門,門上更是掛著寫有「守禮之邦」的排匾。這一切都昭示著,衝繩曾經屬於中國,並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那麼這塊放在如今戰略地位極其顯赫的海外列島、通往太平洋的門戶(因為宮古水道的存在),是如何從中國失去,並一步一步被日本奪走設縣的呢?
  • 衝繩血淚:一個原名「琉球」的中國藩屬國
    首裡城正殿 圖源 | 維基百科時間來到永樂年間,中國賜琉球王姓為尚氏,史稱「第一尚氏王朝」。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16世紀,日本倭寇侵擾中國海域,使得日本幕府與大明朝交惡,隨著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琉球不得不在明朝和日本兩個雞蛋之間跳舞。很快,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令琉球朝貢,琉球不從。之後大明出手,豐臣秀吉不敵明朝聯軍。但琉球高傲的態度,在日本幕府的心中栽下了仇恨的種子。
  • 琉球王國想獨立,說:我們與中國有500年藩屬關係,日本直接強佔
    中國從西漢時期就開始出現藩屬國。區別於西方對藩屬國予於主權獨立上的支持,實際上卻對其經濟等方面制約進行的半殖民化統治。然中國卻對藩屬國管理方略上都是採取懷柔政策,極少幹預藩屬國的國事,藩屬國擁有在自己國事上擁有絕對支配權,甚至有時中國在軍事上無償給予藩屬國提供保護。就像領國朝鮮以往多次受日本侵略時,朝鮮每次的求救,中國都是無償派兵支援。
  • 旅遊景點:日本的首裡城公園,琉球王國的首裡城及相關遺產群
    在日本首裡城公園作為日本衝繩的觀光地而廣為人知。是琉球王國的歷史和文化的象徵場所。日本,中國,東南亞的交易中誕生的獨特的建築樣式「琉球王國的首裡城及相關遺產群」中的兩個,首裡城遺址和園比屋御嶽石門是世界遺產被列入了。之後,日本本地就不用說了,外國遊客也越來越受歡迎。
  • 琉球是中國的傳統藩屬國,為何會落入日本人的手中
    文/寂寞的紅酒琉球群島,位於太平洋西部,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像一串珍珠撒在太平洋上。歷史上,琉球是個獨立的王國,是中國傳統的藩屬國。琉球和中國貿易往來密切,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素有「小中華」之稱。
  • 世界文化遺產衝繩首裡城燒毀,去哪了解琉球國前世今生
    衝繩擁有「日本十大最美海灘之一」的美名,位於日本九州島和中國臺灣省之間,屬於日本地域中的九州地方。其以琉球群島為中心,由宮古諸島、八重山諸島等島嶼組成,眾多小的島嶼沿中國大陸圍成一個弧線。衝繩歷史悠久,12世紀,琉球群島即出現南山、中山、北山三國,分別在琉球群島的南部、中部和北部;其本名就叫琉球,並有「琉球語」,明清時代,一直是中國的屬國。
  • 日本第三大民族,古代曾是中國藩屬,過去在日本以長壽著稱
    日本第三大民族,古代曾是中國藩屬,過去在日本以長壽著稱提到我們鄰國日本的民族,很多人都能下意識地說出是大和民族,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是一個民族構成比較單一的國家,大和民族在他們的人口中佔比達到了98%之多。
  • 探秘古琉球王國,漫步首裡城遺址
    今天首先參觀的是琉球世界文化王國。這是一個主題公園,用來介紹宣傳琉球土著文化。公園內還有一些景點,供遊人觀賞。公園裡有很多土特產的工坊,這一點到是同國內的景點有幾分相似。我們隨著導遊引領的路線,選擇性的參觀了幾處。
  • 視頻|大火吞沒日本衝繩首裡城,琉球「故宮」付之一炬
    視頻|大火吞沒日本衝繩首裡城,琉球「故宮」付之一炬 2019-10-31 0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古琉球王國都城,"首裡城"遺址所在地——日本衝繩縣那霸
    那霸位於衝繩本島的南部,是古琉球王國都城——『』首裡城『』遺址所在地。是衝繩的政治、經濟、交通中心,面積38平方公裡,人口約75萬。在我國的臺灣與日本的九州島之間,有一串像珍珠一樣的島嶼,那就是琉球群島。
  • 琉球人民的象徵首裡城慘遭大火,為何首裡在東亞諸都城如此特殊?
    琉球雖從事海運賺錢,但國小民少,加之傳統社會下,海運不如近代發達,所以財富仍不免捉襟見肘,因此首都就不同於中國的京師。明朝京師為外城、內城、皇城,皇帝居住於皇城,而百姓可居住在北京城內。首裡則不同,首裡城僅為王城之用,類似於西方領主城堡,或者說琉球的首裡城就是中國的紫禁城,首裡城內是無百姓居住的。
  • 琉球群島本是中國藩屬國,為何如今卻成日本領土一部分?
    琉球群島在歷史當中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兩者之間的貿易往來非常的頻繁,這就使得琉球群島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不過在近代的歷史當中,琉球群島便被日本所佔據,要知道琉球一直都算作中國的附屬國,那麼它是如何被日本人所佔據的呢?
  • 日本託管的琉球群島,原本屬於中國藩屬國,至今主權還未定
    到1945年為止,日本的領土除本土之外,還有琉球群島、臺灣、朝鮮半島、庫頁島南部、千葉群島和南洋廳。按照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規定的處置原則,日本的主權受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以及由五個國家組成的其他小島的限制。在這裡只留下一個空間,五個人決定在別的小島內指什麼?除琉球群島外,其他島嶼都有歸屬,如南臺灣屬於中國庫頁島,南歸蘇聯,朝鮮半島獨立建國,唯獨琉球群島地位更為尷尬。
  • 首裡城被燒毀,衝繩真的變日本孤兒了
    「那可是首裡城啊,我們數百年的歷史啊。」 「睡覺時,好像聽見了『轟』一下的爆炸聲。」 伴著紅色的火光,有衝繩周邊的居民簌簌地流下了眼淚。 一位82歲,經歷過二戰的日本老婦,雙手掩面,不停啜泣,「不不不.......」
  • 琉球亡國後,末代國王移居東京改說日語,衝繩處處有中國痕跡
    這個消逝在歷史煙塵,掩於史冊的國家就是——琉球王國。 歷史上,琉球和朝鮮、越南一樣是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也都是中國的屬國,向中國朝拜進貢。只是後來被日本吞併,劃入日本行政版圖,而"琉球"這個國家,終不復存在,湮沒史海。
  • 臺灣東北方的這個國家,原來為中國的藩屬國,現被日本竊佔
    在中國東海,臺灣島的東北,有這麼一個群島,明清時一直是中國的藩屬國,但在十九世紀末被日本強行吞併,成為日本最南面的一個縣,她就是衝繩。其實在歷史上,她還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琉球。在古漢語中,「石之有光者」謂之「琉」,「美玉」謂之「球」。琉球群島,正好似一串撒落在西太平洋上的美玉。
  • 琉球王國時期中國瓷器的發現與研究述論
    15世紀初,中山國第一尚氏統一琉球,琉球王國建立,1427年首裡城修建完成,都城從原中山國的浦添城遷至新都首裡城。  琉球王國與中國的藩屬關係始於1372年,在前後約500年的時間中,藩屬過程隨著王國政治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琉球向中國的進貢次數與限定也隨著不同時期的政治因素發生變化,但琉球始終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的政治和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