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來源 :公眾號 知識收發室
在靠近我國福建、臺灣的東部,太平洋的西部,有著一系列島嶼群,名為琉球群島。
現在的日本「衝繩」,在古代有過獨立建國的歷史——琉球國,曾是我大明與大清帝國的藩屬國。
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讓其自古就成為東南亞國家的貿易中轉樞紐。
也正是因為它的位置,讓其成為日本大肆擴張的「磨刀石」。
衝繩原名「琉球」14世紀初,在如今的衝繩島上,出現了三個王國,分別叫做南山、中山、北山。
儘管琉球群島僅有4644.75平方公裡,比我國廣東佛山市稍微大一些,但三大王國之間有著細緻的邊界、城市劃分。
在琉球人心中的三王時代,主要勢力都集中在衝繩本島以及臨近的小島。直到1372年。
1372年,朱元璋派出使者楊載,向琉球三大王國發出詔書,中山國、北山、南山接連臣服明朝,向明朝朝貢,成為大明帝國的藩屬國。
同時,明朝一直保持「宣德化而柔遠人」的思想,盡力幫助朝貢國解決困難。1392年,朱元璋派遣福建三十六姓(明朝遷居琉球的福建人)中非常善於造船的工匠,幫助琉球實現大型船隻的鑄造。
可以說,明朝與琉球有著極其友好的交流。
說到明朝,不得不提起當時的中華朝貢體系。
自公元3世紀開始,直到19世紀末,維持在東亞、東南亞的一種特殊國際關係。
簡單來說,是以中華地區帝國為核心,向外逐步擴散的網狀政治秩序體系。
中華帝國以天朝上國自居,利用冊封以及儒家思想,層層向外拓展。
唐朝開始,朝貢逐步轉化為朝貢貿易體系,實施「禮尚往來」的原則:
琉球等國將本國物品以朝貢名義運送到明朝獻給中華天子,天子則以萬國來朝之名給予該國所需。
每個國家、每個地區總會出現傳奇人物,琉球也不例外。
1406年,一位名叫巴志的按司推翻了前任中山王的統治,自立為王。之後,他花費23年的時間先後吞併了北山與南山,使得琉球成為了一個統一的王國,將首裡城定為王城。
時間來到永樂年間,中國賜琉球王姓為尚氏,史稱「第一尚氏王朝」。
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
琉球的盛與衰明朝成化五年(1469年),琉球王國發生內亂,尚圓被推舉為王,1472年,大明按照慣例冊封其為琉球王。
此後,琉球的黃金時代到來。
在第二尚氏王朝統治期間,琉球的貿易發展迅速,並且逐漸向外擴張。
在1500年-1537年,37年的時間裡,琉球國終於將勢力擴張到整個琉球列島,確定了北起喜界島、奄美大島,南至宮古、八重山群島的疆界,即琉球史書中所稱「三省並三十六島」。
尚真王在位期間,確立了許多制度,如官員品秩、朝儀制度、神官制度、賦稅制度;增強了王國的行政效率,擴建了首裡城,將琉球的政治、經濟、文化領入巔峰。
然而,小國總是需要看大國的臉色過日子。
16世紀,日本倭寇侵擾中國海域,使得日本幕府與大明朝交惡,隨著豐臣秀吉統一日本,琉球不得不在明朝和日本兩個雞蛋之間跳舞。
很快,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令琉球朝貢,琉球不從。之後大明出手,豐臣秀吉不敵明朝聯軍。但琉球高傲的態度,在日本幕府的心中栽下了仇恨的種子。
終於,琉球國的左右逢源激怒了日本幕府。
在得到德川家康的允許後,明朝萬曆37年(公元1609年),薩摩藩藩主島津家久。率兵三千人、船一百餘只、鐵炮六百挺,自九州山川港出發入侵琉球。
不久琉球即戰敗,首裡城被包圍,尚寧王被迫投降,同王子、官員等一百餘人被薩摩軍押送到鹿兒島。
1611年,琉球國王被迫與薩摩藩籤訂條約,承認薩摩藩對琉球的控制權。
日本薩摩藩入侵的理由有三:
① 琉球多次「出言不遜」,幕府曾多次遣返的琉球迷途船隻,但琉球以為倚靠大明帝國,而拒不謝恩;
② 琉球攻擊日本與大明帝國的貿易船隻,影響幕府與中國的貿易;
③ 琉球拒不支付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軍費,實際是薩摩藩墊付,而琉球拒不奉還。
此後,琉球成為了名副其實的「二五仔」。
一邊請求中華天子的冊封,一邊對日本幕府稱臣。
1654年,琉球王遣使臣到清朝請求冊封。清順治帝封尚質王為琉球王,琉球國只是表面上成為清王朝的藩屬,但實際上對薩摩藩稱臣。琉球與清朝官方繼續朝貢貿易,卻被實際宗主薩摩藩剝削一次。
近代以來,日本明治維新,天皇政府推行「廢藩置縣」,強行將琉球進行」處分「,意圖把琉球分成兩部分:北部歸日本所有,改名」衝繩「;南部為清朝所有,並硬逼大清承認。
這種條件,問都沒問過琉球,琉球王當然不答應。因此,他曾派使者向大清求援助。
中日就琉球問題開始談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島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島為日本領土,衝繩本島及其附近島嶼作為一個獨立的琉球王國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
日本方面建議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衝繩本島及其北方島嶼作為是日本的領土,而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
由於清廷部分大臣的堅持和琉球人的請求,清廷最終未與日本籤訂此條約,即未承認日本擁有琉球的主權。
琉球問題一直擱置,直到中日甲午戰爭。
之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馬關條約》被迫割讓臺灣、澎湖,並失去對琉球的發言權。
這一次,琉球真正意義上的覆滅了。
從琉球開始,日本一路徵戰,軍國主義的野心日益膨脹。
一戰、二戰,琉球成為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重要補給點。
1945年,日本戰敗。戰後,琉球交由聯合國託管,實則為美國管轄。
舊金山和約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所產生的國際問題。
其第二條聲明:日本承認朝鮮獨立、放棄臺灣、澎湖、千島群島、庫頁島南部、南沙群島、西沙群島等地之主權。
在第三條中,日本同意美國對於琉球群島等島嶼交付聯合國託管。
這些規定造成後來南千島群島、以及臺灣法律歸屬的主權爭議。
經歷了27年的美利堅式統治,1972年美國放棄了琉球的治理權,並移交日本。但島上的美軍基地則一直留存,直至今日。
美軍基地彷佛是土地中的蚯蚓,永遠蠕動著。
衝繩縣雖然面積只佔日本總面積的0.6%,卻集中了74%的駐日美軍基地。衝繩全縣有33處美軍基地,佔全縣面積的10%,在衝繩本島這一比例更達18%。
特別是在1995年,衝繩發生美軍強姦12歲少女事件,引發日本輿論譁然一片。
要求美軍撤出衝繩的聲音達到高潮,抗議歸抗議,美軍基地至今依舊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像橫在衝繩人頭頂的一把刀,隨時會落下。
時至今日,衝繩的未來到底在哪?
你覺得呢?歡迎評論區討論!
圖文來源:知識收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