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中美建交後通過《臺灣關係法》 充分體現美國算計

2020-12-13 手機鳳凰網

近日,中方接連對美國發起制裁,從對美在華媒體機構,到美方涉疆官員,到周二,外交部宣布了對美的新一輪制裁。與此前「對等反制」不同的是,這次是中方先聲奪人的主動制裁。

中方制裁美國軍火商

事情起源於7月9日,美國國防部國防安全合作局發表聲明稱,美國務院已批准向臺提供「愛國者-3」飛彈重新認證,總價值6.2億美元,主要承包商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

在周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此事,趙立堅回應說,中方堅決反對美售臺武器,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繫,以免對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造成進一步損害。「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對此次軍售案的主要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實施制裁。」

美國為何挑在這個時間點對臺軍售?美國一系列對臺軍售有何政治考量?美方此舉是否有法理依據?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採訪到中國社科院臺灣問題專家和法學專家,進行深度解讀。

蔡當局甘當「馬仔」

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梳理發現,這是川普上臺後第七次對臺軍售,也是今年第二次。上次是5月19日,公布批准售臺18枚重型魚雷,金額為1.8億美元。而5月20日正是蔡英文連任的日子。在去年,蔡英文過境美國前後的7、8月,美國接連批准高達22.24億美元和80億美元的對臺軍售案。一次次對臺軍售背後的政治意味不言而喻。

「這是繼續對蔡當局近階段堅定地衝在『倚美反中』最前線進行『獎賞』。」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匡宇向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分析,過去半年來,在新冠肺炎疫情、香港事態和中美貿易摩擦等諸多重大議題上,蔡當局是川普政府唯一的鐵桿附庸,特別是全球抗疫進入下半場,美國宣布退出WHO,香港國安法落地,兩岸關係和港臺關係也更趨複雜交織。而在當下,美國正加大對華經濟制裁和科技封鎖。

蔡當局不但在政治上任美方予取予求,還竭力推動臺積電等撤離大陸、赴美設廠,並欲舉臺島之力配合美國發展5G等高新產業,全方位配合美國戰略和利益需求。川普政府因此也樂於對蔡當局這個亦步亦趨的「馬仔」一定的正向回饋,消減其作為棋子的焦慮感,刺激其更進一步貼靠美國。

「臺灣真是美國的提款機」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較去年共超過100億美元的軍售,今年兩筆加起來不到10億美元的項目,從資金上看來並不算大。但有分析人士認為,這體現了美國對臺軍售的化整為零、「常態化」趨勢。

島內軍事專家梅復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美自2007年起先後分3批宣布對臺出售愛三(2007年出售3套愛二系統性能提升,2008年出售4套愛三系統與330枚愛三飛彈,2010年出售3套愛三系統與114枚愛三飛彈)。

這次軍售案是針對臺灣現有愛國者三飛彈及防禦系統進行檢修與重新認證,確保30年壽期堪用,涵蓋歷年採購的愛三飛彈(公告總數量444枚)及地面系統(雷達、射控等)。

島內民眾直接點破,「重新認證就是過期貨重貼有效日期的意思,花錢買過期狗糧。」,「過期品重新認證就花這麼多錢,臺灣真是美國的提款機。」劉匡宇將美國背後打的「算盤」概括為:細水長流,鈍刀割肉,使美國利益最大化。

劉匡宇介紹說,從美臺預備性溝通,臺方提出發價書需求函(LOR for LOA)正式求購,再到美國各級部門審核批准生效,一次美國對臺軍售的完成需要一個為期不短的周期。但是美方可以根據自己的政治需要來選擇公布該軍售的時間點,以獲得最大的政治效益。

首先,川普政府最重視的是自己的政治利益和美國的國家利益。美國大選進入關鍵階段,川普作為美國軍工利益複合體的首席代理人,不惜一年內兩次向臺灣出售武器來討好軍火商。美國對臺軍售有著高昂的政治溢價,雖然臺灣無力負擔巨額訂單,但美國化整為零的銷售策略可以保證軍火商有持續的高額利潤,同時又作為對話整體博弈的組合拳之一打出。

其次,深化美臺之間的戰略協同、政治互信與軍事合作。2020年以來,美國全球戰略力量部署持續向西太平洋方向調整傾斜,持續大力渲染兩岸戰爭氛圍,美軍機軍艦頻繁出入南海臺海襲擾窺伺我邊境領海,甚至有飛越臺島舉動,得到臺方配合。

可以看出,美國對臺灣的戰略地位有著新的想像,不久前,蔡當局應美方要求恢復了駐美關島代表處,本星期內臺軍「漢光演習」又粉墨登場,這一系列事件顯示,美方有意通過戰略綁定,軍售商售、聯合演訓以及秘密合作等方式,讓臺灣在美國太平洋戰區戰略鏈條上發揮更大作用。

據臺媒報導,「漢光演習」於13日開始,愛國者飛彈連已於當晚進駐木柵欄動物園前河濱停車場,為模擬大陸飛彈攻擊蔡英文辦公室,進行攔截操演做好準備。

目前,愛國者飛彈分散部署臺灣本島。「愛國者-3」飛彈最大攔截距離是70公裡,攔截高度超過24公裡,雷達搜索距離有100公裡,並可追蹤100個目標。除了具有防空功能外,「愛國者-3」也兼具反彈道飛彈功能。反彈道飛彈的攔截距離為35公裡,攔截高度為20公裡。此外,還具有全天候作戰及自動部署能力。

美國對臺軍售本質上是一個政治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美國沒有和臺灣建立正式邦交,但是美方稱依照其《臺灣關係法》對臺軍售,令臺灣得以自我保護。

「美國對臺軍售本質上是一個政治問題。一是跟中美關係的狀態有關,一是跟國際格局有關。中美建交三個月後,就通過《臺灣關係法》,充分體現美國的政治算計。」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支振鋒向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介紹。

支振鋒指出,既然美國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就不應該向臺灣出售武器。美國用國內法的形式來規範涉及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的問題,本身就是不符合國際法基本精神和原則。「所謂的《臺灣關係法》,就是利用臺灣作為棋子,利用對臺軍售作為工具,來尋求遏制中國,謀求美國的政治利益。」

劉匡宇分析稱,此次美國對臺軍售,並不會從結構上改變兩岸之間既有的軍力不對稱,而大陸真要「武統」必然是海陸空全方位多手段的應用,臺灣有限的愛國者飛彈並不足以扭轉戰局。但此次軍售的政治意涵和軍事效應並不止於此,而是美國長期強化臺灣反導和情搜能力,構建東亞的「美日韓臺小北約」戰略構想的一部分。

「我們觀察這一軍售的出發點不僅是臺方狹隘視角和利益,更多是美國自身的戰略需求。美方越深化與臺灣的軍事關係,臺灣就越不安全。所謂的『對臺軍售常態化』即便運作下去,也並不是『臺獨』可以仰賴的靠山,而是美國加緊綁定和操控臺灣這枚戰略棋子,不斷將自身意志施加給臺灣人民,破壞兩岸和平。」劉匡宇指出。

軍火商的利益

這次被中方制裁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國防工業承包商,該公司主要產品為航空航天製造、 軍用運輸機、戰鬥機、偵察機、火箭與飛彈、衛星。去年,《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任何來自中國的制裁都不會影響美國防務合同商的武器生意,因為美國企業幾十年前就已經禁止對華銷售武器,但來自中國的制裁將影響這些企業在中國的非軍事產品銷售。

洛克希德·馬丁雖沒有直接的對華軍售業務,但它在中國也有商業利益。據《觀察者網》此前報導,洛克希德·馬丁旗下的西科斯基飛機公司,在華成立上海西科斯基合資公司,主要業務涉及民用直升機的進口與零部件的生產。2013年,其在中國南部沿海建造10兆瓦特小型熱能轉換站,主要目的是為其客戶中國華彬集團在中國南部的大型度假村供電。2014年,洛克希德·馬丁與中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籤訂合約,聯合開發與新一代核反應堆相關的系統。

軍事專家陳曦告訴深圳衛視&直新聞記者,對於洛克希德•馬丁這樣的公司,具體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制裁:一種就是制裁它的業務夥伴,或者是它跟其它國家間接的民用業務。另一種就是看它的股權結構,直接制裁那些背後持股的財團。

相關焦點

  • 反對《與臺灣關係法》鬥爭——中美建交後圍繞臺灣問題的第一場較量
    四十年前,中美建交伊始,正當剛剛步入正常化軌道的中美關係在各個領域展現積極發展的勢頭、中美兩國人民對雙方關係的美好前景充滿期待之際,美國國內親臺勢力卻在臺灣問題上挑起一場嚴重的政治鬥爭。1979年4月10日由美國國會通過的《與臺灣關係法》,經美國總統卡特籤署正式生效。
  • 國臺辦原副主任王在希:拜登上臺後的中美關係與臺灣問題
    在拜登就職第三天,美國務院正式發表聲明,表示美「將維持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與臺灣關係法」和對臺「六項保證」中提出的長期承諾,「繼續協助臺灣維持足夠的防衛能力」,稱美國「對臺灣的承諾堅如磐石」。我們主張的一中原則,集中體現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明確要求美國不得與臺灣當局有官方性質往來,不得售臺先進武器裝備,不得和臺灣軍方建立合作關係(即所謂的「協防臺灣」),不得支持臺灣加入國際官方組織。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把1979年國會通過的「與臺灣關係法」、裡根任總統期間提出的「六項承諾」和中美三個公報捆綁在一起,還強調國內法大於國際法。
  • 「臺灣安全法」將嚴重動搖中美建交基礎
    臺灣問題在川普眼中只是一張「臺灣牌」,不至於做到令中美之間硬碰硬的地步。一直以來,美國在處理臺灣問題上以「三報一法」為依託,「臺灣交往法」生效後變成了「三報兩法」,嚴重衝擊中美建交基礎。而接下來如果美國通過「臺灣安全法」,將給中美關係帶來更大衝擊。嚴峻表示,最近,美臺關係出現升溫的跡象。首先是美臺交往層級方面,「臺灣交往法」允許和鼓勵雙方高層交往,象徵意義明顯。
  • 對臺灣支持由暗向明 警惕美國製造「事實臺獨」傾向
    因此,在1972年尼克森訪華後,中美建交仍然久拖不決。卡特政府的國務卿萬斯甚至開「歷史倒車」,希望在與中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的同時,在臺灣保留一些政府人員,讓美臺官方關係繼續合法存在。在中國的堅決鬥爭下,美國最終才做出讓步,承諾與臺灣「斷交、廢約、撤軍」,並在1978年的建交公報中將美國與臺灣的關係定位為非官方關係。
  • 美國通過對臺軍售,臺灣地區應注意連帶效應
    美國政府多次公開表示,反對臺海任一方單邊改變兩岸現狀,既反對武力解決臺海爭端,也不支持臺灣獨立。然而,法律歸法律,國際政治的角力不全然按照規章而行,對臺軍售案仍往往受到中美雙邊關係良窳之影響。
  • 滬上美國問題專家把脈中美關係:借力民間交流推動「再出發」
    滬上美國問題專家把脈中美關係:借力民間交流推動「再出發」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18-11-03 10:46
  • 中美關係惡化,美國人想跟臺灣「建交」?蔡英文其實很焦慮
    過去10年,愈來愈多人認定,美國正走向衰弱,大陸強勁崛起。最極端的看法,端出18世紀拿破崙的話,「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比較保守的說法,認為中國將在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和美國爭奪影響力,中美競爭是21世紀的世界格局。
  • 美國通過2019年臺灣保證法:臺灣問題決不容任何外來幹涉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題:臺灣問題決不容任何外來幹涉——評美國會通過相關涉臺議案  新華社記者  美國聯邦眾議院7日通過所謂「2019年臺灣保證法」與「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臺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再次赤裸裸暴露美國利用臺灣問題牽制、遏制中國的陰暗圖謀。美方這一危險的政治操弄性質極其惡劣,將對臺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造成嚴重危害。
  • 美國參眾兩院通過「2019國防授權法」 支持強化臺灣軍力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參議院通過「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據臺灣《自由時報》2日報導,由於美眾議院已在7月26日通過兩院協商版本,支持強化臺灣軍力戰備等條文均獲保留,因此,只需等待美國總統川普籤字後即可成為法律。
  • 美國通過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外交部回應來了!
    延伸閱讀:川普正式籤署「臺北法案」日前經美國聯邦參眾兩院院會通過的「臺北法案」,今天由美國總統川普籤署後正式生效。臺媒報導稱,這也是繼「臺灣旅行法」後,美國再一個以「臺灣」為名的國內法。世界上已有180個國家同中國建交,美國早在40多年前就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同中國建交,現在卻阻撓其他主權國家同中國發展正常國家關係,這毫無道理,也是逆潮流而動。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也曾表示,美國有關涉臺議案公然阻撓其他國家同中國建交、助臺拓展所謂「國際空間」,毫無道理。我們堅決反對美方以任何形式幹涉中國內政、破壞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 港媒評「臺旅法」:美國送給臺灣的「毒蘋果」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繼美國聯邦眾議院及參議院分別於一月及二月間通過「臺灣旅行法案」,完成國會立法程序後,該法案由美國總統川普於16日正式籤署生效。對此,香港「中評社」3月19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從「美臺」關係來看,「臺旅法」是加分;從兩岸關係來看,「臺旅法」是大撞擊。
  • 中美建交40年系列短紀錄片舊金山首發
    紀錄片拍攝歷時6個月,行程9900多英裡,走訪4個州,跨越美國東西海岸及南部。採訪的10位被訪嘉賓,是40年中美關係中的見證者、親歷者、建設者,也是受益於40年中美建交的獲得者。 首映式當天人民網啟動「多城一書 共讀中國」活動,通過向當地圖書館贈送英文版、中英文版中國圖書,舉辦讀書會,一起閱讀中國,讀懂中國。
  • 美眾議院通過「2019年臺灣保證法」 根本給不了臺灣民眾什麼保證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馬曉葉、何婧):美國聯邦眾議院7日通過所謂「2019年臺灣保證法」與「重新確認美國對臺及對執行臺灣關係法承諾」決議案。對此,大陸涉臺問題專家9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是美方對於中國內政的粗暴幹涉,是美方對臺海問題導向的嚴重誤導,也是美方對臺灣島內臺獨勢力釋放的錯誤信號,嚴重傷害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感情,如美國執意在錯誤道路上走下去,中方絕不會坐視不理,必然作出有力回應。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
  • 臺灣是底線,美國敢「玩火」,中國大陸定當奉陪
    近期,美國在臺灣問題上動作頻頻,助推蔡英文政府在反中謀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中美關係因此又添新的複雜變數。4月28日,美國衛生部長公開表示,支持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WHA)。美國國務院國際組織事務局5月1日在推特上表態支持。
  • 美國救不了「臺獨」!蔡英文向美搖尾乞憐,解放軍警告可不是空話
    另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3月18日表示,臺灣未來將每周向美國提供10萬隻口罩。可以說,民進黨當局為了「臺獨」已經是不擇手段,不過,一旦臺海戰爭爆發,美國會「出兵保臺」嗎?就在最近,美國學者就此問題給出了答案。
  • 蔡英文期待與美國「建交」?袁鶴齡:不可能
    蔡英文也想趁著中美關係惡化的機會,趁虛而入,抱美國的「大腿」。臺灣在「外交」政策上選擇走親美路線,無非是想加強臺灣與美國的關係,從而獲得美國更大的「庇佑」。在中美兩國關係下滑的時間節點,臺灣企圖與美籤訂「FTA」,雖然美方部分政客認為這樣可以打中國一個措手不及。但其貿易代表表示,臺灣有著貿易保護主義,這樣做不會給美方帶來更大的利益,因此這個提議被否決。
  • 「美國如果讓駐軍重返臺灣地區,可能會導致中美斷交」
    對此,美國知名臺海問題專家卜睿哲就曾明確指出,若美國真的要「讓駐軍重返臺灣地區」,那麼中國大陸在感受到巨大壓力後,很有可能會直接與美國「斷交」。因為當年雙方建立外交關係的基本原則之一——美國從臺灣撤軍被破壞了。
  • 臺灣問題專家:美國打「臺灣牌」必遭有力回擊
    &nbsp&nbsp&nbsp&nbsp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何婧):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認為,「與臺灣交往法案」獲得籤署,對中美關係帶來極大的不安定因素,中國政府一定要在政治、軍事、經濟層面拿出各種反制措施來給美方強有力的回擊。
  • 中國官媒評美國「臺北法案」:無論如何算計 最終將是「竹籃打水一...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電 (王捷先)針對美國總統近日籤署所謂「2019年臺北法案」,中國官方媒體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個法案跟美國眾多涉臺法案一樣,嚴重違背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寫滿霸權思維、矛盾邏輯和政治欺詐,無論美國如何算計,最終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