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安全法」將嚴重動搖中美建交基礎

2020-12-11 人民日報海外網

臺灣問題在川普眼中只是一張「臺灣牌」,不至於做到令中美之間硬碰硬的地步。

嚴峻在金臺沙龍現場(海外網 楊皓銘 攝)

4月16日,由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第21期金臺沙龍活動舉行,本期主題為「中美關係再思考」。全國臺灣研究會副秘書長嚴峻在沙龍中針對近期美臺關係升溫這一話題發表主旨演講。

他指出,在臺灣問題上,中美關係不至於失控。一直以來,美國在處理臺灣問題上以「三報一法」為依託,「臺灣交往法」生效後變成了「三報兩法」,嚴重衝擊中美建交基礎。而接下來如果美國通過「臺灣安全法」,將給中美關係帶來更大衝擊。

嚴峻表示,最近,美臺關係出現升溫的跡象。首先是美臺交往層級方面,「臺灣交往法」允許和鼓勵雙方高層交往,象徵意義明顯。其次,「臺灣交往法」暗指臺灣是一個「國家(country)」。「臺灣交往法」中稱「美國內閣官員及其他高階官員訪問一個國家是美國同這個國家關係廣度與深度的標誌」 ,這裡儘管沒有直接稱臺灣為「國家」(country),但由於整部法案內容都是關於臺灣,再依其上下文,該法暗指臺灣是個「國家」(country)的意圖十分明顯,影響惡劣。第三,在軍事方面,近期,美國國務院批准了向臺灣地區出售潛艇技術所需的行銷許可證,潛艇已非防禦性裝備,其攻擊性很顯著,這助長了「臺獨」分裂勢力的氣焰。

美臺關係為何升溫?嚴峻認為,第一,這源於美國國會存在的「親臺反華」慣性與勢力;第二,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的認知,在美國國內趨於共識;第三,與川普的政治個性有關。他習慣於打組合拳,但人們也會質疑他是否有餘力處理這麼多問題。不過川普善於多邊談判,各方互為籌碼。可見,臺灣問題在川普眼中只是一張「臺灣牌」,他希望利用這張牌來迫使中國在其它問題上讓步。

總而言之,在嚴峻看來,臺灣問題不是中美之間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其急迫性不及經貿問題和朝鮮問題。而在臺灣問題上,中美關係也不至於失控。不過,嚴峻也提出了值得警惕的問題,如果接下來美國通過「臺灣安全法」,將給中美關係帶來重大衝擊,將嚴重動搖中美建交的基礎。(海外網吳正丹)

相關焦點

  • 反對《與臺灣關係法》鬥爭——中美建交後圍繞臺灣問題的第一場較量
    四十年前,中美建交伊始,正當剛剛步入正常化軌道的中美關係在各個領域展現積極發展的勢頭、中美兩國人民對雙方關係的美好前景充滿期待之際,美國國內親臺勢力卻在臺灣問題上挑起一場嚴重的政治鬥爭。1979年4月10日由美國國會通過的《與臺灣關係法》,經美國總統卡特籤署正式生效。
  • 中美關係惡化,美國人想跟臺灣「建交」?蔡英文其實很焦慮
    最極端的看法,端出18世紀拿破崙的話,「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比較保守的說法,認為中國將在西太平洋、南海、印度洋和美國爭奪影響力,中美競爭是21世紀的世界格局。中美競爭又是什麼格局呢?但最近幾個月,維持臺海安定的兩個格局出現裂縫,愈來愈多觀察家認為,中美關係已由「鬥而不破」進入「新冷戰」,甚至接近熱戰。美國對臺政策也出現質變,不再強調一法三公報的現狀,愈來愈多美國人主張和臺灣「建交」,美軍介入臺海防衛。美國越支持臺灣,大陸對臺灣就越緊縮,「一個中國政策」緊箍咒愈來愈緊,讓臺灣更不舒服。
  • 這是中美建交以來,美方訪問臺灣...
    2020-09-17 19:20:09來源:FX168 【美國副國務卿抵達臺灣這是中美建交以來,美方訪問臺灣的最高級別官員。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尼克森基金會主辦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音樂會
    新華社美國約巴林達1月13日電(記者黃恆)由美國理察·尼克森基金會主辦的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音樂會,13日晚在理察·尼克森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隆重舉行,中美各界350餘名嘉賓出席。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張平在致辭時回顧了中美建交40年來所走過的歷程。他強調:「歷史證明,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兩傷,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張平稱讚中美各界民眾在過去40年中為增進兩國關係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呼籲兩國人民繼續努力,為落實中美兩國領導人近期達成的重要共識採取積極行動。
  • 美國又灌臺灣「迷魂湯」
    來源:海外網美國會眾議院近日通過所謂「臺北法案」,據稱意在「強化臺美關係」,內容包括幫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及鞏固邦交」「增強臺美經貿關係」等,將在與參議院統一文本後送交美總統籤署。聞此消息,民進黨當局「感激涕零」之餘,竟再度妄言「臺美建交」。
  • 川普將中美關係置險境 學者:以善報善,以惡報惡
    多家外媒提到一個「前車之鑑」——美國前總統裡根當年曾邀請臺灣代表團參加就職典禮,上臺後卻未脫離一個中國政策,而如今中國的國家實力相比當年可謂天壤之別。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對待川普,我們完全可以以善報善,以惡報惡。」川普要到明年1月上臺,主政後他真會挑戰一中政策嗎?在分析人士看來,雖然川普以「不按常理出牌」著稱,但屆時中國絕不會由著他的性子來。
  • 「一中原則」動搖,須逼迫中共拿出統一臺灣的時間表
    1949年後的中共,事實上沒能「將革命進行到底」。無論解釋什麼原因造成,它未能跨海「解放臺灣」,原首都南京的中華民國政府敗退臺灣後,它事實堅持於中國版圖之部分臺灣。它是一個主權不完整的中國政府。但定都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同樣是一個主權不完整的中國政府。其性質區別,僅在事實統治中國版圖疆域的大小之分。因為你大,據此,你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但並不是中國疆域之上的唯一政府。
  • 社科院專家:中美建交後通過《臺灣關係法》 充分體現美國算計
    在周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及此事,趙立堅回應說,中方堅決反對美售臺武器,敦促美方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售臺武器和美臺軍事聯繫,以免對中美關係和臺海和平穩定造成進一步損害。「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方決定採取必要措施,對此次軍售案的主要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實施制裁。」
  • 中美建交40年系列短紀錄片舊金山首發
    採訪的10位被訪嘉賓,是40年中美關係中的見證者、親歷者、建設者,也是受益於40年中美建交的獲得者。 首映式當天人民網啟動「多城一書 共讀中國」活動,通過向當地圖書館贈送英文版、中英文版中國圖書,舉辦讀書會,一起閱讀中國,讀懂中國。
  • 美國高官突訪臺 蔡英文:臺灣走向世界決心不會動搖
    對此,蔡英文表示感謝,並對加德納日前提出的「2018年臺灣國際參與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ion Act of 2018,TIPA),支持臺灣參與適當的國際組織等內容表達感謝。蔡英文宣稱臺灣走向世界的決心不會動搖。
  • 臺媒解讀:臺美將升至「準建交」狀態
    臺媒解讀:臺美將提升至「準建交」狀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發布2020年國會報告,當中提及「臺美經濟合作」在今年出現進展,並建議提升「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位階,職位改為由總統提名、參議院同意。對此,臺灣資深媒體人黃創夏2日表示,這樣的提議形同將臺美的所謂「官方關係」提升到「準建交」狀態。
  • 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若升格將嚴重衝擊中美關係
    「美國在臺協會」成立於1979年,是在中美建交後,美國國務院根據《與臺灣關係法》並依據哥倫比亞特區法律所設置的民間非營利組織,其功能是為了因應美國與臺灣當局沒有「邦交」以及美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等因素而設立的處理臺灣事務的機構。但是,近年來它已經成為美國在東亞最重要的駐外機構,忠實執行美國政府的各項政策。
  • 港臺腔:推「臺北法案」 美國又驅臺灣當馬前卒
    消息一出,民進黨當局感激涕零,稱疫情發生以來,大陸「一再伺機打壓並限縮臺灣國際空間」,將臺灣排除在世衛組織等之外,美國這是送溫暖來了。那邊廂,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稱此舉表明「美國與臺灣站在一起」,「臺北法案」始作俑者、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也叫囂,為支持臺灣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美國「應使用一切手段」。
  • 劉和平:「大三通」基礎是什麼 臺灣選舉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中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兩岸經濟層面的「大三通」已經跟兩岸的政治基礎也就是「九二共識」,形成了一種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作用。正是因為十年前承認「九二共識」的國民黨與馬英九取得島內的執政權之後,才使得兩岸關係走上了和平發展的軌道,才有了兩岸「大三通」的到來。
  • 芮孝儉:卡特同中國建交 最後一刻才通知蔣經國
    這是在美國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斷交、廢約和撤軍」建交三原則情況下取得的成果。而在卡特決定同北京方面建交的最後一刻,才通知了蔣經國。美國同臺灣建交,這也引起的臺灣學生的反美情緒高漲。在中美建交前的1978年,中美雙方到底是如何去衝破談判中的一個個難題,最終達成建交的呢?
  • 耳邊經常縈繞的「中美三個聯合公報」你就不好奇嗎?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美國政府共同對外發表的三個外交聲明的合稱,包括了《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這三個公報是中美在冷戰時期開啟對話和關係正常化的重要基礎。雙方回顧了中美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嚴重爭端。中國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場:臺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臺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幹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臺灣撤走。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臺」、「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臺灣獨立」和鼓吹「臺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 北京大學教育基金會(美國)參與組織的中美建交40周年峰會在舊金山...
    美國舊金山時間8月24日,中美建交來自中美兩國500多位政商學界領袖和精英共赴盛會,以「並肩遠航」為主題回顧中美關係走過的40年,並展望中美兩國未來發展。方李邦琴致辭方李邦琴以1971年「桌球外交」開場,回顧了中美建交的40年曆程。她指出,舉辦本次峰會的初衷是為了推動中美民間加強溝通合作,夯實地方和民間友好基礎。
  • 兩個國家名字一樣,放棄臺灣和大陸建交,一個被臺灣索賠46億臺幣
    兩個剛果以河流為界,在上世紀獨立後,起初都拿了臺灣的好處,與其建立過「外交關係」。剛果(布)在1964年拋棄了臺灣,與中國大陸建交。剛果金的情況要複雜一些。1960年6月,剛果(金)獨立,同年10月,第一任總統卡薩武布宣布與臺灣「建交」,中國大陸則不承認卡薩武布政府。
  • 蔡英文期待與美國「建交」?袁鶴齡:不可能
    蔡英文也想趁著中美關係惡化的機會,趁虛而入,抱美國的「大腿」。臺灣在「外交」政策上選擇走親美路線,無非是想加強臺灣與美國的關係,從而獲得美國更大的「庇佑」。在中美兩國關係下滑的時間節點,臺灣企圖與美籤訂「FTA」,雖然美方部分政客認為這樣可以打中國一個措手不及。但其貿易代表表示,臺灣有著貿易保護主義,這樣做不會給美方帶來更大的利益,因此這個提議被否決。
  • 費城交響樂團5月來杭 獻禮中美建交40周年
    這次中美文化交流的「破冰之旅」,讓中國與美國結交下深厚友誼,也使兩國關係加速回暖。 暌違六年,我們的老朋友回來了!作為來華次數最多的美國樂團,費城交響樂團今年將第12次訪問中國,獻禮中美建交40周年。5月24日,由杭州文廣演藝集團引進的「紀念中美建交40周年」費城交響樂團音樂會將登陸杭州大劇院,重返錢塘江畔,再續「中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