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祝大家: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子登科,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鬥之才,九九歸一,十全十美,百世流芳,千秋萬代,萬事如意!
中狀元
一套成語說下來,通俗易懂,喜氣洋洋。13個成語大家基本都懂,但是說到五子登科,你知道是什麼典故嗎?
「五子登科」是一個充滿喜慶與祝福的詞語,通常把它用作結婚的祝福詞或吉祥語。
這個詞語很通俗,從字面就可以理解。「五子」意指五個孩子,「登科」意思是科舉時代應考人金榜題名,也就是說科舉考中進士。五子登科本為中國民間諺語,最初來源於民間故事,話說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故稱「五子登科」。《三字經》有云:「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禹鈞重禮儀、有德行,而且他家庭和睦、教子有方,他的五個兒子都品學兼優,是同齡人中的翹楚。竇禹鈞的五個兒子相繼登科及第,順利步入仕途,可謂光耀門楣,人稱「五子登科」。竇禹鈞的這「五子」分別叫竇儀、竇儼、竇侃、竇偁(chēng)和竇僖。
長子竇儀,在後晉時中進士,歷經後漢、後周。北宋時期,竇儀官至工部尚書兼判大理寺事,後改任禮部尚書,是宋初名臣。
次子竇儼,同兄長一樣,同屬後晉進士及第,歷仕後漢、後周,宋初任禮部侍郎。
三子竇侃,是後漢初年進士。在北宋官任起居郎。
四子竇偁,後漢進士及第,分別為後周太祖、宋太祖、宋太宗三位帝王效過力,被宋太宗趙光義提攜為左諫議大夫、參知政事。
五子竇僖,後周初年進士,在宋朝任職左補闕。左補闕掌供奉諷諫,職責主要是對皇帝進行規諫,並可以舉薦人才。
這就是五子登科的典故了。
以上資料來源網絡如有疏誤請聯繫作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