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出遊變的困難,清明這樣的小長假何不在周邊走走呢?從泉州的市區出發,自駕一個多小時就能覓到一處具有濃厚閩南氣息的古村落,這就是位於泉港區的土坑村。早在幾年前就聽過這座村子,而這還是第一次踏在它的石板路上。
土坑村興於明代,村內劉姓是大姓。據載,土坑劉氏始祖劉宗孔於明永樂二年從莆田遷居土坑,從從此他們在此世代繁衍、安身立命。400多年的時間,土坑劉姓也出了非常多的人物,僅在清代,土坑中榜進士、晉升仕者高達70多人,族人劉開泰更是官至南贛總兵,駐守一方。明未清初劉端弘從事海上運輸和貿易,成為一方巨賈,這可能也是閩南人愛拼敢贏的一個歷史寫照。
在如今的土坑村內,仍保留了27座的明清古厝。這些古厝多為二開進、三開進大厝是泉港地區區極為罕見的古大宅。當然,歷史的車輪一直在前進,近代閩南的南洋熱也為土坑帶回了一些「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走在村內的石板路上,一眼百年風雨,古村的滄桑歷史就在一磚一瓦之間。
走進土坑村,村內建築上的許多細節是非常值得去留意的,尤其對於初次接觸閩南文化和建築的遊人來說,會發現很多精緻而又奇特的嗎閩南建築構件,諸如屋簷處的滴水獸,精巧的各式雕刻,比比皆是。
隨著鄉村振興和旅遊業的發展,土坑的旅遊業也在逐漸的得到完善。如今,村內的街道、建築都進行了修繕,也有民宿、餐飲和手作商戶開始選擇入駐。
在閩南,像土坑這樣的古民居其實還有很多,周末的閒暇時間不然逐一區打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