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教育】:隨著開學的腳步臨近,我們將陸續在微信平臺中與各位朋友分享上半年參加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新課標「綠色課堂」優秀教案及論文評比活動的教師論文、課件、教案及教育敘事等,希望大家喜歡!也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投稿郵箱:kjxm-vip@vip.163.com
轉變方式,給英語語法教學注入活力
(作者:重慶市第七中學校 張威)
摘要:英語語法本身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是枯燥無味的,在語法教學中如果還用傳統單一的模式,以及注入式的方法來教學,老師們面臨的仍將是曲高和寡、繼續唱獨角戲的境地。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師們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也必須改變,以充分調動孩子們學習英語語法的積極性,從而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關鍵詞:轉變方式 英語語法教學 活力
對於以漢語為母語的中學生而言,生活中缺乏英語的氛圍和語言環境,不可能自然地形成英語語感,從而獲得英語交際的能力。因此,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英語新課標強調對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注重語法教學,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始終是貫穿於基礎英語教學中得一條主線。
新教材主要以交際功能為主線來編寫教材,課本裡的語法較分散,相對不系統,語法配套練習題相對較少。而傳統的語法教學方式是精講多練,採用的是先理論、再規則、再練習的教學模式,經常會出現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聽得一頭霧水的事倍功半的尷尬場面。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中嘗試了一些改變,儘可能地對英語語法教學做了一些優化,讓孩子們不那麼討厭語法,甚至愛上語法。
一、巧妙引入,激發興趣和求知慾。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許多孩子不願學英語語法,關鍵是語法本身索然無味,不能讓他們產生興趣。古往今來,凡是教學上有所建樹的教師,無一例外的是:他們的課都讓學生著迷。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讓英語語法變得有趣。
例如,在學習賓語從句或定語從句的時候,我首先引入下面這一句子,讓孩子們思考句子的意思--He said thatthat that that that student used was wrong。他們會非常好奇,一個句子有連續如此多的that, 大多都是頭一次見過,於是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會馬上展開討論,甚至翻閱各種工具書,爭相翻譯,從而學習的熱情被大大激發出來。往往還沒等我公布答案,孩子們都能把每一個that的具體用法講得頭頭是道,既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善於發現,充分利用身邊各種資源。
開放的中國如今有了很多接觸英語的機會,可以說英語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利用身邊見到或聽到的英語來幫助學習語法。第一節英語課上,為了激發大家學習英語的熱情,我會將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英語讓孩子們說說其意思,如NBA(美國職業聯賽)、ICBC(中國工商銀行)、EMS(特快專遞)、CBD(中央商務區)、SOHO(在家辦公)等等。又如,在學習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的時候,有一個特殊句型---「The +比較級…,the+比較級…」,表示「越……,就越……」。我就先教會他們唱一首英文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the happierwe』ll be」.唱完之後,孩子們輕輕鬆鬆就理解了這一句型,而且永遠也忘不掉。
三、化繁為簡,一起編口訣幫助記憶。
英語語法規則,詞的用法區別,發音規則等,常常讓孩子們迷惑。有鑑於此,我就給他們介紹一些口訣,或者引導他們和我一起來編口訣幫助記憶,降低學習難度,使他們學英語的熱情升溫。對初一孩子講「be」的用法,記口訣:I用am, you用are; is跟著他,她,它。要問複數用什麼?其後全部都用are。又如,在學習冠詞基本用法時,可編速記口訣「名詞使禿子,常要戴帽子,可數名詞單,須用a或an,輔音前用a, an 在元音前,若為特指時,須用定冠詞,複數不可數,泛指the不見,碰到代詞時,冠詞均不現」。該口訣將冠詞的複雜用法簡單化,便於記憶。我們只要常收集,多積累,口訣就會源源不斷,教學也定會趣味橫生。而且,孩子們自己編出來的口訣記憶非常深刻。
四、歸納總結,開發孩子們的潛能。
初中大多的語法先是在課本中以句子的形式出現,並逐漸增多,最後再統一呈現。我在教學語法時,就先讓孩子們找出之前課本中曾經出現過的句子,再作分析。當他們遇到語法練習有困難時,只要想到教材中的那幾個句子,問題就迎刃而解。
我還經常鼓勵孩子們自己動手,總結已經學過的語法知識。如在學習「to」在動詞短語中用作介詞時,每見到一個短語,就讓他們總結以前曾經學過的短語,直到學習最後一個短語時,初中階段所學的五個含介詞「to」的短語都被一一牢記。在學習非謂語動詞時,也讓大家一起總結「to do」和 「doing」的用法,有的孩子還自己製作了精美的卡片,將同一類的用法進行歸類。同時我還鼓勵他們自己總結一些簡單易記的知識圖表,在小組或班級內與大家分享,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種體驗式學習既避免了教師的一手包辦,讓孩子們陷入機械記憶、簡單重複的泥潭,又能大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孩子們的創造能力,開發他們的潛能,真是一舉多得!
五、重複再現,學以致用。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就是強調,要不斷的溫習以前學過的舊知識。英語並非我們的母語,對於該學科的學習更應該重視知識的再現。
因此,我在課堂上儘可能地使用已經學過的語法知識來表達,這樣既能讓孩子們很容易地聽懂,同時也悄然地在他們頭腦中加深了知識的印象。如初一的孩子剛學了「Can youspell it?」和「How do you spell it?」這兩個句子。在碰到新單詞時,我就會反覆交替用這兩個句子來讓他們把單詞拼寫出來,無形之中這兩個句子就深深地印在了孩子們地腦海裡。
其次,「使用」是語言學習的最好的途徑。我要求孩子們學了英語後,會開口說英語。比如,讓他們根據已學過課文的情景或自創情景編排短劇,然後上臺表演,臺詞必須要運用已學過的英語知識,儘量避免語法錯誤。這種複習不是簡單的重複,而一種創造,是語言的活用,從而加深對新學內容的理解,最終達到「學以致用」。
六、開展競賽,時時激勵。
中學生有較強的進取心和榮譽感,他們的競爭意識很強。將競爭機制引入英語課堂教學中來,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將日常口頭操練用語變化成競賽用語;問答可以來一個「搶答」;不時來一個語法知識口訣比賽等形式,再用積分法,給予鼓勵效果更佳。課堂上適當的競賽,孩子們樂於參與,樂於爭先,樂於學習,這就調動了大家的學習興趣。
當然,語言需要在具體的環境氛圍下才能習得。語法教學不能脫離英語語言環境,去孤立地講語法。否則就沒有英語的味道,就是典型的 「Chinglish」。我們在講授語法知識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總之,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因時、因地、因人,創設多種能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的教學情景,從多種渠道幫助他們學好語法知識,以增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孩子們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