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播,無錫市濱湖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江蘇無錫,214072),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英語教學。
摘要: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把核心素養當作簡單機械的記憶性知識來抓的現象。基於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念,英語教學必須做到從零散走向整體,實現文本解讀的轉變;從知識走向素養,實現教學目標的轉變;從識記走向運用,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學方式;小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6B-0060-03
當下,英語課堂教學存在把核心素養當作簡單機械的記憶性知識來抓的現象。詞彙教學中,有些教師脫離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過於注重對音形義的識記要求,卻忽視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語境,通過提高閱讀能力加強對詞彙的理解與運用,如此,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辛苦;語篇教學中,有些教師急於「幫助」學生掃清阻礙閱讀的語言障礙,未等觸及語篇,便向學生輸入自己所認為是重難點的生詞新句,殊不知通過自主學習和適當引導解決問題本該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如此,教師教得盲目,學生學得盲目;語法教學中,有些教師「開門見山」式地一股腦兒將一些成人化的語言規則和專業術語灌輸給學生,全然不顧學生能否理解,能否吸收,而題海戰術成為學生運用語法規則的唯一手段,如此,教師教得低效,學生學得低效。以上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傳統陳舊」一言蔽之,然而追根溯源,卻必須站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高度加以理性分析與反思。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作為學科基礎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毫無疑問非常重要。任何一個英語學習的成功者都不會否認背單詞、背句型的重要性,這個看似簡單原始的方法對於語言學習的價值意義重大,而且也是必要的手段。然而,我們絕不能據此就認定它是語言學習的決定因素和唯一方式,更不能把由此取得的學習成果作為素養提升的成功標誌。著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與終身學習,「轉變」成為現實的任務與必須。那麼,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實現哪些教學方式的轉變呢?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是指教師通過精讀、分析、探究教材所呈現的文本,結合學生學情、教學實際需要,進而設計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標的行為。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文本解讀這一環節是不夠重視的,主要體現在關注點的零散、單一。具體表現為:有些教師認為文本解讀就是找到文本的知識點和語言點,對於文本的編寫意圖、語言的呈現方式、知識點的前後關聯,從不加以認真考慮,僅憑自己的經驗和直觀感受來理解文本,沒有細細咀嚼文本,只是稍加瀏覽文本便匆匆進入備課環節,從而將文本割裂為單詞、句子、語法、語篇等,最後再將其傳遞給學生。事實上,這樣的文本解讀偏離了教材編者的意圖,也脫離了教學的實際。圖文並茂是小學英語教材的特點。教師在文本解讀的過程中,應該看懂圖,讀懂圖畫所展示的情景,思考圖、景背後的妙意。精準到位的文本解讀必須要從咬文嚼圖做起,關注整體,關注情境,理清文本的功能與結構,把握文本的設計意圖與教學意圖。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Unit 1 Hello!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為例,文本呈現了開學第一天,Mike走進校園與教師、同學們互道問候的場景。幾張插圖,寥寥數語,似乎不需要深入解讀。真的如此簡單嗎?再仔細閱讀文本,我們不妨先回答兩個問題:1.Mike同學見了Miss Li會主動打招呼,這是為什麼?2.當Liu Tao, Su Hai和Yang Ling主動跟他問好時,他卻只是簡單地回應,而叫不出對方的名字。這是為什麼?略加思考,我們不難發現,Mike與Miss Li相互認識,卻不認識其他同學,只有一種可能:Mike是本學期新轉來的一名插班生。開學前報到那天,爸爸媽媽把Mike帶到班主任李老師那裡,於是他自然認識了Miss Li。之後,李老師把Mike帶來了班級,熱情地向全班同學介紹了Mike。就這樣,全班同學都記住了Mike,可Mike卻不可能第一次見面就認識這些同學。所以,文中的這一幕我們就不難理解了。知道了這些,對於教學有什麼幫助呢?顯而易見,理清了這些關係,可以讓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明白,學習時不再是一頭霧水。更重要的是,這樣對文本整體語言情境的解讀,讓語言學習更有真實性、交際性,學生在真實情境下的語言運用更為自然貼切,比之灌輸填鴨、死記硬背,效果天差地別。在如此細緻的文本解讀下,教師才有可能想到:如果自己班上來了一位插班生新同學,就要充分地利用好這個資源,通過他/她和全班同學的互動交流,使大家共同感受一下文本中的情境與氛圍。教學目標是英語課堂教學的方向,它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走向與高度,因此,教學目標的定位往往是設計課堂教學流程與活動的前提。從小學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有些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更多地依賴現成的教學參考書,把教學用書當成權威,照搬其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缺少自己的理性思考,甚至為了應付學校檢查,全然不動腦子地照抄教學用書。而這些以教參為本所制定的教學目標,往往僅聚焦於知識認知層面,缺少高瞻遠矚,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方面關注甚少。由此形成的課堂教學無益於學生英語學習的長遠發展。
[1]何鋒,齊迅,沈峰.英語教師教學用書(四年級·上冊)[M].南京:譯林出版社, 2013:ⅳ.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