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往今來,得道高僧不少,但是去外國求學的得道高僧就寥寥無幾了。西遊的玄奘、東渡的鑑真、去印度斯裡蘭卡的法顯,他們既是高僧又有留學背景,在眾多高僧之中脫穎而出。
太宗禮遇,處境優厚
其中比較閃耀的玄奘,不但從西域歸來得到了很多珍貴的經書。同時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與優待,因為玄奘這個人既長相英俊容貌美麗,同時學識淵博,辦事能力很強。據說再加上自己是得道高僧,又有留學的經歷、求學的意志力和決心也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唐太宗甚至還兩次的請求玄奘和尚還俗為他處理朝政,但是都被婉言謝絕了。
雖然被拒絕,但是唐太宗對於玄奘和尚還是比較優待的。比如說在西安慈恩寺落成之後,唐太宗、唐高宗兩位皇帝還為玄奘所翻譯的經文前面提筆寫序言。那就是在書法史上非常璀璨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聖教序在書法史上的地位是很高,不僅有王羲之的集字碑,同時還有當時初唐唐楷四傑之中的褚遂良恭恭敬敬用楷書手寫的《雁塔聖教序》。
有無數的翻刻手寫經典,對於後世的影響很大,可見唐太宗對玄奘的重視。尤其是在玄奘著書立說的時候,唐太宗對他支持也很大。唐太宗親寵的長孫無忌也緊跟著唐太宗的腳步,不斷地支持著玄奘,表達了對玄奘的高度認可。在唐太宗晚年身體不好,自知天命將盡,玄奘迎合了唐太宗的需求,在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一幫老臣的眼裡,玄奘正好可以用得上。為了迎合唐太宗的喜好,長孫無忌等人將玄奘不斷地推向前臺,為太宗誦經念佛,讓唐太宗安度晚年。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父慧英潔有雅操早通經術。形長八尺。美眉明目。褒衣博帶好儒者之容。時人方之郭有道。
太宗去世,環境變化
雖然說對於佛法而言,玄奘和尚的修行是非常深刻的,但是在現實的世界裡,政治是複雜的難以捉摸的。當他向唐太宗勤勤懇懇的詳細解釋佛法的同時,他無形之中已經站在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這一邊。雖然說當時在寫聖教序的時候,是唐太宗和唐高宗李治兩個人都有寫,但是這並不能表示唐太宗喜歡玄奘,唐高宗也一定喜歡玄奘。唐高宗李治最忌諱的人,就是唐太宗留下的長孫無忌,褚遂良之類的大臣,正是因為玄奘站錯了隊,使得唐太宗病逝之後,唐高宗對他的態度發生了一些變化。
在他還沒有意識到這件事之前,對於自己所處的地位的危險性並不知道,當時唐高宗移駕東都,特意命令玄奘隨行,同時唐高宗還安排玄奘住在宮中,名義上是對於玄奘法師的優待,實際上就好像是軟禁了起來一樣,據說當時的官方意思是讓玄奘法師在宮中好好的翻譯佛經。
這件事情並不是很容易做到,因為在當時的要求下只準隨行五個翻譯人員和一個弟子。在人手不夠的時候,翻譯的效率也是很難保證的,但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玄奘並不知道他當時的處境,甚至有一天玄奘在生病之後,竟然自己私自出宮去找醫生救治。唐高宗知道這件事之後非常的不高興,最後派了太醫去看望他才解決這件事情。玄奘曾經請求唐高宗李治允許他回家探望自己的親朋好友,在他返鄉的路上找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姐姐。
同時,為父母掃墓時發現墳墓已經破舊不堪,所以為了報答父母,玄奘法師上表唐高宗重修墳墓。唐高宗李治允許之後。這個消息被傳出去,竟然有上萬人特意跑過來,想目睹玄奘法師的風範。一個站隊站錯的和尚,卻還有這麼高的聲望,唐高宗不得不對他進行一些針對。
當唐高宗對於玄奘法師的態度越來越惡劣的時候,讓玄奘明白原來從永徽六年以來,不斷發生的政治血案,都是對自己的一個提醒。長孫無忌、褚遂良一派的大臣被貶的被貶、死的死,其實唐高宗對他早就也動了一些小心思。知道了這些之後,玄奘做出了一個並不明智的決定:他請求前往少林寺,被斷然地拒絕了,並且唐高宗要求他以後不要再提出這種要求。當時正是在政治風波的關鍵時刻,在這麼敏感的時間點,玄奘主動請求入少林寺顯然是犯了忌諱的。玄奘收到回復之後,才意識到自己釀成了大錯。趕緊上表,堅決服從皇帝陛下的安排。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性恬簡無務榮進。加屬隋政衰微。遂潛心墳典。州郡頻貢孝廉及司隸闢命。並辭疾不就。識者嘉焉。有四男。法師即第四子也。為避災禍,退而著書
雖說如此,但是玄奘並沒有放棄躲避災禍的想法。在長孫無忌被處理,褚遂良被流放,都死於非命之後,玄奘請求去陝北玉華寺翻譯佛經。唐高宗終於批准,在玉華寺之中雖然建築優美,因為那是之前的皇家行宮,但是,陝北畢竟位置偏僻,對於曾經有過留學經歷、身體有隱疾的玄奘法師來說,這種環境並不合適,但是當時的政治形勢已經由不得他來提出要求。
對於佛經的翻譯,工作量是非常大的,當時弟子們與他商量,要求只翻譯佛經之中的重要部分,他也答應了,但是在當他答應之後,翻譯工作開始,他每晚夢見的都是一些極其恐怖的噩夢,在最後他明白這是對於佛經褻瀆之後的報應。所以他還是堅持將整部佛經翻譯完整。
果然之後他就夢見佛祖菩薩光彩照人的樣子。當然這種說法有欺騙弟子,進行大規模佛經翻譯的動機。但是作為一個得道高僧來說,對於佛經的追求就是畢生的使命,這樣做並沒有什麼錯。但是突然加重的工作,讓玄奘法師身心疲憊,直到有一天佛經鑄成,他也託付起了後事。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法師謝曰。玄奘少踐緇門伏膺佛道玄宗是習。孔教未聞。今遣從俗。無異乘流之舟使棄水而就陸不唯無功亦徒令腐敗也。願的畢身行道以報國恩。即玄奘之幸甚。"
在佛經翻譯完成之後,玄奘有一天晚上在屋中跌倒之後,身體就越發不好,臥病在床五日後圓寂了,玄奘的圓寂並沒有阻止唐高宗繼續剷除異己。直到朝堂上不再有礙眼的老臣,李治才罷手。
結語
對於玄奘的圓寂,唐高宗的態度並沒有非常的真誠,他雖然答應報銷喪葬的費用、允許僧人弔喪、並且妥善保管翻譯好的經書。但是,相比之前去世的高僧,玄奘法師既沒有獲得追贈諡號,同時也並沒有官員去參加他的葬禮。甚至作為弟子的太子李顯,儘管名義上是玄奘的弟子,理應弔喪,也並沒有出席玄奘法師的葬禮。
如此的悽涼,也不知玄奘會作何感想,但是玄奘圓寂之後,百姓對於玄奘法師西去,還是有很大的反響的。玄奘法師對於中國佛教文化的發揚做出了巨大貢獻,即使在最後的時光裡受到皇帝冷遇,但玄奘法師還是坦然面對,就像是那句歌詞,面對冷遇,"看我躍馬揚鞭"。
參考文獻:
《新唐書》《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