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上海佳士得空間劉建文「全收!」私人洽購展
時間回溯到8月1日,佳士得網絡發布消息稱,月底將在上海舉辦劉建文「全收!」私人洽購展 。
此後,上海佳士得空間工作人員便開始不斷接聽預購電話,而且收藏人群從50後到00後,顛覆了原有預測。
8月30日, 當展覽正式對外開幕時,意料之中,大部分作品已標記售出的紅點,也說明大家對本次佳士得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的潮流藝術主題展覽,反響明顯。
劉建文(Michael Lau)
雖然作品大多已「名花有主」,但我們還是來看看這次香港著名藝術家,「人偶教父」劉建文(Michael Lau)帶來的5大主題50餘件平面和立體作品有哪些。
劉建文與「花園人(gardener)」系列
劉建文從小喜歡繪畫,1992年從香港大一藝術設計學院畢業後,開始從事廣告設計工作。當時他的朋友圈大多是搖滾樂隊、電影明星、電臺DJ。由此機緣,1997年他曾為香港樂團anodize設計專輯封面和內頁,靈感便來源於最初改裝的潮流玩具形象。
「花園人(gardener)」系列:《佐頓》(中)
璃鋼雕塑
獨此一件
230 x 100 x 80 cm
2019年作
劉建文也是第一位使用12寸全身可動人偶玩具(action figure)創作作品的人。當時街頭文化盛行,劉建文的「花園人(gardener)」人偶與時下潮流緊密結合,融合了從滑板、衝浪板、雪板、籃球,到名牌潮流服飾和運動鞋等「潮人」必備元素。
「花園人(gardener)」系列是劉建文在1998年開始嘗試手工製成的角色公仔,1999年,他離開廣告界,全身心投入潮流玩具設計中,並在當年舉辦「花園人1999」系列的首秀展,這次展覽也成就了如今的劉建文。
而「花園人(gardener)」系列也是他一直持續至今不斷創作的作品。本次在上海佳士得亮相的6寸「花園人」系列,便是針對2003至2017年間創作的重新處理。
《金創玩記》
壓克力 畫布
直徑 152 cm.
2018年作
如果你沒搶到今年NIKE與劉建文聯合發布的鞋品,那就去看看上海佳士得正在展出的「瘋狂兒童(Crazychildren)」系列之《金 創玩記》繪畫作品。
當然,這件《金 創玩記》也與佳士得有關,劉建文2018年首次和佳士得在香港合作時覺得,既然合作,那必須要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便從佳士得拍賣中創下紀錄的達文西《救世主》中找到靈感。
達文西《救世主》內容與宗教有關, 劉建文被譽為「玩偶之神」,不斷創作出諸多新穎事物,與西方宗教的概念一致。於是劉建文將兩者結合,《金 創玩記》形態參照《救世主》,畫面中的「劉建文」左手持著代表機遇的大型玩具扭蛋,右手姿勢是「祝你好運」。
而「瘋狂兒童」是劉建文著名人偶系列,藏家必須集齊全套九款的人偶,把從各自包裝內得到的附件,組合成第十個人偶,即劉建文的人像。所以「這件作品也是祝願大家能獲得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有『玩偶之神』給你祝福的意思」,劉建文介紹道。
「文字系列」(左)
本次展覽的最大亮點就是劉建文最新創作的「文字系列」。他被中國文字中畫象表意卻又內涵諷刺意味的象形字吸引,並在藝術語境中用現代眼光來解讀象形字,創造出了獨屬於他的文字符號:「劉建『文』字 」。
劉建文計劃這一系列作品將成雙成對出現,也有相互矛盾的意思。例如本次亮相的「愛」與「恨」,畫面中「劉建文」單膝跪地向「愛」字獻出真心,而對「恨」字則背過身置之不理。
「What?We: Want! (想?要:啥!) 」系列的思考者
進入上海佳士得空間二樓,首先看到的「What?We: Want! (想?要:啥!) 」系列,是劉建文在2016年香港時代廣場個展中發展出來的概念。雕塑以海棉為創作原材料,再鑄銅上色,三個前綴的 W 組成了代表網際網路世界的WWW簡稱,探討今天人類對虛擬世界的依賴和態度 ,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內在關係。
「What?We: Want! (想?要:啥!) 」系列的思考者
劉建文覺得「思考者」就像現今人們的生活狀態,「人跟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平面,就好像一塊海綿,雖然會一直吸收,但內在其實並沒保留東西。因此我發展出了這系列半立體的造型。」而劉建文從2016年展覽中只選擇了其中一件,也代表他自己思考事情的狀態。
「包裝改變」系列
《包裝改變系列08 — 淘氣》
壓克力 畫布
183 x 152 cm.
2019年作
進入展廳後看到的「包裝改變」系列,《包裝與兩玩偶》、《專注》、《思考》、《淘氣》和 《三禮米高》每一張畫都是從不同時代的標誌性包裝中獲得靈感。通過玩具包裝的概念和模式,思考如何包裝或改變本質,而成功贏得他人的認同。
劉建文用輕鬆的手法來掩蓋嚴肅的心態,例如,還原了玩具包裝上價錢標籤、類似適合某一個年齡之類的信息等,機智地介紹各種自我包裝的手法,以及改變後可能帶來的回報。
《鑰匙雕塑改變系列 — 圖像1》
壓克力 畫布 雕塑及金屬組件
140 x 75 x 16 cm.
2019年作
「鑰匙雕塑改變」系列是放大版的鑰匙鏈作為雕塑造型和具有符號性的底座組成,這是劉建文結合平面、立體雕塑而產生的新系列。鑰匙是每天都隨身攜帶和使用的東西,但雕塑中與鑰匙匹配的真正「面孔」又到哪裡去了呢?那表情包背後呢?劉建文希望用作品,來思考表情包是如何改變當代人溝通的方式。
左、右為:「1+1=3」系列
另一展廳中的兩邊牆上,「1+1=3」系列也屬於「包裝改變」系列,是從1990——2000年當代經典角色人物中找到的性格、動態、原訴、顏色、字體、風格和包裝元素,劉建文在致敬之餘不失創意,通過作品傳遞出「好的藝術家抄襲、偉大的藝術家竊取」的信息。
劉建文 (Michael Lau)
雅昌藝術網對話劉建文 (Michael Lau)
雅昌藝術網 :在去年與佳士得合作之後,你提出了「所有藝術品都是玩具,所有玩具都是藝術品」的宣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劉建文 :收藏的概念都一樣,不管是藝術創作還是玩偶、球鞋、珠寶、手錶等,其實大家只是在收藏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收藏Artoy的人,也是將它作為藝術品來看待。所以「所有藝術品都是玩具,所有玩具都是藝術品」是從這個概念出發。
雅昌藝術網:通過與佳士得合作,將潮流文化以藝術市場角度研究,是不是在試探藏家們對多元化藝術的態度?
劉建文 :我本身也是喜歡畫畫的人,不管是玩偶、繪畫還是雕塑,剛開始創作時並沒有分得很清楚,出發點都是用藝術的角度看待創作。
我並沒有特別定義怎麼去看待作品,而是讓觀眾自行判斷。現在創作時,我重點是用比較輕鬆的方法去看待藝術,不一定是很嚴肅的東西,「雅俗共賞」才是我創作中最大的理想。
《包裝改變系列10 — 三禮米高》
壓克力 畫布
183 x 275 cm
2019年作
雅昌藝術網:這次新作中都有哪些中國元素?為什麼會想到將潮流文化和中國元素相結合?
劉建文 :對在中國香港生活的藝術家來說,將中國元素融入作品中是很自然的過程,因為這裡將傳統和西方文化同時連結。而且我覺得,在創作中所有東西都可以進行融合,今天的世界已經非常國際化,沒有所謂的區域劃分,只要把好的東西能放在一起,就是創作的最好狀態,所以我的作品「無問東西」。
以《三禮米高》這件繪畫為例,畫面講述的是孔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的概念。這個概念來自於我在香港舉辦的「包裝改變的系列」展覽,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包裝自己,所以《三禮米高》便是我從傳統智慧中重新包裝自己或者改變自己的一個結果。
這種結合併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最近一年發展的「包裝改變系列」通過與傳統連結,而找到的新結合點。
《文字系列01 — 愛》
壓克力 畫布
直徑 122 cm
2019年作
另外本次最新創作的「文字的系列」,也是根據中國文字進行創作。中國文字的象形特質使得其像圖案一樣,所以我便將它與一直創作的人偶元素進行融合,產生了一個全新系列。
還有「思想者」系列中,也運用了與中國傳統有關係的銅色。
雅昌藝術網:從1999年一直到2019年,20年間您的花園人 (Gardener) 人偶形象不斷被重新創作 ,其中給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階段作品?
劉建文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1999年的「花園人」系列。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年輕、有活力,正處於最好的時機和最好的狀態中。當時融合了最熱門的街頭文化元素,而且這類玩偶是首次出現。特別是1999年時,舉辦了「花園人1999」系列的展覽,也因為這個展覽才有今天的我,所以那個展覽和當時的系列對我來說,是最深刻、最重要的。
20年前創作「花園人」系列,最早是以玩的心態,把「G.I.Joe」的玩偶做成頭像,又將不同人物角色放進去,才成就出了經典。20年來,「花園人」一直是進化的過程,並沒有斷掉,比如這次展出的《佐頓》也是《Gardener》裡面其中一個人物。
《思想者(十樣錦)》
玻璃鋼雕塑
183 x 85 x 43 cm
2019年作
獨此一件
雅昌藝術網:您的作品一直貼合了時下潮流,您是如何獲取這種潮流意識的?您作品中的童趣,又是如何「保鮮」的?
劉建文 :大概1999年,我比較早的開始接觸潮流文化,對我來說,從年輕堅持到現在,能持續20年已經是我成功的一個部分了。
我創作時的狀態很自然,沒有框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不斷嘗試,把每個東西都要嘗試下,或者說把不同的東西融合,就是以這種心態一直在創作。我壓力越大,更容易爆發出幽默感,這樣才會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
《創玩米高》
玻璃鋼雕塑
183 x 80 x 74 cm
2019年作
獨此一件
雅昌藝術網:現在很多人好奇雕塑和玩偶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您怎麼看待?
劉建文 :1999年的「花園人」系列和其他雕塑藝術一樣,都是通過手工做出來的,並且塑像佔了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它與玩具的大批量生產不同,應該屬於藝術創作範疇。所以這批作品對我來說,就是一件以雕塑概念完成的藝術品。
雕塑和玩偶最大區別是造型比例上,雖然體積小會讓大家覺得這是玩偶,但將它放大到一定程度,也會變成了一件雕塑。以Artoy為例,僅以限量便區別於一般玩偶,已經賦予了藏品的概念,而且從作品本身到包裝各個方面都不是一般玩具能達到的水平。
歸根結底,除了技巧和方法,雕塑和玩偶的區別主要看創作時的心態和呈現的方式,你覺得是在做一個玩具還是雕塑?玩偶一般就出現在玩具店裡,但藝術品需要通過展覽現場布置,所以藝術家本人參與佔有很大部分。
《包裝改變系列06 — 專注》
壓克力 畫布
152 x 122 cm
2019年作
雅昌藝術網:您認為,大家喜歡收藏您的潮流玩偶、用品等,是因為什麼?
劉建文 :收藏首先是對藝術家個人魅力的認同,才會再下一步認同他的作品。
而且喜歡並不是某一部分,而是從喜歡他本人到設計,甚至到如何擺設東西和如何呈現,整個背後都是具有Michael Lau風格的東西。
《1+1=3 (2000)》
壓克力 畫布
90 x 75 x 10.5 cm
2019年作
雅昌藝術網:我們現在也能看到許多西方潮流文化設計師、藝術家來中國辦展,那以亞洲藝術家的角度,您覺得中國乃至亞洲潮流文化,與西方相比有什麼不同和獨特性?
劉建文 :這次展覽中的《三禮米高》和「文字系列」已經證明,潮流文化也可以從中國元素出發。有些傳統文化是年輕一代不會認真思考的,但是藝術家們會希望通過這樣的創作,對傳統進行傳承,連結起年輕一代。
所以在藝術表現上,西方藝術家作品中不會體現中國文化,也以此凸顯出潮流文化的東方獨特性。
雅昌藝術網: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