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劉建文Michael Lau:所有藝術品都是玩具 所有玩具都是藝術品

2020-12-14 雅昌藝術網20201029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

上海佳士得空間劉建文「全收!」私人洽購展

時間回溯到8月1日,佳士得網絡發布消息稱,月底將在上海舉辦劉建文「全收!」私人洽購展 。

此後,上海佳士得空間工作人員便開始不斷接聽預購電話,而且收藏人群從50後到00後,顛覆了原有預測。

8月30日, 當展覽正式對外開幕時,意料之中,大部分作品已標記售出的紅點,也說明大家對本次佳士得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辦的潮流藝術主題展覽,反響明顯。

劉建文(Michael Lau)

雖然作品大多已「名花有主」,但我們還是來看看這次香港著名藝術家,「人偶教父」劉建文(Michael Lau)帶來的5大主題50餘件平面和立體作品有哪些。

劉建文與「花園人(gardener)」系列

劉建文從小喜歡繪畫,1992年從香港大一藝術設計學院畢業後,開始從事廣告設計工作。當時他的朋友圈大多是搖滾樂隊、電影明星、電臺DJ。由此機緣,1997年他曾為香港樂團anodize設計專輯封面和內頁,靈感便來源於最初改裝的潮流玩具形象。

「花園人(gardener)」系列:《佐頓》(中)

璃鋼雕塑

獨此一件

230 x 100 x 80 cm

2019年作

劉建文也是第一位使用12寸全身可動人偶玩具(action figure)創作作品的人。當時街頭文化盛行,劉建文的「花園人(gardener)」人偶與時下潮流緊密結合,融合了從滑板、衝浪板、雪板、籃球,到名牌潮流服飾和運動鞋等「潮人」必備元素。

「花園人(gardener)」系列是劉建文在1998年開始嘗試手工製成的角色公仔,1999年,他離開廣告界,全身心投入潮流玩具設計中,並在當年舉辦「花園人1999」系列的首秀展,這次展覽也成就了如今的劉建文。

而「花園人(gardener)」系列也是他一直持續至今不斷創作的作品。本次在上海佳士得亮相的6寸「花園人」系列,便是針對2003至2017年間創作的重新處理。

《金創玩記》

壓克力 畫布

直徑 152 cm.

2018年作

如果你沒搶到今年NIKE與劉建文聯合發布的鞋品,那就去看看上海佳士得正在展出的「瘋狂兒童(Crazychildren)」系列之《金 創玩記》繪畫作品。

當然,這件《金 創玩記》也與佳士得有關,劉建文2018年首次和佳士得在香港合作時覺得,既然合作,那必須要找到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便從佳士得拍賣中創下紀錄的達文西《救世主》中找到靈感。

達文西《救世主》內容與宗教有關, 劉建文被譽為「玩偶之神」,不斷創作出諸多新穎事物,與西方宗教的概念一致。於是劉建文將兩者結合,《金 創玩記》形態參照《救世主》,畫面中的「劉建文」左手持著代表機遇的大型玩具扭蛋,右手姿勢是「祝你好運」。

而「瘋狂兒童」是劉建文著名人偶系列,藏家必須集齊全套九款的人偶,把從各自包裝內得到的附件,組合成第十個人偶,即劉建文的人像。所以「這件作品也是祝願大家能獲得自己喜歡的東西,也有『玩偶之神』給你祝福的意思」,劉建文介紹道。

「文字系列」(左)

本次展覽的最大亮點就是劉建文最新創作的「文字系列」。他被中國文字中畫象表意卻又內涵諷刺意味的象形字吸引,並在藝術語境中用現代眼光來解讀象形字,創造出了獨屬於他的文字符號:「劉建『文』字 」。

劉建文計劃這一系列作品將成雙成對出現,也有相互矛盾的意思。例如本次亮相的「愛」與「恨」,畫面中「劉建文」單膝跪地向「愛」字獻出真心,而對「恨」字則背過身置之不理。

「What?We: Want! (想?要:啥!) 」系列的思考者

進入上海佳士得空間二樓,首先看到的「What?We: Want! (想?要:啥!) 」系列,是劉建文在2016年香港時代廣場個展中發展出來的概念。雕塑以海棉為創作原材料,再鑄銅上色,三個前綴的 W 組成了代表網際網路世界的WWW簡稱,探討今天人類對虛擬世界的依賴和態度 ,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內在關係。

「What?We: Want! (想?要:啥!) 」系列的思考者

劉建文覺得「思考者」就像現今人們的生活狀態,「人跟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平面,就好像一塊海綿,雖然會一直吸收,但內在其實並沒保留東西。因此我發展出了這系列半立體的造型。」而劉建文從2016年展覽中只選擇了其中一件,也代表他自己思考事情的狀態。

「包裝改變」系列

《包裝改變系列08 — 淘氣》

壓克力 畫布

183 x 152 cm.

2019年作

進入展廳後看到的「包裝改變」系列,《包裝與兩玩偶》、《專注》、《思考》、《淘氣》和 《三禮米高》每一張畫都是從不同時代的標誌性包裝中獲得靈感。通過玩具包裝的概念和模式,思考如何包裝或改變本質,而成功贏得他人的認同。

劉建文用輕鬆的手法來掩蓋嚴肅的心態,例如,還原了玩具包裝上價錢標籤、類似適合某一個年齡之類的信息等,機智地介紹各種自我包裝的手法,以及改變後可能帶來的回報。

《鑰匙雕塑改變系列 — 圖像1》

壓克力 畫布 雕塑及金屬組件

140 x 75 x 16 cm.

2019年作

「鑰匙雕塑改變」系列是放大版的鑰匙鏈作為雕塑造型和具有符號性的底座組成,這是劉建文結合平面、立體雕塑而產生的新系列。鑰匙是每天都隨身攜帶和使用的東西,但雕塑中與鑰匙匹配的真正「面孔」又到哪裡去了呢?那表情包背後呢?劉建文希望用作品,來思考表情包是如何改變當代人溝通的方式。

左、右為:「1+1=3」系列

另一展廳中的兩邊牆上,「1+1=3」系列也屬於「包裝改變」系列,是從1990——2000年當代經典角色人物中找到的性格、動態、原訴、顏色、字體、風格和包裝元素,劉建文在致敬之餘不失創意,通過作品傳遞出「好的藝術家抄襲、偉大的藝術家竊取」的信息。

劉建文 (Michael Lau)

雅昌藝術網對話劉建文 (Michael Lau)

雅昌藝術網 :在去年與佳士得合作之後,你提出了「所有藝術品都是玩具,所有玩具都是藝術品」的宣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

劉建文 :收藏的概念都一樣,不管是藝術創作還是玩偶、球鞋、珠寶、手錶等,其實大家只是在收藏自己喜歡的東西,而收藏Artoy的人,也是將它作為藝術品來看待。所以「所有藝術品都是玩具,所有玩具都是藝術品」是從這個概念出發。

雅昌藝術網:通過與佳士得合作,將潮流文化以藝術市場角度研究,是不是在試探藏家們對多元化藝術的態度?

劉建文 :我本身也是喜歡畫畫的人,不管是玩偶、繪畫還是雕塑,剛開始創作時並沒有分得很清楚,出發點都是用藝術的角度看待創作。

我並沒有特別定義怎麼去看待作品,而是讓觀眾自行判斷。現在創作時,我重點是用比較輕鬆的方法去看待藝術,不一定是很嚴肅的東西,「雅俗共賞」才是我創作中最大的理想。

《包裝改變系列10 — 三禮米高》

壓克力 畫布

183 x 275 cm

2019年作

雅昌藝術網:這次新作中都有哪些中國元素?為什麼會想到將潮流文化和中國元素相結合?

劉建文 :對在中國香港生活的藝術家來說,將中國元素融入作品中是很自然的過程,因為這裡將傳統和西方文化同時連結。而且我覺得,在創作中所有東西都可以進行融合,今天的世界已經非常國際化,沒有所謂的區域劃分,只要把好的東西能放在一起,就是創作的最好狀態,所以我的作品「無問東西」。

以《三禮米高》這件繪畫為例,畫面講述的是孔子「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的概念。這個概念來自於我在香港舉辦的「包裝改變的系列」展覽,我覺得每個人都需要包裝自己,所以《三禮米高》便是我從傳統智慧中重新包裝自己或者改變自己的一個結果。

這種結合併不是突然產生的,而是最近一年發展的「包裝改變系列」通過與傳統連結,而找到的新結合點。

《文字系列01 — 愛》

壓克力 畫布

直徑 122 cm

2019年作

另外本次最新創作的「文字的系列」,也是根據中國文字進行創作。中國文字的象形特質使得其像圖案一樣,所以我便將它與一直創作的人偶元素進行融合,產生了一個全新系列。

還有「思想者」系列中,也運用了與中國傳統有關係的銅色。

雅昌藝術網:從1999年一直到2019年,20年間您的花園人 (Gardener) 人偶形象不斷被重新創作 ,其中給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階段作品?

劉建文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還是1999年的「花園人」系列。因為那個時候的我年輕、有活力,正處於最好的時機和最好的狀態中。當時融合了最熱門的街頭文化元素,而且這類玩偶是首次出現。特別是1999年時,舉辦了「花園人1999」系列的展覽,也因為這個展覽才有今天的我,所以那個展覽和當時的系列對我來說,是最深刻、最重要的。

20年前創作「花園人」系列,最早是以玩的心態,把「G.I.Joe」的玩偶做成頭像,又將不同人物角色放進去,才成就出了經典。20年來,「花園人」一直是進化的過程,並沒有斷掉,比如這次展出的《佐頓》也是《Gardener》裡面其中一個人物。

《思想者(十樣錦)》

玻璃鋼雕塑

183 x 85 x 43 cm

2019年作

獨此一件

雅昌藝術網:您的作品一直貼合了時下潮流,您是如何獲取這種潮流意識的?您作品中的童趣,又是如何「保鮮」的?

劉建文 :大概1999年,我比較早的開始接觸潮流文化,對我來說,從年輕堅持到現在,能持續20年已經是我成功的一個部分了。

我創作時的狀態很自然,沒有框架。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不斷嘗試,把每個東西都要嘗試下,或者說把不同的東西融合,就是以這種心態一直在創作。我壓力越大,更容易爆發出幽默感,這樣才會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

《創玩米高》

玻璃鋼雕塑

183 x 80 x 74 cm

2019年作

獨此一件

雅昌藝術網:現在很多人好奇雕塑和玩偶的區別到底是什麼,您怎麼看待?

劉建文 :1999年的「花園人」系列和其他雕塑藝術一樣,都是通過手工做出來的,並且塑像佔了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它與玩具的大批量生產不同,應該屬於藝術創作範疇。所以這批作品對我來說,就是一件以雕塑概念完成的藝術品。

雕塑和玩偶最大區別是造型比例上,雖然體積小會讓大家覺得這是玩偶,但將它放大到一定程度,也會變成了一件雕塑。以Artoy為例,僅以限量便區別於一般玩偶,已經賦予了藏品的概念,而且從作品本身到包裝各個方面都不是一般玩具能達到的水平。

歸根結底,除了技巧和方法,雕塑和玩偶的區別主要看創作時的心態和呈現的方式,你覺得是在做一個玩具還是雕塑?玩偶一般就出現在玩具店裡,但藝術品需要通過展覽現場布置,所以藝術家本人參與佔有很大部分。

《包裝改變系列06 — 專注》

壓克力 畫布

152 x 122 cm

2019年作

雅昌藝術網:您認為,大家喜歡收藏您的潮流玩偶、用品等,是因為什麼?

劉建文 :收藏首先是對藝術家個人魅力的認同,才會再下一步認同他的作品。

而且喜歡並不是某一部分,而是從喜歡他本人到設計,甚至到如何擺設東西和如何呈現,整個背後都是具有Michael Lau風格的東西。

《1+1=3 (2000)》

壓克力 畫布

90 x 75 x 10.5 cm

2019年作

雅昌藝術網:我們現在也能看到許多西方潮流文化設計師、藝術家來中國辦展,那以亞洲藝術家的角度,您覺得中國乃至亞洲潮流文化,與西方相比有什麼不同和獨特性?

劉建文 :這次展覽中的《三禮米高》和「文字系列」已經證明,潮流文化也可以從中國元素出發。有些傳統文化是年輕一代不會認真思考的,但是藝術家們會希望通過這樣的創作,對傳統進行傳承,連結起年輕一代。

所以在藝術表現上,西方藝術家作品中不會體現中國文化,也以此凸顯出潮流文化的東方獨特性。

雅昌藝術網:謝謝您!

相關焦點

  • 中國香港潮玩設計師劉建文:所有的藝術品都是玩具
    無論熟讀藝術史的藝術粉絲,還是對藝術品不聞不問的旁觀者,都會對他的作品生出親切感。用他自己的點評就是,這無非是一件一件玩具,為此他還發明了一個新的英文單詞ARTOY,以示ART(藝術) 和TOY(玩具)的劉氏合體。「所有藝術品都是玩具,所有玩具都是藝術品。」 劉建文發表過的這句藝術宣言,為觀眾提供新鮮的觀展視角。
  • 「潮玩教父」劉建文:玩具就是上山下海
    從小熱衷於通過廢棄物件改造玩具和在牆上隨意畫畫的劉建文,或許還不曾意識到自己在藝術上的天分——「不知不覺地成長為一個藝術家」,劉建文曾這樣輕描淡寫的總結著自己的成長軌跡。「玩具對我來說,就是大自然,就是上山下海。」
  • 它們都是「塑料積木」拼成的,看大師們如何把積木拼成了藝術品!
    它們都是「塑料積木」拼成的,看大師們如何玩轉樂高,把積木拼成了各式各樣的藝術品,樂高,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它都是人們喜愛的玩具之一。它可以拼插出變化無窮的造型,令人愛不釋手,被稱為「魔術塑料積木」,這是一輛拼成的轎車。
  • 公共藝術品的特質及其詮釋
    以上述討論議題為依據,本文將由三個部分組成:首先是區分出什麼樣的藝術品屬於公共藝術品,並重點圍繞一件公共藝術品個案展開討論,重點討論它與藝術家意圖相悖的屬性;其次是就對話性假設的展開性分析,以證明卡羅爾關於對話性的意圖論的說明是不充分的,就像公共藝術品一樣,「對話」也有意圖論立場所不能普遍解釋的語效性特徵;最後一部分將討論對於我的觀點可能存在的對立意見。
  • 對話袁星亮——玩具之家專訪中國原創原型師:袁星亮
    我個人對藝術品的定位很高,我覺得自己的作品還遠沒有達到這個水準,我們原創作品定位目前應該是玩具模型與藝術品中間的位置,可以說是藝術衍生品。很多盜版細節做工都很差,他們不會承認是盜版,甚至有的盜版賣的價格比正版還貴!對於有些不了解這塊市場的朋友買到了盜版,卻以為是正版,結果卻發現了很多瑕疵,從而讓真正喜歡原版作品的人感到失望。
  • 不是所有寶寶都喜歡一種玩具的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辣媽雜談,ID:cspuntxh】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寶寶的玩具多種多樣,不同的性格的寶寶喜歡玩具類型也不盡相同。具有較強人際交往智能的寶寶是具有社交天賦的寶寶,最喜歡的玩具往往是那些可以滿足他們內心對於領導權力的渴望,或是抒發關愛的玩具。比如他們可以手握一把小小的手槍來領導一堆神情各異的塑料小兵,也可以拿一套小醫生的診療器材給家裡每個人都來次全身檢查。當然,他們更熱愛活生生的小動物。在獨生子女的時代,寵物是這類寶寶最好的夥伴和玩具。
  • 有創意 小學生把廢棄物做成「藝術品」
    易拉罐、毛線、衣架……平時毫不起眼的廢棄物,經過一群小學生加工,搖身一變成了「藝術品」。5日,重慶舉行的「六·五」世界環境日「綠水青山」主題志願服務活動在巴南區人民廣場舉行,在「變廢為寶DIY展示區」,魚洞第四小學帶來的作品備受市民好評,稱其「有創意」。
  • 所有美好的童年,都少不了木質玩具的陪伴
    相比金屬和塑料,木材在溫度、硬度、觀感、重量方面,都體現出對兒童的友善。理想的童年與木材有著神奇的通感:溫暖、柔和、多彩、輕快。正因為如此,木材是製作玩具的核心材料,它與連接件的搭配更容易,著色方便。堆積式木玩具的代表是積木、七巧板,工業上通常利用板材通過刨削、鋸開、銑削、車削成所需形狀,再根據需要鑽孔,最後打磨光滑,不留鋒利的邊角。常見的拼接式玩具有木製拼圖、立體拼裝玩具和魯班鎖。此類玩具大多具有「燒腦」特質,能鍛鍊人的深度思維以及專注力,因此有些成年人也非常喜歡。
  • 何不將它們變成「藝術品」呢?
    有一樣玩具是所有孩子們都喜歡的,那就是——沙子。不管多麼大的孩子,沒有不愛玩的。就拿孩子來說來說,從會走路開始,只要見了沙堆就邁不動腿兒。有的家長怕玩沙子或泥巴太髒,連碰都不讓孩子碰,在沙堆或土堆旁邊,經常可以看到被強行抱走的大聲哭泣的寶寶。在這裡,兔兔必須要對家長大聲說,讓孩子玩玩沙子吧!
  • 藝術品拍賣App都有哪些?
    PM:徐文—\/ : OrangeAndLemonCream 關於藝術品拍賣的現狀: 中國藝術品拍賣業的發生與發展,包含了有限市場、自由市場與品牌市場3個階段;藝術品拍賣的資源與資金,可以從撿漏時代、江湖時代與資本時代進行對比
  • 一場藝術品網拍總成交額165元?網拍翻車,閃動「警示燈」
    但盛況之下,也出現了一絲寒意,國內某知名藝術品網絡拍賣平臺,近期多個網拍專場成交額都在數萬元以下,有個專場總共40件拍品,只得到1次出價,總成交額僅165元。此情此景讓人頓生涼意和警覺,方興未艾的藝術品網拍怎會如此翻車,市場給了我們怎樣的警示?
  • 專注高端女童玩具 仙仙婚紗玩具以原創設計引領品牌發展
    不必覺得這有誇張的成分,我們從著名玩具設計師葛配仙女士這幾年的經歷中便能得到證實。作為第三屆「亞洲青年婚紗設計師大賽」的金獎得主,葛配仙女士為了圓女孩們心中的「公主夢」,毅然改行,成為玩具行業的「插班生」。憑藉著對設計的熱忱,葛配仙女士先後創建了「仙仙芭比」「仙仙公主」「仙仙婚紗」三大女童玩具品牌,並帶領它們打入中國高端女童玩具市場,用心詮釋原創設計的重要性。
  • 馬老師: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品,作文《我不喜歡媽媽》引深思
    他稱,孩子不是流水線的工業品,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學校不要變成標準型的養雞場、養豬場,它應該是一個野生動物園。每個孩子考核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不能用爬樹的能力來考核一隻老虎的能力,但是我們現在很多家長就是在逼老虎爬樹,什麼都得好。
  • 顧群業:創意玩具前景看好
    它沒有耳朵,什麼都聽不見,沒有嘴巴,什麼也不能說。它拖著長長的狐狸尾巴,俗話說「夾著尾巴做人」「一不小心露出狐狸尾巴」。它有一雙放光的眼睛,卻沒有眼珠。很多人認為這是怪物,但顧群業說「這就是我們自己」。  顧群業現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數字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在應對繁忙的院內管理工作之外,他還熱衷於把腦子裡的奇思妙想做成新穎別致的作品。藝術玩具「龍」就是他最新的創意作品。
  • 世界500強LEGO辦公室欣賞:這是辦公室還是藝術品!
    樂高(LEGO)——來自於童話王國丹麥的玩具品牌,歷經80多年的發展成為世界玩具市場的領導品牌,並以強大的實力躋身世界500強之一(第96位)。那麼,您是否猜得出這樣一家企業的辦公室設計是什麼風格呢?當然是畫風很樂高嘍...接下來為大家開開眼界▲ 上圖是樂高公司設計的辦公室拼裝玩具,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組合自己喜歡的辦公室空間。有趣的是,樂高公司本身的辦公室裝修也像這個玩具堆砌的有趣空間一樣,充滿了童心,顯得非常理想化。樂高公司的大本營是什麼樣的?怎麼能逃出小編的法眼那?帶著大家一探究竟......
  • 淺談潘南奎與人間極致藝術品
    淺談潘南奎與人間 藝術品時間:2020-02-06 18: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淺談潘南奎與人間 藝術品 看到一篇文章,講網紅潘南奎成為一個刷屏現象。
  • 他做了50年古船船模,每一件都是藝術品
    1942年生於倫敦的,幼年的Reed趕上二戰結束,百廢待興,他本人沒有太多玩具。如今男孩那些五花八門的玩具,對當時的Reed來說簡直聞所未聞。Reed唯一能玩的東西,便是身邊隨處可見的木頭。小時候的Reed並不清楚自己喜歡什麼,只知道自己擅長畫畫,於是家裡決定讓他朝這個方向發展。
  • 泥巴與麵團都能做成藝術品,這些都是非遺文化,傳承人手藝真棒
    隨著我國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非物質文化遺產各項工作都有序推進,許多傳統民間工藝在市場上流行起來。宋代小型泥塑玩具也發展起來。元代之後,泥塑藝術品在社會上仍然流傳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做觀賞陳設。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這朵古老的民間藝術之花大放光芒,1998年訪華的原美國總統柯林頓夫婦觀看這絕活兒,以及世界兒童組織負責人得到彩繪泥塑,如獲至寶,稱讚泥塑是為孩子們製作的最好禮物。
  • 國外都用陶瓷3D列印做藝術品了
    國外都用陶瓷3D列印做藝術品了,中國人在做什麼現在流行的觀點總是會比較極端,不是黑自己就是黑別人(國外)。非要在鍵盤上拼個輸贏,而很少去客觀的了解真相!最近一直有網友諮詢我,希望就3D列印陶瓷這塊發表一下意見。
  • 馬雲稱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品,學校應該是一個野生動物園
    相信對於教育,每個家長應該都有自己的心得,很多人都比較關注這一領域,主要是希望自己可以不斷改善教育方式,從而幫助自家孩子變成一個更好的人。而最近馬雲關於如何做好家長的探討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馬雲稱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品:學校應該是一個野生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