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熱線」朋友圈轉發不實信息、造謠……這些網絡犯罪行為都將受到處罰

2020-09-15 麗江熱線

1987年的今天,中國發出了首封電子郵件,從此,中國走進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給我們生活和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但同時,個人數據洩露、網絡金融詐騙、網絡竊密等網絡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有些甚至影響到軍事安全。當前的網絡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我們既要堅持開放姿態,也要恪守安全底線。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維護網絡安全,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

2020年以來,麗江在網絡安全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記者向麗江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張成斌了解到,2020年上半年,上報本地輿情信息248條,利用麗江網警巡查執法帳號發布網絡安全宣傳帖文659篇。

2020年共辦理網絡詐騙案件2起,刑事拘留2人,辦理傳播謠言案件3起,辦理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1起。

但是如今很多人對網絡安全並不了解,其實,散布不實信息、朋友圈轉發不實信息、在朋友圈造謠、誹謗他人都會觸及網絡安全犯罪。

散布謠言

2018年4月10日,楊某某因在微博中散布不實謠言,被麗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依法處以行政拘留5日處罰。 2018年4月10日17時許,麗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在工作中發現,楊某某(男,19歲,雲南大理人,在麗務工)在其微博中發布有一段打架視頻,並配文稱有人在麗江市古城區七星街打架。 經麗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西安派出所民警調查核實,該視頻事發地址在省外,並非麗江市古城區七星街,該微博文字內容系楊某某編造發布。4月10日20時30分,麗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西安派出所民警將楊某某傳喚到派出所做進一步調查。 經了解, 4月10日17時02分許,楊某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在街道上打架的視頻,隨後便將該視頻下載保存在自己的手機裡。17時05分許,楊某某將該段視頻發布在自己的微博上,並對視頻內容的發生地作不實說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第(一)項之規定,麗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依法對楊某某處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如果散布謠言,構成犯罪的要依據《刑法》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第291條之一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246條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售賣個人信息

其中,一個違法犯罪人員就因售賣個人信息被抓,2020年9月8日,在深入開展「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公安局網安部門與其他警種協同作戰,成功破獲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名。近期,華坪縣公安局接到線索:轄區內有一名叫劉某某的男子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並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經縝密偵查,華坪縣公安局成功將租住於華坪縣中心鎮某出租房內的劉某某抓獲,並查獲其用於實施作案的電腦1臺、手機27部、電話卡245張、銀行卡27張、網盾12個、居民身份證9張等涉案物品,犯罪嫌疑人劉某某對於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經調查,犯罪嫌疑人劉某某自2020年5月至今在華坪縣內利用自己編寫的程序軟體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查詢並出售公民個人信息5萬餘條,同時出售自己編寫的程序軟體,共計獲利1萬餘元。目前此案件已移交廣東警方辦理。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於編造、傳播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行為,警方將堅決依法打擊,絕不姑息。希望廣大網民遵守法律法規,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若發現網上傳播不實信息,應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共建和諧清朗網絡空間。

而在魚龍混雜的網絡世界裡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呢?麗江網警支隊提示:

不要將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敏感信息隨意透露給他人;不要將身份證照片存儲在手機裡;注意保存或及時銷毀記載有個人信息的快遞單等紙質資料;不要輕易點擊不明連結,不要輕易打開不明來歷的電子郵件,以免自己的手機或者電腦中毒,經常殺毒確保安全;不要在網際網路上隨意輸入自己的銀行卡號和網銀密碼;不要輕易提供給他人手機驗證碼。

記者/楊四娟

編輯/林彤

責編/和寶魁

新聞熱線/0888—5122344

©麗江市廣播電視臺

相關焦點

  • 「麗江熱點」朋友圈轉發不實信息、造謠…這些網絡犯罪行為都將受到處罰
    2020年以來,麗江在網絡安全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記者向麗江市公安局網安支隊監察大隊副大隊長張成斌了解到,2020年上半年,上報本地輿情信息248條,利用麗江網警巡查執法帳號發布網絡安全宣傳帖文659篇。2020年共辦理網絡詐騙案件2起,刑事拘留2人,辦理傳播謠言案件3起,辦理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案1起。
  • 這些網絡行為都會觸及網絡安全犯罪
    這些網絡行為都會觸及網絡安全犯罪9月14日上午,麗江市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開幕,這周為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今年網絡安全宣傳周的主題是「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散布不實信息、朋友圈轉發不實信息、在朋友圈造謠、誹謗他人等網絡問題隨之而來。
  • @所有人,朋友圈發布這些內容將違法!
    其實在朋友圈發布虛假廣告售賣假煙假酒假化妝品或隨意辱罵他人等行為都可能涉嫌違法甚至犯罪!朋友圈禁止造謠、傳謠2019年5月8日,經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證實,微信朋友圈中宣稱「有人販子在名湖豪庭迷暈小孩子」的消息系謠言,於是對兩名散布不實謠言者依法予以治安處罰。
  • 朋友圈也可以鬥圖了?注意!朋友圈發布以下內容將違法!
    其實在朋友圈發布虛假廣告、售賣假煙假酒假化妝品或隨意辱罵他人等行為都可能涉嫌違法甚至犯罪!朋友圈禁止造謠、傳謠2019年5月8日,經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公安分局證實,微信朋友圈中宣稱「有人販子在名湖豪庭迷暈小孩子」的消息系謠言,於是對兩名散布謠言者依法予以治安處罰。
  • 網絡造謠後果嚴重!你還敢在網上亂說話嗎?
    這些人員,有些是因為好玩,有些是因為起鬨,甚至有些是為了提高自己在網絡知名度,隨意在網絡上造謠,引起民眾恐慌。當然,他們如此不負責任的造謠行為,也受到了應有的處罰:公安機關給予李某行政拘留7日;給予付某行政拘留5日;給予韓某行政拘留10日;給予朱某行政拘留10日並處罰款500
  • 新疆這2條消息都是謠言!造謠者已被治安處罰!警方提醒:對新冠肺炎疫情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來源:七師胡楊河市融媒體中心疫情當前,各種消息充斥著朋友圈下面這些你看過嗎?」隨後,孫某在不經核實的情況下,於7月29日24時許,在家人微信群裡發了一條消息,大意是:「126團發現X例新冠了……」孫某身為職工,明知126團12連「兩委」經常在職工微信群裡發布有關疫情期間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的通知,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仍將道聽途說的謠言散布至微信群,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 貴嶼一網民網絡造謠被處罰
    近日,潮陽公安機關發現一網民在微信群傳播有小孩被拐虛假信息,迅速展開調查,成功抓獲涉嫌網絡造謠違法人員盧某旋。 今年12月5日15時許,潮陽公安機關發現一網民在微信群傳播一則拐賣小孩信息。貴嶼派出所聞警而動,經核查,該信息為虛假信息。民警迅速循線抓獲涉嫌造謠的違法人盧某旋。
  • 編造傳發不實的交通處罰信息相關人員被公安機關查處了
    這幾天,一張「交警處罰」簡訊截圖在微信朋友圈流傳。。這則關於車輛違法的虛假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大量流傳,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對此,龍圩公安分局立即開展偵查工作,8月25日,民警依法傳喚編造及發布該信息的嫌疑人鍾某鴻,多次轉發該謠言的黎某生(桂DBQXXX車主)、紀某遠。
  • 警方鎖定南京祿口機場「P圖謠言」責任人 TA將受到哪些處罰?
    警方鎖定南京祿口機場「P圖謠言」責任人 TA將受到哪些處罰?而在此前後短短不到一周的時間裡,一名造謠拉薩封城的網民和一名散布「舟山要求外來人員返鄉」謠言的人也先後被警方拘留。反觀此次「P圖事件」的當事人,TA又將面臨哪些法律制裁?後續應該如何減少此類虛假信息的傳播?謠言得以澄清之後,這些問題值得深思。
  • 網警普法:網絡造謠可判刑
    網絡世界是一個虛擬世界,大部分人上網都會按照規定,文明上網,可是有個別人,在網上微博、論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上造謠,刻意散播虛假信息。這種行為不僅違反網際網路有關規定,嚴重的還構成違法犯罪。那麼傳播網絡謠言會犯哪些罪?網絡造謠罪怎麼處罰?
  • 平南一男子發布不實信息視頻被拘留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網絡謠言也在滋生蔓延,既有針對公民個人的誹謗,也有針對公共事件的捏造。網絡謠言不僅敗壞個人名譽,給受害人造成極大的精神困擾,更損害國家形象,影響社會穩定。近日,平南縣公安局依法對一名在微信群上發布不實信息視頻、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違法人員予以行政拘留5日的處罰。
  •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這些造謠會被以誹謗罪定罪處罰
    北京刑事律師劉高鋒:這些造謠會被以誹謗罪定罪處罰事件回顧據《齊魯晚報》報導,吳女士到小區樓下取快遞,卻被隔壁便利店主偷拍成視頻。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二)將信息網絡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內容篡改為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的;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情節惡劣的,以「捏造事實誹謗他人」論。
  • 美的回應「闖入者是供應商」傳言:故意捏造事實,將對造謠行為採取...
    美的回應「闖入者是供應商」傳言:故意捏造事實,將對造謠行為採取法律手段 2020-06-17 0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網絡暴力者終將受到處罰
    作為肖戰先生委託的律師,我們將收集相關的犯罪證據,配合公安機關打擊網絡犯罪行為,將犯罪分子繩之以法!網友評論:明白LOFTER用戶的心情,但是同時請部分深愛LOFTER的用戶不要成為某些別有用心人士用來造謠攻擊的工具。
  • 成都確診女孩照片朋友圈都是假的!當事人發聲,警方介入
    其中一位20歲的確診女孩趙某引起輿論的高度關注,遭遇了網絡暴力,她的照片被曬在網絡上,甚至還有人曝出她的身份證。專家表示,在不構成犯罪的情況下,信息洩露者一般將被治安處罰及行政拘留,造謠轉發者可視情況追究民事、行政甚至刑事責任。
  • 朋友圈罵人被判道歉10天!注意這些內容在朋友圈都不能發
    ,遂於2020年1月13日將其起訴至法院,要求其刪除發布侵犯名譽的信息,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但是不顧及他人名譽,愛說什麼說什麼,這樣的言論已經屬於違法行為了。在朋友圈罵人有公然侮辱的性質,是違法的,是法律所不允許的,輕者受公安機關管理處罰,情節嚴重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 通遼市公檢法聯合發布關於依法嚴厲打擊涉國家統編教材使用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
    近期,我市個別群眾受別有用心之人的煽動、挑唆,在網絡上發布、轉發涉及「國家統編教材使用」的不實、有害信息,甚至製造謠言、傳播謠言,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組織、策劃、煽動上述行為的人員從重處理。二、未依照法律規定申請或申請未獲許進行集會、遊行、示威,或者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又拒不服從解散命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煽動、策劃非法集會、遊行、示威的從重處罰。
  • 哪些行為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
    哪些行為是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張祖樂現今社會,信息傳遞的速度非常快,而我們常常面臨的就是會接到不同的推銷電話或詐騙電話。我們的身份信息、聯繫方式、居住信息等,這些都是怎麼洩露出去的呢?這些獲得我們信息的人,難道沒人管他們嗎?他們難道不會受到處罰嗎?
  • 網絡執法| 微信群內發涉國家統編教材使用不實言論,被警方行拘
    發布涉國家統編教材使用、易引發社會恐慌的不實言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之規定,依法對尤某行政拘留五日。警方提醒: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對於編造、傳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行為,警方將依法嚴懲。望廣大群眾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 造謠?生產假口罩?哄抬物價?速看,這些行為都違法!
    但在此情況下,有些網民也按捺不住,可能做出些違法行為。以下,我方將為大家進行科普,這些行為都是犯法的!1、造謠傳謠【違法】12月8日,據成都高新公安分局通報。12月8日9時許,趙某(男,31歲)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在一微信群內散布「成都衛健委:將視情況採取措施,不排除封城可能」的謠言。趙某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及防疫工作相關規定,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五日的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