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百島之市」價值創造:珠海激發中國...

2020-12-22 金羊網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百島之市」價值創造:珠海激發中國製造全球影響力

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鍾義見  2020-09-09

珠海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被稱為中國「百島之市」。

新聞媒體採訪團調研格力電器。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鍾義見)珠海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被稱為中國「百島之市」。珠海自古就是嶺南文化重鎮之一,尤其近代以來,中西交融、多元包容、開拓進取,孕育形成了珠海獨特的城市文化;珠海又是一座創新重鎮,珠海經濟特區成立40年來,從一個落後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是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排頭兵」和「試驗田」。8月26日,本網記者隨中央新聞媒體採訪團走進珠海,切身感受珠海積極建設開放創新的青春之城和活力之都,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獨特魅力。

在新聞媒體座談會上,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接受記者採訪。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格力電器:依託自主創新走向世界

8月26日下午,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座談會上,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激情滿懷,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向外界發出科技興企最強音:「企業要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材料,就要看到自己的短板,就要不斷堅守創新、挑戰自我。」

2018年10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格力電器公司視察時強調:「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一個關鍵,製造業的核心就是創新,就是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力更生奮鬥,靠自主創新爭取,希望所有企業都朝著這個方向去奮鬥。我們要有自主創新的骨氣和志氣,加快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實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格力電器沒有辜負。在近30年不斷發展壯大的進程中,格力電器始終把自主創新作為最根本最持久的動力,始終堅持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營銷和自主人才培養,履行使命創造價值,樹立起中國製造的全球影響力。

格力電器通過智慧財產權全面保護自主創新成果,建立了完善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並帶動空調產業鏈提升智慧財產權管理水平。一是搭建從技術研究到產品上市的全流程智慧財產權管理體系,並搭建信息管理平臺,提高智慧財產權管理效率和質量。二是開展針對供應商的智慧財產權管理幫扶工作,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智慧財產權管理水平,從源頭防止智慧財產權糾紛發生。截至目前,接受格力電器幫扶的供應商多達一百餘家,涉及穩壓泵、熱敏保護器等空調上下遊產業。並且,他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促進智慧財產權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為引導行業尊重智慧財產權、規範空調產業的智慧財產權競爭環境、提升中國空調產業技術創新水平,2017年10月,公司牽頭成立中國首個空調產業智慧財產權聯盟。

格力空調的品質享譽海內外,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顧客滿意度測評中心數據,2011年以來,格力電器顧客滿意度、忠誠度連續7年保持行業第一。產品質量的連續領先,大幅提升了品牌美譽度,為企業良好經營業績的取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格力電器獨創「D-CTFP質量技術創新循環」和「質量預防五步法」,並以此為核心,構建出「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完美質量」管理模式。格力電器也因此走向世界,一舉成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

新聞媒體座談會現場。本網記者 鍾義見/攝

橫琴新區:打造「廣深港澳」科技創新黃金走廊

其實,以格力電器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創新型企業在珠海不勝數舉。截至目前,僅橫琴新區就擁有高新技術企業319家、省級創新平臺22個、科技孵化器6個。他們積極參與建設「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產學研示範基地落戶橫琴,引進澳門4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橫琴設立分部。

2019年4月,橫琴新區與中科院合作共建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項目。該中心項目基於中科院戰略性先導專項「國產安全可控先進計算機系統」的重要研究成果,全系列使用中科曙光伺服器及中科寒武紀AI加速卡(神經元網絡專用晶片)。

據悉,該項目是廣東省與中科院共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省院合作項目之一,其關鍵技術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及基礎軟體產品」科技重大專項課題之一,同時還入選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

目前,該項目一期已完成,二期第一批設備投入使用,並已在澳門設立分中心。同時圍繞城市智能管理、智能製造、智能教育等與很多行業領先的科技公司開展合作,開通橫琴新區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各類智能應用項目已初見成效,並為10多家客戶提供信息處理服務。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項目發揮了積極抗疫作用。

科技創新碩果纍纍 發展指數成功進入全國十強

2020年3月11日,珠海發布《2019年珠海市高成長創新型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名單》,珠海盈米基金銷售有限公司、珠海市唯酷科技有限公司、盈科瑞(橫琴)藥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艾威藥業(珠海)有限公司等27家高新技術企業成功入選,標誌著珠海在科技創新領域再次揚帆起航。截至今年6月,珠海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20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45%,一批重大科研平臺落戶,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成功進入全國十強行列。

對於珠海創新發展的重大意義,上海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何建華研究員認為,經濟特區一路走來,在實體經濟製造業發展上,由來料加工到模仿跟隨再到自主創新,像格力電器這樣的新興創新型企業數量多、潛力大,創新文化成為深圳、珠海等城市的血脈基因。

當今世界,創新成為競爭主戰場。創新成果的商業實踐,往往是全人類共享,帶來全球化紅利。經濟特區今天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應當注重營造科研創新的「濃度效應」,因為創新具有生態圈效應,大家聚集、交流達到一定「濃度」後,更容易碰撞產生新東西,這是現代科研的交叉、融合性基本特徵。比如珠海,圍繞格力電器進行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也許會成為全球智能家電家居轉型升級發展的新引擎與動力源。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經濟特區40年再出發!深圳、珠海、汕頭提升治理現代化能力,助推...
    「在此開放過程中,經濟特區仍然扮演著重要的先行先試的作用,仍然扮演著開拓者的作用,仍然扮演著敢闖敢試敢幹、敢為人先的特殊作用。」  2020年8月24日,作為觸電新聞的記者代表,筆者參加了「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跟隨著專家去往深圳、珠海和汕頭,圍繞著如何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採訪和調研。
  • 珠海再出發 經濟特區如何「特」下去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0年前,當改革開放的偉大設想在南海之濱的廣闊棋盤中悄悄落子時,人們或許不曾想到,今天的經濟特區,會創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蹟。幾個經濟特區中,扼守珠江口東西兩岸的深圳與珠海,在先天條件上有著一定的相似度:都由落後的邊陲小鎮起步,逐步發展為外來人口為主的移民城市,並且一個毗鄰香港、一個緊挨澳門。
  • 廣東珠海被稱為百島之市,島嶼多達146個,而且擁有長隆海洋王國
    今天介紹一下珠江口上的城市,它是中國最早設立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有「浪漫之城,百島之市」的稱號,它的名字叫珠海。 地理區位 珠海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與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與澳門相連,與澳門相距9公裡,橫琴新區與澳門隔江相望。西鄰江門市,北與中山市接壤。
  • 百島之市——珠海
    大家好呀,今天給大家講講百島之市——珠海首先當然還是線路和景點介紹啦Day 1 情侶路 - 野狸島 - 圓明新園 - 港珠澳大橋1.另外,國內唯一建設在海島上的歌劇院——珠海歌劇院也位於野狸島海濱,貝殼般的設計造型藝術感十足,建成後將成為珠海市的新地標。3. 圓明新園圓明新園以北京圓明園焚燒前的建築為原稿,選擇圓明園40景中的18個景點,按1:1的比例建造。
  • 珠海經濟特區40周年:從邊陲小鎮到魅力之城
    40年來,珠海經濟特區始終勇立潮頭——從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以「蹚出一條新路」的氣魄與膽識書寫新篇章,到在人才資本引進、生態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管理等領域先行先試,率先探索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再到從根本上破除制約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縱深發展。
  • 珠海,振奮!
    「深圳等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實踐,創造了偉大奇蹟,積累了寶貴經驗,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特區建設規律的認識。」——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既是對經濟特區歷史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對經濟特區初心使命的精確闡釋。興辦經濟特區是黨和國家令世界矚目的偉大創舉。40年來,在這片先行地、實驗區,特區人民披荊斬棘,砥礪奮進,鑄造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深圳如是,珠海亦然。回顧40年的發展之路,「特區精神」正是我們所收穫的最寶貴財富。
  • 滄桑巨變 中國經濟特區四十年
    1980年,我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邁出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步伐。40年春風化雨,40年春華秋實。經濟特區的滄桑巨變是一代又一代特區建設者拼搏奮鬥幹出來的。
  • 特區40年:珠海為什麼能?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陳浩傑42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通過改革開放,中國成功開啟了現代化壯闊徵程,實現了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偉大跨越。頗具影響力的英國雜誌《經濟學人》評價稱,中國的改革開放,最引人注目的實踐是經濟特區。
  • 走進大灣區丨珠海:百島之市向高等教育強市邁進
    中國教育在線訊珠海——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東南沿海重要的風景旅遊城市。位於廣東省珠江口的西南部,珠海地理位置優越,瀕臨南海,東與香港水路相距36海裡,南與澳門陸地相連,是僅次於深圳的中國第二大口岸城市。珠海於1980年成為經濟特區,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積最大、島嶼最多、海岸線最長的城市,素有「百島之市」之稱。
  • 你好,我是珠海特區,今年40歲。聽說我是中國情侶最愛的城市!
    1980年8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批准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40年彈指一揮。幾代特區人經過不懈努力,將這四座矗立於改革潮頭的城市,建設成為煥發著勃勃生機的現代化新城。本周,人民日報人民文旅推出經濟特區40周年專題,通過廈門、深圳、汕頭和珠海四城攝影師的視角,見證特區建設的發展變化,記錄特區人民的美好生活。
  • 每日一詞∣經濟特區 special economic zone
    40年前,中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作為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的一部分,鼓勵外資進入,促進經濟發展。2020年8月24日,深圳市舉辦燈光秀,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知識點】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對外開放的決策後,中央決定把突破口選在靠近香港、澳門、臺灣地區的廣東和福建兩省,建立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個經濟特區。
  • ...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同濟大學...
    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刻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矢志創新,堅持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加快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為助推新時代我國科教事業蓬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校黨委書記方守恩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再次吹響了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的號角,激勵全國人民為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奮勇前行。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講好深圳故事既是時代所需,也是中國學者的責任。為了總結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改革探索的經驗,為深圳改革探索提供學者的觀察和視角,深圳市社科院組織市內外的專家學者對深圳經濟特區4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十部著作,作為《深圳改革創新叢書》的特輯出版。《深圳改革創新叢書》作為深圳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成果,此前已經出版了六個專輯,在國內引起了一定的關注。
  • 經濟特區40年 | 深圳創新成長的文化基因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描述為「史詩級巨變」。深圳為什麼能?歷史機遇論、地域優勢論、政策支持論、舉國支援論等,眾說紛紜。從社會演進的視角,我們勾勒出深圳與創新高度契合的基因特質和文化特徵,並以此透視40年深圳創新成長的基礎邏輯。
  • 深圳社會治理現代化譜出智慧之歌
    深圳社會治理現代化譜出智慧之歌金羊網  作者:朱智祥  2020-08-26 深圳,不斷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鑽研創新,碩果纍纍。
  • 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
    新華社廣州9月7日電 題: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新華社記者詹奕嘉、洪澤華今年8月,國內最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在廣東汕頭實現全線貫通,這是國內首條在8度地震烈度區建設的海底隧道。
  • 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
    新華社廣州9月7日電 題:從「百載商埠」到「活力特區」——記廣東汕頭經濟特區40年新華社記者詹奕嘉、洪澤華今年8月,國內最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在廣東汕頭實現全線貫通,這是國內首條在8度地震烈度區建設的海底隧道。
  • 中國一個發展落後的經濟特區,開放40年毫無起色,比不上三線城市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一直穩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世界人民重新認識了中國,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可以說是開啟了「高速」模式,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走向小康社會,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眼世界,幾個國家趕不上,多虧了我們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
  • 珠海有幾座名島,每天去一座,要玩好幾天
    珠海位置優越,屬於經濟特區,又跟澳門鄰近,再加上珠港澳大橋的建設,珠海依然成了一個旅遊的城市,這裡有漫長的海岸線,還有一個優美的名稱:"情侶路",珠海是廣東省地級市而珠海更是有著許多的島,被譽為"百島之城"。要想把這些島都遊覽完整,一天的時間安排那是只怕是達不到的,本文將會介紹其中比較出名的島嶼。第一個就是野狸島,野狸島地理位置因為比較靠近陸地,所以人工架橋過去,還有剛建成不久的珠海大劇院(日月貝)。
  • 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更大奇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
    在黨中央統籌部署下,1980年8月26日,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成立,經濟特區在中國正式誕生。中國也由此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對外開放畫卷。  1988年,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設立。  改革開放春潮滾滾、勢不可擋,蘊藏在億萬人民中的活力充分釋放,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由此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