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果瓶子上有一處計算單位——「每錢」。
香港與內地計量單位有別。
費先生提供的購買發票。
當事方費先生已訂好機票赴港維權
10月22日,華西都市報的報導《天價「皇帝果」成都2元1兩香港藥房賣我3800》,引發了不小的共鳴,讀者紛紛打進96111熱線電話,或者在網絡留言,講述自己的「港囧」經歷。
其中,費先生父親一周前,在香港藥房遭遇瑪卡「斤」變「錢」賣,被刷走108800港幣的事情,格外惹眼,而現在,正欲維權的費先生更是遭遇到藥房各執一詞的「羅生門」。
但費先生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他不想沒有期限地等下去,已訂好機票的他決定去香港討要說法。
天價「羅生門」/
遭遇瑪卡從「斤」變「錢」的費先生確信,他父親身體健康頭腦清楚,肯定事先問清楚了按斤賣還是按錢賣後,才會下單,藥房是在撒謊。而藥房店員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堅稱,「知道內地很多是按照斤賣,所以我們會專門強調是多少錢一錢,達成共識才會收錢。」
內地遊客:刷走10萬才知「斤」變「錢」
費先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片孝心竟然最後讓60歲的父親悶悶不樂,而究其原因,是老費先生在香港藥房裡遭遇了從「斤」變「錢」欺瞞銷售。
費先生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今年10月14日,老費先生和朋友一起到香港旅遊,為了讓父親玩得舒服,費先生事先專門在老人家的儲蓄卡裡匯入10萬元現金。
10月17日,已回家的老費先生發現銀行卡裡的餘額不對,他拿出仔細收好的在港購物收據一看,驚呆了!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竟然買了10萬多元港幣的瑪卡。
從費先生提供的購物收據來看,10月14日,老費先生以680元(港幣)一錢的價格,買入了160錢瑪卡,總購物金額為108800元(港幣),其中,還標明藥房贈送了80錢。
「我爸完全沒注意,」費先生告訴記者,父親一口認定,當時問清楚是680元(港幣)一斤,才會購買。
「我爸一輩子都節儉,要是知道680港幣一錢,他肯定不會買。」費先生說道。
香港藥房:已事先告知按「錢」賣
到底事情是怎樣?按購物收據上的電話,華西都市報記者聯繫上了老費先生購買瑪卡的龍城大藥房。
「我們一直是按照錢賣的,」藥房店員在聽完了記者的講述之後,同樣很肯定地表示,在售出貨物之前,他們都會告訴消費者具體的價格。「知道內地很多是按照斤賣,所以我們會專門強調是多少錢一錢,達成共識才會收錢。」
而對於費先生這種想要全額退款,該名店員表示,只要購物小票和藥品還在,退款是沒問題的,「但沒有加工的藥品才能退。」他同時補充道。
費先生說,瑪卡已被切片,按照藥房的說法當然是不能退貨了。在費先生看來,父親身體健康頭腦清楚,肯定事先問清楚了按斤賣還是按錢賣後,才會下單,藥房是在撒謊。
「但沒有錄音,當時也沒有報警,要怎樣才能證明我們說的是實話?」費先生很苦惱,而他父親在得知自己被刷了10多萬港幣的瑪卡之後,也變得悶悶不樂,這讓做兒子的費先生更是擔心。
「一片孝心,怎麼就成這樣了呢?」費先生長長一嘆。
維權呼無門/
香港遊變作囧途。整理這些年的報導,華西都市報記者發現,近年在港購物被藥房坑蒙的內地遊客不在少數。最常見的就是遭遇計量單位的陷阱,不少從「斤」變「錢」或者從「兩」變「錢」售賣的藥品,因為被加工切片或者磨粉而無法退貨……
大多遊客耗不起硬吞下「苦果」
掉進這樣的「坑」,應該怎麼辦?這是彼時身處異鄉的遊客們最無措的事。
昨日本報報導,在港遭遇126港幣止咳藥變22800元的許先生表示,他曾在第一時間報警,並投訴至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無奈沒有下文。而被刷走10多萬元的費先生,也聯繫上了香港海關,他向海關提交了購物憑證,並陳述整個事件經過後,海關回復表示將展開調查,而至於什麼時候出結果,也無從得知。
同樣因為「按錢計價買藥」,被香港藥房刷走3萬元積蓄後,合肥的王小姐曾8次向香港消委會投訴,10月16日,她收到了最新回覆:「該公司拒絕再次提供退款,並表示這是最後的回覆」,憤怒的王小姐第九次投訴後,像被耗盡了所有氣力,但她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會一直等待下去。
報警、投訴、起訴……常見的維權手段背後,是大多數遊客面臨返航時限,或在時間精力和資金的壓力下,選擇硬吞下這枚「苦果」。
「沒有錄音,人證,我該怎麼證明我說的是真的?」費先生很困惑。
而同樣遭遇到「天價藥」的黃小姐成功追回了27000元藥款,她將自己的經驗分享到了所在的維權群裡,那裡聚集著近百位在港購物遭遇陷阱,卻未能成功維權的遊客。「我就是去鬧的,」黃小姐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她坐在藥房門口,對每一位顧客說這家店全是坑錢的貨,藥房最終還錢。
「這種(方式)不安全,而且我們本來就是受害者,除了鬧,就沒有其他正常途徑了嗎?」費先生和許先生對此並不贊同。
費先生告訴記者,他已經不想再沒有期限地等下去,目前已訂好赴港機票,將會親自到香港展開維權。對此,華西都市報記者將追蹤報導。
12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