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下水管道也改好了,院裡再也不會有臭水溢出來了!咱們這個院兒年代雖久,但卻變得越來越好了。」一位坐在家門口曬太陽的阿姨高興地說道。近日,大羊坊南社區2號院內的化糞池改造完成,困擾居民多年的下水道常年淤堵問題終於解決了。
>>問題難解 小區「腸梗阻」惹人愁
大羊坊南社區2號院1976年建成入住,因為所屬的4個產權單位管理混亂,2000年北京市政建設修建道路時,下水管道沒有通到市政的下水道中,產權單位建設了一個化糞池用於居民排汙。
剛開始,院內居民不多,化糞池定期用車進行抽取,問題還不大。後來住戶逐漸變多,排汙問題變得日益突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14年,產權單位把2號院的化糞池連通到小區東側的38號院裡的市政下水道中。但因東側的地勢較高,汙水無法正常流過去,只能在化糞池內安裝了兩個抽水泵,水滿了就往另一側抽。
但這樣的方式只能暫時解決問題。隨著下水井內雜物的增多,抽水泵經常因堵塞損壞,汙水抽不過去就淤上來,然後居民家裡就堵了。有時還會出現38號院那邊堵了,汙水往2號院倒流的情況。
「淤堵的情況經常出現,有一次夜裡流了半院子的臭水,臭氣燻天。」2號院原管委會主任柏大可說道。
據柏大可介紹,幾年來他一直得注意著樓道裡抽水泵的控制器,工作時綠燈亮,水位下去了紅燈亮,如果綠燈或者紅燈老是亮著,就代表底下出問題了,需要趕快報修。
>>共商共治 難題解決居民點讚
這樣情況就像是小區得了「腸梗阻」,六七年的時間不僅讓柏大可疲於應對,也給居民帶來了無數生活上的煩惱。
去年年底,柏大可與院內居民共同商議,將此問題報到了社區,希望能夠通過共商共治項目解決。項目立項之後,街道對此高度重視,辦事處副主任謝友華也在調研過程中向居民表示,一定會為大家解決這個難題。
接下來,謝友華與城管辦工作人員多次考察協調,與市政單位對接手續,最終確定將2號院的下水接通到市政管道中。
因受疫情影響,今年10月,施工隊開始動工,終於將下水管道接到了市政下水道管網之中。
「光挖坑就挖了7米,可想而知這個工程還是很有難度的,但他們還是20多天就幹完了,從此以後我們再也不用擔心汙水溢出了。」柏大可說道。
「他們做得特別好,沒影響我們平時休息,而且院內再也不會有臭水溢出來了!」一位坐在家門口曬太陽的阿姨高興地說道。
【來源:奧運村街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