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欽_華人佛教_鳳凰網

2021-01-22 手機鳳凰網

廣欽(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廣欽老和尚(1892——1986年)福建惠安人。本姓黃,因家貧,至晉江李姓家中為養子。生稟夙慧,隨母奉佛茹素,未久,皈依福建泉州承天寺瑞芳法師。其後,師曾遠遊南洋多年,返鄉後刻意苦行,歷十餘寒暑。三十三歲,投禮瑞芳法師披剃,法名照敬,字廣欽。1933年,四十二歲,受戒於福建莆田囊山慈壽禪寺。後遂決志至泉州城北清源山潛修,自是斷棄五穀,僅食果類。師曾於山中入定,歷四月,往來農樵皆以為物化,承天寺方丈轉塵老和尚乃偕同弘一大師前往勘驗,始知師深入禪定,嘆為希有。

1947年來臺,初時棲止於臺北新店寒林曠野之間;1948年,於山壁間開鑿石洞,命名廣明巖(今稱廣明寺);1950年,移錫於臺北土城日月洞,鮮為人知。三度禪定之後,始名聞於世。1955年至1960年間,於土城火山興建承天禪寺,火山則稱清源山,係為紀念祖庭而命名者。各地善信前往參禮者絡繹不絕。1986年2月於高雄六龜妙通寺示寂,世壽九十五。

相關焦點

  • 人生佛教、人間佛教怎麼講?_華人佛教_鳳凰網
    布施(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 攝像:曹立君)(一)人生佛教的內容近代佛門領袖太虛大師上世紀30年代在重慶北碚的縉雲山,首先明確提出人生佛教的思想。(三)人間佛教的內容人間佛教就是人生佛教,是繼承人生佛教而來的,其核心思想是:立足於人生,趣向於佛陀。結合新的歷史時代又有具體內容:一個思想、三個傳統、五個建設。這是趙樸初老居士為發展佛教,繼承太虛大師的遺志而闡揚出來的思想體系。一個思想。就是佛法根據時代背景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能違反時代,要與時俱進。 三個優良傳統。
  • 【佛教大德】廣欽老和尚事跡
    4歲那年,他父母為給長子娶親無錢,就把他賣給晉江縣南門外的李姓人家作養子。他的養父李樹,在山坡地種水果為生,日子勉強過得去。養母林菜,信佛茹素,以中年無子,才買一個養子。 廣欽自幼體弱多病,到李家後,養母待他如同己生,為求平安,依當時習俗,養母帶他到觀音亭許願,把他送給觀音菩薩做契子。廣欽7歲起隨著養母茹素,終生不改。
  • 弘揚廣欽老和尚修持觀座談會暨廣欽老和尚赴臺弘法七十周年紀念...
    佛教在線福建訊 和煦遍照,丹桂飄香。九月初三,由福建省泉州市民宗局、泉州市佛教協會指導,泉州承天寺主辦的「弘揚廣欽老和尚修持觀座談會暨廣欽老和尚赴臺弘法七十周年紀念活動」圓滿舉行。活動圍繞廣欽老和尚為主題舉行了兩岸承天寺上供、傳燈祈福法會,廣欽佛教圖書館書庫—般若閣落成揭幕儀式,廣欽老和尚赴臺弘法七十周年紀念大會,廣欽老和尚修持觀座談會,書畫展覽,拜謁廣欽老和尚誕生地、故居
  • 廣欽長老葉落歸根 其銅像安坐福建泉州承天寺
    佛教在線福建訊 2010年12月8日上午,在福建省泉州市承天寺舉行建寺1050周年暨重光20周年慶典大會之際,廣欽長老的銅像揭幕面世。廣欽長老的銅像安坐在廣欽佛教圖書館內,神態安詳。銅像按他生前真人大小的尺寸打造。據悉,這座銅像是從臺灣護送過來,今後將長期供奉在承天寺內,供兩岸信眾瞻仰。
  • 廣欽老和尚赴臺弘法七十年!泉州承天寺舉辦紀念活動
    各級領導及海內外大德居士共同為泉州承天寺般若閣揭幕(圖片來源:鳳凰佛教)2017年10月21日至23日,泉州承天寺隆重舉行「弘揚廣欽老和尚修持觀暨紀念廣欽老和尚赴臺弘法七十周年活動」福建省、泉州市各級各有關部門領導,福建省佛教界以及來自菲律賓、臺灣的高僧大德、護法居士約200人參加活動21日上午, 「廣欽老和尚赴臺弘法七十周年紀念大會」 舉行,出席大會的各級領導有福建省民宗廳黨組成員張東暉,福建省委統戰部民宗處王寧處長,泉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林萬明,市人大副主任張建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周真平,市政協副主席王瑞強等,海內外高僧大德有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普法大和尚
  • 素食文化航母啟程: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2020年11月20日,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戰略合作籤字儀式在北京舉行。鳳凰網佛教與齊善食品都是各自領域的領航者,在佛教傳媒及素食行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對素食文化的普及與發展必將產生深遠影響。
  • 明磊:丁曉磊等待因緣俱足_佛教_鳳凰網
    明磊:丁曉磊等待因緣俱足 2007年07月25日 18:23鳳凰網華人佛教
  • 佛教有哪些禁忌?_佛教頻道_鳳凰網
    佛教中的禁忌,大部分都包含在它的清規戒律中了,但也有習慣上的東西,並不屬戒律、清規的範疇。就拿吃齋來說吧,過午不食是戒律中規定的,但在戒律中並沒有同時規定吃齋時應注意什麼、忌諱什麼。在漢地佛教中,由於受傳統的儒家禮的思想和佛教供養、布施等思想的影響,僧侶開始改變了古印度時期的佛教飲食觀。
  • 慈青_華人佛教_鳳凰網
    孩提之時,即喜聆聽僧侶宣說法音,傾心佛教止惡揚善,利樂有情,時人喻為「轉世唐僧」。有人為他做了一頂金光閃閃、雍容華麗的小唐僧帽,戴在他的頭上,他欣喜萬分,再也不願摘下。1920年,法師八歲時,入小學發蒙,學習四書五經和諸子百家著述。1927年畢業後,十五歲的慈青法師即在成都昭覺寺廣眾禪師的引進下,出家於成都郊外東蓮花庵(此庵為昭覺寺腳廟)。
  • 鳳凰網佛教赴臺交流:慈悲喜舍,證嚴上人的慈濟世界
    鳳凰網佛教新媒體臺灣交流團與證嚴上人歡喜合影(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鳳凰網佛教一行參訪靜思精舍(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徐上傑)這是鳳凰網佛教第三次拜訪慈濟,據了解,鳳凰網佛教一行抵達當日,正好是證嚴法師「一年一度歲末祝福行腳」出發的前一天,證嚴法師於百忙之中仍選擇接見交流團成員,並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交流,足見證嚴法師對鳳凰網佛教團隊的肯定與重視。在為期三天的參訪中,鳳凰網佛教一行先後參訪了靜思精舍、慈濟靜思堂、慈濟醫院、慈濟大學、慈濟大愛電視臺等場所,深入考察了慈濟志業的各個重要構成部分。
  • 鳳凰網佛教通訊員首次參訪香港 寬運法師做特別開示
    鳳凰網佛教通訊員參訪香港西方寺(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林恩)寬運大和尚與鳳凰網佛教通訊員合影留念(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林恩)2018年4月24日上午,鳳凰網佛教第六屆通訊員培訓營全體學員集體奔赴香港,首站參訪了香港西方寺,受到西方寺僧團熱情接待。
  • 鳳凰網佛教新媒體臺灣交流團走進臺灣慈濟醫院
    2018年12月27日,鳳凰網佛教新媒體臺灣交流團一行走進臺灣慈濟醫院。歡迎關注鳳凰網佛教官方微信公眾號 「覺悟號」,做智慧的傳播者!
  • 廣欽老和尚獨宿超度三個日本鬼的故事
    廣欽老和尚文:圓定       清源山的後山多猴,亦有老虎出沒,他居山日久,人獸和平相處,彼此了無畏懼,後來遂有猿猴獻果、猛虎皈依的傳說。泉州人皆知「伏虎師」其人。二人過往十餘日,分別之時,廣欽老和尚告林居士曰:「你到臺灣教書,務要與我來信。臺灣佛教受日本神教影響,已是僧俗不分,我與臺灣有緣,將渡海興建道場,度化眾生。」林覺非抵臺後,初任教職,繼任職鐵路黨部,與廣欽老和尚保持聯絡。1947年5月,在林覺非的安排下,廣欽老和尚與一位臺籍的普旺師結伴來到臺灣。普旺師是基隆人,後改名普觀,為基隆市佛教講堂住持,現已圓寂多年。
  • 陳星橋:美國的華人佛教與華人眼中的美國(節選)
    佛教傳入美國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我信仰和研究佛教數十年,加上有一些同學、學生和朋友在美國發展,因此在2013年的4月5日至26日,有幸應邀隨廣州華嚴寺弘法團赴美國參訪,先後參訪了夏威夷、洛杉磯、紐約、費城和華盛頓,重點考察了部分華人寺院和佛教團體,感觸甚多。所以,本文著重從宗教的角度作一介紹,以饗讀者。
  • 鄭振煌:翻譯佛教經典 必須要有實修經歷
    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榮譽教授鄭振煌(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蕾)鳳凰網佛教對話鄭振煌教授(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王蕾)編者按:2019年8月10日至12日,《中國佛性論》翻譯暨在海外出版學術研討會在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召開
  • 《金剛經講記》_佛學書店_華人佛教_鳳凰網
    明奘法師現任:新加坡《佛陀教育》雜誌主編,馬來西亞《福報》雜誌專欄作家,河北禪學研究所副所長,《禪》雜誌編委會編委,昆明佛學會慈悲關懷委員會主席,陝西師範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北京大學禪學社導師顧問,河北秦皇島青龍縣佛教協會會長,河北秦皇島青龍祖山望海禪寺住持,雲南玉溪釋迦文化靜享園園長,雲南安寧八街三和寺住持,北京懷柔朝陽寺住持,浙江嘉興南湖石佛寺籌建處主任,浙江嘉興石佛禪修中心創始人
  • 千僧賀中秋:臺灣慈韻佛教人文關懷協會送祝福
    「萬裡共明月,千僧賀中秋」活動,恭祝全球華人合家團圓、幸福平安! 臺灣慈韻佛教人文關懷協會理事長明海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臺灣慈韻佛教人文關懷協會理事長明海法師(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明海法師是臺灣著名佛教音樂創作人,幼習音律,2007年依止香港天台精舍住持暢懷長老剃度出家。
  • 一代高僧,廣欽老和尚的忍辱故事
    廣欽老和尚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大德高僧,末學一直非常敬仰,關於老和尚的故事和語錄經常看,也一直在向他老人家學習。廣欽老和尚二十歲時在泉州承天寺出家,九十五歲圓寂。廣欽老和尚在山洞潛修十三年,一直到有所證悟後才下山重返承天寺。老和尚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每天晚上在大殿裡禪坐不臥。過了一段時間,監院師和香燈師突然召集大家宣布說,昨天晚上,大雄寶殿的功德箱被盜了。功德箱是寺院主要的收入,從未發生過被盜的事。
  • 「萬物有靈」的崇拜 雲南佛教藝術
    貝葉經(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雲南最早的居民是出現在距今一百七十萬年前的元謀猿人時代。貝葉經刻寫(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佛教從外面傳入中國,大致是公元一世紀的事情。它從西域沿著絲綢之路從西向東走,終於來到了長安和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