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熱播的《慶餘年》,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在第七集中,張若昀飾演的主角範閒新到京師,應邀參加靖王舉辦的詩會,卻遭到郭保坤與賀宗緯的一再挑釁,不得不借用杜甫的《登高》來打擊對方的囂張氣焰,卻沒想到讓自己一舉成名,一夜之間成為京城的風雲人物。
杜甫的這首《登高》全文如下: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作此詩時已經55歲,寄居夔州,窮困潦倒,百病纏身。而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王朝,在經歷了安史之亂後,也是江河日下,盛世難再。詩人某天來到白帝城外的高臺,望著秋色蒼茫,大江東去,有感於自身的際遇和時世的艱難,寫下了這首憂國傷時的七律。
其大意為:天高風急,猿聲悲切,渚清沙白,群鳥盤旋。看不到邊的樹葉在蕭瑟的秋風中紛紛飄零,望不到盡頭的長江在滾滾的浪濤中奔湧而來。我在萬裡之外悲對秋天,感嘆常年漂泊,拖著年老多病的身軀,獨自登高望遠。世事艱難,深為憾恨兩鬢日益斑白,窮苦潦倒,病後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被後世譽為「古今七律第一」,為什麼能有如此高的評價?其原因無非有三:
1.格律之嚴謹當世無匹。
律詩之所以為律詩,首先就是因為其嚴謹的格律。而《登高》的格律,堪稱當世無匹。「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詩不僅中間兩聯成對,首聯和末聯也都成對。
首聯便以對起,風、天與渚、沙,猿嘯與鳥飛,皆自然成對。而更絕的是,不僅前後兩句對,還有句中對。第一句風對天,急對高,第二句渚對沙,清對白。十四個字,每一個字都精雕細刻,卻又毫無斧鑿痕跡。其餘三聯遣詞造句也都如此,足見老杜的功力已到了圓融自如的化境。
2.筆力之雄健出神入化。
全詩的前四句寫景,一開篇便是千古流傳的佳句,由風急天高到渚清沙白,由猿嘯哀到鳥飛回,純為白描手法,卻構成了一幅精美的圖畫。頷聯更是言簡而意深,看似簡單的十四個字卻流露出沉鬱蒼茫和空曠寂寥之感。雖寥寥數語,卻氣勢磅礴。後四句抒情,由萬裡悲秋到百年多病,由艱難苦恨到潦倒新停,將詩人潦倒不堪的愁苦心境和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表露無遺。
3.意境之悠遠令人沉醉。
詩的中間兩聯,無邊落木、不盡長江與萬裡悲秋、百年多病遙相呼應,由景到情,由空間到時間,使全詩的意境忽然躍升。而瀟瀟下與滾滾來則使秋的悲涼與江的洶湧躍然紙上。旁人讀來如身臨其境,更是不由自主地與詩人的情感產生共鳴,身陷愁苦之境而無法自拔。故前人把這首詩譽為曠代之作也是理所當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