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鎮全體機關幹部、有關單位負責人近200人在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
浙江在線7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董潔 區委報導組 蔡卡特 華興橋)日前,記者來到蕭山衙前農民運動紀念館。這些天,杭州的雨水幾乎沒斷過,但絲毫沒有影響浙江乃至全國各地的黨員群眾來到蕭山衙前鎮的熱情。
衙前鎮鳳凰山腳下,有一段讓浙江人引以為傲的紅色記憶:1921年9月,中國共產黨剛成立不久,衙前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書寫了黨史上的「四個第一」:發動了第一次農民革命運動,成立了第一個農民協會,發布了第一個農民革命行動綱領,創辦了第一所教育農民子女的農村小學校。
白牆黛瓦的衙前農民運動紀念館,肅穆莊重;館內收藏著一件件承載著革命歷史的物件,其中最珍貴的就是《衙前農民協會宣言》和《衙前農民協會章程》。這兩件文物,把參觀者的思緒帶回到96年前。
1921年4月,一個農民打扮、頭戴氈帽、操著一口蕭山方言的年輕人從上海回到了家鄉衙前。他叫沈定一,是我黨早期黨員之一。他出資興辦了衙前農村小學校,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向廣大農民宣講革命道理。
同年9月27日,經過4個多月的思想發動和緊張籌備,衙前農民協會在當地的東嶽廟正式成立。協會發布了《衙前農民協會宣言》和《衙前農民協會章程》,提出了「土地應該歸農民使用」「土地該歸農民所組織的團體保管分配」等主張,還民主選舉了以李成虎為首的6位農協委員。
該《宣言》和《章程》,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農民負擔,維護了他們的權益。蕭紹地區的廣大農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他們有的步行,有的搖船,聚集到衙前索取《宣言》和《章程》,並邀請沈定一等人前往演講。初次印刷的幾千份《章程》很快被散發完,每天仍有數百人湧到衙前索要。一時間,往來船隻竟阻塞了河港。
「農戶們興奮地說,這兩樣東西可是個寶貝,年底地主來收租,拿出來一看,減租是農會規定的,地主就無話可說了。但地主們不同意減租,他們租了上百艘收租船打算去農戶家裡收租,農協會領導知道後,就召集了上千名農民在碼頭阻止收租船靠岸……」衙前農民運動紀念館通過現代化的3D動畫效果,生動地展示了農民奮起抗爭的歷史場景。
「衙前農民運動,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領導的第一次有組織、有綱領的農民運動,雖然時間不長,但它揭開了中國現代農民革命鬥爭的序幕,充分展示了衙前人敢為人先的精神。」衙前農民運動紀念館負責人王國龍說。自1999年紀念館開館以來,已接待來訪參觀人士近70萬人次。這場農民運動雖以失敗告終,但「敢為人先,永不滿足」的衙前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
96年後的今天,在這片紅色沃土上,一座工業大鎮拔地而起。如今,衙前鎮擁有650餘家工業企業,一家全國500強企業,4家全國民營500強企業,打造出化纖紡織和鋼構網架兩大支柱產業,是中國化纖名鎮、國家鋼結構產業化基地和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工業綜合實力位居浙江省第八、杭州市第一。
「回憶歷史,不忘初心,我們黨員幹部要時刻不忘紅色印記,奮勇拼搏開創新業績。」衙前鎮黨委書記俞沈江說。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指出,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之一是要在提升綜合實力和質量效益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富強浙江。居民、企業、財政三大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5萬元。而衙前鎮正用實幹踐行著這一宏偉藍圖,2016年,衙前鎮實現農民人均收入3.7萬元,村級集體可用資金超過1億元。
「衙前鎮在小城鎮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上取得的成績,與農民運動的精神密不可分。」王國龍說。作為一種精神的傳承,和往年一樣,黨的生日來臨之際,衙前鎮全體機關幹部、各村(社區)新上任的班子成員、企事業黨組織負責人近200人來到紀念館,在宣誓牆前重溫入黨誓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