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年05月06日 09:50:00 中財網 |
由於新三板分層的最終方案遲遲未能公布,有關創新層的標準調整的傳聞也頻繁出現,不少企業也不得不跟隨傳聞而多次調整自身的指標。與此同時,包括券商、公募基金、新三板投資機構等多方也密切關注分層方案出臺的進展,以期在政策落地後進行相關投資項目配置。
按照此前全國股轉系統發布的分層徵求意見稿,新三板企業將分為創新層和基礎層兩層,其中進入創新層的標準有三條,分別考察企業淨利潤、淨資產收益率、股東人數;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營業收入、股本以及市值、股東權益、做市商家數。據中銀國際證券統計,按照公布的年報進度,目前約篩選出683家公司符合創新層標準,其中同時滿足所有3項創新層標準的公司有8家,滿足其中兩項標準的有70家,滿足其中一項標準的公司有605家。
不過,近期一份有關新三板分層標準的「修改版本」卻開始在業界和網絡中瘋傳,引發廣泛爭議。在上述修改方案中,將取消標準一的股東人數限制,即刪除「最近3個月日均股東人數不少於200人」的規定;同時增設標準三指標,即增加「合格投資者不少於50人」。同時在共同標準中,對掛牌企業的融資條件提出調整,將原有的「掛牌以來、包括掛牌同時完成過融資」修改為「最近12個月(每年4月份最後一個轉讓日為截止日)完成過股票發行融資(包括申請掛牌同時發行股票),且累計融資額不低於1000萬元」。針對上述修改方案,儘管官方渠道並沒有正式回應,但不少券商機構新三板業務相關負責人則認為存在調整的可能。
有券商機構人士分析,此次方案若出現調整,很大的可能是控制進入創新層企業的數量。「從公布的三套標準來看,同時達到的企業數量非常少,但如果單從第三條企業市值、股東權益和做市商家數標準來看,很多企業可能會臨時調整指標甚至進行相關運作來迎合標準,從而衝擊創新層,造成企業數短期過量的情況。」深圳某大型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表示。
據上述券商人士透露,在分層標準意見稿出臺之後,不少臨近標準的企業開始向做市商尋求支持,並通過企業運作來調整自身指標意圖能夠進入創新層的首批名單。但如果標準能夠輕易達到,甚至通過定製和修改自身標準來達到,造成實質不達標的企業蜂擁進入創新層,反而違背了新三板分層的初衷,同時也會影響新三板市場下一步發展的空間。
針對企業過多衝擊創新層的現象,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在最近一次公開表態稱,「一些中介機構在引導企業對標分層標準的時候存在誤導嫌疑。在看待分層標準、解讀具體指標時,要審慎客觀,既要看差異化的分層標準,更要看共同標準;既要看準入標準,更要看維持標準;既要看所有指標中的鼓勵性指標,更要看監管負面清單指標。」業內分析認為,這已是高層明確表達了對當前企業運作衝擊創新層的態度,後續可能將出臺相關監管措施來杜絕此類行為。
聯訊證券分析師認為,分層標準三及共同標準的尺度後續修改的可能性比較大,衝刺創新層的難度預期會有所增加。因為背後主要是要控制第一批進入創新層的企業數量,標準三相對容易達到一些,為了控制數量,有可能會把標準進一步提高。另有機構人士認為,當前分層標準的方案遲遲沒有公布,可能時監管層已經考慮出現分層標準存在爭議以及「可能被操縱」的成分,最終分層方案的落地也可能繼續延後,待時機成熟後推出。
.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