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PwC)、德勤(deloitte)、安永(EY)、畢馬威(KPMG)這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是全球最大的專業服務機構,也是眾多畢業生心目中理想的工作場所。那四大到底是怎樣的公司呢?今天,來聽一聽業內人士對PwC的看法。
從全球業務收入規模上來看,PwC是全球最大的專業服務機構,2015年財年收入達到354億美元,其中審計業務收入佔比超過43%,是四大中審計業務佔比最高的(德勤只有28%,安永39%,畢馬威42%)。
同時,PwC是四大中品牌美譽度和價值最高的,連續數年在BrandFinance全球品牌價值榜單上佔據並保持著全球專業服務公司領域最具價值品牌的地位。PwC極高的美譽度讓其在大型審計業務上遙遙領先,像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阿里巴巴美國上市,就是PwC擔任審計師;2014年PwC重要的審計項目還有京東和北京汽車IPO審計。
PwC在中國大陸區一共有8955名員工,其中合伙人346人,也就是100人中只有3.86個人才能成為合伙人,相比全球5.1%的比例,還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也意味著中國區晉升合伙人的還是蠻高的。PwC和其他三大一樣,在員工培訓上投入很大,2014年新入職員工平均會接受超過200個小時的職業培訓。
2015年,PwC計劃在中國區招募2200名員工。
PwC的業務基本可以被分為審計、諮詢和稅務三大板塊。
在PwC中,審計業務(Assurance)是最為知名的,也是四大中最強的。PwC中國區的審計業務被劃分為IG、EG、FS三個組。InstitutionalGroup簡稱IG,也就是大國企組,客戶通常是各種『中字頭』的企業,項目大,出差多。
Entrepreneurial Group簡稱EG,客戶以科技企業為多,包括私企和外企。此外,還有針對韓國和日本的業務線。許多客戶為香港或美國上市公司,因此會接觸到US-GAAP和香港會計準則。
FinancialServices簡稱FS,也就是常說的金融組,客戶主要為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公司。北京、上海、深圳所出差較少,跳槽去向為金融行業(商業銀行、投行券商、PE、VC等)。
諮詢業務(Advisory)底下分為deals和consulting,deals就是財務諮詢,還是交易為導向的諮詢業務,跟德勤的fas一樣。PwC的交易服務是四大中最強的,服務對象包括私募、對衝基金等,業務和投行非常接近,不過應屆生招聘較少,更多要的是有至少2年審計經驗的員工。
Consulting則是管理諮詢,分為strategy、operation、finance、tech、people&change等等,在收購了知名戰略管理公司Booz後(合併後改名為Strategy&),PwC的戰略管理諮詢業務大大增強,不過跟Deloitte Consulting在全球的強勢相比,還有很大追趕空間。
稅務服務對象包括公司稅務、轉移定價和海外僱員個稅等條線。
四大在業內的評價
PwC,Deloitte,E&Y以及KPMG都比較相像,這不僅是因為業務的重合問題,更有因為內部人員的流動非常頻繁。有業內前輩評論過:「今天在德勤做,明天就去安永上班了,今天在普華做,明天就到畢馬威報到了的情況十分常見,這種文化和工作習慣上的互相滲透,知識上主動和被動的分享,也更減少了四家之間的差異性。」
但或多或少也都會有些特點:
1.PwC是行業的老大,剛剛發布的財報,以354億美元的收入重奪四大之首的位置(前兩年都被德勤以微弱的優勢壓過,今年也只是險勝德勤2億美元)。不僅僅是收入,PwC的客戶資源也是十分強大的,在全球和中國市場都擁有強勢的品牌效應,國有四大行中有兩家是普華的客戶。從工作體驗來看,PwC的評價很高,在審計組工作過的朋友覺得培訓、企業氛圍都很不錯,工作雖然辛苦,但也能夠學到很多。審計做了幾年,還是比較容易跳槽到投行或者交易服務工作的。
2.德勤與PwC一直在第一第二爭奪得厲害,但其實二者有比較大的不同。一方面德勤在諮詢方面的業務做得更多也更好,諮詢收入佔比已經超過了50%,而PwC是30%多。另一方面德勤的客戶類型更注重多是中小客戶,而PwC則更多是大客戶。
3.安永最大的特點,或者說自己一直宣傳的特點就是「People first」,包括說女性合伙人的比例也一直是四大裡面領先的。
4.KPMG的規模一直都是比較小的,甚至在中國的業務收入也已經落後於合併後的內資所了,但從專業水平,大型客戶的質量上看還是保持了水平的,尤其是在金融行業具有較大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