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學生和「青椒」一起玩創新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經過多輪專家「背靠背」意見徵詢及多層次分析方法分析,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日前公布《中國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暨學科競賽評估結果》,這項評估對全國各大高校最近5個「賽季」進行「綜評」。結果顯示,上海交通大學以滿分的成績排名第一,其後依次是浙江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20多所名校。

到底是什麼樣的大學可以力壓群雄、成為培養「創新人才」的沃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注意到,這早就不是上海交大第一次在創新領域取得好成績,此前在第15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上,該校以總分510分的歷史最高分第五次捧得象徵最高榮譽的「挑戰杯」,並成為該賽事歷史上首個連續四屆獲得最高榮譽的高校。

學校辦學水平到底如何?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

從本科生到博士生培養創新血液

劉宇翔,是上海交大-巴黎高等卓越工程師學院2015級的本科生。2017年11月,他剛獲得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家一等獎,在此之前,他也是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特等獎的提名獲得者。

他記得,從大一開始,學校裡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加入大學生科創室。科創室被同學們形象地稱為「大學生課外科創的搖籃」。目前,這樣的科創室在上海交大已經有50個。每個工作室都配備指導教師,提供實驗場所,還有資金支持。

劉宇翔是大學生數學建模科創室的一員。每到數學建模比賽前夕,學院團委微信公眾號、網站都會發送報名宣傳連結,報名之後,學院會組織系統的培訓,數學老師和學生進行經驗分享。「雖然數學建模暫時沒有產出成果、沒法向公眾展示,但學校還是會繼續支持我們,不急於求成。」劉宇翔最感動的,莫過於學校的「大氣」,這種層次完善、系統分明的科創培訓體系,為學生參與科創提供了機會。

上海交大一直奉行「讓創新成為凝結在交大學生血液中的一種精神」,除了針對本科生的創新培養,交大博士生的科創成果也引人矚目。

前不久在第15屆「挑戰杯」中獲得特等獎的趙國成,就是上海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的博士新生。他從龍捲風現象獲得深海採礦靈感,專門瞄準富含多種陸地稀缺礦產資源的「鎮海之寶」錳結核。他和團隊設計製造出「基於漩渦水動力特性的觸鬚集群式海底集礦裝備」。

由於許多測試要在水下進行,學生們常常和老師一起套上漁民穿的大皮褲入水觀測。有時為了抬起水底重物,稍稍彎腰,池水就從側面開口倒灌進來,凍得他們瑟瑟發抖。最終,這種極具創意的海礦開發模式已申請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國際PCT專利,收入趙國成至今申請的60多項專利群中。

學生和「青椒」一起「玩」到深夜

在交大閔行校區土木環境樓裡,臨近半夜,一屋子仍然燈火通明。這裡正在進行的,是晚間課程「創新結構模型設計與製作」。這門課是交大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在全國首創的課程,由於一堂課有1個小時的理論講解再加上5個多小時的模型設計、製作、加載,學生們經常和老師一起從傍晚6點半一直「玩」到深夜下課。

「記得有一次半夜,學生家長打電話來問學生在哪兒。」上海交大結構設計競賽指導團隊的負責人宋曉冰說,「回覆說在上課,家長起初不信,說從沒見自己孩子這麼用功過。解釋了半天,家長才相信。」

據介紹,這門課的雛形是為全國結構設計大賽準備的賽前培訓,但作為帶領交大學子獲得10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的「老將」,宋曉冰並不滿足只教會學生比賽,他希望讓那些沒有比賽的學生也能得到全方位的能力提升。

青年教師陳思佳上一節課的節奏就是「5個加」:先是長達5小時的模型設計、製作、加載,比如一個承重建築模型,不斷往結構上加砝碼;之後,就是長達5秒鐘的驚心動魄,「還要上最後一塊砝碼,小心,穩住!」而最後,就是0.5秒鐘的「灰飛煙滅」,模型必須達到極限被壓垮塌。最初課上到半夜時,保安大叔經常頭疼,一催再催,後來保安大叔也跟師生們「玩」到一起下班。

「本來看似很枯燥的課程,用這種模式教希望能夠有趣一點。」12年前,陳思佳還是首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獲得一等獎的學生,她告訴記者,土木系不大,一屆只有五六十人,每一個青年教師都在想如何通過教學方式的創新,集中提升學生能力。

她介紹,上海交大結構設計競賽指導早已淡化了傳統的報名集訓模式,從「以賽代練」轉型為「以教代練」,融入課程教學,「現在我們土木工程系任何三五人組隊參賽,都不輸別人」。

「小」團隊有「大」指導,院士來了

你可能無法想像,上海交大入門級的學生科創室,有著無比大牌的導師。從土木工程王牌劉西拉教授到王如竹教授等全國聞名的老師,都是科創室的指導教師。甚至中科院院士、遺傳生物學家、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賀林,也會為一個由8名本科生組成的科創室做指導。

這8名同學組成的小團隊上個月在波士頓國際基金工程機器設計大賽(iGEM)中獲得了交大史上第八枚金牌。12月21日,賀林院士通過視頻電話的方式,為他們的「iGEM」隊伍點讚。

幾名上海交大大三學生早就聽說過iGEM大賽的傳聞,那些極具創新性的項目由一群與自己同齡的學生獨立完成。他們頓時對合成生物學產生了興趣,想要參與其中一試高低。但組建自己的團隊必須要有實驗室和指導老師,還需要大量的研究經費支持。

學生膽子大,找到了賀林請求指導和幫助。在仔細了解iGEM的情況後,賀林親自擔任領隊和總指導,最終上海交通大學第一支iGEM團隊在Bio-X研究院閔行分部正式成立,並命名為SJTU-BioX-shanghai。

賀林平時工作繁忙,但只要iGEM團隊出國比賽,他都儘量安排帶隊出徵。「指導老師、研究院及學校需要做的,就是提供專業指導和必需的資源平臺,給學生營造自由寬鬆的環境和營養豐富的成長土壤。」賀林認為,學生科創室是院士與學生溝通的很好平臺。

上海交大團委書記方曦介紹,學校構建了一個「前端土壤、中端載體、後端輸出」的三層科技創新教育體系,前端就是科創室,它為學生提供固定場地、師資、設備、智力的支撐,向全校開放,跨學科交叉。「國家級、國際級競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學校校內外各類競賽也是練兵場。」方曦說,目前上海交大全校已經資助了100餘項高水平科技競賽,覆蓋學生總計4萬餘人次。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校長張杰寄語研究生:創新引領未來—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3月26日上海訊(記者黃辛)今天,上海交通大學2016年研究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隆重舉行,又一批交大學子告別母校,重新起航。
  • 名校長訪談|上海交大附中:創新人才不是「養」出來的
    2014年,上海啟動教育綜合改革的國家試點,每年都在改革創新中形成新的制度性成果。新年伊始,澎湃新聞推出《名校長訪談》系列報導,與校長們面對面,聽他們講述最生動的師生故事,傳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上海交大附中校門。本文圖片均為校方供圖如果給校長們分類,徐向東是典型的一名實幹型校長。
  • 上海交大推出思源計劃 超50%學生可拿獎學金
    ,臨床醫學排全國第一、口腔醫學全國第二、人文社科在國內排前三 ;交大和密西根大學共同承辦密西根學院並且有中法巴黎高科培養工程師學院;畢業生不愁就業。   有相應的學科和專業,我們直接招生。   4、2015年招生政策方面具體的情況是怎樣?   首先,自主招生的定位更加明確,更加明確在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
  • 178個交大、48個復旦!上海這學校復交率再創新高,成績喜人
    2017年起,還專門設置了英才實驗班和交大科創班。、個性發展優異的初中學生,為高中「創新實驗班」「理科實驗班」提供所需的優秀人才。學習上竭力幫助所有孩子投身於21世紀的競爭;學校重視科技和人文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 上海交大安泰MBA項目:學生的培養注重「終身化學習」
    陳建科介紹,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MBA教育項目自1994年啟動辦學,是國家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辦認定的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點,提供學歷和學位教育,26年來已招收萬餘名學生,致力於培養具有品行正、視野寬、基礎實、創新力強、人文底蘊深厚的商界領袖和業界精英。
  • 上海交大吳靜怡: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有哪些不同?
    高校綜合評價錄取是未來高考招生錄取的重要模式之一,面對這一趨勢,作為最早的試點實踐高校,上海交通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會有怎樣的成功經驗?在峰會現場,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招辦主任吳靜怡為大家分享了關於高考改革的招生培養一體化思考的問題。吳靜怡從高考改革的背景講起,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學關於一體化培養的思考,強調注重創新、培養交叉複合型人才、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
  • 和交大一起奔跑,用青春告白祖國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一二九...
    作為第48屆校運會的延續,12月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一二九」冬季長跑活動在閔行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與近3000名師生一起,用一次冬季健身長跑活動紀念「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八十五周年,勉勵廣大師生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更加堅定理想信念,砥礪家國情懷,「和交大一起奔跑
  • 上海交大紀念建校123周年
    出席上海交大建校123周年紀念大會的校友孫鈞院士。供圖當天,「交大人節」在上海交大閔行、徐匯校區分別舉行,開啟青年創意文化嘉年華,展示了上海交大人創新開拓的文化精神。「交大人節」是在上海交大團委的指導下,由學校學聯社團總會牽頭聯合各學生社團、各院系學生會(研究生會)、學生創業團隊、公益團隊共同打造的「全體交大人的節日」,自2012年至今已經舉辦七屆,為廣大交大學子提供了多角度、多層次的創意選擇,並以此為契機推出一批青年創意作品,形成交大校園文化生活的新亮點,為推動校園文化事業做出貢獻。
  • 上海中學"學霸""牛娃" 會玩懂堅持有明確目標-牛娃 學生 中學 美劇...
    原標題:上海中學「學霸」「牛娃」是這樣煉成的會玩,懂堅持,有明確目標  近日,上海中學表彰了2014學年度最佳學生、年度最受歡迎學生和「小專家」鑽石獎學生。從這些「學霸」、「牛娃」的成長經歷,記者發現,對某一方面充滿興趣,會玩並積極參與各類活動,從小樹立明確的目標,是他們的共性。
  • 協同創新發展!上海交大醫學院「腦科學研究計劃」
    為進一步推動交大醫學院腦科學發展和學科建設,2020年9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腦科學年會在醫學院懿德樓二樓報告廳舉行,會議在全面梳理腦科學「十三五」發展成績的基礎上,對交大醫學院腦科學「十四五」發展規划進行了全面研討。醫學院副院長江帆、各學院、附屬醫院腦科學相關科室主任(PI)、教(醫)師、博士後、研究生及相關部處近200人參加此次會議,科技發展處丁健青處長主持會議。
  • 上海交大生醫工學院創新成果轉化路演舉行
    通過交大生醫工學院「兩院兩平臺」成果創新轉化體系,此次活動旨在促進和產業界、投資界的共同聯合,以創新的模式實現優質項目的篩選,助推項目早日實現產業化、形成產品,並儘早應用到臨床、服務患者,從而提升國家醫療和全民健康水平,服務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進一步推動國家的科技進步和創新。 「兩院兩平臺」搭建了上海交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研究成果創新轉化的「四梁八柱」。
  • 一起來看看:上海中學、復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舉行校園開放日
    3月24日,上海中學、華東師大二附中、復旦附中、上海交大附中分別舉行校園開放日活動。本市普通高中提前招生錄取自主選拔工作由此拉開序幕。激發創新潛能、體驗特色課程、挖掘育人元素、關注學生成長、注重互動參與,各校對校園開放日活動高度重視,秉承堅持素質教育導向,精心設計活動內容,整體規範有序。
  • 上海交大「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地閔行
    2020年6月18日,「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創立五周年紀念暨上海交通大學「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戶閔行開發區啟動儀式舉行。活動中,上海交大和閔行開發區籤約共建產學研創新合作中心;上海交大、閔行區、地產集團三方籤約。
  • 上海交大MEM怎麼樣?上海交大MEM排名如何?上交MEM備考制勝法寶
    其目的是適應我國現代工程事業發展對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工程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創新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我國工程管理的人才質量。工程管理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注重向學生提供對核心管理領域知識的理解,如市場、會計、組織行為、商業道德、法律及金融等;注重向學生提供對內在的和共同的管理知識的理解,如系統工程、全面質量管理、生產管理、產品設計和過程設計管理等;注重向學生提供不同管理層面管理工程功能所需的知識和技巧;注重向學生提供在實際工程項目或問題中將技術和管理進行集成的經驗。
  • 網曝博導辱罵學生「垃圾白痴」,上海交大通報處理
    針對此前上海交大博士生導師倪某辱罵學生事件,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5日通過官方微信發布消息,對教師違反師德師風問題「零容忍」,學校將立即停止倪冰冰教學工作。近日,有網友爆料上海交大博士生導師倪某,在學術交流群辱罵學生「垃圾,白痴,文盲,寫的東西跟屎一樣」,並稱「都是垃圾一樣的東西,等把自己鍛鍊成牛人,再提休息兩字!」
  • 南通中央創新區優質企業赴上海交大攬才 154個高薪崗位虛位以待
    上海熱線財經訊:6月27日,由南通中央創新區管理委員會、上海交通大學主辦,南通市委組織部(人才辦)、上海交大飛馬旅(南通)科創園承辦的「南通中創區企業名校行—交大招聘宣講會」專場活動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成功舉辦
  • 上海交大: 80%學生畢業前都參加過科研活動
    人民網北京6月24日電(記者林露 實習生溫雪茹 )「交大人創造了無數個第一,比如第一臺中文打字機,第一個內然發動機、第一艘萬噸輪、第一個核潛艇,殲-8戰機,以及到現在遼寧號的航母都有交大人的身影。」上海交通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鄭益慧在做客人民網「招辦主任來了」系列訪談時說。
  • 交叉孕育創新 上海交大建11個研究中心布局「AI神經網絡」
    圖說:上海交大人工智慧研究院近期成果 來源/上海交大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易蓉)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在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學傳來消息,上海交大在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成果轉化、長三角一體化等方面形成人工智慧完整布局,通過11個研究中心的建設布局
  • 上海交大博導辱罵學生!他與「流浪大師」沈巍的差距在哪?
    近日有網友爆料,一名上海交大博導,在學術交流群裡發出要求學生無休工作,並且辱罵學生「垃圾」的言論。從傳出的微信截圖來看,這個名為「基礎模型重大創新小分隊」的微信群中,一個名為倪某的人不斷咆哮,要求學生無休工作,「我再次強調,我們實驗室的工作時間是每天,包括周六周日,特殊情況必須向我請假」,他還公開辱罵學生稱「你們這些垃圾,白痴,文盲,寫的東西跟屎一樣,你們怎麼不去吃屎呢」。
  • 交大西遷60多年了,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現在是什麼關係?
    同宗同源的親兄弟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之間的關係是具有非常深的歷史淵源,如果追溯兩所大學的根基的話,可以說這兩所高校起源於同一所大學。比較重要的校慶活動是一起舉行的,並且上交和西交會互換學生培養,每年上交也會給西交提供大量研究生面試名額。